◎海问
轻松聊压力
◎海问
引子
日前,影星乔任梁抑郁症自杀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与讨论。诚然,抑郁不会是职场人的通病,但若在平时怠惰地处理各种压力因素,比如工作重压、负面情绪、紧张的人际关系等,小压力或会逐渐成为束缚自己的压力锅,最终铸成影响健康的重大疾病。因而,切莫等到产生身心问题,再去寻医问诊,要想在职场里活得轻松自如,其实并非难事。
Yolanda:任职于金融上市公司安信信托,从事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海问:无论是从你的感受、还是观察,觉得当下职场人的压力有何特点,又有哪些共性?
Yoanda:如果是从大时代背景来看,经济体制的变革,从计划转为市场,人口的增多,技术的更新换代,以及更加融入世界的格局,都在宏观层面上影响着每个人的职场环境。尤其是中国用几十年经历了西方国家上百年的经济变革和腾飞,而上海又是一座走在前沿的国际城市,工作节奏飞快,跨时差的国际工作表,职场压力更是显而易见的。
你问到共性的职场压力,我觉得是不是可以换一个思路去思考。因为对于压力的感知是非常个性化的。事实上,工作中的任何因素,对于一个个体而言,都可能成为压力。所以这是无法穷尽的,让谁来谈压力的分类,也是无法做到客观的。举个例子,不少人总抱怨自己的工作任务多,但那些从事“事少、钱多、离家近”工作的人就一定开心吗?很有可能这些人觉得自己做得不喜欢,哪怕众人再艳羡,自己仍然很有压力。有人一遇到难题就紧张,但有人如果每天没点新鲜挑战的事,内心就乏味得感到“亚历山大”。
海问:你是怎样看待职场压力的?
Yolanda:在平常人的语境,或是潜台词里,对于“压力”的界定更多是不好的。“最近工作压力大吗?哦,没什么压力啊,那真不错。”是不是?这是人之常情。但作为一个讨论的话题,我们就需要更加深入地思考,职场中有压力真是一件不好的事吗?
客观地说,压力是一个中性词,而当我们处于压力的“正常值”中时,它于我们更是有益的。好比在自然界,我们本身就生活在大气层的压力之下,只有当气压过低或过高时,我们才会感觉不舒服。同样的道理,职场有压力也是相当正常的,甚至是积极的,若将它完全消灭,既不现实,也没必要。假设一个人刚接手了一个新的重大任务,这是他从未做过的,会不会有压力?当然有,但这种压力的挑战,也很可能会激发出连他自己都不知道的潜能与天赋。再比如一个人每天上班都有种“惶惶不可终日”之感,这类负面情绪更像一个信号,是在提醒他思考,我的工作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或许这场“危机”终将促成他职业生涯的重大转折。
前面谈的是积极的作用。但相反的,对于有些人,当压力值长时间超出他自身可以承受的正常区间时,便会产生各种问题,且如果没有行之有效的应对方法,最终就会导向健康受影响。我想,这才是我们今天要切入讨论“职场压力”的角度吧。
海问:能否具体谈谈,当身处在过度的职场压力时,人怎样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予以积极应对?
Yolanda:面对压力,我觉得我们应该正视这个客观存在。不是说“包治百病”吗?这里说的不是去买包包,而是应秉持“包容”的正视态度。有了积极直面的第一步,局面也会柳暗花明又一村了。慢慢地深入思考,为什么某件事、某些事或是某些人让我持续地感到压力?客观地理性分析、寻求智慧长者的建议等方法,都能帮助我们找到产生压力的源头。以下是一些小建议与大家分享,当然不可能穷尽所有,更希望能提供积极的思考,抛砖引玉,大家一同举一反三,更好地成就自己的职业人生。
建立良好的工作习惯,杜绝拖延症。我要强调,拖延症既不是病,更没有晚期、无药可救之说,随时做起都可以向拖延症说NO!很多人的职场压力(确切地说是职场焦虑),是因为拖延症造成的。没有合理地安排工作节奏,任凭自己在舒适区停留太久,待到逼近大限时间,才开始使出洪荒之力,不仅弄得身心俱疲,且这种状态达到的绩效若是差强人意或基本合格也就罢了,但有时会漏洞百出,让自己处在相当被动的状态。良好的工作习惯,只有靠自己去培养,不能仰仗环境,靠他律,而是为自己设定更高的标准,是自律。为什么有些人总能工作得轻松自如,一定是智商高、能力强吗?不尽然的。先从每日按轻重缓急安排好工作内容与完成进度做起,这是作为职场人的基本素养,于己于人都很重要。
照顾好你最忠诚的“团队”——身、心、灵。一个人的抗压能力和身体素质密切相关,而生活习惯的好坏更是其中的关键因素。你有没有想过,当你想往左走时,你的脚从来不会向右走。你的身体是多么忠诚的“团队”啊。当下,若有个虐猫、虐狗事件,必会惊动网络的各路人马大声讨伐,但有多少人在虐待自己的身体却又浑然未知呢?饿的时候不吃饭、困的时候不睡觉,哪一天,你的“团队”真的罢工不干了,唇亡齿寒的关系大家都懂。
规律生活、强身健体自不待说了,我们更多人现在都是脑力劳动者,“体”之外的“心灵”也需要多多呵护。负面情绪常常是困扰职场人的另一大难题,一旦没有及时处理,很容易导致更严重的心理疾病。有些方法,非常简单易学。譬如当大脑思考无解、疲惫的时候很容易产生焦虑,这个时候,停下来休息片刻,平衡地做一些体力劳动或运动,就能很大程度上缓解这种焦虑。工余时间,培养一些兴趣爱好也很不错,特别是那种能培养人专注力的爱好。在此基础上,更建议大家在每日的某个时间段,让自己能完全地放松休息下来(不一定就只是通常的睡觉)。没有电子产品、没有家务、没有孩子的牵绊,在安安静静的一小段时间里,让身心灵完全地放空。这是国外一所大学研究机构运用的“休息治疗法”的简易版本,对于我们一日工作或多或少积累的负面情绪的处理,有相当的助益。总之,身体康健、心灵强健的职场人,抗压能力已出一般人其右吧。
竭力强化技能。不少压力的根源是缺乏自信,缺乏自信的缘由是因为本事还未“杠杠的”。无论我们的职业是什么,或偏管理,或偏技术,事实上都具有一定的专业性。我看过的不少文章都预言未来将是一个愈发重视人才技能的时代。持续保持学习动力、强化核心技能,这一定会有效提升你的职业自信。当然,道理虽简单,实践起来需要漫长的时间。不要一下子就给自己设立多大的目标,不妨是契合自己实际需要的“小目标”,就像游戏通关一样,一步步进阶。与技能相关联的,还要注重职业性的提升。专业与职业就像人的两条腿,缺一不可。如果说专业性是指技能的话,那么职业性的范围更宽泛,包括仪表着装、人际交往、危机应对技巧等等。只要细心观察一下,一个在职场中活得轻松自如的人,往往正是既专业又职业的人。
提升自我认知。不良的职业习惯、生活习惯,是引发职场压力的不定时炸弹,但有时问题还没有那么简单。比如前面谈到的拖延症,有些人的确是习惯不好,那么简单粗暴地直接纠正就好了。但有些人的原因更内里些,是因为他内心非常厌恶做一件事,才会变得惯于延宕。繁忙的工作,往往会让你忽略去了解自我、认识自我,但其实这非常重要。相对来说,一个人的职业时间还是比较漫长的,要想行稳致远,光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态度不可取。你真的了解你吗?你有哪些优势、哪些劣势,哪些优势可以更好地发挥,哪些劣势无法改变只能接纳,而另一些劣势可以通过后天学习,转为优势?但凡优秀的人,都不会任凭自己被环境左右,而是主宰环境,做自己的主人。这样一种前瞻性的思考,事实上可以让自己避免走许多错路,也就避免了无谓的压力挑战。所以,当有些人在抱怨自己的工作很有压力时,到底是工作量过重,需要申请减轻;还是根源上和老板的理念不合,换家企业更好;更或者是志不在此,换一个行当重起炉灶。哪一个抉择都需要你自己去评估并“落子无悔”。
最后,可以分享一个职场中的例子。记得曾经任职的一家公司,管理层一致同意要晋升一位员工。但升职后的不多时,我便发现她的表现非但没有保持原有的出色,反而各种问题丛生。每次圆桌会议上,她发言很少,眼神总在闪躲逃避,且从她的主管得知,提交的工作成果质量差、效率低。后来她一度因为焦虑,甚至出现了身体不适等反应。我就和她一同找病因、对阵下药。首先,她似乎不能胜任自己的新职位,是因为能力不够吗?显然不是,管理层一致对其能力是肯定的。那么她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不自信的缘由到底为何呢?事实上,并不需要费时费力地分析,就能找到答案。第一,新职位要求深度数据分析,对Excel的高阶运用要求提高了;第二,晋升后,她需要经常运用英语与外籍同事沟通,但因为过往写得多说得少而不自信。很简单,技能提升只需“缺啥补啥”,公司当即为她购买了Excel的学习资料,至于英语口语,既然具备英语能力,只需要平时多加锻炼和敢于表达即可。同时,因为她并不习惯圆桌会议,我会建议她每次在开会前下足功夫,模拟演讲并全面思考与会成员可能提出的问题及对应的解决方案,充分做好知己知彼的准备。几次模拟的训练下来,她就已经胸有成竹,随之效率、健康和自信都回来了。
采访随感
时间是主角
与其说,本文是在聊一个心理话题,倒不如讲,是更深入地围绕“自我管理”的命题展开思考。HR给出的建议,不仅仅是如何面对职场压力,更大的祝福是我们的职业道路终将越走越开阔。诚然,无论是养成良好习惯、强化专业与职业、亦或是提升自我认知,事实上都非一日之功,需要在不断的自我回顾和职业感悟的点滴积累中慢慢实现。故而,或许你依然在当下,感觉很有压力,试着给自己更多的宽容,让时间这位主角在未来的某一时刻给你最好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