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婷婷,李亚玲
(1.贵州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4)
早产儿父母延续性护理需求状况调查与分析
蒙婷婷1,李亚玲2
(1.贵州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4)
目的:了解早产儿家长对延续性护理的需求状况,为制定有效的延续性护理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问卷对随机抽样的110例早产儿家长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早产儿家长对孩子住院期间接受相关健康知识教育的需求率为85.4%,对出院后延续性护理的需求率为71.0%;对延续性护理方式需求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电话随访(67.3%)、通过网络平台的健康教育(60.9%)、门诊服务(59.0%);家长迫切需要的延续性护理内容分别为心理护理需求(98.5%)、抚触方法及用药指导(97.3%)、出院前参与孩子的护理(95.5%)。结论:早产儿家长对延续性护理的需求较高,对延续性护理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医院应根据家长的不同需求给予针对性强、形式丰富的延续性护理,使早产儿从医院顺利过渡到家庭。
延续性护理;需求;调查与分析;早产儿家长
近年来随着围生医学和新生儿急救技术的发展,早产儿存活率逐渐提高,其生存质量越来越受到重视[1]。由于早产儿各系统发育不成熟,免疫功能不完善,护理不当容易导致生长发育迟缓 、智力落后等后遗症[2-3],与正常足月儿相比,早产儿所需的护理要求更为严格。而对于初为父母的家长,早产儿往往会对父母和家庭造成生理、心理、社会及经济等不同方面的影响。因此,早产儿的提前到来对家庭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4]。基于医院开展的延续性护理能够改善家庭护理缺乏专业指导的薄弱环节,帮助家长树立照顾早产儿的信心。为保证延续性护理能够有的放矢地实施,充分了解家长对延续性护理的需求,本研究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neonate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的患儿家长进行相关问卷调查,以期能为家长提供有效的延续性护理,帮助家长掌握护理早产儿的技能,使早产儿从医院顺利过渡到家庭,促进早产儿健康成长。
1.1 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5月贵州省某两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NICU收治的110例早产儿家长作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为患儿病情稳定、患儿父母无认知及语言交流障碍并自愿参加本研究。本次调查患儿家长中母亲47名(42.7%)、父亲63名(57.3%),母亲年龄(28.55±5.97)岁、父亲年龄(32.15±6.37)岁,初中及以下学历2名(1.8%)、高中或中专学历40名(36.4%)、大学及以上学历68名(61.8%),54.5%的家长没有照顾孩子的经验。
1.2 调查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法,问卷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由相关专家审阅修改。调查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763~0.958,该问卷有较高信度;经5位与新生儿护理相关的管理、临床、教育的专家评估每1条目I-CVI值在0.78以上,总问卷的内容效度指数(S-CVI/Ave)为0.92,该问卷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正式调查前选取20例早产儿家长进行预调查并修订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四部分:(1)一般资料:年龄、文化程度、照护经验等;(2)延续性护理需求程度:包括孩子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需求和出院后的延续护理需求;(3)延续性护理需求方式:包括门诊服务、电话随访、知识讲座及网络平台的健康教育等6种方式;(4)延续性护理需求内容:包括照护能力、日常生活护理、疾病诊疗护理、心理护理需求等6个维度共28个条目。调查前先征得家长同意,由调查者说明问卷填写要求及注意事项。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10份,收回有效问卷110份,回收率100%。所有问卷经核查后统一编号,采用Excel 2007软件进行处理。
2.1 延续性护理需求程度
110例早产儿家长对孩子住院期间接受相关健康知识教育的需求率为85.4%;家长对出院后延续性护理的需求率为71.0%。
2.2 延续性护理方式需求
家长对延续性护理方式需求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电话随访(67.3%)、通过网络平台的健康教育(60.9%)、门诊服务(59.0%),见表1。
2.3 延续性护理内容需求
在28项延续护理内容需求中,家长最为迫切需要的延续性护理内容分别为心理护理需求(98.5%)、抚触方法及用药指导(97.3%)、出院前参与孩子的护理(95.5%),见表2。
表1 延续性护理方式需求(n=110,%)
3.1 实施早产儿延续性护理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科学、规范和有效的延续性护理,能提高早产儿的远期存活率,降低病残率及再入院率[5-6]。早产儿出院后父母的居家照顾会对其今后的生长、发育产生决定性影响[7]。但是对于初为父母的家长,大多缺乏抚育早产儿的医疗知识。面临一个提前到来的新生儿,家长难以应对。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92.7%的家长希望在孩子住院期间接受健康知识教育,73.7%的家长希望出院后能为其提供延续性护理。由此反映出家长强烈需要为其提供专业的早产儿健康教育及延续性护理。通过健康教育指导能使家长了解早产儿的生理及病理特点,掌握护理早产儿的知识与技能,为早产儿家庭提供科学、有效的健康指导[8]。研究中仍有26.3%的家长表示不需要延续性护理。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现在发达的信息技术,使家长获得健康知识的途径增加,有能力通过各种途径解决遇到的医疗问题;另一方面,部分家长对延续性护理理解不够,不愿受到打扰或担心会造成额外的经济负担。这也是导致出院后延续性护理随访率较低的因素之一。
3.2 重视早产儿家长心理需求
在此次调查中,心理护理需求排在第一位。原因是孩子的提前降临,家长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面对这样一个如此弱小、娇嫩的新生命,家长感到束手无策,加之在国内NICU实施的封闭式管理,使母婴处于分离状态,影响亲子关系建立,家长因缺乏对疾病的正确认识极其担心孩子病情及治疗结果,并且不能探视孩子继而产生焦虑等的负面情绪[9]。提示医务人员在治疗患儿疾病的同时,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家长的心理需求。特别是高龄产妇及经保胎治疗才有子女的家庭,家长承担了更大的压力,容易产生自责,往往需要得到较多的关于早产儿的知识和信息[10],更需要医护人员、家庭及社会的支持,医护人员应该耐心地讲解,充分理解家长的焦虑,及时给予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在患儿病情稳定后,可让家长接触自己的孩子,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参与日常护理工作,以满足家长的心理需求,树立照顾孩子的信心[11]。
表2 延续性护理内容需求(n=110,%)
3.3 提供多样化的延续性护理方式
应根据家长的不同需求为其提供延续护理。本研究显示,家长希望采取的延续性护理方式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电话随访、通过网络平台的健康教育、门诊服务。大多数家长认为电话随访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避免因工作繁忙不能到医院就诊而延误病情。如今互联网已遍及千家万户,特别是网络微信平台被大多数家长所接受。除了突破时间、地域的限制外,还能通过视频进行面对面的交流[12],沟通方式灵活、多样化,并且能随时咨询在护理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特别对于居住在本城区以外的家长不会因为路途遥远而耽误疾病的治疗,成为家长之间、家长与医护人员有效交流的平台。传统的门诊服务能够为医患之间提供面对面的交流机会,对于病情的观察与治疗直观有效,特别是对于早产儿相关生理、病理的检查,能够为患儿提供有效的治疗与护理,满足不同文化层次人群的需求。因此,应该充分利用各种延续性护理方式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家长的需求,给予针对性指导。
3.4 根据家长的延续性护理内容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从表2可以看出,除了心理护理需求,抚触和用药指导成为家长急需掌握的内容。表明大多数家长已经意识到早期干预的重要性,强烈希望孩子能赶上正常发育水平。早产儿作为发展可能偏离正常的高危婴儿,无论在体格发育还是智能发育上都应该给予极大的关注。抚触是对婴儿皮肤进行的科学、温和的刺激,可促进婴儿正常睡眠觉醒节律的建立,促进婴儿神经心理及智能发育[13],是家长在家中就能为早产儿进行的护理,且操作简单、方便、易学。此外,早产儿会面临缺钙、贫血、生长发育落后等症状,在出院后必须采用药物进行纠正治疗。不同的药物使用的时间、方法也不尽相同,使用不当担心影响疗效。因此,该两项内容成为家长迫切想要掌握的知识。95.5%的家长希望出院前能参与孩子的护理,表明家长对早产儿的护理知识、照顾能力缺乏信心,面对众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存在心理压力,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亲自操作,学习相关知识与技能,提高胜任力。从调查结果看,各项需求内容的勾选率均较高。所以,医院要为家长学习早产儿的知识与技能创造条件,充分利用三甲医院自身优势及卫生资源,开展护理早产儿的知识技能培训,切实帮助家长解决在居家护理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临床工作不仅仅是针对患儿疾病本身,还要满足患儿及家庭生理、心理、及社会多方面的需求。对于医务工作者及家长都应该转变观念,充分意识到延续性护理的重要性,共同促进早产儿的健康成长。因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对家长普及实施早产儿延续性护理的重要性,提高出院后早产儿随访率。科室配合家长并给予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激发家长主动学习的意愿,帮助家长提高照护能力,树立照顾早产儿的信心,为早产儿回归家庭奠定基础。(2)加强医护人员培训,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高专业知识水平,以适应患儿家长延续性护理的需求[14]。(3)根据不同需求,制定以家庭为中心的个性化护理方案,并成立多学科团队[15],利用信息化方式,对早产儿家庭实施延续性护理,充分调动家庭成员共同参与到早产儿的护理中,以促进早产儿的健康成长。
[1] 卢林阳.早产儿发育照顾护理综述[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85-87.
[2] 李小容,韦琴,孙俭凤,等.情景教育模式在早产儿家长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3,30(4):655-656.
[3] 邵梦烨,纪曼芬,梁金红.早产儿院外延续护理需求调查及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4,(4):161-162.
[4] 王迎,彭文涛.早产儿出院后父母居家照护需求调查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7):3258-3260.
[5] 郑华蓉.延续护理服务对出院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1,26(23):29-30.
[6] Van Walraven C,Oake N,Jennings A,etal.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ontinuity of care and outcomes:A systematic and criticalreview[J].Journal of Evalua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2010,16(5):947-956.
[7] Popcjoy LL,Moylan K,Galambos C.A reciew of discharge planning research of older adults 1990-2008[J].Western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2009,31(7):923-947.
[8] 何克勤,李小华,魏琴,等.对早产儿家长实施系统健康教育的方法及效果评价[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5):375-376.
[9] 秦秀丽,叶天惠,曾铁英.发育支持护理在早产儿家庭护理中的应用现状[J].护理学杂志,2010,25(5):88-90.
[10]刘蕾,李雪莲,汪丽.NICU患儿家长对出院指导需求的调查与分析[J].重庆医学,2012,41(5):512-514.
[11]唐春,许玉杰. 疾病新生儿出院前母亲健康教育需求与相关因素分析[J].新疆医学,2010,40(1):133-135.
[12]沈彩琴.微信在儿科健康教育和延续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2):60-61.
[13]胡洁.抚触对婴儿神经心理发育影响的分析[D].吉林:吉林大学公共卫生系,2009.
[14]潘楚梅,张琢玉,熊碧文,等.PCI患者冠心病危险因素和延续护理需求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3,28(7):25-26.
[15]刘桂华,钱小芳,欧萍,等.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院外延续性护理研究进展[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3,28(6):427-430.
(学术编辑:张天英)
本刊网址:http://www.nsmc.edu.cn
作者投稿系统:http://noth.cbpt.cnki.net
邮箱:xuebao@nsmc.edu.cn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needs of transitional care among premature infants’ parents
MENG Ting-ting1,LI Ya-ling2
(1.NursingSchoolofGuizhouMedicalUniversity;2.TheAffiliatedHospitalofGuizhouMedicalUniversity,Guiyang550004,Guizhou,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transitional care demands of premature infants’ parents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effective transitional care plan.Methods: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110 premature infants’ parents who were selected by random sampling,then the date were analyzed by the statistical methods.Results:The rate of demands on health education was 85.4% while in hospital,the rate of demands on transitional care was 71.0% after discharge.The first three most needed forms were telephone follow-up(67.3%),health education by network platform(60.9%) and the outpatient service(59.0%).The most needed contents were psychological care(98.5%),touching(97.3%),medication guidance(97.3%) and participating in children’s care before discharge(95.5%).Conclusion:Parents were in great demand of transitional care.These demands showed diversified and multi-level trends.Targeted and diversified transitional care would benefits parents according to their different needs,which ensured the transition form hospital to home.
Transitional care;Demands;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Premature infants’ parents
10.3969/j.issn.1005-3697.2016.02.32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科研计划项目(GYHLB-201108)
2015-07-14
蒙婷婷(1983-),女,硕士研究生,主管护师。E-mail:176141644@qq.com 通讯作者:李亚玲,E-mail:1457292195@qq.com
时间:2016-4-25 11∶31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1.1254.R.20160425.1131.064.html
1005-3697(2016)02-0257-04
R473.7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