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论视角下的商务英语信函中模糊限制语的汉译方法研究

2016-12-23 03:03
文化学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信函目的论指向

廉 洁

(商洛学院语言文化传播学院,陕西 商洛 726000)



【语言与文化】

目的论视角下的商务英语信函中模糊限制语的汉译方法研究

廉 洁

(商洛学院语言文化传播学院,陕西 商洛 726000)

商务英语信函已成为国际商务交流的必要手段,而模糊限制语广泛存在于商务英语信函中。为保证国际商务活动顺利进行,对模糊限制语的翻译就非常重要。本论文在目的论的视角下研究商务英语信函中模糊限制语的汉译方法,具体包括直译、意译、词性转化、增译、语态转换和四字格。

商务英语信函;模糊限制语;目的论;词性转化;语态转换;四字格

商务英语信函已成为国际商务活动的必要手段,而大量的模糊限制语存在于商务英语信函中,它们的使用能使信函的语言更加严谨、含蓄、准确灵活,因此,对商务英语信函中模糊限制语的汉译是否恰当就关系到收函人能否准确理解发函人的意图,从而关系到商务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在商务英语信函中,发函人是信息的发送者,他们会根据自己的意图选择语言的表达方式。收函人作为信息的接收者,他们也有自己关注的重点。本文假设翻译的发起者为中方收函人,从目的论的视角研究商务英语信函中模糊限制语的汉译,即根据译文文本的交际目的,从收函人的立场出发,研究模糊限制语的汉译方法。

一、模糊限制语的定义和分类

“模糊限制语”作为语言学术语,最早是由美国语言学家Lakoff在1972年提出的。他指出:模糊限制语就是指“使事物变得模糊或不太模糊”的词语。[1]Hyland将模糊限制语定义为:指出对命题真值无法完全承诺或不愿做出绝对承诺的语言手段。[2]同时,Hyland和Milton还认为,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可以表达对命题的怀疑和不确定,避免对命题内容的完全承诺。[3]

在模糊限制语的分类方面,国内外不同学者提出了不同的分类方法。本文采用Hyland的分类方法,将模糊限制语分为内容指向和读者指向两大类。内容指向模糊限制语体现作者对命题准确性的关注,或防止因错误判断而带来不良后果的自我保护。读者指向模糊限制语旨在实现措辞礼貌、表达对读者的尊重,或最大限度地保护双方的面子。内容指向模糊限制语又被分为两类,即精确指向模糊限制语和作者指向模糊限制语。精确模糊限制语体现作者精确表达命题的愿望,它更多关注的是命题本身的精确性。作者指向模糊限制语能使陈述看起来是推测性的,为作者留下空间,避免其遭受指责,这类模糊限制语可以降低作者的存在感。

二、目的论

Vermeer创立了功能派的奠基理论:翻译目的论。他认为,翻译是一种以原文为基础的、有目的的、人际间的、跨文化的言语交际行动;[4]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即结果决定方法。在翻译目的论中,“目的”在通常情况下指的是译文的交际目的。[5]与传统“等值观”不同,翻译目的论注重的不是译文与原文是否对等或译文是否“完美”,而是强调译文应在分析原文的基础上,以译文预期功能为目的,选择最佳处理方法,即译者必须能针对特定翻译目的选择特定的翻译方法或策略。[6]

三、目的论视角下的翻译方法

诺德认为,翻译过程的发起者决定翻译的目的。笔者假设翻译过程的发起者为中方收函人,根据翻译目的论的“目的原则”,翻译应在译入语的情境和文化中,按照译入语接受者期待的方式发生作用。由此,译者在翻译商务英语信函中的模糊限制语时,应以原文为基础,根据中文商务信函的语言特点、中方收函人的关注重点、思维特点等方面选择适当的翻译方法。

(一)直译

原文:If you would like to set up an appointment during non-exhibit hall hours,please call me.

译文:如贵方愿安排于非展出时间面谈,烦请电复。

分析:原语文本中的if条件从句充当读者指向模糊限制语,体现发函人对收函人的礼貌和尊重。为了使收函人感受到发函人的礼貌态度,保证商务活动顺利进行,译者应结合中文商务信函的语言特点,对其进行直译。

(二)意译

原文:For proper coverage in the directory,you ought to appear inmore thanone category.

译文:为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贵公司宜考虑在不同类别中刊登广告。

分析:在原语文本中,模糊附加词“more than”充当精确指向模糊限制语。为了使收函人准确理解发函人意图,针对这一模糊限制语,译者应结合汉语表达习惯,采用意译的方法。

(三)词性转化

原文:It would also bemosthelpful if we could occasionally bring a client to look at your hotel.

译文:如获允许本公司陪同客户前来参观贵饭店的装修,对本公司定有莫大帮助。

分析:在原语文本中,“most”为精确指向模糊限制语。为让收函人了解发函人的准确意图,译者应结合汉语的表达习惯,采用词性转化的方法,将副词“most”翻译为形容词“莫大”。

(四)增译

原文:Our companieswereinvolved in a large volume of trade in our textiles.

译文:双方曾有多宗纺织品交易。

分析:“were”体现的过去时态是精确指向模糊限制语。虽然原语文本中通过系动词be的时态变位可以体现句子的过去时态,但如果将它直译为“是”,却不能直接体现过去时态。所以,译者需要使用增译的方法,增加“曾”一词来体现过去时态,这样就可以让收函人准确理解信函内容,不至于造成误解。

(五)语态转换

原文:Payment should be made by irrevocable and confirmed letter of credit.

译文:请使用保兑不可撤销的信用证支付款项。

分析:在原语文本中,发函人通过使用非人称的被动语态作为作者指向模糊限制语,为自己留下余地,避免遭受指责。但汉语中多使用主动语态,因此译者在翻译此文本时,应根据中方收函人的阅读习惯和思维特点采用语态转换的方法。

(六)四字格

原文:Our collaboration has proved to be mutually beneficial.

译文:互利合作。

分析:原语文本是一个非人称主语句。句中还包含了认知型动词“prove”,它们在信函中充当作者指向模糊限制语。发函人使用这两个模糊限制语是为了表明他的观点是推测性的,为自己留下余地。而对收函人来说,他更关注的是对方表达的信息内容本身。因此,译者可以根据汉语的表达习惯,将整句话翻译为“互利合作”,从而使译文简明、直接了当。

四、结语

商务英语信函中的模糊限制语虽看起来模糊,但实则具体,它们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由于翻译的发起人不同,翻译方法就不同。当发起人为中方收函人时,译者就应站在中方收函人的角度,分析译文的交际目的,在目的论的指导下,结合汉语商务信函的语言特点、中方收函人的关注重点等选择具体的翻译方法。

[1]Lakoff G.Hedges:A study in meaning criteria and the logic of fuzzy concepts[J].Chicago Linguistic Society Papers,1972,(8):175.

[2]Hyland K.Hedging in scientific research article[M].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1998.433.

[3]Hyland K. Milton J.Qualification and certainty in L1 and L2 students'Writing[J].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1997,6,(2):183-205.

[4]Nord,Christiane.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 approaches explained[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18.

[5][6]卞建华.传承与超越: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78-101.

【责任编辑:王 崇】

秦 莲花纹1

H315.9

A

1673-7725(2016)04-0215-03

2016-02-25

廉洁(1983-),女,陕西铜川人,讲师,主要从事英语笔译研究。

猜你喜欢
信函目的论指向
科学备考新指向——不等式选讲篇
翻译目的论下江苏菜系英译研究
目的论视角下的宜兴特产翻译实践研究
从目的论角度看中药药名英译
把准方向盘 握紧指向灯 走好创新路
一封“署名毛泽东的英文信函”
新疆外宣英译特色探究——以目的论为视角
1935年3月24日王守竞致狄拉克的信函原文
1935年4月4日梅贻琦致剑桥大学研究生处的信函
2008年第六站冠军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