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唐纳德.特朗普在美国总统大选中胜出。这位准总统承诺将削减国防开支、刺激美国经济、侧重基础设施建设并寻找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对此,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副院长包道格称,中国可以充分利用这次美国政治改变侧重点的机会来改写中美关系。
首先,在战略合作方面,自奥巴马提出“重回亚洲”,中美关系的合作与竞争中,竞争明显占了上风,尤其在军事部署方面。随着中国提出关于经济投资的“一带一路”倡议,志在从资金和基础设施建设上帮助“带路”沿线国家;在这方面,特朗普的当选可以使得中美关系的重点从竞争转向合作。
其次,在经济合作方面,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中国市场最终会向美国的出口、服务和投资开放,并且为美国重整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信贷及合作。随着近年来的政治僵局走向尾声,中美应成为经济伙伴,实现两国经济互补而非竞争。随着TPP的没落,中国应适时提醒特朗普建立亚太自由贸易区域的可能性。
最后,在安全方面,2017年后半年特朗普和习近平将会一起参加国际会议,双方可借此改写中美关系基调。中国可在特朗普上任的半年内邀请特朗普进行一次会谈,商讨周边热点地缘问题。
北京推广新能源电动汽车仍面临挑战
受各种政策鼓励,新能源电动汽车成了不少国人的新选择。今年8月,北京个人电动汽车牌照全年5.1万个指标发放完毕,还有4644个申请需等至明年。鉴于北京将进一步降低汽油车的指标以及电动汽车的补贴,预计电动汽车近期购车需求会继续上于卜。但是,北京推广新能源电动汽车仍面临困难。
首先,充电桩比例仍较低。今年上半年,北京市公共充电桩增至约8000个,私人充电桩也大约相同,遥遥领先于其他城市。但是相较一年发放5.1万张车牌的电动汽车增长,北京地区离2020年实现车桩比例1:1的目标还相差甚远。
其次,自用和公共充电桩也各有问题。一些小区担心自用充电桩的设备安全和电力扩容问题,不允许用户安装充电桩,或只允许拥有固定车位的人安装。而一些公共充电桩又长期被电动汽车租赁公司的车队霸占。充电时间长,排队等待也是问题。
北京市已经在着手解决上述问题,但还有两个现实问题亟待解决。第一,如何解决新增电动汽车带来的新增用电需求?第二,电动汽车如何出远门?
跨国公司应改变在华用工思维
随着中国服务业壮大发展,中国的年轻劳动力拥有了更多的就业选择。他们不再像父辈一样把进入工厂看作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他们的自我意识更为强烈,希望能够自己掌握人生,而非一味服从安排、长期加班倒班。
同时,随着老龄化趋势日渐严重,流入工厂的农民工数量开始减少,使得雇员们在薪资和工作条件方面有了更多的议价权。为了降低劳动成本,一些工厂开始投资工业机器人或自动化装置,或者将工厂迁移至中国西部、东南亚或非洲等劳动力更为廉价的地区。但是,很多跨国公司认为,珠三角地区深厚的技能根基和发达的基础设施以及供应链,足以吸引他们继续留在那里。
选择留下的跨国公司必须面对成本较低的中国竞争者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为此,他们需要采取新的员工管理方式。如今务工的年轻人对工作的期望更为多元化,跨国公司应采取更为体贴的措施。例如,让那些希望赚更多钱的人加班;而让那些希望保证闲暇时间的员工正常倒班;组织相亲活动拉近和员工的关系;发展毕业生管理培训计划使之成为高级管理者;帮助工厂内最优秀的低技能员工晋升为高级主管,等等。
跨国公司应该明白,中国工厂正在向发达国家工厂转变,员工们渴望被认真对待,雇主需要更加细分的战略来管理员工。
意大利公投失败或掀开欧元区解体序幕
从欧盟整体来说,由于根深蒂固的国家利益,欧盟—直致力于从一个单纯的经济联盟向更强有力的政治体迈进。但是当经济问题掺杂了政治因素的时候,矛盾随之出现,并且难以调和。
意大利修宪公投最终未获民众投票通过就是这一矛盾的具体表现。伦齐在公投中失败,意味着意大利战后规模最大的一次改革失败。意大利这种改革的失败,以及由此导致的经济困境促使了民粹主义政党的崛起,这些政党正在挑战越来越不受信任的政治精英们。这些民粹主义政党不仅质疑现状,甚至质疑整个欧洲联盟。
可以说意大利是整个欧元区的缩影。意大利公投前在政治和经济上表现出的紧张局势,能从整体上反映出欧洲的情况,即通过建立政治和经济机构来确保单一货币联盟成功的努力已遭到全面阻碍。
当前,欧洲一体化进程陷入停滞,英国脱欧已经严重打击了欧洲民众对欧洲一体化前景的信心,意大利公投结果使得欧盟面临危机重重的尴尬境地,可能是欧元区解体的序幕。
中国开放将带来“新全球化”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个既“走出去”又“请进来”的过程,也是“中国走向世界”和“世界走向中国”的过程。
中国的开放将带来“新全球化”进程。这是在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参与下,世界经济出现的新趋势。
与过去的全球化不同,“新全球化”不是仅惠及发达国家10亿人口的局部现代化,而是可持续发展的普惠式新型现代化。比如,中国主导建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新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已成为中国参与全球金融治理规则制定、调整,并使之发挥重要作用的新平台,弥补了现有体系的不足,并且正在改善全球民众的福祉。可以说,“新全球化”显得更加和平、共赢、协调,也更注重生态文明。
中国是当下全球治理机制的受益者,同时也是改革者、完善者。可以预见的是,中国将继续本着“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加强国际合作,助力构建更加公平、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12月4日)
明年通胀或走高
今年以来,为了支持经济增长,决策层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经济反弹的同时,资产价格持续攀高。
展望2017年,伴随着特朗普积极财政对通胀压力的提升,前期房地产价格过高对房租的传导逐步显现,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结构性改革推动服务业价格上涨等,预计2017年通胀会高于今年,全年或将达到2.5%,而通胀反弹或将对货币政策造成制约,使得明年宽松政策转向中性。
支持明年通胀走高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在特朗普当选冲击下的输入性通胀压力。
第二,房价飙升推高租金价格。
第三,劳动力供给的持续减少。
第四,结构性改革也可能推动服务业价格升高。
笔者预计明年通胀压力会比今年有所上升。当然,对通胀和资产价格风险的担忧以及明年美国加息频率上升,都会制约中国货币政策空间。
事实上,10月的信贷数据已经预示着货币政策开始从宽松转向中性,而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16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也罕见地七提防止泡沫风险,意味着明年货币政策宽松的空间有限,更多的财政政策支持基建投资可能是稳增长的重要手段。(1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