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中的科研管理
——以SCI论文统计分析为例

2016-12-22 06:24沙巨山周刚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发文论文学科

沙巨山,周刚

(1.常熟理工学院科技产业处,江苏 常熟 215500;2.苏州科技大学科技产业部,江苏 苏州 215009)

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中的科研管理
——以SCI论文统计分析为例

沙巨山1,周刚2

(1.常熟理工学院科技产业处,江苏 常熟 215500;2.苏州科技大学科技产业部,江苏 苏州 215009)

统计了SCI收录的常熟理工学院2004-2015年间发表的期刊论文,分析了论文的收录趋势、学科分布、被引用等指标。并以此为例分析地方本科院校在向应用型转型中科研管理工作的成效和不足。提出了改进意见,指出应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加快科研向应用的转型、加强科研精细化管理、推进可持续的合作研究。

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大学;SCI;科研管理

地方本科院校是指20世纪末以来,为顺应国家对高等教育布局结构的调整和实施大众化教育的需要,由专科学校通过合并重组升格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管理或由省辖市(地、州)管理的普通本科高校[1]。这类高校在完成专科办学向本科办学的转变过程中,必须同时解决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不匹配的问题,在保持原有的基础理论研究科研优势的同时,坚持校地互动发展,积极推进面向应用的科学研究,倡导科研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科研服务地方,才能在转型的大潮中发展、进步,从而实现向应用型大学的成功转变。常熟理工学院就是这样一所典型的地方本科院校。

高水平的学术论文的发表及引用情况能够从一个侧面反映科研发展的轨迹及状态,通过统计分析,可以看出一段时间内高校(科研人员)高水平研究的学科分布情况、发展情况及其学术影响力。分析其中的问题有利于进一步反思科研管理工作,及时制定对策。SCI是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的简称,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之一。它也是目前衡量一个国家、地区或单位科研成果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本文旨在通过对常熟理工学院SCI论文的发表与引用情况的统计分析,总结科研管理的成效与不足,以为同类高校的转型发展提出一些意见与建议。

一、SCI论文发表与引用情况

(一)SCI论文按年度发表情况

自2004年升本以来,SCI收录该校发表的期刊论文共计990篇;其中以该校为第一作者单位的有552篇。按年度统计详见表1。

从表1中的论文篇数可以看出,无论是SCI论文发表总数,还是以第一作者单位发表论文数,都呈现出稳定且较为快速的增长趋势,反映出学校的科研水平在不断提高、科研实力在不断增强。这和升本以来学校高度重视科研与学科建设密不可分,与学校在同类高校中的科研排名和稳步提升的社会影响力也基本吻合。

(二)SCI论文合作单位

从系统检索并按该校第一作者单位统计可知,这些论文的合作单位有近150所之多,合作范围相当广泛,这些合作单位出现的频次有513次。其中合作发表论文数量最多的前10位国内单位分别是苏州大学(38)、南京大学(32)、南京理工大学(27)、南京师范大学(14)、江苏科技大学(14)、江苏大学(14)、哈尔滨工业大学(12)、中国矿业大学(12)、杨州大学(1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0)等。合作单位最多的是离得最近的苏州大学,其次是省内高校为主,省外高校较少,地缘优势和行政区域特点明显。

表1 SCI收录论文年度统计

(三)SCI论文合作国别

从系统检索并按该校第一作者单位统计可知,这些论文的合作国家和地区包括我国的港、澳、台约有18个,出现的频次有70次。合作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有葡萄牙(16次)、美国(9次)、印度(7次)、英国(6次)、台湾(5次)、澳大利亚(5次)、以色列(4次)、韩国(3次)、法国(3次)、瑞典(2次)、日本(2次)等。参与合作的国别和地区虽然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都有涉及,但总体还不是很广泛;欧美等科技发达国家,占一半多。

(四)SCI论文学科分布

从系统检索并按该校第一作者单位统计可知,这些论文主要涉及到SCI系统中的近50个学科门类,门类相当广泛,例如数学(135)、化学(134)、物理学(130)、材料科学(67)、工程(57)、计算机科学(39)、通讯(32)等。从学科分布上来看,还是主要分布在以理论研究为主的传统理科类学科,以应用研究为主的工科类学科占比约35%。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学校原有的理论研究的基础在面向应用的转型发展中发挥了有效的支撑作用。

(五)SCI论文基金资助

科学基金制度是目前国际上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活动中最有效和普遍采用的基本科研资助方式之一。它对国家竞争力的提高和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2]。基金资助对于科学家的科学研究和科学论文发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3]。

从系统检索并按该校第一作者单位统计,尽管资助的基金类型不同,但是发表的论文中有431篇获得了基金的资助,占总数的78%;基金资助出现的总频次1060次,多数论文资助基金项目在2个以上,平均每篇论文的资助基金项目频次为2.46个。论文获得基金资助数量最多的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达335篇。另外还有教育部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后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高校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青蓝工程、六大高峰人才等资助项目,这与该校每年所获得的各项基金数量和金额大体相当。

(六)SCI论文期刊范围

在某一类或某一知名期刊如果有较多论文发表,往往会表明一个单位在该研究方向上有较强的研究团队,并且有持续的研究成果。从系统检索并按该校第一作者单位统计,该校的SCI论文共发表在247种期刊,其中141种期刊上各发表过1篇论文,发表过10篇以上论文的期刊仅有7种,发表过论文最多的期刊分别是应用物理杂志(11)、电化学学报(11)、无机化学通讯(11)、无机化学学报(11)、物理学报(10)、无机化学学报(中国)(10)、应用藻类学报(10)。这也印证了该校同时期物理学、材料科学、化学、藻类学等学科方向的研究团队的发展壮大的现状。

(七)SCI论文作者

1.合作情况。合著度和合作率是分析合作研究的两个重要指标。合著度和合作率越高,说明研究者之间相互交流频繁,相互合作能够实现优势资源共享,可以拓宽研究者的视野。合作能力越强,越能促进科研活动的深入开展[4]。其计算公式分别为:合著度=(发表论文的作者数)/(发表论文篇数);合作率=(合著论文篇数)/(发表论文总篇数)。从系统检索并按该校第一作者单位统计,发表论文总数552篇,发表论文作者数679,其平均合作度为1.23;而其中独著的论文72篇,合著的论文为480篇,其平均合著率为86.9%。从这两组数据来看,该校的合作研究推进情况还是比较有成效的。

2.核心作者。依据普赖斯提出的核心著者计算公式:N=0.749(nmax)1/2。公式中:nmax为统计的年限中,发文量最多的著者的论文数。只有那些发文量在N篇以上的著者,方能称之为核心著者。从系统检索并按该校为第一作者单位统计可知,按第一作者发文数量最多的是51篇,N=5.349。即以第一作者发表6篇及以上的作者为核心作者。发文量6篇以上的有99人,占总作者数的14.58%。可以看出,该校已经形成了一支核心作者队伍,但是这支队伍的数量还不算很大。

(八)论文被引

SCI数据库不仅收录高水平的论文,而且记录论文的被引用情况。如果一篇论文有较多的被引用,说明该论文的影响力较高,在某一时期引起的关注度高,且可能为后续研究形成更多启发,带来更多的科学贡献。

从系统检索并按该校第一作者单位统计可知,论文年度Web of Science总被引频次2982次,去除自引2388次,平均每篇文章被引用5.4次,h-index指数为24。按年度的被引用数量详见表2、年度发表论文总被引频次计数见表3。

从表2可以看出,论文年度被引用数呈现出逐年快速增长趋势,说明升本后该校论文学术影响力逐年提升。从表3也可以看到,年度发表的每篇文章的平均引用次数从2005年到2011年总体呈上升趋势,2011年发表的论文的总被引平均为11.39次/篇,是总平均的近2倍,反映出论文的学术影响逐渐扩大。由于2012年及之后发表的论文的时间比较近,学术影响未完全显现,出现2012年之后发表的论文被引数据较小,因此不影响对学术论文总体影响力的评价。

被引用次数最多的前10篇论文平均每篇WoS引用次数为56.3,平均总被引次数为58.5;其中以杨刚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的论文有5篇,平均每篇WoS引用次数为67.4,平均总被引次数为70.6。这些论文主要来自化学、材料科学、物理、数学等学科。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统计,发文数最多的是王晓喃,共39篇;被引总次数最多、平均每篇被引次数最多的都是杨刚,分别是570次与23.75次/篇。

表2 论文年度Web of Science被引频次计数

表3 年度发表论文被引频次计数

二、基于SCI论文统计分析及科研管理思考

(一)统计数据反映的几个问题

1.发文量仍然不够多。从系统检索并按该校第一作者单位统计可知,自2004-2015年期间,SCI收录该校发表的期刊论文逐年增长,但平均每年只有约46篇,约占该校年平均发表学术论文总量的不到10%,占比不算高;2015年当年发文101篇,在省内类高校中处于前列。从科研管理的视角来看,科研的产出与学校总体的科研走势基本上是匹配的,但高学术影响力的学术论文的数量仍然比较少。

2.发文的学科分布不够合理。升本以来,在学校三轮学科建设的推动下,以理论研究为主的基础学科在保持其特色与优势的情况下,积极参与面向应用的转型,支撑以应用研究为主的工科类学科的发展,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学术影响力。当然,我们不应该苛求工科的教师都理科化,全力以赴的去发SCI论文,但是面向应用的工科类学科的发展也需要原始创新、也需要对现有的理论或工作有全面深入的理解、也需要在前人理论成果上作出部分改进并对改进进行模拟验证或将其应用于实际解决实际问题。我们看到的是,学校重点建设的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等4个特色学科的发文贡献量不够突出;学校十一五、十二五的“偏向”工科类学科的重点建设学科的投入,推动了工科类学科的发展,虽其学术论文的影响力也有所显现,但其发文量相对较少、被引不高;发表论文的研究内容与学校规划的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关联度不强。

3.发文的作者分布不够合理。从系统检索并按该校第一作者单位统计可知,2004-2015该校只有118位教师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了SCI论文,只占学校专任教师总数的不到15%,约占自然科学研究人员的25%;具体到每一年,即使是发文量最高的2015年,也只有54位作者发文。并且发文数10篇以上的基本上都是正高职称人员,具有副高职称或获得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的发文量偏少,与他们在科研中角色和实际贡献不相符合。

4.发文的总体学术影响力还不够。从系统检索并按该校第一作者单位统计可知,有151篇论文没有被SCI论文引用,100篇论文只有1次被引用,这些论文占到总数的近一半,总体被引用少或没有被引的论文比较多。高被引的学术论文也主要分布在传统学科的基础研究领域,面向应用的工科类学术论文数少、被引频次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发文的总体学术影响力还不够(尤其是与应用结合度高的应用类学科领域)。

(二)可能的原因

1.升本后教学任务繁重。由于升本后,学校面临着规范本科教学,建设教学质量保证体系,迎接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等一系列教学建设任务,教师教学负担日益繁重,分配在科研工作上的精力相对减少。

2.科研支持力度相对减少。相对而言,升本后学校的科研经费投入(包括上级财政)虽然也在增长,但近6年(2010-2015)投入占学校教学科研总投入比例远小于升本初期(2004-2009);省市共建、校地共建等项目投入中明显地向教学倾斜,再加上国家卓越计划试点、省品牌专业建设、重点专业建设、国家产教融合项目等多项教学建设的持续投入,造成了科研投入相对不足的可能。更多的精力必然牵引到教学建设的任务中去,发表学术论文的数量与质量也必然受到影响。

3.高水平科研论文与重点科研项目之间不匹配。该校2004年到2015年共获得自然科学类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48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项;而这些研究项目发表的SCI收录论文不到380篇,平均约2.56篇/项目,相对这些重点科研项目而言,即使排除部分项目的研究成果为专利或产品,这个数字还是比较低。

(三)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几点思考

1.强化科研工作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的理念。当下,越来越多的新建地方高校开始高度重视支撑其持续发展的与工程实践等教学活动相结合的面向应用的科研活动的开展。在其转型发展的同时积极引导教师对科研工作重要性的认同,强化科研对教学的反哺作用;落实科研工作在年度考核、岗位聘任、专业建设当中的具体要求,营造科研氛围,强化科研支撑教学的意识。让更对的教师重视面向应用的科研,促进教师面向应用的转型。

2.加强面向应用的科研经费支持力度。随着面向应用的科研转型,学校培养的本科生、研究生逐渐成为开展科研活动的一支生力军,他们活跃在科研一线,学校必须加大面向应用的科研投入,为师生投身科研活动创造宽松自由的科研环境,通过参与项目研究、参与学术交流、参与学科建设、参与团队建设、参与科研平台建设等科研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良好的科研素养及面向应用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加大面向应用的科研经费投入也是必须的。

3.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必须进一步深化科研团队建设,强化团队合作与共同发展意识,选好团队带头人的同时,在科研团队建设的考核中明确合作研究的一些指标要求、每一个成员的贡献度要求。让每一个团队成员都能在团队负责人的指导下、在团队建设的活动中成长进步,能够有更多的科研的活力涌现、绽放头角,形成更多的高水平的学者(论文作者)。

4.加快科研面向应用的转型。在产教融合的框架下,将科研活动植入到项目执行的进程中,在保持基础理论研究优势的同时,落实与专业建设相匹配的学科建设的重点任务(比如落实该校的4个重点特色学科的建设),促进科研尽快的渗透等特色行业学院(比如该校的汽车工程学院、光伏科技学院等行业学院)的建设中去,这些都有助于加快实现科研面向应用的转型。

5.加强科研精细化管理。地方本科院校一般都经历了升本后科研工作的爆发式快速发展期,科研工作已经发展到一个瓶颈期,学校需采取积极措施,推进精细化管理,促进科研工作的健康发展。学校应积极推行二级单位科研分管院长专职化、科研秘书相对固定化,细化科研管理机构设置、强化科研管理人员配备,为教师的科研活动提供主动介入式的科研服务,引导教师面向应用开展科研工作,加强对科研活动的指导,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提高高水平科研成果的产出率。

6.推进可持续的合作研究。进一步推进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研究,拓展研究的深度与广度。积极开展国际合作研究,通过项目式、经常性的交流,稳固已通过出国进修、访学、做博后、国际合作项目等多种形式拓展的国际间的合作关系。这些合作研究的成果也必将扩大学校的学术影响力。

注:本文所有统计数据为2016年6月28日由SCI数据库检索并整理得到。由于SCI数据库中的论文按学科和按年代稍有不同,故表中的数据在不同指标中有时会稍有不同,但不影响总体趋势和结论性建议。

[1]罗家英.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定位研究:以济宁学院办学定位为例[J].济宁学院学报,2009(5):101-106.

[2]王冬梅.科学基金制度对基础科研合作的引导效用分析[J].科研管理,2010,9(4):98-101.

[3]刘睿远,刘雪立,王璞,张诗乐,郑成铭.基金论文比作为科技期刊评价指标的合理性:基于SCI数据库中眼科学期刊的实证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03:472-476.

[4]许治,陈丽玉,王思卉.高校科研团队合作程度影响因素研究[J].科研管理,2015,05:149-161.

Thinking on Research Administration in the Transition from Newlyestablished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Applicationoriented Ones 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SCI Papers

SHA Jushan1,ZHOU Gang2
(1.Depart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y,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Changshu,215500;2.Depart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y,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uzhou 215009,China)

With statistics on the papers of SCI journals published by the staff of 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rom 2004 to 2015,adoption trends,subject distribution and citation rates a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And taking this as an example,the achievements and shortcomings of the research administration in the transition from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application-oriented ones are analyzed.Furthermore,some improvement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mainly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esearch team,accelerating the transition progress,enhancing the delicate management and furthering the sustainable cooperation.

newly-established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ppli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CI;research administration

G311

A

1008-2794(2016)06-0083-05

2016-08-05

沙巨山(1979—),男,江苏淮安人,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科研管理。

猜你喜欢
发文论文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