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杰 肖辉 吴忠纯 刘英 闫鹏
(六盘水市人民医院影像科,贵州 六盘水 553000)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表现(附7例报告)
吴杰 肖辉 吴忠纯 刘英 闫鹏
(六盘水市人民医院影像科,贵州 六盘水 553000)
肺硬化性血管瘤; 肺肿瘤; 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
肺硬化性血管瘤(PSH)是肺部少见良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肺错构瘤。本文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确诊的肺硬化性血管瘤CT表现,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12月至2015年10月本院经手术证实的肺硬化性血管瘤患者7例,其中男性3例,平均年龄为57.3岁;女性4例,平均年龄为41岁;咳嗽并痰中带血2例,咳嗽、咳痰并胸痛、气促2例,发热、胸闷1例,胸部体检发现2例。
1.2 方法 7例患者均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采用GE 64排VCT扫描仪。扫描范围包括肺尖至肺底部,管电压120 kV,管电流10~20 MAS,层厚5 mm,层间距5 mm;对比剂碘海醇,浓度370 mgI/mL,剂量80~100 mL,注射速率3 mL/s,增强扫描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时间分别为20~25 s,60 s。主要观察病灶的部位、分布、大小、形态、密度、增强前后CT值变化、病灶与血管的关系。
病灶发生于右肺6例(上叶1,中叶1,下叶3,右肺门1例),左肺1例(上叶1例),病灶跨叶间裂或近叶间裂生长4例(图1a),近膈胸膜及外侧胸膜生长各1例,1例居于肺野中央。病灶均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单发结节或肿块,边界光滑锐利,轮廓清楚; 最大径为1.7~5 cm,平均直径约3.6 cm。3例病灶平扫密度较均匀,4例病灶密度不均,7例病灶均未见钙化。行增强扫描2例病灶均匀强化,5例病灶不均匀强化。5例可见“贴边血管征”(图1b);4例可见“晕征”(图1c);1例可见“空气新月征”(图1d)。7例病灶均经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硬化性血管瘤。
注:a.女,39岁,肺窗CT冠状重建示左肺肿块跨叶间裂生长;b.女,47岁,CT增强扫描可见右肺肿块边缘示“贴边血管征”;c.男,44岁,右肺肿块位于胸膜下,边缘示“空气新月征”及“晕征”;d.女,34岁,右肺肿块跨叶间裂生长,周围示“晕征”及“贴边血管征”。图1 肝硬化性血管瘤的CT表现
肺硬化性血管瘤由Liebow和Hubbell于1956年首先报道,目前公认肺硬化性血管瘤组织学起源于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病理上肿瘤主要由不同比例的实性区、乳头样区、硬化区和血管瘤区混合组成,临床上中年女性多见,女性多发的原因与肿瘤内类固醇激素受体表达有关[1],本组病例女性平均年龄41岁,与既往报道类似[1-2],同时本组3例男性病人,有报道[3]认为不典型肺硬化性血管瘤可能易见于男性。
肺硬化性血管瘤CT表现多为肺内单发圆形肿块或结节,边界光滑锐利,轮廓清楚,肺硬化性血管瘤发病部位与胸膜关系较为密切,文献[4]对肿瘤是否起源于肺胸膜下外生性生长,或者起源于胸膜间皮细胞并沿叶间裂生长并不确定,本组病例发现病灶跨叶间裂或近叶间裂生长4例,近膈胸膜及外侧胸膜生长各1例,可见肺硬化性血管瘤部分病例具有紧邻胸膜或跨胸膜生长倾向。肺硬化性血管瘤的形成是血管瘤样区-乳头区-实性区-硬化区的演变过程[5],病理成分复杂,各部生长速度不一致,病灶CT表现密度可均匀,可不均匀,病灶的高、等、低密度分别对应于瘤体内的血管瘤样区、实性和硬化区、囊变区[6],本组四例病灶密度不均,内部可见小囊变区,本组病例均未见钙化,可能是病例数较少。肺硬化性血管瘤CT增强扫描特点与其组织学基础有关,其内微血管密度决定其强化程度[7-8],含有较多的血管成分强化较明显,含有较多的乳头区轻度强化,硬化和囊变区不强化,当病灶直径<3 cm强化均匀,直径>3 cm强化不均,本组病例2例均匀强化病灶直径均<3 cm,5例不均匀强化者直径>3 cm,并且内部可见斑片状低密度不强化区。
文献[1]报道肺硬化性血管瘤可见一些特殊影像表现。“贴边血管征”是指病灶表面多个结节状或弧形强化血管断面影,其病理学基础为肿瘤推挤、压迫周围的血管结构产生聚拢、包绕等现象而产生的。本组病例5例可见此征象。“晕征”是指病灶周围弧形毛玻璃影,是肿瘤周围出血所致,本组病例4例可见此征象。“空气新月征”即肿瘤边缘新月状含气透亮区,可能是肿瘤压迫气道,形成肿瘤与包膜间气体影,或瘤体内出血与气道相通引流形成,本组仅1例可见该征象。
[1] 况红妹,龚洪翰,彭德昌,等.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表现(附10例报告)[J].放射学实践,2014,29(2):166-169.
[2] 张伟飞.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诊断[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24(7):1143-1145.
[3] 罗永军,柴彦军,周俊林,等.不典型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表现[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4,11(8):493-496.
[4] Jung-Gi Im,Woo Ho Kim,Man Chung Han,et al.Sclerosing hemangiomas of the lung and interlobar fissures:CT findings[J].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tomography,1994,18(1):34-38.
[5] 陈莉军, 左小娜, 崔兰兰,等.肺硬化性血管瘤的影像特征及鉴别诊断[J].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40(1):58-61.
[6] 胡新如,谭利华.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征象与临床病理研究[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5,16(2):114-116.
[7] 史景云,易祥华,刘士远,等.肺硬化性血管瘤增强CT表现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4,23(1):53-56.
[8] 刘芬,方向军,曾晔,等.肺硬化性血管瘤MSCT诊断及误诊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5,13(10):37-39.
R734.2
B
1000-744X(2016)11-1217-02
2016-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