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玉秀 李瑞雪 姚记农 黄月新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儿科,江苏 无锡 214062)
探讨PDCA护理模式在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应用
奚玉秀 李瑞雪 姚记农 黄月新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儿科,江苏 无锡 214062)
目的 探究PDCA护理模式在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8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PDCA护理。比较两组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临床疗效、肺功能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PDCA护理模式的应用可有效提高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提高患儿肺功能和患儿家长满意度,提升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PDCA护理; 小儿支气管肺炎; 肺功能; 临床疗效
支气管肺炎又称为小叶性肺炎,是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也是婴幼儿死亡的最常见病因[1]。其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气促等[2]。在有效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合理的护理模式可以起到控制炎症,预防并发症发生等效果[3]。PDCA护理即“戴明循环护理”,其阐明一切有过程的活动,都是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四个环节的反复循环,并在循环中不断完善与提升[4]。本组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采用PDCA护理,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48例,其中有发热、咳嗽、有痰、气喘症状者15例(31.25%),咳嗽2 d 以上伴有腹泻者7例(14.58%)。随机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男10例,女14例,年龄0~9岁,平均年龄3.16岁;对照组,男13例,女11例,年龄6个月至10岁,平均年龄3.28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即对患儿家长进行小儿支气管肺炎相关知识宣传,包括疾病的预防、药物知识、就医指南等。观察组:采取PDCA护理干预,实施过程中采用循环方式进行护理干预,在干预期间不断优化护理,使患儿得到越来越好的护理。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计划阶段(P),通过评估患儿的健康状况,建立健康档案,根据患儿的病情针对性地制订护理计划。(2)实施阶段(D),严格按照制定的护理计划实施护理工作,同时要配合以下干预:①心理干预:护理人员应根据患儿性格特点,耐心安抚、鼓励患儿,引导患儿将不适告诉家长及医务人员。另外也要注重家长的心理状态,引导家长以信任的态度对待医护人员,树立帮助患儿早日康复的信心[5];②饮食护理:引导患儿吃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避免食用甜品或者油炸等刺激性食物,少量多餐,多饮水,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注意膳食搭配,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③预防并发症和继发感染:因患儿的抵抗力弱,易引发感染或者一些并发症,如脓胸、脓气胸等。护理人员应定期更换床单并对病房进行消毒,对不同病原和不同病情的患儿应尽量隔离护理[6]。(3)检查阶段(C),护理人员及时发现并记录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然后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合理分析,并形成文字资料保存。(4)处理阶段(A),针对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重新制定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并进入下一循环,使护理质量在循环过程中不断完善。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患儿家长对护理满意度。
1.4 评价标准 疗效判定标准:治愈:发热、咳嗽等症状彻底或基本消失,肺部啰音完全消失,胸片检查结果显示肺部炎症病灶已不存在;显效:发热等临床症状表现消失,咳嗽和肺部啰音程度明显减轻,胸片检查结果显示肺部炎症病灶缩小程度超过50%;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表现没有任何变化,胸片检查结果显示肺部炎症病灶没有缩小,或者进一步扩大[7]。护理满意度评分标准:向患儿家长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护理效果满意度、护理态度满意度,总分值100分,80分及以上即表示患儿家长对护理满意。
2.1 两组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愈10例,显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治愈7例,显效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66.7%。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满意度比较[n(%)]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PDCA护理模式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首先提出,是按照计划、实施、检查、处理4个阶段来对患者进行有效护理[8]。该护理模式可以使我们的思想方法和护理工作步骤更加条理化、系统化、图像化和科学化。其护理过程主要是首先在对患者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和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并对护理效果进行有效评估,然后医护人员根据临床观察、监测及患者反馈,对护理过程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重新制定干预计划和措施,并进入到下一个循环。所以,这4个步骤呈阶梯式上升且循环往复进行,使护理质量在循环中不断改进与提高。
本文结果显示,应用PDCA护理模式的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护理中应用PDCA护理模式,医护人员可在护理干预过程中根据每个患儿具体病情制定干预措施,并在循环中不断修正和完善护理措施。
[1] 龙炳风,张春华.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护理体会[J].临床医学,2013,14(3):126-127.
[2] 靳蓉,卢根,苏守硕,等. 纤维支气管镜术在小儿呼吸道疾病诊治中的作用及安全性研究[J].贵州医药,2012,36(6):492-496.
[3] 黄平,李英,邹华,等.饮食及心理护理对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25):14-15.
[4] 马桂芹.PDCA护理模式在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5):239-241.
[5] 朱晓红.PDCA护理模式在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综合效果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121-122.
[6] 周慧霞.护理干预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及肺功能的影响[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6,29(3):466-467.
[7] 梁美华.优质护理模式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及肺功能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5):983-984.
[8] 李珍芬,刘杏丰.PDCA护理管理对儿科护理质量与家长满意度的影响[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2(5):707-708.
R473.72
B
1000-744X(2016)11-1229-02
2015-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