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锦丽
【摘要】音乐教育在促进人的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和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呢?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学生积极感受音乐世界的美好,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质,激活学生身体中的音乐元素。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育;音乐素养;流行音乐
一、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性
高中音乐教育是陶冶学生情操的重要课程之一,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质量的优异对提高学生素质和促进基础教育发展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高中教育阶段,培养学生音乐素养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若一个人缺少音乐素养,如同一个机械的歌唱者,并不懂得该如何表现音乐及创造音乐。此外,提高学生音乐素养与情感素质、智能素质等有紧密联系,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对外部事物感知能力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增加音乐欣赏的训练以及对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不仅能有利于学生记忆能力、运动控制等方面发展,还可进一步开发其脑功能。为此,培养高中生音乐素养较为重要。
二、抓住学生的心理需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走入音乐
音乐鉴赏课大多是国外或古典音乐,而这些音乐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又是那么的疏远。据调查,百分之百学生喜欢音乐,但大多数学生不喜欢音乐课,认为音乐课上的内容枯燥乏味,没有新意。我发现,学生喜欢的音乐课堂是有说有笑,内容丰富多彩的音乐课堂,不喜欢上内容单一,形式俗套的音乐课。我认为音乐教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了解学生眼中的音乐。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内心极其渴望情感的表达和体验,而时下流行的善于表达情感又温婉好听的流行歌曲正好对应了中学生现阶段的口味,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我们的学生耳朵里听的、嘴里哼的都是流行歌曲,为何他们头脑当中“音乐”的概念就等同于流行歌曲。
音乐不只是流行歌曲、通俗音乐,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音乐是人类文化的表现和象征,是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学生不了解音乐,有其自身的原因,但其背后深刻的社会原因,不得不引发每一个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思考。我们是否给学生提供了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的环境和条件?学生的基础教育中是否渗透了音乐教育?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在新学期之初我给学生了布置了“课下搜集关于音乐的资料,并展示给大家”这样一个课前作业。课堂上,同学们的展示让我震撼,他们纷纷抖出了自己的收获,从《诗经》、《汉乐府》到唐朝的《霓裳羽衣舞》再到交响乐《命运》以及流行歌曲《青花瓷》,全面而深入,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初步感知了音乐,对音乐有了初步的了解,摒弃了原来对音乐的片面了解,奠定了高中音乐教学的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初步了解音乐的基础上,音乐教育就可以着手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和兴趣,从而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走进音乐、理解音乐。
三、以“情”为本,抓住音乐课堂中的主旋律,使学生心灵受到启迪
音乐是表现情感的艺术,欣赏音乐的过程首先是情感体验的过程。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体验的渗透,是欣赏课的重要阶段,学生们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注意了情感体验后,随之而来的是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与音乐融为一体,自觉得、主动地、自由的展开创造性思维的联想,这一过程的作用便是情感的升华与心灵的净化。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把这些思想情感充分地揭示给学生,使他们更好地感受、体验和表现并从中在情操上受到熏陶、道德上受到影响、心灵上受到启迪。根据音乐学科的情感特点,以“情”为纽带,做到以情激情,以情传情、从而达到以情育人的目的。
过去,流行音乐能否进入课堂这个问题一直以来都困扰着一线音乐教师,许多教师都选择回避和杜绝,把流行歌曲拒之门外。然而,课程改革的今天,课堂这个舞台已不能由教师来垄断,不否认有些流行歌曲的内容不适合青少年听,会对他们的人生观产生消极的影响,但是我们有选择性地把流行歌曲带进课堂,像八十年代流行的《黄土高坡》、《我热恋的故乡》、《信天游》,九十年代的《好汉歌》以及当今的《两只蝴蝶》、《东风破》等等。它们都曾经伴随着一代代年轻人的成长。在钢琴音乐单元,我们欣赏了肖邦的《“革命”练习曲》和李斯特的《爱之梦》,两首音乐都是浪漫主义钢琴音乐的杰作。但学生更喜欢《爱之梦》,因为《爱之梦》更让他们觉得“浪漫”,更适合高中生的情感需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总是从他们的兴趣入手,由浅入深,选择一些诸如《神秘园》、《神话》等音乐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逐步过渡到对他们来说较“难”的音乐,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上爵士乐单元时,我尝试着把爵士乐和摇滚乐进行比较,摇滚乐是年青人最喜欢的一种音乐风格,也是他们最熟悉的,在课堂组织上,老师做指导,学生表演,课堂气氛相当活跃。除了这些我还将一些流行歌曲和书上的艺术歌曲进行对比,比如歌词、结构和一些具体的音乐要素方面,让学生通过对比了解美,了解艺术,认识到有些流行歌曲在艺术方面是没有生命力的。就这样,每节课都在精心构思和设计下,使学生的学习态度从认为是枯燥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积极的学习。
四、深入探索,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质,提升音乐素养
音乐首先是声音的艺术,但我们往往只停留在声音的表面而无法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索。在课堂中我也发现了这样的问题,学生只是从音乐中获得了感官上的愉悦,而不能理性地认识音乐、分析音乐。学生的音乐语言是匮乏的,眼神是空洞的,他们害怕表达、不会表述。怎么办?疑惑、迷茫、着急……于是,我找学生谈话、了解情况,然后我走到学生中间去,和他们一起听音乐、说音乐,一起讨论,把自己作为学生中的一员,站在他们的起跑线上。在教学中我营造氛围、播放音乐,学生从非洲鼓乐中感觉到了节奏的变化,从《茉莉花》中感受到了民族音乐元素的魅力,从贝多芬的《命运》交响乐中感受到了织体变化给我们带来的震撼。如在听摇篮曲时,我引导学生通过观看图片和想象联想的方法感受音乐情景,并和学生一起通过身体律动体验歌曲中有规律的摇摆的节奏。在听交响曲时,我又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作品的创作背景去感受音乐中的内涵。在这个过程中,没有过多的语言解释,只有对音乐的感受。于是我有了新的认识:我们的学生不懂音乐吗?不!音乐和他们的心灵是相通的,他们乐于陶醉其中,接受音乐的洗礼。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每一堂课我都带领学生领略不同的音乐风情,要么是纯朴的民歌风,要么是异域的舞蹈风情……我们的学生是热情的,对生活和学习是充满信心和向往的,他们渴望了解更多的音乐和文化,从而不断地充实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更加有修养的人。
总之,音乐素养是了解音乐、表现音乐及创造音乐的前提,同时也是新课改下高中音乐教学的目标。对于高中学生而言,若没有音乐素养,也就无法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因此,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对于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及创造力有重要作用。也就要求教师只有深知音乐素养的重要性,才能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李 飞. 略谈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J]. 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 2012(19).
[2] 张 瑶. 音乐教学素养为本——高中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J].音乐大观, 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