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策略

2016-12-20 20:46潘琪峰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16年11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文文章

潘琪峰

一般认为,审美能力是人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着直接影响。高中语文具有较强的人文性,其中蕴藏着丰富的美育资源,教师如果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利用这些美育资源,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创设浓厚的审美情境,塑造学生的审美意识

通常,在高中语文教材中蕴藏着多种多样的审美资源,为了帮助高中生有效获得、充分理解这些审美资源,教师可以积极创设浓厚的审美情境,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体会作品中描绘的山河壮丽之美、人物的独特魅力和人间情感的可贵,进而获得愉悦的审美体验,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高二语文《雷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初步阅读,使他们了解周朴园、鲁侍萍、周萍、鲁大海等主要人物,然后再创设角色扮演的情境,指导学生分组朗读课文,进行简单的角色对话。等到学生能够较好地完成角色对话后,再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和人物角色的理解,发挥自身想象力和表现力来还原剧本情境。在学生进行角色表演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提醒学生以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语言等为依据,对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基本关系进行思考。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在模拟的剧情情境中体会到人物性格的美丑,知道如何对人物的精神品质做出合理的判断和评价,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意识。同时,由于《雷雨》中的人物关系能够体现出资产阶级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地位差距,学生通过角色表演可以更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生活的时代是多么美好。

二、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不断提高其审美能力,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使学生能够自觉养成良好的审美习惯,主动去发现美、追求美。为此,教师可以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播放课文朗读音频或者亲自进行朗读示范,设置悬念,提出疑问,使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和动机,逐步提升审美情趣。

例如,在苏教版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播放课文朗诵音频,使学生通过雄浑磅礴的朗诵和气势如虹的情感宣泄感受到作者的壮志豪情,领悟到课文蕴含的大无畏气概。待音频朗诵结束后,再让学生自由阅读文章,以便能够对诗词内容形成进一步的审美认知。这样在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了解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诗词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子进行解析,以便能够深入感知、理解文章的美。同时,在解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疑问:“同学们,请联系上下文和写作背景回答以下问题,为什么‘独立寒秋一句中不用‘站立?在对湘江的秋色进行描绘时,诗人运用了哪些技巧?‘谁主沉浮有没有深层次的寓意?”如此一来,学生便能够通过对比分析了解到“独立”一词的深刻用意,即体现了诗人岿然不动、中流砥柱的不凡气概。同时,学生能够根据上下文得知,诗人是按照由上至下、从远到近的顺序进行景色描写的,而且联系写作背景,学生不难明白“谁主沉浮”表现了诗人对封建统治的蔑视和致力于改造社会的革命精神。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在设疑、答疑的过程中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同时也可以体会诗人的博大胸怀和雄心壮志,并为之深深震撼,从而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和独立人格。

三、教会学生审美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般来说,感知美、理解美须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教给学生审美的方法或给予方法指导,使其能够减少盲目摸索的时间。为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课文的层次结构和其中涉及的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剖析,使学生能够感受到作品的独特魅力,体会到人物的精神特质,从而为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奠定良好基础。

例如,在讲解苏教版高二语文《我有一个梦想》一文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初读、细读,并指导学生对文章细节和写作特色进行分析。首先,在初读期间,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快速阅读,并教会学生如何在快速阅读的过程中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懂文章的主旨。然后,在细读环节,教师要指引学生分析文章的细节,确保学生掌握演讲的特点和结构,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在前面这两个环节当中,教师可以适时向学生提问,提问的内容可以围绕“梦想”的具体内容、主要对象、根本目的和方法途径等方面展开,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并指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找出问题的答案,使学生能够学会自主阅读,分析课文和有关人物。同时,教师也可以分组让学生对文章的写作特色进行探讨。然后,等到文章讲解结束以后,再指导学生对常用的文章阅读、分析方法和写作技巧进行总结、归纳,并引导学生树立布局构思的意识,鼓励学生从整体和局部两种角度全面地把握和感知文章,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写作意图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美的享受,提升审美能力。此外,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通过小论文或随笔的形式来进行总结、归纳,以考查学生的文章阅读、分析方法掌握程度和写作技巧应用能力。通常,在写作过程中学生也能够通过审美体验获得独特的审美感知,因而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重视学生的审美评价,尊重学生的审美差异

每名高中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对人、对事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倘若教师能够较好地挖掘学生的特质,积极引导学生将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思想融入审美评价,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审美个性,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在审美方面的个体差异,积极鼓励、引导学生进行审美评价,以便学生能够在评价过程中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并进一步提升其审美能力。

例如,在教授高一语文苏教版《鸿门宴》时,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弄清作品的行文脉络,并适时向学生介绍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等到学生对“鸿门宴”的故事情节和课文的基本内容有了大致了解后,再指导学生分析文章中涉及的人物关系、人物形象和个性特征。在对人物关系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设疑方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刘邦、项羽、范增、项伯、张良、项庄和樊哙等主要人物之间存在的利害关系。而由于这篇作品中涉及的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都非常鲜明,学生在不进行分组讨论的情况下基本也能够做出合理的回答。这样确保学生充分理解文学作品和人物以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和学习体会对这些人物做出评价。如果在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不知道从哪些角度来进行阐述,教师可以提一些开放性较强的问题:在作品提及的人物中,你最欣赏谁?原因是什么?刘邦和项羽你更喜欢谁?原因是什么?很明显,这些问题非常简单,而且没有标准、统一的答案,这对学生来说不会有太大畏难情绪,而对学生做出有效审美评价有较好帮助。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用随笔文章的形式表达对作品和人物的看法。由于学生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教师应当多肯定、鼓励学生,使学生能够更积极、主动地进行审美评价。

综上所述,为了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浓厚的审美情境,采取积极措施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适时教给学生审美的方法,逐步提升学生审美情趣,同时重视、尊重学生在审美方面的个体差异性,积极鼓励、引导学生进行审美评价,以便学生能够通过这些审美体验获得独特的审美感知,继而有效提升审美能力。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课文文章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