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小丽
例谈促进学生深度理解语篇的策略
祁小丽
当下的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侧重于让学生整体感知语篇或部分感知语段,忽视学生对语篇的深度理解。鉴于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从语境渲染、语篇结构、思维方式、思维导图等角度,对英语阅读教学进行重新审视与架构,力求让学生深度理解语篇。
阅读教学;语篇理解;深度
在当下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么让学生找人物、地点和活动,要么让学生理解文章的意思;语篇的内涵,其中的文化因素,语篇阅读的策略等关注较少,这使得学生阅读深度不够,阅读理解能力欠缺。下文,笔者将结合具体的案例谈一谈如何让学生在阅读中深度理解语篇。
深度理解阅读材料要求阅读者对词句深入理解,而词句和语境是相互依存、紧密相连的。学生只有把握语篇的核心词汇、内化语言知识才能实现真正的深度理解。语境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如果缺失语境,学生的深度理解也就无从谈起。
阅读中,总会有一些生词或生句妨碍学生对语篇的理解,但这些词句有时就是语篇中的核心词句。因此,学生能否准确理解这些词句会直接影响他们对语篇的深度理解。这时,教师需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大胆推理和猜测词句意思,而语境是学生进行推理和猜测的有力依据。
【阅读材料】
Mark Twain is an American.He lives in New York.One day,Mark Twain goes to England.He is on a train.He puts his ticket(票)in his coat,sits down and reads a book.The conductor(乘务员)comes to him and wants to see his ticket.Mark Twain looks for the ticket here and there,but he can’t find it.So he says to the conductor:“I’m sorry.I bought(买了)a ticket.But I can’t find it now.”The conductor knows Mark Twain.So he says:“Don’t worry.If you can’t find it,it doesn’t matter.”“Oh,but I must find it.If I can’t find it,I don’t know where I’m going.”
策略1:教学时,教师主要让学生带着问题Where does Mark Twain live?Does Mark Twain find his ticket?Where does Mark Twain go that day?和What do the underline words“here and there”mean in Chinese?理解语篇。
策略2:教师首先让学生快速浏览语篇,并让学生说说了解到了什么信息,也就是用自己的话说说该语篇的语境,然后教师顺着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理解语篇。同时,教师不忘结合一些语境信息帮助学生理解,如 “Mark Twain goes to England by train,he bought a ticket but he can’t find it now.So what is he going to do?”等。学生在语境信息的渲染下会进行深入思考。
【对比分析】
通过对比,很明显策略1中,学生的理解只限于教师提问的范围,对问题以外的信息则无心关注。他们对语篇的理解停留在了表面,属于浅层理解。而策略2中的教师则充分关注了语篇的语境渲染,在开始阅读时就让学生身临其境,以语境氛围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语篇的深层信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地组织这些信息,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实现了对语篇的深层理解。
语篇的体裁、结构是多样的。在阅读时,学生会在语篇内快速搜索自己需要的信息,对于字面信息,学生只需通过快速浏览即可获得。但深层信息是无法从字面上捕捉到的,这需要学生深度挖掘语篇信息。而不同深度的信息存在于不同的段落中,如果学生理不清语篇结构就无法捕捉语篇的深层信息。这时,及时理清语篇结构将会便于学生深度理解。
1.横向“捕捉”。
【阅读材料】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六上Unit 1 Public signs Part A。(略)
阅读材料中的重要信息零散地分布在人物对话中。如果学生零散地获取信息,他们对语篇的理解会仅停留在某个信息点上,而不会关注整个信息链,这势必会影响学生对语篇的深度理解。此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问题先引导学生罗列语篇中的零散信息,再慢慢理清这些信息之间的关系。如上述例子中,当学生梳理捕捉到的信息时,他们会发现自己已经捕捉到了三条清晰的信息链:The first sign on the wall means“Danger”,we must stay away from the building.The second sign on the grass means“Keep off the grass”,we should not walk on the grass.和The third sign in the birds’cage means“Be quiet”,we should not make noise here.它们呈横向并列分布(见图1),层次清晰且全面深入。此时,学生已经实现了对语篇的深层理解。
(图1)
2.纵向“捕捉”。
【阅读材料】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五上Unit 7 After school。(略)
以上阅读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同样呈点状分布,信息结构散乱。浏览语篇后,我们会发现语篇中人物的活动有时间顺序,如果学生单独通过时间或地点捕捉信息,那么他们会忽略整个事件的逻辑关系,而这些却是语篇中的深层信息。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语篇中的时间提示句I’ll go and join them.来引导学生对语篇进行先后次序分段。在没有具体时间提示词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用“at first”和“at last”来帮助学生梳理语篇脉络,这时按时间排列的信息结构图(见图2)就可以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语篇。
(图2)
思维方式是指人们在活动中包括理解、解决问题及应对挑战时使用心智能力的偏好。学习者在接受不同的学习任务时需要选择不同的思维方式。阅读时,学生会接触各种类型的语篇,他们在理解语篇的过程中需要选择不同的思维方式。如果学生能正确识别语篇类型,并及时采用正确的思维方式的话,那么,学生就能针对语篇类型挖掘语篇的深层信息。
1.概括式。
【阅读材料】
Ali,who was walking a long way from home wanted to send(送)a letter to his wife,but he could neither(既不)read nor(也不)write,and he had to work all day,so he could only look for somebody to write his letter late at night.At last he found the house of a letter writer whose name was Mike.Mike was already(已经)in bed.“It is late.”he said,“What do you want?”“I want you to write a letter to my wife.”said Alie.Mike was not pleased.He thought for a few seconds and said:“Has the lettergot to go far?”“What does that matter?”Answered Ali.“Well,my writing is so strange(奇怪的)that only I can read it,and if I have to travel a long way to read your letter to your wife,it will cost(花费)you a lot of money.”Ali went away quickly.
【策略分析】
以上阅读材料属于对话式。学生在阅读这类语篇时无法直接从句子中找出需要的信息,而应结合语篇情节概括出所需要的信息。在阅读材料时,如果学生通过观察并概括 It is late.和 Mike was not pleased.这两个句子的话,学生就能知晓 Not to trouble(打扰)others at night.而这正是该语篇的深层信息。学生在阅读此类语篇时如果能进行有效概括,那他们对语篇的理解将更深一层。
2.跨文化思维方式。
【阅读材料】
One day,a father and his little son were going home.At this age,the boy was interested in all kinds of things and was always asking questions.He asked:“What’s the meaning of the word‘Drunk’,dad?”“Well,my son,”his father replied,“look,there are standing two policemen.If I regard the two policemen as four then I am drunk.”“But,dad,”the boy said,“there’s only ONE policeman!”
策略1:学生独立阅读该短文后,教师按顺序提出以下问题以检测学生的阅读效果:What are the father and his son doing?How many policemen are there?What’s the meaning of the word“Drunk”?学生给出答案后,教师翻译全文并给出答案。
策略2:学生阅读语篇前,教师先进行热身,出示一小段原版英文对话,说明英国人在解释、抱怨或指责某人或某物时,经常会采用一种幽默的口吻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此,学生便潜移默化地知晓了英国人的思维方式。然后,教师让学生独立阅读材料并提出问题,之后又出示类似风格的阅读材料再次让学生带着跨文化思维方式去理解语篇。
【对比分析】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策略1是传统的,教师未能抓住语篇中人物的思维方式,从而影响了学生语篇理解的准确性和深度。而使用策略2的教师,提前给学生渗透英国人的思维方式,并让学生带着这样的思维方式去阅读。学生长期采用这样的思维方式进行阅读,他们会更好地理解语篇。
1.发散式思维导图。
发散式思维导图为多维发散状。发散式思维导图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是创造力的主要标志之一。在英语阅读理解中运用发散式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深度理解语篇。
【阅读材料】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六下Unit 5 Seasons Part A。(略)
【策略分析】
这是一篇关于四季的阅读材料,语篇中的每个季节都涉及天气特点、人物活动等信息。学生在理解语篇时,如果利用发散式导图让学生自主梳理语篇信息,那么,他们将不再拘泥于传统的理解方式,不仅会在季节这条纵向结构信息链上有清晰而深入的理解,而且在横向结构信息链上的四季天气特点比较、人物活动等方面也会有更深入的理解。
2.表格式思维导图。
表格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归纳或整理信息的工具,它简单、方便。因此,表格式思维导图能够成为学生梳理知识信息的辅助工具,它能为学生深度理解语篇提供较大的帮助。
【阅读材料】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六上Unit 7 At Christmas Part A。(略)
【策略分析】
本语篇的话题是圣诞节送礼物。首先,礼物有赠送者和接受者,在人物较多的情况下,学生在理解礼物的从属关系时会发生混乱,且不易记忆。这时,表格式思维导图会让每个礼物的从属关系变得清晰、易懂。同时,如果学生能自主构建表格式思维导图(见表1)的话,那么他们对语篇中各种隐含的信息就能一目了然。
表1
总之,我们可以发现,要让学生对语篇的理解向纵深处漫溯,我们教师要让学生把握语篇的语境;要让其抓住语篇的主要结构,挖掘语篇中隐含的信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其适应不同体裁的语篇;如此方能提高学生的语篇理解能力。
G623.31
A
1005-6009(2016)52-0048-03
祁小丽,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韵学校(江苏常州,213161),一级教师,常州市骨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