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仁,李 彤,缴建华
( 1.天津农学院 水产科学系,天津市水产生态及养殖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384;2.农业部渔业环境及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天津),天津 300221 )
5种经济贝类在天津大港滩涂的养殖适应性研究
李永仁1,李 彤2,缴建华2
( 1.天津农学院 水产科学系,天津市水产生态及养殖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384;2.农业部渔业环境及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天津),天津 300221 )
通过养殖试验,分析5种主要经济贝类的生长、存活及其养殖区的底质、生物饵料,探讨其在天津大港滩涂的养殖适应性。结果表明,5—8月份,贝类生长较慢,死亡率较高,9—11月份则相反;试验区夏季底质浮泥层较厚,海水中饵料生物缺乏,春秋季节则相反;该滩涂适于养殖长牡蛎、毛蚶,较适于养殖菲律宾蛤仔、青蛤,不适于养殖缢蛏。
经济贝类; 滩涂; 养殖
天津市地处渤海湾西北部,海岸线长达153 km,滩涂面积336 km2[1]。近岸滩涂底质肥沃,面积广阔,坡度平缓,具有底栖贝类增养殖的优越条件[2],历史上贝类资源丰富,传统经济贝类包括毛蚶(Scapharcasubcrenata)、菲律宾蛤仔(Ruditapesphilippinarum)、四角蛤蜊(Mactraveneriformis)、青蛤(Cyclinasinensis)、日本镜蛤(Dosinorbisjaponica)、长牡蛎(Crassostreagigas)等。但近年来,随着沿岸的城市化发展[3]以及日益增加的捕捞压力,野生滩涂贝类资源迅速枯竭[4]。但随着福建、浙江等省份的滩涂经济贝类养殖业蓬勃发展,促进了滩涂的开发和沿岸渔业经济的发展,相关养殖技术研究亦迅速开展[5],天津沿海滩涂具有独特的气候、底质及水质条件[6-7],难以照搬外地成熟的贝类养殖技术,因此,筛选适于本地滩涂的贝类养殖品种,开发适用于本地的养殖模式是产业发展的关键。2015年,笔者以具有典型天津滩涂特征的大港滨海湿地海洋特别保护区滩涂建立试验区,选择5种主要经济贝类为研究对象,初步开展养殖试验,以期为天津的滩涂贝类养殖业提供参考。
试验区位于大港滨海湿地海洋特别保护区的中潮区滩涂,坐标为N 38°38′20″,E 117°35′36″。试验区域为泥沙底质,远离河口,潮汐类型为不规则半日潮。
试验设置3组平行,每个平行组规划贝类养殖畦5个,设为1~5号。每个养殖畦规格3 m×5 m,畦边用孔径为0.65 cm的聚乙烯网片围起,在网墙上每隔1 m绑定一根木桩,木桩插入深度为1 m,网墙露出高度为0.3 m。
2015年5月下旬,贝类播苗,养殖种类包括菲律宾蛤仔、毛蚶、青蛤、缢蛏(Sinonovaculaconstrzcta)、长牡蛎5种,养殖参数设置见表1。其中1~4畦采取底播养殖方式,涨潮初期带水播苗;5号畦插直径15 cm、高0.5 m的木桩6根作为固着基,半人工采苗养殖长牡蛎。
(1)专人看护,每日巡滩,检查围网,及时修补;
(2)清除敌害,拣出脉红螺(Rapanavenosa)、玉螺、蟹类、虾蛄、头足类等敌害生物,另外,在春夏之交注意清除敌害腹足类的卵群。
调查时间为每月30日,调查方法依照《海洋监测规范》[8]和《海洋调查规范》[9]的规定进行。
海水取样,检测浮游藻类的种类,测定海水叶绿素含量;底质取样,测定滩涂底质含沙量、表层软泥厚度等指数;每畦底栖贝类随机取样30粒;随机取固着基的上、中、下各10粒牡蛎,合成30粒样本。测量各样本的壳长,对单位面积的贝类活体和空壳进行计数,计算存活率。
表1 滩涂试验区贝类养殖参数设置
采用SPSS 19.0软件计算平均壳长及标准差,Tukey法多重比较存活率,显著性水平设为α=0.05。
养殖期间,长牡蛎生长速度最快,为11.0 mm/月,6月初,固着基表面出现牡蛎幼体,至11月,壳长接近6 cm;缢蛏与青蛤生长速度相对较慢,缢蛏初期生长较快,但在9月之后基本停止生长,青蛤生长速度全年较均匀;菲律宾蛤仔与毛蚶生长速度相似,在9月之前,二者壳长差别不显著(P>0.05),10月之后,毛蚶壳长显著大于菲律宾蛤仔壳长(P<0.05)(图1)。
图1 5种贝类的生长趋势
生长趋势方面,除缢蛏外,其他4种贝类在5~8月生长均较缓慢,9~11月生长速度明显加快。
5种经济贝类的存活率差异极显著:长牡蛎与青蛤存活率最高,长牡蛎在整个养殖过程中未见死亡,青蛤的最终存活率为90.6%;毛蚶及菲律宾蛤仔在养殖初期死亡率较高,后期较稳定,存活率为30%~50%;缢蛏每月死亡严重,至11月份仅有14.3%个体存活(图2)。
整个养殖期中,除长牡蛎与青蛤死亡率始终极低外,其他3种贝类在8月份之前每月死亡率较高,9月份之后每月死亡率下降。
图2 5种贝类的存活率变化
2.3.1 底质
本滩涂底质为典型三明治构造,上层为浮泥层,中层为泥砂质层,下层为软泥层,最下为硬泥沙质基层,沙粒粒径100~400 μm,贝类主要生存于上三层。但由于本地季风在不同季节对滩涂底质的搅动有差异,底质结构随之变化(表2)。
2.3.2 饵料生物
在试验区,海水单胞藻类每月变化,在同一月份,由一个或几个类群构成明显的优势群体(表3)。4月和5月,以贝类喜食的角毛藻、链藻类等单细胞藻类为主要类群,密度较高,叶绿素a含量较高;高温季节藻类种类较单一,以大型圆筛藻及甲藻类为主,密度较低,叶绿素a含量较低;9月份以后,角毛藻、菱形藻及骨条藻等贝类喜食藻类重占优势,叶绿素a含量回升。另外,5月底至7月初,试验区出现抑食金球藻(Aureococcusanophagefferens),并在6月中旬达到密度峰值1.6×104个/L。
表2 大港湿地贝类养殖试验区表层底质
表3 大港湿地贝类养殖试验区的优势单胞藻类
在大港湿地滩涂试养的5种经济贝类,具有相似的生长趋势,除缢蛏外,长牡蛎、毛蚶、菲律宾蛤仔及青蛤在5—8月份生长速度相对缓慢,9—11月份生长速度明显加快;存活率,除长牡蛎与青蛤各月份均较高外,其他3种贝类在8月份之前迅速下降,9月份之后基本稳定。通过对该滩涂的浮游植物、底质等主要生态因子的监测分析,养殖贝类在8月份以前出现的滞长、死亡现象可能有以下4点原因:(1)由饵料生物种类及密度的季节变化导致,放苗后至8月,海水浮游植物逐渐转变为以壁厚、体大的圆筛藻、甲藻为主,贝类消化相对困难[10],另外,6—8月,海水叶绿素含量低,初级生产力较低,导致贝类摄食不足;(2)抑食金球藻的影响,抑食金球藻是一种直径2 μm的海金藻[11],通过干扰纤毛的摆动,抑制贝类的摄食,导致贝类因饥饿滞长或死亡[12],该藻2009年首次出现于秦皇岛[13],2013年在天津沿海发现,2015年5月下旬至7月上旬,试验区抑食金球藻密度达到104个/L数量级,同时发现该阶段贝类活力不佳,胃中食物缺乏,胃壁变薄,因此,抑食金球藻是造成该阶段贝类滞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3)菲律宾蛤仔、毛蚶苗种采自浅海,青蛤、缢蛏苗种采自海水池塘,苗种采捕及运输过程造成活力较弱,池塘或浅海苗种的滩涂养殖造成环境不适,导致播苗初期死亡率高、生长速度慢,半人工采苗养殖的长牡蛎,苗种采自本海域天然苗种,适应性强,存活率为100%,各阶段生长速度均较快;(4)受试验区周边围填海工程及季风气候造成的季节性风浪的影响[14],试验区底质为典型三明治构造,上层为浮泥层,中层为砂泥质层,下层为软泥层,最底层为硬泥沙质基层。表层浮泥厚度因季节变化,夏季厚达4 cm以上,春秋季节约为1 cm,其原因为夏季水质浑浊,且风浪较小,软泥易于在中潮带沉积,秋冬季节风浪较大,冲刷浮泥至低潮带或浅海。表面浮泥的加厚不利于底栖贝类的生存,在浮泥较厚的月份各种底栖贝死亡率明显提高。缢蛏栖息于下层软泥,泥砂质层阻碍水管伸出,影响其存活率及生长速度;菲律宾蛤仔喜泥砂底质[15],但表层软泥影响其摄食,导致夏季生长缓慢;毛蚶及青蛤适合泥质底[16],春秋可潜砂,适应本地底质;长牡蛎不受底质影响。
通过对5种经济贝类生长和存活的分析,根据养殖适应性的差异对其分为3类。
3.2.1 适宜养殖的种类
以木桩为采苗器,进行长牡蛎半人工采苗与养成试验,长牡蛎壳长达到5.6 cm,且未见死亡,预计明年春季可达商品规格。因此,该滩涂适于采用插桩、吊串等方式,开展长牡蛎的半人工采苗及养成。
毛蚶生长速度较快,大规格个体已逾3 cm,达到上市规格,成活率约为50%,达到了毛蚶养殖的正常存活率。因此,毛蚶适于在本滩涂开展养殖。采用本地土著苗种有助于提高存活率,放苗密度不应低于100粒/m2。
3.2.2 较适宜养殖的种类
菲律宾蛤仔生长速度较慢,但大规格个体已达上市规格,存活率为36.4%,低于蛤仔养殖的正常存活率[15]。在滩涂租金低廉的前提下,蛤仔养殖仍存在可观的利润空间。开展蛤仔滩涂养殖,必须提高苗种质量,采用本地土著苗种,尽量减少苗种采捕和运输环节,并在放苗前进行锻炼,放苗密度不应低于2000粒/m2。
至11月,青蛤壳长仅增加1 cm,未达商品规格,成活率超过90%,对比江苏启东的养殖试验[17],生长速度较慢,成活率高。因此,在该滩涂开展青蛤养殖应投放大规格苗种,适当延长养殖周期。
3.2.3 不适宜养殖的种类
缢蛏生长速度慢,仅为2.3 mm/月,存活率低,仅为14.3%,且滩涂底质不适宜养殖[18],因此,不适于在本地开展缢蛏的滩涂养殖。
[1] 张润生, 孙秋岩. 天津市海岸带和滩涂资源综合调查报告——海洋生物[R].天津:天津新闻出版管理局,1986.
[2] 聂红涛, 陶建华. 渤海湾海岸带开发对近海水环境影响分析[J]. 海洋工程, 2008,26(3):44-50.
[3] 王志勇, 赵庆良, 邓岳, 等. 围海造陆形成后对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的影响——以天津临港工业区滩涂开发一期工程为例[J].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4,17(6):37-39.
[4] 邢克智, 高一力, 郭永军, 等. 天津市贝类产业现状及发展展望[J]. 水产科学, 2013,32(9):555-558.
[5] 林志华, 尤仲杰. 浙江滩涂贝类养殖高产技术模式[J]. 海洋科学, 2005,29(8):95-99.
[6] 张发阔, 谢华生, 刘红磊. 天津滨海新区湿地水质与底质质量特征[J].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13,26(1):41-43.
[7] 冀文萍. 天津区域降水受海洋影响的几点论证[J]. 海洋通报, 1994(1):31-34.
[8] 国家海洋局. GB 17378—2007, 海洋监测规范 [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7.
[9] 国家海洋局. GB 12763—2007, 海洋调查规范 [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7.
[10] 蔡英亚, 魏若飞. 贝类学概论[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
[11] Etheridge S M, Roesler, C S. Temporal variations in phytoplankton, particulates, and colored dissolved organic material based on optical properties during a Long Island brown tide compared to an adjacent embayment [J]. Harmful Algae, 2004,3(4):331-342.
[12] Sieburth J M, Johnson P W, Hargraves P E. Ultrastructure and ecology ofAureococcusanophagefferensgengen. et sp. nov. (Chrysophyceae): the dominant picoplankter during a bloom in Narragansett Bay, Rhode Island, summer 1985[J]. Journal of Phycology,1988,24(3):416-425.
[13] 古彬, 甄毓, 米铁柱. 秦皇岛扇贝养殖区褐潮暴发期浮游微藻群落结构特点研究[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45(7):64-72.
[14] 周燕, 龙华, 余骏. 应用大型底栖动物污染指数评价杭州湾潮间带环境质量[J]. 海洋环境科学, 2009,28(5):473-477.
[15] 张国范, 闫喜武. 蛤仔养殖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134-156.
[16] 王如才, 王昭萍, 张建中. 海水贝类养殖学[M]. 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5:293,373.
[17] 于业绍, 王慧, 黄则平. 青蛤生长的初步研究[J]. 动物学杂志, 1996(4):12-13.
[18] 刘瑞义. 池塘高效养殖缢蛏技术[J]. 科学养鱼, 2006(2):34-35.
CultureAdaptabilityof5SpeciesofEconomicallyImportantShellfishtoIntertidalZonefromDaganginTianjin
LI Yongren1, LI Tong2, JIAO Jianhua2
( 1. Tianjin Key Laboratory of Aqua-ecology and Aquaculture, Department of Fishery Sciences, Tianjin Agricultural College, Tianjin 300384, China; 2. Quality of Fishery Environment and Aquatic Products Supervision and Testing Center,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Tianjin 300221, China )
A rearing trial was carried out to monitoring and analysis of growth and survival of 5 shellfish species, the bottom quality and food organism in the test area to evaluate the culture adaptability of these shellfish in intertidal zone of Dagang, Tianji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hellfish grew slowly and had heavy loss from May to August, but showed opposite case from September to November. The ooze at bottom was thick and the food organisms in sea water was insufficient in summer, and the opposite case was observed in Spring or August. It was found that the beach was suitable for cultivation of Pacific oysterCrassostreagigasandScapharcasubcrenata, less suitable for the cultivation ofRuditapesphilippinarumandCyclinasinensis, and not suitable forSinonovaculaconstrzcta.
economically important shellfish; intertidal zone; culture
10.16378/j.cnki.1003-1111.2016.06.015
S968.31
A
1003-1111(2016)06-0693-04
2016-01-11;
2016-03-17.
天津市科技兴海项目(KJXH2014-21);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资助项目(15JCYBJC30400);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天津综合试验站资助项目(CARS-48).
李永仁(1978—),男,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海洋生物学. E-mail:lyr1018@163.com. 通讯作者:缴建华(1965—),男,研究员;研究方向:渔业生态环境及水产养殖技术.E-mail: jiaojianhua.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