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梅
北京市妇女心理问题的研究与对策
——以60名北京市妇女的心理健康调查为样本
孙晓梅
以北京市部分女性为研究对象,通过定量分析和定性研究,统计出北京市女性心理问题的有效数据,掌握目前北京市女性心理健康的基本情况,分析北京市妇女心理压力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发现并消除影响妇女心理健康的负面因素,得出指导解决北京市妇女心理健康的科学结论,为北京市推动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维护女性权益融入法律和政策,提供可以运用的理论依据。
女性心理;心理健康;研究对策
2014年9月至2016年6月,中华女子学院女性学系承担了北京市妇联调查研究课题“北京市妇女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该课题组主要通过定量分析和定性研究,对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工作岗位和不同地域的女性心理状况进行了实际调查,统计出有关北京市女性心理问题的有效数据,掌握了目前北京市女性心理健康的基本情况,为北京市推动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将维护女性权益融入法律和政策之中,提供了可以运用的理论依据。
关注女性的心理健康是家庭和睦的前提,是妇女发展的保障,是社会和谐进步的重要标志。本次调查主要采取了两种方式:一是抽取了服务业女性从业人员、小学女教师、女公务员、公检法系统女性工作者、社区医院女医务工作者、女企业家与科研单位女性工作者、务农女性、女性村干部、农村个体女经营者和城镇无业女性10个行业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小组访谈的方法,探索女性心理的差异性与共性,并分析女性的最大潜能;二是运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量表发放60份,每个参加小组访谈的女性,都填写了心理症状自评量表,回收率为100%,定量分析和定性研究再次有效的结合,从而可以发现女性心理问题的深度,正确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1]
(一)被调查女性或多或少都存在心理问题
在进行Scl-90量表总症状和阳性症状的调查时,发现被调查女性或多或少都触及心理问题,但其程度有深有浅,大多属于浅层次的心理疾病问题。
被调查的小组访谈女性60人,46.7%没有心理疾病状况,53.3%有点心理疾病状况,从表1中看出超过半数的调查对象有点心理疾病症状。有点心理疾病状况的女性与无症状的女性数量及所占比例相近,说明心理问题在女性中普遍存在(见表1)。
表1 女性心理总症状指数(%)
在研究受访对象的阳性症状表现时,发现有点心理症状的女性所占比例是68.3%,轻度到中度症状的女性所占比例是31.7%。大多数女性属于有点症状,三分之一的调查对象有轻到中度的心理疾病症状。说明女性虽有心理问题,但大多表现为轻微程度,没有达到影响正常生活甚至危及生命的程度(见表2)。
表2 女性心理阳性症状指数(%)
(二)被调查女性存在心理问题症状的表现
九项心理症状调查结果显示,在躯体化情况、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等方面,女性在自评表现中,“中等表现”所占的比例最高,比例较高的是:恐怖情况占80.6%,焦虑情况77.8%,躯体化情况71.4%。“中等表现”占据最高比例,“高表现”比例最低。调查对象普遍存在各方面的心理症状,但症状严重的比例较低。
在九个因子的分析中,恐怖情况无较低表现且“中等表现”为80.6%,“较高表现”为12.9%,“高表现”为6.5%。绝大多数的调查对象存在心理恐惧的中等表现症状,成为九个因子中“中等表现”比例最高的一项。
在九个因子的分析中,“高表现”比例较高的两项为精神病状6.6%,恐怖情况6.5%。人际关系敏感和强迫症情况中“高表现”所占比例均为6.3%,偏高于其他因子平均3%—4%的比例(见表3)。
(三)农村女性心理问题症状高于城市女性
城市女性心理无症状的比例为51.3%,高于农村的38.1%。农村受调查女性有点症状的比例为61.9%,高于城市。农村女性焦虑情况“高表现”高于城市女性为8.3%,城市女性为2.6%。农村被调查女性的抑郁程度普遍高于城市女性,农村女性抑郁程度“较高表现”比例20.8%。农村被调查女性偏执情况程度高于城市女性,城市女性在“较低表现”上的比例明显高于农村女性,农村女性在偏执情况“高表现”上为8.3%,城市女性为0.0%(见表4)。
表3 女性心理症状表现分布(%)
(四)各群体女性心理问题症状存在差异
女性企业主和工商户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其他群体较差,在躯体化情况、强迫症情况、人际关系敏感情况、抑郁情况、焦虑情况、恐怖情况、偏执情况和精神病情况中,“高表现”的比例均高于其他三个群体,分别为11.1%、22.2%、22.2%、11.1%、11.1%、22.2%、11.1%、12.5%(见表5)。
国家与社会管理者心理敌对情况“较高表现”比例高于其他阶层,为25%;“较低表现”低于其他群体仅为5%。国家与社会管理者普遍存在较高程度的心理敌对状况(见表5)。
表4 城乡女性心理症状表现分布(%)
工农群体焦虑情况的“中等表现”明显高于其他阶层。工农群体“中等表现”为94.4%,“较高表现”为5.6%。工农群体普遍存在“中等表现”的心理焦虑情况(见表5)。
通过Scl-90量表总分析,对服务业女性从业人员、小学女教师、女公务员、公检法系统女性工作者、社区医院女医务工作者、IT与科研单位女性工作者、女企业家、务农女性、女性村干部、农村个体女经营者和城镇无业女性10个行业的妇女研究,发现被调查的多数女性都存在心理问题,但程度有深有浅。对于以上这些状况如果不引起高度重视,深层的心理疾病就可能会发生。
通过对北京市60名女性的深入访谈,就她们的工作、健康、家庭、感情和精神生活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资料整理,来还原女性心理状况的共性,从而发现影响女性心理健康的原因。
(一)各种工作性质造成不同行业女性的心理压力
服务业的女性劳动强度大、劳动时间长,每天工作时间有9—10个小时,每周休息一天,以“追班”或“倒班”等方式轮休,每周实际工作约50个小时以上。由于劳动强度大和时间长,服务业女职工都有一些劳损症状,如手、腕部的损伤。在Scl-90量表中,她们得分最高的一项是“腰痛”,身体的劳损会影响她们的心理健康,会引发她们对年老之后身体状况的焦虑。
小学女教师的工作稳定和踏实,但从受访者的叙述中,发现小学教师要面对学生、家长、考核、评优等各个方面的压力。女教师都表示这种“重压”已经影响到其身体健康,比如睡眠问题、咽炎、颈椎病、虚弱等。在这个群体内,妇科病和甲状腺发病率年龄越来越低,乳腺癌和子宫肿瘤发病率则越来越高。
女性法律工作者的工作压力一是表现为劳动时间长、投入精力大、劳动强度大、工作紧张等特点;二是由于从事法律工作,接触违法犯罪分子及其家人比较多,她们难免经常受到情绪失控或报复的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属的言语侮辱、恐吓甚至肢体上的侵犯。
表5 各群体女性心理症状分布表(%)
社区医院的考核、投诉和绩效工资挂钩,给社区医院女医生带来了困扰。一旦考核发现其工作存在疏漏,或者接到病人投诉,医院就要扣罚医生的绩效工资。受访者还提到,病人对于社区医院的医生并不尊重,要求多开药,如果医生按照规定不予多开药,病人就恶言相加,这种工作环境造成一些女医生的心理压力。
以IT产业为代表的新型产业,加班、熬夜赶工、出现场频繁,劳动强度大;久坐、久站、长时间面对电脑屏幕,工作过程中人际互动非常少,造成女性科研人员职业病非常明显,这种工作状态非常不利于工作压力的疏解。[2]
农村女干部受访者的心理问题相对较重,Scl-90得分均值在133.7,其中一位受访者总分超过160分,是在强迫症、抑郁、偏执、精神疾病等方面都有比较严重问题的个案。农村基层工作琐碎,需要处理的利益关系复杂,村主任和村委委员们关系微妙,她们认为工作就是找气受,受完了气还得工作,还得让群众消气,付出很多还没有人理解,而上级领导并没有表示更多的关心,这个群体都表现出晚上睡眠不好的特点。
女性农村旅游经营受访者认为,在旺季时必须拼命接待才能把淡季的损失补回来。淡季旺季使得个体经营特别依赖城市的假期,导致经营规模难以保证,淡季时闲置浪费资源,收入不好,遂使得她们对一年的经营状况非常担心。
(二)事业与家庭的冲突给不同领域的女性带来心理压力
行业特点给女性造成很多的心理压力,由于女性工作和家庭双方面的压力而被放大数倍。而职业发展和家庭维系取向的冲突,往往是妇女工作发展的主要障碍。
服务行业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让该行业的妇女没有精力投入到家庭生活中,一般都是丈夫或者父母公婆帮助照顾家庭,她们普遍都有对家庭的一种歉疚感觉。职业特点与家庭生活的矛盾比较严重,不仅无法参与家庭生活,而且与家人交流的机会因为工作繁忙也受到限制,这些都为服务业女职工的心理健康蒙上厚厚的阴影。[3]
母亲若是小学教师,就会教育自己的孩子。但是,女教师一方面工作时间长,压力大,把教育孩子的绝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学校教学中,反而对自己的孩子没时间和精力管教;另一方面在学校见识了各种优秀孩子,导致对自己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带来家庭教育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冲突,对于这个群体以更为剧烈的方式影响到她们心理状态。
一些女性公务员选择了牺牲自己成就配偶的事业。对于工作的稳定与平和,她们一般不求晋升,独自撑起家庭的重担,教育和照顾子女。这些没有给她们带来心理的满足,反而带来心理上的自责。
从事高新技术研发的女性工作者,很多是市级乃至省级的高考状元,在国内一流大学就读,有的到国外高等学府深造。她们薪酬很高,物质条件较好。在“门当户对”传统婚姻观念的影响下,高学历、高收入、高职业的优秀女性,要面对婚姻方面的压力。
城镇无业妇女在完成学业到生育之前,都有过或长或短的从业经历,她们不是真正希望因为生育养育而放弃职业,但是出于现实的经济考虑,无业在家是她们焦虑的重点。例如,延庆区妇女在家,丈夫负担经济来源,一般都得寻找收入高一些的工作,带来的可能是劳动强度大、时间长,或者在北京市一周回家一次的生活方式,便加重了在家女性的家务负担。因而她们的心理压力来自无业在家的生活状态。[4]
过重的家庭负担导致妇女较少有参与精神生活的条件。家庭负担过重,不仅导致她们与工作的冲突,还导致女性自己支配闲暇时间过少,尤其是已婚女性,除了必要的休息,家庭生活基本等于完成家务劳动和照顾孩子老人。课题组在2015年的个案访谈中发现,每年只有不到10%的妇女阅读10本以上的书籍,绝大多数妇女没有阅读习惯,没有时间从事精神生活,这也是她们心理压力难以释放的主要原因。
通过对北京市妇女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发现行业特点的负面因素、女性职业发展和家庭维系的冲突,造成了妇女心理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为了寻找有效合理的疏导方式,帮助女性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处理好女性与社会、家庭和工作环境的关系,合理规划职场生涯,增强女性自我调适和科学减压能力,建议采取以下积极的对策。
(一)坚持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从源头保障妇女合法权益
第一,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努力创造男女平等的就业环境,进一步加强落实劳动法和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和政策,保证妇女就业的各种权利,减轻妇女在工作中的心理压力。一是对妇女劳动时间长、强度大、压力大、责任大、职业发展不足、社会地位低等问题,以法律为准绳逐一进行解决;二是针对女性在就业结构中薪酬不及男性,失业率高于男性,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等情况,政府要出台有利于妇女就业的政策,同时也要鼓励女性主动就业,缓解妇女心理压力;三是面对女性企业主和工商户心理健康较差的情况,政府要出台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帮助中小型企业解决在创业与发展中遇到的困难。良好的社会支持可满足女性自尊和被关爱的需要,提高女性的自我价值感,为她们提供有效的问题解决策略和情感安慰。
第二,发挥性别平等评估机制的作用,为妇女心理健康和精神需求满足提供根本保障。将妇女心理健康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北京市人口、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之中,确立与国民经济和社会资源相协调的发展目标。在调查研究及日常工作中,注意倾听各群体女性的声音,收集女性对自身生活的看法及经验,增强女性心理健康策略的制定和实施。调查发现,北京市女性身心压力比较严重,今后在制定《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妇女健康目标时,要突出研究妇女心理健康的指标,将妇女健康权的实现融入到妇女综合发展评估之中。
第三,政府要不断完善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制度。调查发现,农村女性心理问题症状高于城市女性,这反映了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存在差距。农村妇女为了生计,其焦虑和抑郁程度特别突出,她们享有的社会保障和福利水平比城市妇女低。因此,要不断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障水平,向农村妇女和家庭提供更优惠的福利政策,缓解她们的心理压力。同时,把心理健康的研究重点移向农村,更多关注处于特殊时期的农村育龄期妇女。[5]
第四,大力发展北京的第三产业和服务业,让更多的家庭功能外移,不断提高家务劳动社会化的程度,同时鼓励男女共同承担家务领导。分析访谈案例发现,大多数女性受访者表示没有闲暇时间参与文化活动。已婚女性表示婚后没有自己的时间,偶尔去也只是陪孩子参加文化活动。
第五,政府要制定有利于妇女身心健康的公共政策,特别是要加大资金的投入。一是建立一支心理咨询专业人士的队伍,合理配备专业咨询人员,面对女性深浅不一的心理问题,以心理学知识为支撑,指导和疏解妇女因人而异的心理压力;二是按照新时期女性心理健康发展特点,健全心理咨询机构,利用书信咨询、网络咨询、电话咨询、团体咨询、个别咨询等不同方式,给予女性高质量和及时的心理健康服务和指导。将心理异常问题的干预和心理危机事件的预防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综合性的心理健康干预和保障体系。
(二)发挥妇联和社会公益组织在促进妇女心理健康中的重要作用
研究显示,许多女性发现心理健康状况不佳、负面情绪堆积、自我调整办法不奏效的时候,并不知道寻求哪些渠道帮助自身调整。
1.妇联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导社会组织向妇女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服务
第一,购买即时通信技术平台资源。研究发现,互联网已成为妇女获得信息和资源的重要途径,甚至成为妇女主要的休闲方式。使用即时通信作为心理咨询帮扶手段,能够消除面对面咨询可能造成的尴尬不适。除非有必要进行面对面治疗,一般的心理咨询和辅导都可以在即时通信平台上完成。
第二,购买开发心理诊断软件。妇女的心理健康有哪些症状,是否严重,这些对于预防心理疾病、及时就诊解决心理问题非常重要,但是这些问题并非女性个体能够准确判断。建议开发一种心理诊断软件,以自测题的方式让女性能够尽早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如果有问题,则即时寻求帮助。
2.以妇联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创新为主导,营造有利于妇女心理健康和精神需求的文化环境
第一,妇联在社区组织开展家庭知识和生活科学的学习活动,要积极引导妇女把学习生活知识或技能作为提高心理素质的一种手段。在社区开展家庭喜闻乐见的教育学习内容。第三次北京妇女社会地位调研数据显示,被调查女性对象认为目前最想学的知识或技能依次分别是:生活知识(烹饪、家居、保健、理财等)占29.4%,实用技术(职业技能、专业知识等)占26.9%,发展兴趣、提高修养(书画、歌唱、舞蹈等)占14.8%,以及子女教育知识占11.5%。调查发现,渴望学习生活知识的妇女群体比例最高,学习生活知识是减轻女性心理压力的方式之一,学会利用各种手段处理自己的心理积压问题。[6]
第二,以基层“妇女之家”服务功能为主导,整合资源满足妇女精神需求。研究发现,受访者心理健康程度较好的原因,是广泛参与妇联举办的各种妇女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妇女们结识了更多的女性,互相吐露烦恼和交流心得,丰富她们的精神生活。妇联组织要求妇女参加各项社会公益活动,这是减轻女性心理压力,进行自我鼓励与人交流的方式之一。[7]
第三,妇联要积极动员妇女参加各种志愿者工作。女性调查对象参加最多的是社会公益组织志愿工作,帮助他人服务社会,女性在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下,与社会契合和谐,能以社会认可的形式服务社会。同时又可以扩大她们的社交圈,使她们在群体活动中,建立起融洽的人际关系,以便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
第四,在社区建立重大家庭变故的心理干预机制。研究发现,很多妇女寻求宗教帮助的原因是因为自己或亲密家人遇到重大变故而寻求精神安慰,表明现代社会中很少有途径来满足这种安慰,宗教信仰是缓解这种心理压力的方式之一。宗教信仰是一种特殊的心理治疗方式,它体现了个体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需求。同时,为了更好地服务痛苦中的妇女,有必要在社区建立关爱特殊妇女和家庭的心理安慰机构。
(三)开展女性自身的心理调适,增强女性心理健康意识
第一,交流是疏解心理压力的途径,要鼓励女性利用各种方式经常与亲朋好友交流。改变女性不愿意和丈夫抱怨工作中的烦恼,多与家人交流,丈夫也要抽出时间关爱家人。由于家务劳动照顾老人孩子,很多女性很少有机会与自己的朋友会面,要寻找机会在朋友面前诉说苦闷,这样会得到他们的同情、安慰和鼓励,使其心理得到平衡。[8]
第二,旅游是缓解心理压力、享受精神需求的关键。旅游是放松心情、摆脱烦恼的一种好的方式。比如,从女公务员和女教师的表达中可以发现,旅游使她们产生“逃离”压力的感觉。集体旅游时,大家会自觉地互帮互助,被关心的人有感激心情,给予关心的人有助人心态,相互之间就会有良好的交流和沟通。显见以旅游作为排解压力的方式能暂时缓解女性的心理问题。
第三,专业心理知识的学习对女性调整心态有很大的帮助。城市女性应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心理培训课程,从事公检法的女性和小学女教师都表示,单位曾经组织过或长或短的心理培训课程,使她们非常受益,注意不让自己的负面情绪过分堆积。这些心理培训课程的目标,是让接受培训的人使用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来处理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但对于解决生活中的心理问题则偏少,这就要求课程内容需要多增加一些心理学生活层面的知识,使接受培训者在没有接受过心理学训练的情况下,直接使用这些知识去解决现实的问题,因为学习心理学知识是提升心理健康的关键。
第四,农村妇女应积极参加村集体和妇联组织的各种培训活动。比起城市女性而言,农村女性有更多的机会参加村集体和妇联组织的各种活动和培训,包括组织短途旅游、唱歌比赛、广场舞或者开展一些技能培训、工作室活动以及儿童教育、夫妻关系等讲座。在这些活动中,很多女性不仅能结识更多女性来倾吐自己的烦恼,还能获得更多的荣誉感和集体感,面对工作生活压力,无疑更有益于心理健康。[9]
第五,女性要养成一种对待工作、压力、个人生活的乐观态度,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调查发现,女性领导干部工作难度大、内容庞杂,需要处理的各方面关系复杂,这种工作性质并没有对她们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在各种情况下,女性党政干部都能把握好情绪、人际关系、生活节奏和心理冲突等。
通过上述考察,我们提出了解决北京市妇女心理压力和精神需求的对策和建议,以消除影响妇女心理健康的不利因素,并以先进社会性别意识来搭建心理健康平台,疏解女性心理压力,从而调配资源,以便更好地满足北京市妇女的精神需求。进而提高全社会对女性心理健康的认知度和关注度,肯定女性对社会的贡献和女性经验的价值,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为维护女性心理健康营造和谐的性别环境。
[1]董振银,李贵臻,袁奉卫.我国妇女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职业卫生教育,2010,(19).
[2]俞柯.青年高知女性的职业选择及其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3]董笑妍,吴莹.现代职业女性心理健康与休闲调适[J].社会学研究,2011,(1).
[4]徐继红,马旭.育龄妇女孕前心理压力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4,(8).
[5]顾红霞.农村留守妇女心理健康、社会支持的现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1).
[6]北京市妇联.北京妇女政治地位研究:北京妇女社会地位研究2000—2010[M].中国妇女出版社,2013.
[7]吴帆,林川.职业压力社会性别差异与社会工作介入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8]陈春晓.苏州女性职业压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苏州大学,2014.
[9]姜雪.社会支持视角下女性心理健康因素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3.
责任编辑:蔡锋
Beijing Women’s Mental Health Research Report and Countermeasures——Based on the Surveyof60 BeijingWomen’s Mental Health
SUNXiaomei
The paper gains effective statistics on Beijing women’s mental health through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 basing on part of Beijing women.It analyses mental pressures on women and the causes,tries to find negativ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women’s mental health and summarizes scientific conclusions of the ways to improve Beijingwomen’s mental health.The paper provides theoretical basis to promote gender equality in Beijing as well as tointegrate women’s rights and interests intolaws and policies.
female psychology;women’s mental health;counter measures
10.13277/j.cnki.jcwu.2016.06.004
2016-09-05
D442.7
A
1007-3698(2016)06-0021-08
孙晓梅,女,中华女子学院女性学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外女性问题比较研究、中外妇女运动史等。
本文系北京市妇联调查研究课题“北京市妇女心理健康状况及精神成长对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