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巍,金 林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统计与数学学院,武汉 430074)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
刘 巍,金 林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统计与数学学院,武汉 430074)
文章从学生对教师教学水平进行打分的角度,利用层次分析法对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对3564份有效问卷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教学准备、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上,学生的评价大部分是满意的,而在教学辅导和教学测评上,大部分教师只达到一般水平。
高校教师;教学水平;层次分析法
教师教学水平评价是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系统、客观、科学、全面的对教学水平进行评价,对学校及时掌握教学动态、激发“教”与“学”的积极性、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高校对教师教学水平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一是学校组成教学评价督导组,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课堂进行巡视、听课并逐项给分;二是于每学期期末,学校教务部门组织学生按照评价表给所学课堂、教师打分;三是依据教师教学研究、科学研究的成果,如论文、课题、著作等,由学院统一计算评分;最后,将以上三个方面给出的分数结合,整体构成了某教师某学期的综合评价得分。在评价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学生对教师教学水平的反映更为全面和直观,在实践中也较易实施。为此,本文从学生对课堂教师教学进行评分的角度出发,通过层次分析法开展对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的实证研究。
对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进行评价最基础的工作就是构建一套科学的、客观的、系统的、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完善的教学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是保证教师教学水平客观、准确、全面展示的基础,也是评价功能正常发挥的先决条件。参考前期的研究成果,本文使用表1的指标体系。
表1 人文社科类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采用层次分析利用了之前建立的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体系的特征,指标各层次之间的关系也满足层次分析法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之间的联系。并且利用较少的定量数据逐层比较并计算,确定各层指标权重,准确直观地可以看出指标对于本层及上层的影响大小。
利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决策时,首先要将复杂问题条理化和层次化,从而构造出一个有层次的结构模型。在这个模型里,复杂问题被分解成为元素的组成部分。这些元素又根据其属性和关系形成不同层次。上一层次元素作为准则对下层次元素起支配作用。在这里,本文可以将这些层次分为以下三类:
(1)最高层,也称目标层,这一层一般只有一个元素,即是要分析问题的预定目标,或是理想结果。
(2)中间层,这一层涵盖了实现目标的各个中间环节,它由若干层次组成,包含了需要考虑的所有准则和子准则,故也称准则层。
(3)最底层,也称方案层,这层元素是实现总体目标可供选择的各种措施、方案或指标等,也可称之为措施层。
在递阶层次结构图里,层次数与欲解决问题的复杂度、分析问题的精确度息息相关,而且一般都对层次数不予限制。但研究表明,如果每一层考虑的元素太多,将会为两两比较判断带来困难,故每一层次中各元素所支配下一层因子一般不超过9个。递阶层次结构图如图1所示。
使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的主要步骤为:①构造判断矩阵;②确定权重向量;③进行一致性检验;④进行层次加权,合并权重。
图1 层次结构图
3.1 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了某211高校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的调研数据。数据是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该高校4605名大二和大三学生进行调研获取的,调研内容为学生对某教师某一课程的教学水平进行评价,也即本文提出的指标体系中的一级指标“学生评价”。问卷里,学生评价一级指标包含5个二级指标,即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辅导、教学测评,和20个三级指标,具体指标可见表1。对具体指标的提问方法,本文采取李克特量表式问题。以满意度为例,李克特量表的取值为:非常满意(5分)、比较满意(4分)、一般(3分)、不满意(2分)、非常不满意(1分)。
本次共发出4605份调查问卷,3564份有效或部分有效问卷回收,回收率为77.40%,回收率较高。问卷中,男性908人,占比25.5%;女性1908人,占比53.5%;742人拒绝提供性别数据,占比20.8%,其余为无效信息。
有效问卷中一共涉及到264位教师的评价情况。如果一位教师同时教授多门课程,则取多门课程的均值作为该教师的最后教学水平评价值。评价值最高为5分,最低为1分。
3.2 判断矩阵的构建
对于学生评价的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本文运用专家打分法分别进行同一级指标两两对比,得到判断矩阵。用A表示一级指标学生评价,用B1~B5分别表示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辅导和教学测评等5个二级指标,用C1~C20分别表示20个三级指标(具体对应关系见表1)。这样一共可以建立1个二级指标的判断矩阵,5个三级指标的判断矩阵,一共得到判断矩阵A-B、B1-C、B2-C、B3-C、B4-C和B5-C这六个判断矩阵,如教学方法二级指标下的9个三级指标之间的判断矩阵在表2中给出。
表2 判断矩阵B2-C
3.3 一致性检验和权重
通过R软件对六个判断矩阵计算其最大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分别为W0、W1、W2、W3、W4和W5,以及一致性检验系数分别为CR0、CR1、CR2、CR3、CR4和CR5。
由判断矩阵的CR<0.1可知,六个判断矩阵皆具有满意的一致性。权重系数表见表3所示。
表3 教师教学水平学生评价权重
3.4 实证结果
根据计算本文得到了264位教师在二级指标教学准备上的评价得分如表4所示。
表4 教师教学准备评价得分统计
从表4可以看出,学生对该校教师的教学准备评价为积极,有超过三分之二的教师的教学准备得分超过4分,只有极少数教师(1.52%)的教学准备工作被学生认为不合格(评价得分不超过3分)。
在现代教学手段使用的具体形式上看,在3512份有效回答中,3438人次回答教师使用了多媒体教学,527人次回答教师使用了BB平台(Blackboard),1881人次回答教师使用了网络,36人次回答教师未采取任何现代化辅助教学手段。教师在教学方法二级指标的评价得分见表5。
表5 教师教学方法评价得分统计
从表5可以看出,学生对该校教师的教学方法评价较为积极,有超过一半教师的教学方法得分超过4分,只有极个别教师的教学方法被学生认为不合格(评价得分不超过3分)。
264位教师在二级指标教学态度上的评价得分如表6所示。
表6 教师教学态度评价得分统计
从表6可以看出,学生对该校教师的教学态度较为认同,有近60%教师的教学态度得分超过4分,只有极个别教师的教学态度不被学生认同(评价得分不超过3分)。
在3485份可识别回答中,针对课后辅导工作,1274人(35.7%)回答老师未开展任何辅导,1413人(39.6%)回答老师开展了1~3次辅导,498人(14%)回答辅导4~6次,163人(4.6%)回答辅导7~10次,137人(3.8%)回答辅导11次及更多次。教学辅导二级指标的教师评价得分统计情况如表7所示。
表7 教师教学辅导评价得分统计
从表7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辅导二级指标的评价得分不是非常理想,有三分之二的教师教学辅导评价得分处于中间状态(3~4分)。
在学生考核方式的问题上,共收到3504份有效回答。总体来看,运用最多的考核方式依次为:闭卷考试(2889人次)、平时论文及作业(1690人次)、课堂讨论及演讲(996人次)、开卷考试(425人次)。264位教师在二级指标教学测评上的评价得分如表8所示:
从教学测评评价得分来看,有一半教师的得分在3~4分中间,有一部分教师(3.79%)的教学测评得分不合格。
表8 教师教学测评评价得分统计
综合来看,在5个二级指标评价得分上,学生对教师教学准备评价给分相对最高,对教师教学辅导、教学测评的评价给分相对较低。
264位教师的综合评价得分的统计结果见表9,由于教师人数较多,故在此未列出具体教师的评价得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由教师本人查询自己的各个二级指标平均得分和综合评价得分情况。
表9 教师教学水平综合评价得分统计
从表9可以看出,该校被学生评教的教师中绝大部分都在合格线以上(大于3分),只有极少部分教师(0.75%)的教学水平被学生认为不合格(综合评价得分不超过3分)。超过80%的教师综合得分在3.5~4.5分之间,而综合得分位于4.5分以上的教师所占比例为8.68%。
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从实证的角度对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进行了研究,以构建教师教学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通过调查问卷去获得各个三级指标的评价分数值。高校教师在教学准备、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这三个二级指标上有一半人数的得分值超过了4分,其中教学准备和教学态度甚至超过了60%,这说明学生对高校教师在这三个指标上的评价是满意的。在教学辅导和教学测评这两个指标上,学生的满意度评价相对下降了。在教学辅导上,只有30%的教师得分值超过4分,而分值在3~4分之间的却达到了三分之二,说明绝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辅导上的评价只达到一般水准。在教学测评上,有3.79%的教师教学测评得分不合格,这在5个二级指标里的不合格的比例是最高的。从研究结论来看,要提高学生对高校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还需要学校在教学辅导和教学测评上进行改善。
[1]丁家玲,叶金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在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2]阮豫红,王波.教师综合评价方法探讨[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12).
[3]王若梅.近十年国内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研究与实践综述[J].江苏高教,2008,(3).
[4]刘巍.人文社科类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体系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5,(22).
[5]徐国祥.统计预测和决策(第4版)[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易永生)
G4
A
1002-6487(2016)23-0058-04
刘 巍(1981—),女,湖北宜都人,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金 林(1982—),男,湖北黄梅人,讲师,研究方向:经济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