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高校大学生反兴奋剂教育策略研究①

2016-12-20 05:33黄平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32期
关键词:兴奋剂运动员大学生

黄平

(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昆明 650228)

我国体育高校大学生反兴奋剂教育策略研究①

黄平*

(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昆明 650228)

我国反兴奋剂工作倡导“预防为主、教育为本”,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行动研究法分析体育高校大学生反兴奋剂教育现状,探讨体育高校大学生反兴奋剂教育策略:将反兴奋剂教育纳入体育高校课程体系中,围绕兴奋剂的3W问题选取和构序教育内容,采取反兴奋剂教育拓展项目、案例教学、方案教学等多样化教学形式,实现大学生必备的反兴奋剂教育,为体育高校开设反兴奋剂教育课程实施提供依据和方案,为相关部门制定反兴奋剂政策提供参考。

体育高校 大学生 反兴奋剂教育 策略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反兴奋剂条例》(国务院令第398号)[1]和国家体育总局《反兴奋剂管理办法》(第20号令)[2]第十六条“高等体育院校和体育运动学校应当开设反兴奋剂教育课程或讲座”之规定,在体育高校大学生中传播反兴奋剂知识,中国反兴奋剂中心计划2016年反兴奋剂教育进入体育高校。目前体育高校大学生反兴奋剂教育现状如何?反兴奋剂教育进入体育高校的途径、实施策略等亟待研究。

1 反兴奋剂教育现状

为积极预防兴奋剂问题的发生,世界各国都将反兴奋剂教育归入其反兴奋剂机构的重要工作内容,有些国家还制定全国范围内的反兴奋剂教育计划,如澳大利亚反兴奋剂总署连续多年制定《反兴奋剂教育计划》[3-4]。我国在反兴奋剂宣传教育工作中,坚持“预防为主、教育为本”的原则,2004年2月国务院颁布了《反兴奋剂条例》,对教育部门开展反兴奋剂教育的责任和义务做出明确规定,要求“实施中等及中等以上教育的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加强反兴奋剂教育,提高学生的反兴奋剂意识,并采取措施防止在学校体育活动中使用兴奋剂……体育专业教育应当包括反兴奋剂的教学内容。”

目前我国的反兴奋剂教育主要针对专业运动员、教练员以及队医,暂未扩大到体育领域的其他相关人员如体育高校大学生;接受反兴奋剂理念和认知反兴奋剂知识主要采取的是强制性的教育,掌握反兴奋剂知识是青少年运动员入队、注册和参赛的必要条件,结合大型赛事实行准入制度,要求运动员参加反兴奋剂基础知识培训、反兴奋剂基本知识考试、坚决不使用兴奋剂的承诺和宣誓等;反兴奋剂教育内容,以兴奋剂的生理、心理危害为主,以及使用兴奋剂后受到的赛事处罚尤其以惩罚性条款介绍为主;从形式上看,反兴奋剂教育大多数采取宣传教育方式,宣传国际、国内反兴奋剂条例及有关规定,客观上将反兴奋剂的法律条例作为使用兴奋剂行为的规范、处罚标准,并未真正发挥反兴奋剂教育的预防作用。[6-7]

2 体育高校大学生反兴奋剂教育现状

目前在反兴奋剂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首先覆盖高水平运动员有其合理性,但是随着兴奋剂问题向社会扩散,中国反兴奋剂中心已经意识到应当扩大反兴奋剂教育范围,从运动员、教练员、体育管理人员等扩大到体育教师、体育高校大学生,最终适时推向公众。

表1 目前开展兴奋剂教育对象、途径和教育资源

图1 反兴奋剂教育导图

目前体育高校大学生的反兴奋剂意识和态度如何呢?对体育高校大学生实施“大学生对运动兴奋剂态度的问卷调查”,调查研究表明:体育高校大学生兴奋剂教育情况严重缺失及不平衡。(1)体育高校大学生对运动兴奋剂一般知识的了解相当零乱;(2)基本上知道使用兴奋剂是不正当行为,违背了公平竞争精神,败坏社会风气,但对造成的经济损失意识不够;(3)反对自己和亲人使用兴奋剂,支持国家查禁兴奋剂,但对他人使用兴奋剂持无所谓态度;(4)使用兴奋剂归责于运动员、教练、队医等,归因于获胜欲望、利益诱惑、虚荣心等;(5)获取运动兴奋剂知识的途径大多来源于网络媒体,学校教育只占了很小一部分。

目前体育高校中尚未开设专门的反兴奋剂教育课程,学生的兴奋剂教育分散在体育社会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理学等课程的部分章节中,而且还不是所有专业学生都开设了这些课程,造成兴奋剂相关知识认知相当有限且碎片化。

有关大学生兴奋剂教育的资源也非常有限,卢昌亚的《运动兴奋剂概论》[8]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个层面分析兴奋剂问题;施耐德的《基因兴奋剂与竞技运动》[9]主要针对当今科学界与体育界对治疗人类遗传疾病的基因操纵技术可能会被用于身体健康的运动员以增强他们运动能力担忧而撰写;体育高校《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社会学》等课程中仅有部分章节介绍兴奋剂知识,例:卢元镇在《体育社会学》[10]把“滥用违禁药物”作为具有世界性的体育社会问题进行探讨,田野在《运动生理学高级教程》[11]中把“兴奋剂滥用的生理学问题”归在训练中的特殊生理学问题研究,许豪文的研究生教学用书《运动生物化学概论》[12]“运动和兴奋剂”单独成章,包括兴奋剂的一般概念、国际奥委会义务、条例禁用种类与禁用方法、常用兴奋剂、兴奋剂的检测等,专门的反兴奋剂教育教材鲜见。

在反兴奋剂工作中,作为培养未来运动员、教练员、体育教师、体育管理人员或体育从业人员的体育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反兴奋剂教育责无旁贷、时不待日,应当尽快构建大学生反兴奋剂教育体系,并及时予以实施。

3 体育高校大学生反兴奋剂教育体系构建策略

把反兴奋剂教育纳入体育高校教育轨道,必然要从教材编写、课程设置等方面整合资源,制定反兴奋剂教育课程的实施方案。

3.1 反兴奋剂教育纳入体育高校课程体系

将反兴奋剂教育纳入体育高校的课程体系中,拟设选修或必修课程,32学时为宜。通过反兴奋剂课程教学,学生具备一定的反兴奋剂基本知识,形成开展反兴奋剂科学研究能力,承担向公众宣传和普及反兴奋剂知识的社会责任,自觉抵制使用兴奋剂、维护身心健康和体育运动的纯洁性。

3.2 确立适合大学生的反兴奋剂教育内容

对于青少年运动员反兴奋剂教育,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编写的《体育运动学校学生反兴奋剂读本》[13],兴奋剂违规的定义与行为、兴奋剂的危害、运动员在兴奋剂管制中的权利与义务等,在青少年中开展反兴奋剂启蒙教育,作为一名运动员应该如何防止兴奋剂误服误用,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自觉抵制兴奋剂。针对体校学生,总学时为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课时。

大学生反兴奋剂教育内容不能照搬专业运动员的反兴奋剂教育内容,因为大学生不仅应该具备反兴奋剂理念和掌握反兴奋剂基本知识,还应该具有开展为什么要反兴奋剂及如何反兴奋剂科学研究的能力,特别是对兴奋剂的检测技术、反兴奋剂法律、从社会学、心理学角度研究兴奋剂问题的能力。体育高校大学生的反兴奋剂教育体系应围绕兴奋剂的3W问题即兴奋剂是什么、为什么要反兴奋剂、如何反兴奋剂来选取和构序教育内容(见图1)。以问题导入、图说、知识解读、典型案例分析等形式编写《反兴奋剂教育概论》教材,把反兴奋剂知识写入体育高校大学生教材中使之成为教育的内容之一,体现反兴奋剂教育在高校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3.3 探索多样化的反兴奋剂教学形式

体育大学生的反兴奋剂教学既不同于运动员的反兴奋剂教学,也不同于高校其他课程,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教学,依据不同教学内容和能力要求选择不同形式的教学,实现书本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理论学习与科研创新相结合、校内上课与校外反兴奋剂宣传相结合。

3.3.1 掌握一定的反兴奋剂基本知识——“反兴奋剂教育拓展项目”

对大学生进行一定的反兴奋剂基本知识教育,可以借鉴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开创的一种新型反兴奋剂教育模式——“反兴奋剂教育拓展项目”。反兴奋剂拓展教育的主要形式是通过电脑系统进行反兴奋剂知识的有奖问答,由电脑随机选择题目对大学生们进行测试,通过寓教于乐的教育形式普及反兴奋剂知识。有关反兴奋剂的基本知识题库,检查检测、申报行踪信息、申请用药豁免等,可请中国反兴奋剂中心提供。

3.3.2 培养科学研究的能力——案例教学

大学生的反兴奋剂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学习与科研创新相结合。采用案例教学,就国际国内兴奋剂新闻事件分析事件的成因,探讨兴奋剂问题对体育、社会的影响,鼓励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查找近几年最新研究成果做报告,就相关问题做研究、写论文、陈述展示。

3.3.3 社会责任感——方案教学

作为体育高校的大学生,更多的是要承担向中学生、运动员甚至公众推广普及反兴奋剂知识的社会责任,这一部分可以采用方案教学,将书本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校内上课与校外反兴奋剂宣传相结合,引导学生去查询和收集相关材料,设计和制作一系列的宣传活动方案、反兴奋剂的宣传手册、反兴奋剂知识宣传展板、反兴奋剂宣传片等,在微信平台、活动现场等开展反兴奋剂的知识问答、小游戏等,向公众宣传和普及反兴奋剂知识,形成全民反兴奋剂,让兴奋剂无处可存。

4 结论与建议

(1)反兴奋剂工作坚持“预防为主、教育为本”。

充分认识兴奋剂对运动员造成的危害,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从根本上通过宣传教育形成道德内化和行为约束。

(2)反兴奋剂教育尽可能覆盖更多人群。

反兴奋剂斗争涉及的范围很广,宣传教育对象不仅包括运动员、教练员、领队、医务人员,应当推向各级青少年体校、体育高校学生,并适时推向大众。

(3)反兴奋剂课程进入体育高校。

将反兴奋剂教育纳入体育高校的选修或必修课程是贯彻落实《反兴奋剂管理办法》第十六条之规定,应当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进行设计,反兴奋剂教育内容应符合课程体系的要求。

(4)构建适合体育高校大学生的反兴奋剂教育体系。

大学生的反兴奋剂教育围绕兴奋剂的3W问题选取和构序教育内容,编写《反兴奋剂教育概论》教材,满足体育大学生具备一定的反兴奋剂基本知识和科研需要。

(5)探索反兴奋剂教育拓展项目、案例教学、方案教学等多样化的反兴奋剂教学形式。

[1]反兴奋剂条例[EB/OL].http://www.chinada.cn/u/cms/ www/201504/25214442602x.pdf.

[2]世界反兴奋剂条例(2015)[EB/OL].http://www.chinada.cn/u/cms/www/201505/14094057iien.pdf.

[3]李珂珂,栾兆倩.我国反兴奋剂教育资格准入制度[J].中国体育教练员,2012(2):40-41.

[4]曲建康,尹霓.世界反兴奋剂的现状与进展[J].体育文化导刊,2006(1):80.

[5]王沛悦,丁磊,尹霓,等.全球反兴奋剂的现状与进展[J].贵州体育科技,2006(3):43-46.

[6]郑斌,白玲,杜利军,等.加强我国反兴奋剂工作的对策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1(7):7-14.

[7]杜光宁,何建华.构建反兴奋剂体系之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7):20-22.

[8]卢昌亚.运动兴奋剂概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

[9]施耐德.基因兴奋剂与竞技运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10]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11]田野.运动生理学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2]许豪文.运动生物化学概论(研究生教学用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3]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体育运动学校学生反兴奋剂读本[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4.

G807.4

A

2095-2813(2016)11(b)-0080-03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32.080

本文系2015年云南体职院科学研究项目“体育高校反兴奋剂教育教学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YJ201522)。

黄平(1966—),女,汉,重庆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改革,E-mail:545202920@qq.com。

猜你喜欢
兴奋剂运动员大学生
我国兴奋剂刑事案件司法解释之评价研究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世界反兴奋剂机构的使命所向与危机消解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运动员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