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文学引进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思考

2016-12-17 19:51江晓云
黑河教育 2016年11期
关键词:作文教学原则内容

江晓云

[摘要]乡土文学就是用民族化的叙事写意方式,以披示地域风情为主要表征,描写乡土人生,抒写原乡情韵,传导民族化审美意蕴,格调素雅清新的一种民族文学形态。乡土文学是乡土生活的反映,生活于乡村的中学生与乡土文学反映的生活密切相关。将乡土文学引入农村中学作文教学,是提高农村中学作文教学效果和质量,提升农村中学学生作文能力和水平的有效途径。在作文教学中,可以借鉴乡土文学,拓宽作文素材来源、提炼作文主题、启发作文构思、锤炼作文语言。在具体操作时,应遵循作文教学的开放性、人文性、渐进性、适度性的原则。

[关键词]乡土文学;作文教学;内容;原则

农村中学生对作家们所描写的乡土人情风俗、乡土文化产生共鸣,并能对所描写的情景进行合理想象或是联想,甚至是在乡土文学作品的基础上,有着自己不同的感想与质疑。正是在乡土文学与农村中学生两者间生活方式一致的前提下,思想朝着同一方向发展,两者的相互作用会迸发不一样的火花。

一、将乡土文学引入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主要内容

1.借鉴乡土文学作品,拓宽作文素材来源

第一,农村中学生写作可从身边最熟悉的人物下笔。从人物出发,如借鉴《蒲柳人家》小说故事里的人物描写,众多人物构成的人物群体,对多种人物进行描写,展现乡土生活风情。每一个人物都可以成为一个叙述角度,通过充分地记叙每个人物,展示其固有的乡土文化气息和地方色彩。中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人物写起,认真观察身边的各式人物,从这些人物下笔,扩充作文素材,不断提高写作能力。

第二,独具特色的地方风俗是农村中学生作文的一片沃土。比如传统节日,沈从文《边城》选段《端午日》描写了湘西人民端午节一天的日常风俗习惯:雄黄蘸酒画王字、赛龙舟、赶鸭子等等,以故乡凤凰端午节的节日风俗为文章内容,描写了民风淳朴的湘西世界。农村中学生作文可从家乡的传统文化线索发散写作思维,用传统地方风俗扩充写作素材。

第三,家乡独特的民情特色、民间传说、故事等。比如钦州犀牛脚小镇有一个纯美的“三娘”故事。每一个地方都有着独特的风情特色、民风习俗,这种可挖掘的作文素材不可错过,寻找生活中的故事和传说,不仅能扩充作文的素材,而且新颖,具有地方性,还能传承家乡文化历史。

第四,借鉴乡土文学作品,从细微的物品出发,由小见大,使非艺术化因素成功转化为艺术因素。借鉴萧乾《鼓声》,从生活中极平常可见的小事选材,如我的家乡每家每户都会挂在大厅墙壁上的宗亲神位;借鉴郭风《叶笛》,从身边细微到自己都不会留意的小东西上下笔……以小物件看见细微的真实生活,不仅扩充了作文素材,而且能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地发现生活素材。

2.借鉴乡土文学作品,提炼作文主题

第一,借鉴乡土文学作品回归式主题,有助于农村中学生作文提炼主题。赵树理真实记录了农村生活现实,沈从文描写了湘西民间真实可感的田园风景下的人性的真、爱与自由,萧红对中国农村女性人生命运的思考,余华以“活着”诠释了人生应具的生存态度。借鉴乡土文学回归原本真实可感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有利于农村中学生作文时关注现实生活,作文主题注重人性、生命、生存、自然,记叙生命现实的自立、刚强、健全的人性与精神家园,表达自我的真情实感。

第二,借鉴乡土文学作品巧用联想和想象,有助于农村中学生作文提炼文章主题。借鉴乡土文学作品,从文章的素材出发,以素材的性质特征、事情发生发展的原因和结果确定文章的主题,可以缓解学生主题不明确的问题。

3.借鉴乡土文学作品,启发作文构思

第一,以人物为角度构思文章。每个人物都可以成为一个叙述角度,让每个人物都能充分展示其固有的文化气息和审美意义。鲁迅名篇《孔乙己》,作品以一个天真烂漫儿童的眼光看待事情经过,没有偏见、没有顾忌,犀利地批判封建制度的腐败与国民劣根性。由此可借鉴乡土文学多角度构思文章。如写一篇《孔乙己》读后感,可从多角度进行分析选择,达到新奇的效果。

第二,生活片段的描写可以成为文章的构思角度。萧红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以一种横向铺排的生活片段和众多人物速写、素写贯穿小说始终,可以称之为一部抒情诗、一篇抒情散文。农村中学生可以借鉴这种构思方式,在一篇短短的记叙文中,可以诗意化地描写一个精彩的生活片断。

4.借鉴乡土文学作品,锤炼作文语言

第一,借鉴莫言乡土小说的短语、短句。短句语法关系明确,结构简单,生动活泼,节奏明快,明白易懂。莫言的小说以大量短句句式为主,以短句叙事表达思想感情,韵律整齐,节奏感强,例如:“他生着一头自然卷曲的头发,小脸雪白,大眼明亮,嘴吧宽阔,胡茬子靛青,喉结突出,身材高大,与屯里的青年大不相同。”把长句分解为一个个短句,以简短的口语短句群句式清晰叙事,言简意赅,精简文字,增强文字感染力。短语语群的组织结构错落有致,增添了叙事写实与写意相融合的功能。

第二,借鉴莫言乡土小说的插入语。插入语是民间口头文字最常用的套话。其位置比较灵活,可以出现在句首、句中、句末。如《食草家族》:“我从地上站起来——我不愿意站起来,我觉得装妖怪比当孩子好玩多了……哥哥姐姐当马骑——是大毛和二毛把我从地上提拎起来的。”

二、将乡土文学引入农村中学作文教学需要遵循的原则

1.作文题目的开放性

第一,减少命题作文。命题作文会局限学生的思维空间,如初一入学后第一篇文章题目《我的校园生活》,翻看学生所写的作文,大多数是写新校园怎么样,与小学的比较等。这个文章题目可能会让学生抓不到具体细微的生活事件,内容大多空洞乏味。

第二,文体的开放性。为了应试,教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有意无意中偏向对记叙文的引导,极少触及到小说、诗歌、散文等,这是作文教学的一大误区。将乡土文学引入农村作文教学,能从平时所忽视的文章文体出发,将文体的局限打开,有利于学生讲心中所想,培养学生作文的独特个性。

2.作文内容的人文性

将乡土文学引入农村中学作文教学应注意乡土文学作品是否适合现阶段的农村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乡土文学作品,将其引入农村中学生的作文教学课堂,有助于作文教学的人文性,同时能够关注学生的生命个体健康自由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走健康向上的思想道路。作文内容的人文性得益于农村中学生健康积极的人生价值观和道德思想,所以将乡土文学引入农村中学作文教学,需要引入的乡土文学作品具有人文性,并且符合农村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规律。

3.作文引导的渐进性

作文引导需循序渐进,即写作训练注重阶段性,将作文训练从板块训练逐渐深入到整体训练。将乡土文学引入农村中学生作文教学,有序地引导学生分阶段训练写作能力。在语言训练方面,中学阶段的学生依然存在语言表达不通畅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逐句引导学生写整句和短句,使农村中学生至少需要达到表达无碍的标准。在语句畅通的情况下,引导学生进行片段写作,片段写作训练包括文章主题、开头、正文、结尾、题目的有序训练。作文训练的次序应根据每一次训练达到的效果进行评估推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作文板块,引导农村中学生的作文要有渐进性,从而提高作文的整体水平。

4.作文要求的适度性

教师对农村中学生作文要求不宜过高,应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与独特的个性思维,不强求每一名学生。如果写作要求过高,不仅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而且还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可以有一个记录学生作文成长的记录表,以每一次的训练为参考,对学生作文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议,提出作文的具体要求,并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关于作文的交谈。

总之,乡土文学对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大板块作文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实践,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兴阳.西部民俗风情与乡土小说的文体特征——西部20世纪80年代乡土小说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06).

[2]周海波.论20世纪中国乡土文学主题的理性内涵[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03).

[3]吴投文.论《边城》的生命形式极其消解[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1).

(责任编辑 冯 璐)

猜你喜欢
作文教学原则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主要内容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