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的新定位

2016-12-17 20:32肖秋旭
青年文学家 2016年17期
关键词:网络语言定位

肖秋旭

摘 要: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网络语言的实际情况,以分类明确、不混淆概念为目的提出“场合变体”的概念。“场合变体”是在不同的使用场合下使用的语言变体形式,网络语言是汉语的一种独特的变体即“场合变体”,它不同于地域变体、社会变体和功能变体。

关键词:网络语言;场合变体;定位

[中图分类号]:H1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7--01

2016年元旦刚到,谷歌、人人等机构就分别发布了不同版本的2015年网络热词,网络语言已经不可阻挡的进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成为我们关注的热点。学界对网络语言的理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理解是指在网络交际领域内使用的语言,包括两类:一是与互联网相关的专业术语(如“鼠标”、“病毒”、“黑客”等);二是人们在网络这一场合上使用的所有的语言,包括网络新闻、网络文学以及人们在聊天室或网络论坛等场合使用的语言等。狭义的理解只包括上述第二类。

网民之间进行交际的语言有较强的个性,容易引发争议。因此学界对网络语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狭义的网络语言。本文所说的网络语言也是狭义的理解。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网络语言的定位问题做了简单的思考。我们认为网络语言作为网民普遍使用的交流工具应该属于汉语的一种“场合变体”。

一、网络语言是一种独立的语言系统

有人认为,所谓的网络语言只是汉语词汇系统的词义变异形式,只是汉语中出现的一些新词新语。我们知道,语言是人们用来交际和思维的工具,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具有任意性。网络语言作为网民在网络上使用的一种交际工具完全具备语言的属性。它也是音义结合体,并且具有任意性,是约定俗成的。因此我们认为网络语言是一种语言,不仅仅是一种词义变异的词汇系统,更不仅仅只是一些新词新语。

本文的网络语言是指中国人使用的网络语言。当然,在其他国家和民族也有他们各自的外语网络语言。如果从这个角度考虑,我们认为语言首先应该分为网络语言(这里的网络语言是指全世界的网络语言,与别处不同)和非网络语言两大类。

二、网络语言属于汉语

如果用现代汉语中上下位词的概念来说,我们认为:“网络语言”是“汉语”的下位词。网络上使用的某些词是英语字母的组合或者英语的缩写,如“GF/BF”是“girl friend/boy friend”的缩写等,因此有人认为网络语言是英语和汉语融合的结果即皮钦语。

我们承认英文缩写是从英语为母语的国家传过来的,但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英文的普及。所以,我们认为虽然这类词在网络词汇系统中占有一定的份量,但是也只能算是字母词或者借词。就像现代汉语的词汇系统中存在借词一样,如果因为这类词的存在就把网络语言定位成皮钦语我们认为是不成熟的。在刚接触语言学的基本理论时,我们就知道皮钦语是一种变了形的外语,是语言融合的结果。而中国网民使用的网络语言很明显不是一种变了形的外语,最多只能说是一种变了形的汉语。

三、网络语言是现代汉语的一种“场合变体”

众所周知,现代汉语的语言变体一般包括地域变体、社会变体、功能变体三种。有人认为网络语言是现代汉语的功能变体,是口语和书面语的结合;有人认为网络语言是现代汉语的社会变体或是社会方言。而我们认为这两种看法都有值得思考的地方。现代汉语的功能变体分为口语和书面语是大家都认同的,如果把网络语言定位成功能变体,那么不管说它是一种特殊的书面语或者说它是一种口语和书面语的结合体,都有分类不清的嫌疑,甚至会混淆了口语、书面语的概念。其次,社会变体是根据不同的社会群体来划分的,这些不同的群体主要是由于性别、年龄、地位、职业、信仰、文化程度等社会因素的不同划分出来的。而使用网络语言的中国网民在性别、年龄、地位、职业、信仰、文化程度等社会因素上都存在着差异。我们可以说:20岁以下的网民和40岁以上的网民使用的网络语言必然存在着差异;男性网名和女性网民使用的语言必然存在差异;医生网民和淘宝客服使用的语言必然也会存在差异。因此如果仅凭某些流行的“网络词汇”就把整个网络语言系统定义为社会方言显然也是不够清晰的地位。

如果对某一语言的定位不能清晰准确地表达出它自己的特点又可能会混淆原来很明确的概念,那么这种定位的合理性显然是值得商榷的,至少不符合人们追求简明、清晰的心理,甚至会引起越说越乱的结果。

综上所述,我们建议把网络语言作为独立于三种变体之外的变体。这种变体是由于人们使用语言的场合发生变化产生的,即“场合变体”。据此把现代汉语分为“网络场合汉语”和“非网络场合汉语”,正像从功能变体把汉语分为口语和书面语、从地域变体把汉语分为七大方言一样。我们认为对网络语言的这种定位是符合实际的,也能满足人们追求简明、清晰的分类体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秦秀白.网语和网话[J].外语电话教学,2003,(6:1-6).

[2]劲松,麒 珂.网络语言是什么[J].语文建设,2000,(11:13-14).

[3]邝霞,金子.网络语言是一种新的社会方言[J].语文建设,2000,(8:21).

[4]彭育波.论网络语言的几个特点[J].修辞学习,2001,(4:12-13).

[5]黄国文.电子语篇的特点[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12:1-5).

猜你喜欢
网络语言定位
定位的奥秘
《导航定位与授时》征稿简则
Smartrail4.0定位和控制
找准定位 砥砺前行
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
从模因看网络语言的流行和传播
网络语言朝生暮死现象探析
模因论视域下的网络语言汉英翻译
模因论视角下的英汉网络语言对比研究
符号学视域下的网络语言传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