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血清降钙素原、B-钠尿肽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2016-12-17 07:18:44韦志平张胥磊王荣华杨庆余濮阳娟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年23期
关键词:钠尿肽降钙素综合征

韦志平, 张胥磊, 王荣华, 杨庆余, 濮阳娟

(江苏省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 江苏 南京, 211300)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血清降钙素原、B-钠尿肽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韦志平, 张胥磊, 王荣华, 杨庆余, 濮阳娟

(江苏省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 江苏 南京, 211300)

肾综合征出血热; 降钙素原; B-钠尿肽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发热、出血、肾脏损害为主要表现,其基本病理变化是广泛的毛细血管损伤和炎症反应[1-2]。作者发现PCT、BNP水平的动态变化对临床液体疗法、临床分型、预后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7月收治的HFRS患者共47例,其中男27例,女20例,年龄17~66岁,平均46岁,入院日平均为(4.0±1.6) d, 皆有典型的临床表现,经检测血清HFRS特异性IgM阳性而确诊。按1997年卫生部颁布的流行性出血热诊断标准分型,其中轻型3例,中型27例,重型10例,危重型7例;为便于比较,将轻型与中型合并为轻症组,重型与危重型合并为重症组。因低血压休克期持续短暂,故与少尿期合并统计;另取20名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以液体疗法为主,未使用免疫调节剂。按病期采血,分离血清后B-钠尿肽立即送检。B型钠尿肽监测试剂盒采用双抗夹心免疫酶法,将血样加入到含有结合了碱性磷酸酶的鼠抗人BNP单克隆抗体和包被有鼠抗人BNP多克隆抗体的微粒子磁珠的反应杯。人血浆内BNP与结合了碱性磷酸酶的鼠抗人BNP单克隆抗体结合,并被固相载体固定,结合后的复合物进一步与包被在微粒子磁珠的鼠抗人BNP多克隆抗体结合。在反应容器中经过孵化,在磁场分离、清洗、除去未与固相载体相结合的物质。然后将化学发光的酶反应底物加入反应容器,与碱性磷酸酶进行反应,产生光学信号,用光度计测量发光强度,发光的强度与样本中BNP的浓度密切相关。被分析物的量由已知的多点校准曲线决定,正常值为36~290 ng/mL(n=20)。PCT亦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LISA方法检测,试剂盒购自罗氏公司,步骤大体同上,正常值为0±0.04 ng/mL(n=20)。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计数采用血细胞自动分析仪检测。

2 结 果

HFRS轻、重组各病期血清PC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但以发热期最为显著,轻症组峰值为2.42±1.37 ng/mL, 重症组峰值为10.32±5.89 ng/mL。3组患者血清PCT、BNP、PMN的变化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轻、重组病程早期均见PMN升高,轻症组恢复较快,于多尿期便趋近正常,重症组则延至恢复期回降。重症组血清PCT与PMN的变化趋势大体一致。HFRS低血压少尿期与多尿早期血清BNP皆显著升高。见表1。

3 讨 论

肾综合征出血热基本病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的广泛性损害,血管内皮肿胀、变性甚至坏死,重者管壁可发生纤维蛋白样坏死和破裂等,内脏毛细血管高度扩张淤血,导致血栓形成,引起各组织、器官的充血、出血、变性甚至坏死,以肾脏及垂体前叶、肾上腺皮质、右心房内膜、皮肤等处病变尤为明显,炎症细胞增多不明显,以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浆细胞为主[3-7]。

BNP是一种肽类激素,可对血压进行调节。对人体来说, BNP主要由心脏产生,是随着心脏压力升高而释放。在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也证实危重型与重型出血热较轻症为高,且在多尿早期达高峰。低血压休克期主要是病毒对心肌的侵犯而导致心功能不全,在少尿期、多尿早期由于血容量逐渐增加导致高血容量综合征而加重心衰而达到高峰。后由于循环血容量增加,肾小球滤过功能改善,肾小管上皮细胞修复,渗透性利尿作用后,心衰逐步改善而BNP同步下降。

表1 3组患者血清PCT、BNP、PMN的变化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 *P<0.05, **P<0.01; 与重症组相比, #P<0.05。

降钙素原(PCT)是一种糖蛋白,由116个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量为13 kD, 其前肽物质为血清降钙素。PCT是无激素活性的降钙素前肽物质,病理状态下, PCT多由肺、肝、肾脏等甲状腺外组织产生和分泌, PCT在细胞内经蛋白酶切后生成有生物活性的降钙素。正常生理状况下机体血浆中PCT水平很低(<0.1 pg/L), 但在细菌内毒素、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作用下, 2~3 h开始增加, 48 h内可达到峰值,且血浆PCT升高水平与感染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8-11]。

据2014年德国最新脓毒症学会PCT临床指南推荐[12-13], 以0.5 ng/mL作为考虑合并全身细菌感染的临床参考节点, PCT为0.5~2 ng/mL可能为全身性脓毒症, >2 ng/mL发展为严重脓毒症的风险极高, >10 ng/mL提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常发展成脓毒性休克。本研究统计的PCT中位数为0.85 ng/mL, PCT>10 ng/mL者占15%, 与其他病毒感染并不导致PCT升高或PCT轻微升高不同,汉坦病毒感染能激活更多的炎症通路,释放更多的细胞因子,如TNF-α、IL-6与IL-10在汉坦病毒感染的早期即显著升高,表明这些细胞因子可以直接刺激和诱导PCT的释放。

综上所述,在汉坦病毒感染过程中,受激活的单核-巨噬细胞和内皮细胞均能产生降钙素原,在发热期达高峰,后逐步下降,而BNP在少尿期、多尿早期达到高峰,多尿后期下降。

[1] Kraus A A, Raftery M J, Giese T, et al. Differential antiviral response of endothelial cells after infection with pathogenic and nonpathogenic hantaviruses[J]. J Virol, 2004, 78 (12): 6143-6150.

[2] Khaiboullina SF, St Jeor SC. Hantavirus immunology[J]. Viral Immunol, 2002, 15(4): 609-25.

[3] 张东军, 孙志坚, 王锁荣, 等.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因子、黏附分子及肝肾功能的变化[J]. 中华传染病杂志, 2007, 25(8): 496-499.

[4] Meisner M. Update on procalcitonin measurements[J]. Ann Lab Med, 2014, 34(4): 263-273.

[5] 向攀, 赵红, 心王芳, 等.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降钙素原测定的临床价值[J].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 电子版, 2015, 12(96): 28-30.

[6] 李华.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血清CRP、β2-M的变化及意义[J].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5, 21(1): 35-37.

[7] 李澄, 胡玉琳, 任治兴, 等. 2001—2010年内蒙古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吉林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12, 38(2): 377-381.

[8] 于文丽, 李凯涵, 王振杰, 等.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院内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J].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4, 37(5): 94-94.

[9] 董文霞, 彭俊琼, 俞娅芬, 等.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慢性心肾综合征维持性透析患者顽固性低血压的临床疗效[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 18(11): 79-81.

[10] 柳月珍, 吴锋, 杨秋林. 早期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肾功能影响的研究[J]. 中华全科医学, 2014, 12(5): 706-708.

[11] 奚勇芳. 连续性肾替代治疗晚期重型肝炎合并肝肾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分析[J].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2014(3): 232-234.

[12] 蒋倩, 李涛平, 庞礡, 等. 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启动早期肾损害[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6, 36(3): 339-344.

[13] 於宏. 阿托伐他汀对代谢综合征腹内脂肪及肾功能的影响观察[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2, 16(5): 66-68.

2016-08-26

R 692

A

1672-2353(2016)23-160-02

10.7619/jcmp.201623059

猜你喜欢
钠尿肽降钙素综合征
SAPHO综合征99mTc-MDP及18F-FDG代谢不匹配1例
Chandler综合征1例
考前综合征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预防和控制
猪业科学(2018年8期)2018-09-28 01:27:32
血浆N端B型钠尿肽原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价值的研究
血清降钙素原对ICU脓毒症患者的临床意义
BD BACTEC 9120血培养仪联合血清降钙素原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心房钠尿肽对脓毒症早期诊断、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临床应用价值
降钙素原检测在抗生素应用中的临床意义
降钙素原联合病原体检测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