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银龙,郝婷婷,钟莉莉,熊晓亮,罗云霄
(1.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核医学科吉林长春130041;2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研究中心吉林长春130041)
·经验交流·
在核医学教学中更应注重科研与实践
赵银龙1,郝婷婷1,钟莉莉2,熊晓亮1,罗云霄1
(1.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核医学科吉林长春130041;2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研究中心吉林长春130041)
以多元化的理论教学为主导,辅助以实践基地和科研平台双重训练,建立一种可以使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和科研思维均提升的全新的核医学教学体系。使学生在掌握了大量理论知识的同时,能更好的、自然地将这些知识融于一体,并应用于临床实际工作中,达到学有所用,打破以往只是死记硬背的枯燥学习模式;通过在科研平台上的训练及英文文献阅读使学生随时能掌握国际上核医学的发展动态,培养科研思维能力,并掌握一定的科研技能。
科研能力; 实践教学; 核医学教学; 临床胜任力
在发达国家,一位合格的临床医生必须掌握大量的核医学知识,欧美国家已把核医学分子影像检查作为医院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1],与此同时要求医生要有较高的临床应用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2],尤其在核医学三大分支中(核素治疗、分子显像及体外分析),要求医务工作者必须掌握一个科研方向。长期以来,吉林大学以培养临床能力高、思想素质好、富有创新精神、基础扎实、专业面宽、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复合型的专门人才为目标。本研究以科研和实践相融,二者的融合最终促进了理论教学的深层次吸收,为提高医学生临床胜任力摸索出了一条新路,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1 多元化的理论教学
以《核医学》省级精品课为契机,进一步发展网络教学优势,同时在原有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基础上开发多样化的理论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理论教学质量。理论教学在原有的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基础上增加案例教学、对比影像教学及PBL等教学方法[3];在教学中利用教学资源丰富的优势,总结分析临床工作中诊断正确的典型病例、诊断错误的病例、疑难少见病例等,并向学生进行讲解分析,以点带面,举一反三。教学中常用的比较法,是通过对两种疾病或多种疾病进行异同对比,从而使学生对所讲的内容更好的理解,有利于更好的记忆和掌握。在这种方法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深化、细化引出“对比教学法”,分别从纵向角度——疾病的影像学表现、不同影像学检查类型在临床应用时的优缺点及横向角度——影像表现对应的可能疾病类型这几方面进行分析比较。这种多角度地向学生传授核素显像内容的教学方法,最重要的意义是能够帮助学生宏观而清晰地掌握学习内容,相比常规授课方法虽然有更大的知识量,却更容易理解与记忆,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阅片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比教学法是我们在核医学影像教学过程中应用的最主要的方法,同时配合应用PBL及CBL这两种教学模式。以病例为引导,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并积极讨论解决有关问题;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基本教学模式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核素显像的教学中,应用对比教学法结合PBL及CBL法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利于学生对疾病的影像表现清晰而深入的理解。
2 实践基地的系统化训练
随着医疗制度的改革,病人有了更大的选择性和自主性,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主意识增强。病人可以选择医生、注意“隐私权”,并有权拒绝成为见习和实习的对象。病人的“拒绝”与“不配合”使临床实践教学处于尴尬境地[4],这无疑增加学生临床技能训练的难度并制约着临床实践教学的真正效果。因此我们在现有的吉大二院核医学科这一单一的实践教学基地基础上,有计划的扩大实践教学基地的范围,将吉林省肿瘤医院和吉林省人民医院纳入到吉大二院的实践教学基地当中,增加实践教学基地的数量,通过这种方式拓宽学生视野,取长补短、使学生实践教学中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各种临床典型病例,同时,我们将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与理论课紧密相连,带教老师在临床实践中反复引出理论课内容,做到理论、实践不分家,让理论课的内容在实践过程中的反复引申和理解性记忆。
为了培养学生的临床胜任能力,首先,在实习之前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临床实践之前使学生对实践的病种及内容概况有一定的了解,对所要实践的对象有一定的预备知识。同时,让学生编写实践任务书,对实践的目的、要求、方法做出明确的讲解,使学生每见到一个病种都能够带着要求和任务,调动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其次,在实习过程中,要注意启发学生将观察到的不同检查方法进行对比,在实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做到检查方法的最优化选择。
例如:实践过程中遇到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要引申出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hyperparathyroidism,HPT)主要分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及三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三种,它们的主要特点均是病变的甲状旁腺自主地合成和分泌过多的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导致钙磷和骨代谢紊乱的一种全身性疾病[5]。对其诊断主要依赖于PTH的血液化验、相关的影像资料分析,包括:彩色多普勒超声,CT及核医学的99mTc-MIBI甲状旁腺双时相显像,由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最有效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因此影像诊断及定位的作用更为重要。同时,要让同学们知道每种检查方法的优缺点和适应症,比如甲状旁腺放射性核素双时相显像操作简便、图像清晰,虽然存在一定的假阴性,但是与其它影像学检查比较,无论甲状腺有无病变,对于甲状旁腺腺瘤定位诊断的价值最大,缩短了手术时间,避免了不必要的创伤和并发症的发生,对于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诊治有着重要的指导性意义,临床上应该作为定位甲状旁腺腺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另外在实习过程中尽量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如131I分装及核素注射等复杂的临床操作技能;同时在实践教学上未能见到的病种可以采用SP病人的教学模式,增加学生情景实战感,从而提升学生的临床应用能力。
3 科研平台的辅助训练
我们与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和吉大二院研究中心合作构建学生科研操作平台,采取以科研思维培养为导向的实验设计,通过科研思路讲解及带教老师指导,给学生机会去想、去创造,启发学生的科研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同时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给学生举办科研入门讲座,讲解当下核医学研究前沿工作,将学生按核素治疗、分子显像及体外分析三大科研方向进行分组,在科研平台上采取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的实验模式,培养具有应用能力和科研思维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放射医学人才,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比如:大家都知道甲状腺对放射性碘有一定亲和力,同时甲状腺癌可以用131I进行治疗,那么其中的微观原理未必有人知道,所以我们要通过科研角度告诉学生们有一种基因在起着作用,那就是钠碘同向转运体(sodium iodide symporter,NIS)[6],NIS是一种主要位于甲状腺细胞基底膜的糖蛋白,它利用细胞跨膜钠离子浓度梯度作为驱动力将碘转运入甲状腺滤泡细胞,这是放射性碘治疗甲状腺疾病的基础。通过以上的讲解,我们可以让学生思路扩展到:在其他非甲状腺肿瘤的治疗方面也有了导入有功能地表达NIS基因的新方法,利用此方法通过放射性内照射治疗最终用于治疗各种肿瘤。
在科研平台实习过程中,定期开展英文文献阅读交流会:通过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的配合使用,将国外经典的医学内容和最新的医学进展带到教学实践中,使得核医学教学更快、更自然地与国际接轨,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通过科研训练的实施,使学生初步掌握了科研项目的选题、论证、申报以及发表论文等。学生得到了一个系统锻炼和应用所学知识的机会,从而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独立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育了其创造性思维。
核医学(Nuclear Medicine)是一门综合性医学学科,涉及临床诊断、放射性核素治疗及科学研究多个方面。它是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医学的一门重要课程。由于近些年对核医学教改的不断深化,老师及学生对核医学的理论教学已经有了足够的重视,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比较牢固,但是学生的临床实践动手能力和科研结合能力普遍偏低,因此导致了近几年吉大医学学子的执业医师通过率排行靠后,学生在临床工作中其科研思维和SCI论文发表上也一直未见较多的成果。
在发达国家,一位合格的临床医生必须掌握大量的核医学知识,欧美国家已把核医学分子影像检查作为医院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与此同时要求医生要有较高的临床应用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尤其在核医学三大分支中(核素治疗,分子显像及体外分析),要求医务工作者必须掌握一个科研方向,因此国际上小动物PET的利用率要比国内高出数十倍。
纵观目前全国医学院校的核医学教学还是普遍推崇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比较忽视临床应用能力及科研思维的培养,这样的教学和学习理念会使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或参加工作时感觉到什么都不会,这也正是吉林大学医学生每年执业医师通过率和科研文章发表数量均低的症结所在。
吉大二院核医学教学组承担的《核医学》教学于2013年获吉林省省级精品课,课程把提高教学质量始终放在第一位,认真研究如何发挥多媒体教学的长处,将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电子教案,在教学手段运用上一方面利用集声音、图像、文字、色彩、动画、影像等为一体的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环节完整,课程内容充实,形式新颖活泼,讲授逻辑性强,理论与实际联系紧密,课堂互动效果好,另一方面,在课程内容安排上,选取优秀教材中的理论基础,再结合自己的一些临床资料,形成富有特色的讲义,与其他科室紧密结合,在协助其他科室解决前沿问题中激发学生整体的综合的思维及诊断活力。
通过本次教学改革,学生的科研能力,临床应变能力均有明显的提高,学生根据自己对核医学的理解每人写出一篇核医学相关的文献综述,一次成稿率达90%,在核医学结业的座谈会上学生踊跃发言,对此种教学方法均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1]王卉,徐白萱.核医学分子影像临床教学模式探讨.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2):126-128.
[2]Carraccio C,Wolfsthal S D,Englander R,et al.Shifting paradigms:from Flexner to competencies.Acad Med,2002,77(5):361-367.
[3]Barrows H,Tamblyn R,Gliva G,et al.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problem based learning units in neurology.Trans Am Neurol Assoc,1979,104:236-238.
[4]曹羽,丁治国.外科技能强化训练在中医专业七年制教学中的应用.中国医药指南,2010,8(21):160-161.
[5]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分会代谢性骨病学组.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诊疗指南.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4,7(3):187-198.
[6]Lacroix L,Pourcher T,Magnon C,et al.Expression of the apicaliodide transporter in human thyroid tissues:a comparison study with other iodide transporters.J ClinEndocrinol Metab,2004,89(3):1423-1428.
(李 凌编辑)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Practice Should be Paid More Attention in the Teaching of Nuclear Medicine
ZHAO Yin-long,HAO Ting-ting,ZHONG Li-li,XIONG Xiao-liang,LUO Yun-xiao
(Department Nuclear Medicine,the No.2 Hospital attached to 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41,China)
Under the instruction of a wide range of theoretical teachings,supported by the training of practice base and scientific research,we established a new nuclear medicine teaching system which can improve the students'clinical practice ability and scientific thinking.It could enable students to master a large number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and make students integrate these knowledge better and more naturally and apply the knowledge in clinical practice,getting rid of the old and dull way of memorizing mechanically.It could make students grasp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uclear medicine,cultivate the ability of scientific thinking,and master certain skill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through scientific research training and English materials reading.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Practical teaching; Nuclear medicine; Clinical competence
10.11748/bjmy.issn.1006-1703.2016.03.033
2016-01-04;
2016-01-22
赵银龙(1980—),男,博士,主治医师,从事放射医学方面的研究。Tel:13604317801;E-mail:4095357@qq.com
罗云霄(1960—),男,硕士,主任医师,教授,从事放射医学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