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现状调查

2016-12-17 20:30景雅兰王建伟靳月琴姚武军
北方蚕业 2016年3期
关键词:蚕蛹桑枝蚕业

景雅兰 王建伟 靳月琴 姚武军

(山西省蚕业科学研究院,山西运城 044000)



山西省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现状调查

景雅兰 王建伟 靳月琴 姚武军

(山西省蚕业科学研究院,山西运城 044000)

对山西省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现状进行了调研,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快山西省现代蚕桑资源综合利用多元化发展的建议。

蚕桑资源 综合利用 现状 调查

“十二五”开局之年,农业部提出了“稳定桑园面积,控制养蚕规模,努力提高单产、质量和效益”的蚕桑产业发展指导方针[1]。商务部发布的《茧丝绸“十二五”发展纲要》中也强调要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茧丝绸行业资源利用的效率和效益[2]。蚕桑产业以单一茧丝生产为目的的传统蚕业,正在向一业为主,综合利用,循环发展的现代蚕业转变。2014年全国的蚕桑资源综合利用产值为187.9亿元,其中新疆、湖南、广西、黑龙江、重庆、四川、云南等省(区、市)增长较快;辽宁省的蚕桑资源综合利用规模最大,占全国总产值的54.90%;山西省蚕桑资源综合利用产值占全国总产值的比例在2%以下[3]。近年来,山西省在蚕桑资源综合利用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饲料桑、蚕蛹动物饲料开发、果桑的开发利用、蚕沙资源利用等方面还没有形成产业化,蚕桑产业已逐渐失去传统优势。为此,笔者对山西省蚕桑综合利用现状进行了调查。

1 山西省蚕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现状

1.1 桑树的利用

1.1.1 生态桑模式

桑树除了养蚕产茧模式外,在全国众多省区逐渐成为石漠化治理、沙漠化治理、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植被恢复、盐碱地治理、矿山修复的主要树种。为了更大限度的发挥桑树的生态效应,山西省在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吕梁山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域,栽有生态桑约650 hm2,主要栽植陕桑305、选792、 农桑14、 农桑12、 特山2号等桑品种。其中:柳林县丘陵梯田地栽植生态桑580 hm2,石楼县丘陵梯田地栽植生态桑40 hm2,汾西县、永和县丘陵梯田地栽植生态桑共 30 hm2[4],起到了缓解水土流失、保持生态环境的典型示范作用。

1.1.2 观赏桑模式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观光旅游已成为人们生活的新内容。桑树栽植既有经济价值又有生态、社会效益。为了拓展蚕桑产业链,实现生态兴省的目标,目前山西省观光采摘桑栽植面积 20 hm2,主要选用龙桑、垂枝桑等桑品种,在太原市迎泽大街、运城市盐湖区嫘祖休闲广场、运城市的农业科技示范园以及夏县、稷山等地都有栽植, 既美化了环境,又净化了空气。

1.2 桑园的利用

1.2.1 桑园套养

为了提高单位土地收益,增加蚕农收入,山西各蚕区开展了桑园多元化利用,进行了立体养殖,并取得一定成效。表现突出的是阳城县绿桑生态蚕桑农民专业合作社,率先在 8 hm2桑园内放养山鸡2万只,兴建大棚13 栋,养蚕产茧 6 000 kg,收入20万元;林下养殖生态肉鸡2万只、美国七彩山鸡 5 000只,养鸡收入达到20 余万元,全年收入达40 余万元,为当地蚕农走出了一条蚕桑致富之路。

1.2.2 桑园套种

山西省蚕业科学研究院率先进行桑园套种花生、大豆、中药材等进行试验示范,取得良好的效果。垣曲基地县蚕农在桑园套种西瓜,每667 m2桑园产西瓜1 750 kg,纯收入3 000多元,既提高了蚕农收入,又实现了桑园的综合利用。

1.3 桑枝的利用

桑枝是蚕桑生产的大宗副产物。桑枝含有食用菌生长需要的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利用桑枝培养菌株,不仅解决了桑园枝条堆积浪费问题,而且利用桑枝作为原料培养的食用菌含有更加丰富的营养价值,绿色无公害,经济效益可观。1998年山西省蚕业科学研究院就开始了桑枝食用菌的研究。2013年山西省蚕业科学研究院开展的“桑枝生产食用菌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项目为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项目区阳城县2012 -2013年全县共建成养蚕大棚2 000栋,把当地传统的栽桑养蚕与发展食用菌有机结合起来,实行一棚两用、蚕菌复合经营,平均每栋大棚效益在6.4万元;高平市2014年利用桑枝试验栽培木耳6 000棒,年产鲜木耳9 t,仅生产食用菌单项收入为5.4万元;沁水县恒丰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开始发展桑枝香菇生产兼作双孢菇、秀珍菇、鸡腿菇等菌种生产,合作社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组织方式,对原辅料采购、加工及菌种菌棒制作等环节统揽,实行一条龙服务,形成了养蚕与桑枝综合利用生态经济发展模式。[5]。

1.4 桑果利用

全省现有果桑约280 hm2,其中:长治市沁县栽植果桑200 hm2,运城市芮城县栽植果桑50 hm2、盐湖区栽植果桑30 hm2。运城市有2家果汁生产企业流转了农户土地约30 hm2种植果桑。据调查,每667 m2桑园可摘桑椹1 500 kg,收入3~6万元,大大提高了桑树的利用率,而桑椹酒加工企业的投入与产出比为1∶10,增强了企业生产的积极性。如山西康禾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桑果酒-东方木酒 ,该产品2009年被授予“伦敦国际评酒会银奖”,同时获得“联合国2010年世博会联合国馆全球论坛指定宴会酒(果酒 )”标志终身免费使用权,阳城县的帅源饮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帅源 ”牌桑葚汁先后在国内多次获奖。

1.5 蚕蛹的利用

山西省蚕科院对蚕蛹的研究利用主要是开展蚕蛹虫草的培育。2014年承担了省商务厅的“蚕蛹冬虫夏草及其产业化”项目,从国内具有资质的科研院所—大连生物技术研究所引进纯正母种,进行扩繁培养,获得优良菌种,进行了蛹虫草培育技术的研究,主要模式有蚕蛹活体培育、大米培育、大米添加蛹粉培育虫草3种,均取得了成功。经过三年的培育研究,蛹虫草的成活率达到85%,长势良好,目前已准备批量投入生产。此外,蚕蛹在我省除了食品加工以外,缫丝厂缫完丝后的蚕蛹只能作为劣质的牲畜饲料,效益极低,运城闻喜县食品厂加工的蚕蛹罐头在各大酒店和商场有售,很受欢迎。

1.6 蚕蛾的利用现状

1.6.1 蚕蛾吐出液的研究

2013年山西省蚕科院承担了省科技攻关项目“家蚕溶栓酶的溶栓作用研究”,此项目研究一方面为家蚕溶栓酶的抗栓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另一方面还可以进一步将其研制成溶栓类药物,为广大血栓栓塞性疾病患者带来福音。

1.6.2 雄蚕蛾药用

2012年山西省蚕科院引进雄蚕品种秋华×平30进行饲养,收集蚕蛾烘干,为宁夏一家药厂提供药材;2016年从浙江千岛湖茧丝绸有限责任公司引进雄蚕品种进行饲养,收集烘干蚕蛾,为长治嘉禾有限公司做雄蛾酒提供原材料。

1.7 蚕沙的利用

1.7.1 蚕沙枕的开发

蚕沙枕具有去风降湿、和胃化浊、明目降压的功效。对眼疾、结膜炎、心慌、神经衰弱等疾病有辅助治疗的作用。民间部分蚕农收集三四龄的蚕沙制作保健枕,大部分都被堆沤有机肥。2007年山西省蚕业科学研究院开发了“嫘祖牌”蚕沙枕头—“宝宝一枕宁”,市场反响良好,提高了蚕沙的利用价值。

1.7.2 蚕沙肥料

为了使蚕沙变废为宝,造福蚕农,目前山西省蚕业科学研究院正在研制利用生物菌肥制作蚕沙肥料,为我省蚕桑绿色循环经济提供了理论依据。

1.8 蚕丝被的开发

在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绿色革命的倡导下,蚕丝被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追捧。1997年山西省就开始摸索蚕茧拉丝制作丝绵被的工艺流程,由于设备简陋、技术落后,拉出的丝粗糙不美观。后来引进南方先进的设备和技术,省内各地蚕丝被的制作步入正轨并逐步发展壮大,目前省内约有10余家企业。山西省蚕业科学研究院注册了“嫘祖牌”的蚕丝被;垣曲县国家扶贫龙头企业山西泉鑫茧丝绸有限公司主营产品是“梅花”牌白厂丝,生丝产品荣获山西省农业博览会银奖和“质量信得过产品”称号,并远销日本、韩国、印度、马来西亚,带动当地三万农户植桑养蚕;还有 沁水、阳城的“云梦”、 “估利迩 ”、“安麒俪 ”等 知名品牌,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蚕桑行业的发展。

2 山西省蚕桑资源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

2.1 创新思维观念不强,综合利用意识淡薄

栽桑养蚕是我国的传统产业,人们习惯了“栽桑—养蚕—结茧—缫丝、织绸”单一模式,没有认识到栽桑养蚕产生的大量副产物还能在健康保健、增加收入等方面带来社会效益。对国家大力倡导的生态循环经济认识不足,固守传统观念,造成蚕桑资源的大量浪费,影响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

2.2 科技成果与技术不能快速转化为生产力

山西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的研究有多项进展,而且取得了许多科技成果,但仅限于项目的研究与认定,成果转化的速度比较慢,产学研没有很好结合起来,没有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社会效益较低。

2.3 科技水平低,人才队伍缺乏

蚕桑资源综合利用涉及农业 、医药化工 、食品科学和生物等多学科多领域,我省目前从事该学科教学 、科研和开发的人才十分短缺;国家、政府在这方面的投入偏少;参与的龙头企业不多、不大、不强、现有的开发利用还停留在初加工阶段 ,设施简陋、技术含量不高,产业规模小,经济效益难以提高。

3 山西省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的思考与建议

3.1 增强创新意识,大力开展综合资源开发利用

由于受国际丝绸市场容量的限制,我国的蚕茧生产起起伏伏,处于不稳定状态,严重的影响了蚕桑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应对国际竞争与不公平的待遇,我们必须增强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大力开展蚕桑综合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农业优质高效循环发展。

3.2 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优化发展环境

一是政策扶持。大力宣传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的价值与意义,鼓励社会各界关注、参与蚕桑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并在政策上予以倾斜、扶持。二是资金支持。建议省政府设立蚕桑资源高效综合利用专项资金,用于蚕桑资源高效综合利用科技创新技术体系建设、重大和关键技术研发攻关以及产业示范园区建设;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积极投身到蚕桑资源高效综合利用产业开发之中。三是制定吸引人才、稳定人才的政策。对有关专家和专业院校毕业的学生要创造宽松环境,把人才吸引过来,对在岗的技术人员要创造进修深造的机会,提高自身素质,打造一支科研、推广 、加工和销售一体的优秀团队,服务于山西蚕桑资源的开发利用。

3.3 提升科技研发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开展蚕桑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离不开科技,蚕桑资源开发利用的广度、深度决定于科技水平的高低。科研机构要重视科技研发,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同时要发挥产学研创新联盟作用,因地制宜建立形式多样的示范基地。引导农户积极参与,快速实现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的产业化进程,达到农户增收、企业增效的目的。

[1] 华恩顺.吕建秋.蚕桑副产物资源综合利用研究进展分析[J].中国蚕业,2015,36(1):15-19.

[2] 蔡明.牟兰,黄必志.我国蚕桑副产物的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及相关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8):7 969-7 970.

[3] 封槐松.李建琴.蚕桑资源综合利用发展的意义、现状与对策[J].中国蚕业,2015,36(3):1-6.

[4] 孟保奎 王宏恩等.山西省桑树产业现状与前景分析[J].中国蚕业 2014,35(1):44-48.

[5] 靳月琴 ,王乃红等.山西省桑枝食用菌发展现状的调查[J].北方蚕业 2015,36(1):50-51.

景雅兰(1966—),女,大学本科,农艺师,从事普种繁育及蚕桑综合开发工作。

猜你喜欢
蚕蛹桑枝蚕业
大型桑枝粉碎机推广应用成效显著
桑枝栽培大球盖菇试验示范取得成功
好吃的炸蚕蛹
蚕蛹入馔功效多
四川蚕业2021年总目录
桑黄对桑枝基料中1-脱氧野尻霉素的富集能力研究
桑枝屑香菇种植基料配方的筛选试验
阆中蚕业发展对策思考
四川蚕业2020年总目录
《四川蚕业》2021年征订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