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兰 韩 睿 陈新强 乔登君
(1.山西省蚕业科学研究院/2.运城市果业局,山西运城 044000)
运城市果桑发展现状与对策
张志兰1韩 睿1陈新强1乔登君2
(1.山西省蚕业科学研究院/2.运城市果业局,山西运城 044000)
分析运城市果桑产业的发展优势与制约因素,结合果桑生产的特点和技术要求,提出运城市果桑发展的几种模式。
运城市 果桑 分布区域 发展模式 产业化
我国栽桑养蚕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桑树浑身是宝。桑树的果穗—桑椹,因其口味鲜美,营养丰富,富含活性蛋白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含有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E等多种维生素,含有Fe、 Ca 、Zn 、Se等矿物元素以及胡萝卜素、果糖、葡萄糖等成分,含有黄酮、芦丁、花青素等药理活性成分,有调节免疫、抗疲劳、抗衰老等作用,具有补肝益肾、养生保健、滋阴补血、润肠通便、生津止渴等功效[1]。运城市是“嫘祖养蚕”的故里,近几年果桑面积增加较快,果桑产业有望成为运城蚕桑多元化发展的主要方向。
1.1 果桑分布区域与品种
运城市现有果桑面积70余hm2,主要分布在盐湖区东郭、冯村、午曹,芮城县的上文村,万荣县的李家大院,临猗县的西李庄,闻喜县礼元、夏县的姚村等地。栽植的果桑品种主要有:大十、红果2号、白玉王等。从栽植的效果来看,大十鲜食口感好,品味高,作为鲜食品种深受人们的喜爱,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80%,3年可进入丰产期,667 m2产可达1500~2000 kg。
1.2 果桑示范基地建设
为了更好地发展运城果桑产业,2011年山西省蚕业科学研究院确定3个果桑示范基地:一是由紫椹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牵头,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在芮城县的上文村建成15~16 hm2果桑基地,在万荣县李家大院旅游景区建成10 hm2果桑基地;二是由海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盐湖区冯村建成10 hm2自主经营的标准化果桑基地,辐射带动周围农户;三是盐湖区东郭田园农家乐发展3 hm2果桑基地。此外,在夏县蚕科院试验基地建成北方果桑品比园,主要进行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
1.3 果桑的销售与加工
果桑的销售目前以休闲采摘为主,一般门票为10~30元,桑果采摘为20~40元/kg。为推动果桑产业发展,2016年5月17日由省蚕科院、省果业总站两家联合在芮城县上文村召开了果桑技术培训与休闲采摘现场会。在桑果深加工方面,由省蚕科院和紫椹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开展桑果醋饮料、桑果酒以及桑叶茶方面的研发。
2.1 传统优势
运城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素有华夏之根、诚信之邦、大运之城之称。历史上“嫘祖养蚕”等优美传说就发生在这里。夏县西阴村是半个蚕茧发现地,山西省蚕业科学研究院也与1957年选建于此。运城是传统的农业大市,传统的蚕桑产业呈现出萎缩态势。2016年市委市政府领导提出了强化“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廉洁和安全”发展理念,“建设新型工业大市、现代农业强市、文化旅游名市和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
2.2 自然优势
运城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地处黄河北干流中游以东,位处华北平原的丘陵区,黄土高原东沿第一台阶,系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受西伯利亚干冷气流控制,盛行西北季风,气候特点为寒冷、干燥;夏季受太平洋暖湿气流控制,盛行东南季风,气候特点是高温、多雨,年均气温13.3℃,1月均温-2.2℃,7月均温27.4℃;日照时长2039.5 h;霜冻期为十月下旬至次年四月上旬,无霜期212 d,气候和地理条件比较适合果桑生长发育。
2.3 市场优势
果桑的果实为桑椹,是一种新型的具有独特风味的天然保健食品,1993年卫生部已将其列为“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名单。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追求养生保健的日趋活跃,桑椹不论进入超市还是现场采摘都受到了市民的热捧。桑椹还可以加工成桑椹汁、桑椹酱、桑椹醋、桑椹酒和桑椹红色素等产品。因此,果桑产业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
2.4 效益优势
果桑园既能够生产桑椹,又能够利用果桑的桑叶养蚕,使蚕农获得蚕茧和桑椹的双重收入。据调查667 m2果桑年生产鲜桑椹在1 500~2 000 kg,若按最低厂家收购价5元/kg计算,产值达7 000~1 0000元;而且, 667 m2果桑园又可年饲养蚕种3盒,养蚕产值达4 000元以上。果桑667 m2产值比传统养蚕缫丝的生产模式可新增产值7 000元以上。不养蚕的地方可把桑叶做成桑叶茶、桑叶面粉,在农家乐作为特色食品销售。由此可见,发展果桑产业,经济效益可观,产业化前景广阔。
3.1 桑果销售方式比较单一
由于桑果鲜存困难,货架期短,目前栽植的果桑大部分是以休闲采摘为主,少量批发销售,个别果桑基地距离市区较远,交通很不方便,桑果成熟旺季,供大于求,造成浪费,影响果桑基地的整体效益。
3.2 果桑产业化程度低
运城市现在果桑基地基本上是以休闲采摘和出售鲜果为主,多余桑椹的后续收购加工环节薄弱,没有大的龙头企业带动,制约了果桑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此外,桑果采摘结束后,进行夏伐,不具备桑叶加工和养蚕条件的,桑叶桑枝废弃,也造成很大浪费。
加强果桑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是未来果桑发展的必由之路。各地应根据区域特点,选择适宜的发展模式,制定相应的发展对策。
4.1 以城区为依托的休闲采摘型
运城是人口大市,有530万人口,各县(市)人口均在30万人以上,形成比较庞大的消费群体。选择发展果桑基地,应以县(市)城区为依托,在周围交通便利的地方,最好和农家乐、农庄以及其他果蔬采摘园在一起,开展蚕桑饮食文化,打造适合城市人群节假日农村观光休闲采摘一日游模式。这种模式集科普教育、休闲娱乐于一体,亲近了自然,增进了情趣,又能增加农民收入。
4.2 以旅游景区为依托的桑果采摘与产品展销型
运城是旅游大市,历史文物和山水风景星罗棋布。发展桑果采摘和桑果产品展销区,应以本地历史文化与旅游相结合,使旅客在接受历史文化熏陶的同时,再体验休闲采摘带来的乐趣,又能购买货真价实的桑果功能产品。目前,运城市紫椹农业公司正在积极运作,与芮城大禹渡风景区、万荣李家大院等合作,建立”旅游+桑果休闲采摘+桑果功能产品展销”等发展模式。
4.3 以企业为龙头的桑果产品深加工型
加强产学研联合,发挥蚕科院作用,联合攻克制约果桑发展技术难题,完善基地收购、冷藏、加工、开发、营销等系统化组织体系、开发体系、技术支撑体系。支持相关企业参与果桑发展,发挥企业在果桑深加工方面的龙头作用,建立若干具有一定规模的无公害果桑基地。重点支持紫椹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对桑果醋、桑果酱和桑果黄酒等产品的研发;支持海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发挥大型果汁加工企业优势,加大桑果饮料、桑果干、桑果红酒的研发。
4.4 以蚕茧烘缫企业为依托的果、蚕并举型
近几年由于蚕茧价格低,桑树比较效益低
下,农民刨桑毁桑严重,要保证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走多元化、生态化的发展道路。在推进规模、品种、技术、设备升级,发展高效蚕业的同时,可以考虑建设一定规模的“桑果+养蚕”基地。同时在桑枝、蚕沙、桑田大棚复合经营等方面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增加单位面积收益,激发农民栽桑种桑积极性。
[1] 薛忠民,张正新.图说果桑栽培关键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4:4.
资助项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22)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22)
张志兰(1967—),女,大学本科,高级农艺师,从事果桑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