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美荣,杨 华
(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西安710049)
爱国主义教育的世界性与民族性探析
兰美荣,杨华
(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西安710049)
摘要:爱国主义教育既体现出世界性特征,又体现出民族性特征。世界性主要在于它超越国家的界限,是各国普遍接受的一种世界性存在,体现出其共性、普遍性与时代性;民族性则是由于历史文化和国情的差异,不同国家爱国主义教育的起源和内涵、内容和途径、根本目的及价值意义都具有民族性特征,体现出其个性、多样性与独特性。只有坚持爱国主义教育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才能推进具有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教育;世界性;民族性
当前,爱国主义教育既体现出时代特征,又承接了民族传统,日益显现出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双重属性。如何正确理解爱国主义教育的世界性与民族性,怎样将二者相统一,从理论上弄清这些问题,对于科学理解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并在实践中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性与创新性,使爱国主义教育符合我国国情与世界发展潮流,符合我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爱国主义教育的世界性
爱国主义教育的世界性主要是指在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中,爱国主义教育超越了民族国家的界限,成为各民族国家普遍接受的一种世界性存在的理论和实践活动。新时期,不管是从现实还是从理论看,爱国主义教育都呈现出鲜明的世界性特征。
1.从现实看,爱国主义教育是具有世界普遍性的教育现象。爱国主义教育不仅在我国,而且在世界各个国家都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教育现象。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时,不管是作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的美国,还是作为高速发展近30年第一次遭遇严峻挑战的韩国,都实施了一系列抵御金融危机的政策,以实际行动教育国民热爱祖国,维护国家利益。新世纪初,新加坡由于国家成立时间不长,文化根基不深,从而提出“新加坡再造”的行动纲领和奋斗目标,以此实现国家文化理念的更新与重塑,培养国民的爱国意识。犹太民族历来重视传统的宗教和文化教育。古代犹太哲学家主张:“不管身体强健还是虚弱,不论年龄大小,每个犹太人都有义务学习犹太教经典。纵然是乞丐或拖儿带女,也必须每天挤出时间学习。”[1](68)用犹太精神和犹太民族的智慧增强整个民族国家的生命力、凝聚力与向心力,进而培养国民的爱国精神。在马航MH370客机失联事件中,世界上许多国家表现出对此事的关心,并参与到搜救活动中,体现出了国家在确保公民生命安全方面的尽职履责意识,这增强了国民对国家的认同与热爱,是一种隐性的爱国主义教育。如此之多的爱国主义教育事例说明,世界上各个国家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及措施虽有不同,但对爱国主义教育的认同与共识则相当一致。
2.从理论上分析,爱国主义教育具有世界普遍的内在生成机制。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在生成机制,不管从统治者还是从公民的角度来说,都具有普遍的规律特征。
首先,作为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地位和阶级利益,希望以国家的名义和全体公民的利益为道义制高点,动员全体公民认同和热爱自己的国家。占领道义制高点一直是国家统治者所关注的一件大事,它突出道德正义性,宣扬人们普遍接受和认可的价值观念,获得人民的理解和支持,从而给自己正名,实现统治者的意志和利益。而国家利益和全体公民的利益是统治者占领道义制高点的两个关键环节。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国家本身就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具有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发展及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功能。因此,国家利益代表的是国家的正义与社会的公正。只有一个国家让绝大多数人获得公平正义,才能体现其优越性,在道义上占据有利地位,从而获得公民的理解与支持,增强感染力与说服力。另一方面,以全体公民的利益为道义制高点,符合马克思所说的“人们奋斗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的基本原理[2](82)。人们的思想认识、行为表现,以及对国家的情感、社会的关注等方面往往都与自身的利益联系在一起。这就要求统治者高度重视全体公民的利益需求,让其切实感受到自身利益得到保障,并关注在改革过程中由于某些社会不公平现象所导致的弱势群体的心理落差现象,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的公平与平等。只有如此,将全体公民的利益放到道义制高点,才能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实现国家的共同利益。
其次,从公民个人来讲,国家是个体的利益依靠体和利益共同体,希望国家繁荣富强是公民个人的天然愿望。马克思说:“利益把市民社会的成员彼此连接起来。”[3](322)因此,公民个人为了解决人际交往中的利益冲突,实现自身利益,都会结成各种各样的利益共同体,而国家就是其中一个最大的利益共同体。它强调的是公民个人的共同利益,是实现公民个人利益的有效机制。通过国家这一利益共同体的形成,每个利益共同体中的公民都能获得自己合理的利益需求,以此保障个人利益的实现。所以,每个公民都希望自己的国家富强,以便更大更好地实现自己的利益。反过来,如果作为利益共同体的国家不够强盛,没有满足个体利益发展的能力,则精英就会流失他国,国力也会随之衰竭。因此,爱国主义教育符合公民个人的内在需求规律,它是领导阶级维护国家政权和自身利益的必然举措,是其执政的思想基础。
再者,爱国主义教育就其内容而言,它包括了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体与国家之间关系的一系列准则。比如,个人与祖国的关系、与国家政权的关系、与民族的关系、与区域的关系、与同胞的关系、与环境的关系、与民族文化的关系等,这样公民个人与国家才能实现有机统一,个体将会获得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二、爱国主义教育的民族性
爱国主义教育的民族性主要是指由于历史文化和国情的差异,不同国家的爱国主义教育的起源和内涵、内容和途径、根本目的及价值意义都具有民族性特征,体现出其个性、多样性与独特性。
1.从起源和内涵上看,爱国主义与本国的民族精神具有内在一致性。爱国主义教育的起源和内涵要先从爱国主义谈起。爱国主义的“国”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国家与民族一开始就结下了不解之缘。爱国主义与本国的民族精神具有内在一致性。从起源上看,爱国主义发端于氏族部落的集体精神,氏族部落是民族的根基,氏族部落的集体精神可以看作早期爱国思想的渊源。而随着氏族逐渐被民族国家所取代,族群成员对氏族的集体情怀也逐渐演变为热爱本民族国家绝大多数成员认同的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审美情趣的民族精神的情感,族群内成员对民族精神的认同和弘扬就会增强其民族凝聚力,促使民族国家生生不息、发展壮大。从内涵上看,爱国主义实质上是一个人由内在的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表现为外在的身体力行、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是一个人的历史文化观、祖国观、民族观、价值观及道德观的具体体现,也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强大精神动力。民族精神的核心内涵则是具体的民族国家在其漫长的,为本民族绝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追求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精神追求,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及其文化的特质,也是该民族不断增强凝聚力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可见,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的内涵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在我国,这一现象更被淋漓尽致地表达,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发展中,不仅形成了深厚的哲学思想,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而且积淀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这既铸就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也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爱国主义传统。如“苟利国家生死以,岂能祸福趋避之”的爱国之情,“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之志,“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爱国之行,激励人心,代代传颂。中华民族救国图存、民族复兴的历史道路证明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2.从内容和形式上看,爱国主义教育具有不同的民族特色内容和民族风格形式。世界上各个民族国家由于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生产方式等存在差异,形成了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社会生活习惯及民族心理特点,这对爱国主义教育产生了深刻影响。爱国主义教育同各民族国家的具体国情、民族文化传统等相结合,使其自身具有不同的民族特色内容和民族风格形式。在内容上,各个国家都强调本民族文化的独特性,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的民族特色。以下通过比较研究,可以看出不同国家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民族特色与差异。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其爱国主义教育以个人主义的价值观为基础,以自由民主为主线,表现出对美国文化、价值观念、制度等方面毫无保留的接受与崇尚,主要内容有“美国精神”教育、忧患意识教育、公民责任教育等。俄罗斯民族有着横跨欧亚大陆的辽阔疆域,其爱国主义渗透着英雄主义、集体精神、统一强盛的民族个性,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主要有军事爱国主义教育和国家历史传统教育等。与这两个大国相比,韩国由极度落后的东方小国发展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其爱国主义教育注重“身土不二”精神、“花郎”精神、“李将军”精神教育和民族传统教育。中华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爱国主义传统源远流长,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也丰富多样,历史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党的基本路线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教育、国情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是其主要内容。可见,不同国家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都体现出其民族性和独特性。同样,在方式上,也表现出鲜明的民族风格。美国主要通过学校课程、宗教、传媒、节日与庆典等方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美国国民的点滴生活中,使其日常化。俄罗斯主要通过政府政策引导、开设专门的频道宣传、军训、大型纪念活动、英雄人物的典型事迹,树立其民族历史文化的权威性等方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韩国爱国主义教育主要通过政府主导,学校和家庭共同参与,参观民俗活动村,举行本土化的文字净化等方式开展。在我国,从古至今,对爱国主义教育都极其重视,主要运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形式,在学校中通过爱国主义教育的课程直接进行教育,同时,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历史古迹、社会活动等隐性方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见,利用本民族的历史文化资源、根据本民族的发展需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其民族性的充分体现。
3.从根本目的和价值意义上看,爱国主义教育是为了维护民族国家的利益,促进民族国家的认同和民族文化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4](32)。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领域,是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的。在本质上,教育人民正确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民族国家,并在这种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形成对待国家利益的正确态度和处理个人与国家利益的关系,最终达到维护和发展本民族国家利益的根本目的。爱国主义教育要正确处理好人民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使二者保持一致,这样才能在实现国家根本利益的同时,维护人民的利益,人民才会真正热爱自己的国家。正如社会主义在中国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集中代表着、体现着、实现着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根本利益[5](50)。爱国主义教育在维护民族国家利益的同时,亦促进了民族国家的认同和民族文化的发展。“有些思想家一致认为,存在着这样一种东西,它叫作集体记忆或社会记忆。……我们会注意到,过去的形象一般会使现在的社会秩序合法化。这暗示着:任何社会秩序下的参与者必须具有一个共同的记忆。对于过去社会的记忆在何种程度上有分歧,其成员就在何种程度上不能共享经验或者设想。”[6](导论)一个国家的血缘种姓、历史文化、民族传统承载着这种“共同的记忆”,不仅记忆着我们共同的起源,也预示着我们共同的命运,凝聚着我们共同的精神追求,这也是个人或群体形成对自己民族国家认同的基础。同时,爱国主义教育强调对国家政治制度的热爱。因为现代民族国家不仅是一个历史文化共同体,也是一个政治共同体,是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机构,要代表国民的利益。每一个国家成员都具有对自己民族国家一定的需求和期待,当其需求和期待被满足时,就会产生对国家的认同。在我国,无论国家是在政治层面还是法律层面,都极力回应个体的存在,国家对个体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个体对国家产生强烈的认同感。爱国主义教育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爱国主义教育选择、吸收、融合本民族优秀文化,对其进行传播与再造,充分利用和挖掘本民族文化传统中具有生命力和影响力的爱国思想,将本民族的历史文化教育作为其主要内容,采用本民族成员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传输爱国理念,统一本民族国家的主流语言,提倡本民族国家的主导文化观念,使个体形成本民族文化归属感,建构自己的文化体系,进而在多元文化的浪潮中始终坚守本民族文化的根基与文脉,并通过一定的社会行为方式表现出来,直接或间接传播着民族文化,促进其不断发展。这就为增强本民族大众的爱国意识及民族凝聚力创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使人们对本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产生强烈的热爱之情,并促进其不断发展。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教育一直注重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正因为如此,中华民族才能在危难关头,重振国民的民族自强意识、民族危机感、民族责任心,激发其爱国热情,从而挽救民族于危亡之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总之,爱国主义教育既包含世界历史依据,又有着民族自身的内在依据,其世界性与民族性是有机统一的。爱国主义教育的世界性寓于民族性之中,以民族性为基础,爱国主义教育的民族性离不开世界性,以世界性为指向,二者的关系犹如矛盾的两个方面,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因此,爱国主义教育不仅要从民族性角度发展其民族特色,还要从世界性角度,突出其时代特征,顺应时代潮流。只有坚持爱国主义教育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才能真正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的发展图景,增强其生命力与创造力,推动其时效性。
参考文献:
[1]亚伯拉.犹太人之谜[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罗国杰,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6][美]保罗·康纳顿.社会如何记忆[M].纳日碧力戈,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马明德】
收稿日期:2016-02-10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基础课中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爱国主义教育相关问题研究”(13JDSZK0046)
作者简介:兰美荣(1982-),女,山东枣庄人,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通讯作者:杨华(1969-),女,湖北孝感人,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6627(2016)03-005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