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NA2015肌骨关节影像学

2016-12-17 14:18冉君吴刚盛宇达谢如意张晓莉李小明
放射学实践 2016年3期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冉君吴刚盛宇达谢如意张晓莉李小明



RSNA2015肌骨关节影像学

冉君吴刚盛宇达谢如意张晓莉李小明

【摘要】2015年RSNA科学报告关于肌骨关节方面的文献有100余篇,主要内容包括肌骨关节少见疾病影像学表现、定性定量评价关节炎、骨肿瘤及软组织肿瘤及新技术在肌骨关节的应用等。

【关键词】骨肿瘤;软组织肿瘤;肌腱损伤;韧带损伤;关节软骨;磁共振成像

2015年RSNA科学报告按照疾病发生的部位及病种进行综合分类,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肌骨关节少见疾病的影像表现、骨及软组织肿瘤的定性及定量评估以CT和MR新技术等方面。

骨骼

对于肌骨关节影像医师来说,外伤是临床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分析骨质细微结构,能给临床医师评估骨折风险提供参考。Jennifer等学者分析了双磷酸盐对骨折愈后的影响,发现即使停用双磷酸盐药物数年后,非典型股骨骨折仍然有明显与之相关的疾病特征,并且有骨折愈合畸形或不愈合的风险。Sabarish等探究静脉注射对比剂是否会对多层CT骨密度测量产生影响。Carmelo等探究分析体重指数对骨矿物质密度和骨小梁评分的影响。Gregory等认识到骨折部位、患者的年龄和磁共振扫描时间对X线平片和MRI诊断应力性骨折的影响。Smit等通过分析NEXUS标准对CT诊断的价值,提出对于15岁以上高处坠落伤且怀疑颈椎骨折的患者来说,NEXUS准则用于是否进行颈椎CT检查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Dennis等评估了双能CT成像对胸椎骨折急性骨质水肿的诊断价值,发现在双能CT重建无钙质虚拟像中,43.5HU的CT值可作为胸椎急性骨折骨质水肿的临界值,从而为急性骨折提供了一种实用准确的评判标准。Murat等回顾性分析了130例胸椎轻度创伤的患者,发现CT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Dennis等认为,对颈椎行急诊检查,用140k Vp光谱过滤CT可以更好的减少伪影和辐射剂量。Bharti等学者则对影像医师提出,我们应该注意观察胸腰椎椎骨骨折的CT继发性改变,有助于提高后纵韧带撕裂的诊断率。Sebastian等评估了CT引导下导丝植入螺钉固定治疗颈胸椎骨折的手术方式。Jakob等学者比较同等放射剂量下X线摄影、多探测器CT与锥形束CT成像在腕骨骨折的价值,他们发现RED-MDCT与RED-CBCT在不增加放射剂量的前提下,可以改善腕骨骨折的成像质量。Blake等回顾性分析了15例职业冰壶运动员下肢MRI,提出当MRI表现为局灶严重的皮质下骨质水肿伴T1成像骨髓转换时,则应被认为是非位移性骨折。

骨样骨瘤的治疗及术后评估越来越引起临床医师的关注。Maurizio等通过对29例骨样骨瘤患者进行无创性MRI引导下超声聚焦手术(MRgFUS切除术)治疗,发现MRgFUS切除术可以安全有效的清除骨样骨瘤病灶,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而Michael等学者利用轨道插入时间分辨成像序列及相关的软件,定量评估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前后骨样骨瘤的血流灌注情况。

Maryam等根据COG标准提出肿瘤三维的测量方法,相对于一维和二维测量方法,三维测量法可以更好的评估尤文肉瘤的治疗效果。Sabarish等利用多种影像检查方式对肿瘤导致的骨质软化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从而对肿瘤病灶进行准确的定位。Mark等对62例有明确骨质硬化灶的患者进行CT检查,并测量病灶的CT值,从而鉴别病灶是成骨性转移瘤还是内生骨疣,该研究提出当骨硬化灶的平均密度值和最大密度值分别低于885和1058HU时则提示病灶为转移瘤可能。

Young等对55例骨肿瘤的患者进行MR-DWI和MRIDCE检查,发现DWI和DCE-MRI在鉴别良恶性骨肿瘤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定量参数Ktrans、Kep、ADC及Ktrans/ADC可以很好鉴别骨的良性及恶性肿瘤,而Ktrans/ADC在鉴别良恶性骨肿瘤更具明显优势。Ahmed等通过比较全身磁共振DWI不同序列(T1WI,STIR,DWIBS)评估前列腺癌骨转移和多发性骨髓瘤的差异,提出对于前列腺癌骨转移瘤,T1WI和T1/DWIBS组合序列更有利于评估骨转移瘤病灶,而单独的STIR序列在评估转移病灶稍显欠缺;对于多发性骨髓瘤,T1/STIR 与DWIBS一起,则具有更好的评估价值。Na等对32例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患者进行IVIM-DWI和DCE-MRI检查,发现骨转移灶的Ktrans和slow ADC成反比,Kep、iAUC和ADC、slow ADC成反比,从而提出当患者不能进行DCE-MRI检查时,体素内非相干运动(IVIM)MR扩散甲醛成像可提示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灶的灌注情况。Joyce等提出新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相对于单纯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患者,前者似乎有着更多的腹部脂肪成分。

SAPHO综合症是主要累及皮肤、骨和关节的一种慢性疾病,包括滑膜炎、痤疮、脓疱病、骨肥厚和骨髓炎。Emilie等回顾性分析了13例SAPHO综合征累及脊椎病例的磁共振成像。Wenrui等分析了SAPHO综合征脊椎病变的CT表现。Roxanne等对19例怀疑或确诊为慢性复发性多病灶骨髓炎(CRMO)或SAPHO的患者进行冠状面T1WI和STIR序列的全身MRI,分析评估病灶,最后提出全身MR成像可对多病灶疾病进行直观的显示,可明确诊断、发现隐匿病灶,为疾病分期提供参考,在指导临床治疗及评估疾病进展和治疗方面具有很大价值。

关节

腰椎间盘的病变是引起腰背痛的首要考虑因素。Yeo等探究比较了三维超短回波(3D-UTE)磁共振成像与常规自旋回波T2加权成像诊断颈椎间盘退变的差异。Min等发现腰椎间盘T1rho和T2值与椎间盘退变和形态学变化之间存在相关性。Thomas等对CT引导下椎间盘内和神经根周围注射医用臭氧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进行了评价。Marco等总结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类型及O2-O3消融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症,提出了O2-O3消融术对椎间盘突出、膨出及轻度-中度椎间盘退变的治疗效果较好。Nicholas等研究者对比分析对诊断骶髂关节炎的两组患者分别进行关节内和关节旁注射同一止痛药,发现这两种治疗方式并无差异。

Ali等发现程度不一局灶性软骨缺损,均是邻近区域局灶性软骨损伤进程的危险因素,Thumanoon等利用3.0T MR对5例离体腕关节进行形态学成像和定量分析,提出定量MR技术(ME SE T2;UTE T2*;2D SCMP T1rho;3D MAPSS T1rho;UTE T1rho等)能较敏感的评价TFCC组织,可作为常规技术应用于临床。Andrea等学者利用7T MRI对髋臼软骨损伤后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ACT)后髋关节软骨进行成像,形态学序列及延迟增强软骨成像序列均显示7.0T MRI相对于3.0T MRI具有较高的成像质量,从而能更好的评价球形薄的髋关节软骨。

Alexandra等通过分析不同体重患者与相应膝关节软骨的T2值,提出膝关节软骨退变的程度与体重变化的程度密切相关。Nima等研究了CT引导下对10例离体膝关节软骨标本进行穿刺获得软骨细胞,再进行自体软骨细胞移植,该研究对传统的关节镜手术提出了挑战。Joan等利用MRI T2-mapping技术随访观察间充质细胞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Uwe等研究者利用MRI T2*-maps对马拉松赛程中的运动员关节软骨进行定量测量分析,提出在持续奔跑负荷下,踝关节及跟距关节软骨具有再生能力。Marc等分析比较了职业足球运动员和健康人群的胫距关节软骨的T2*值,结果显示当关节软骨退变时,T2*值增高,从而提出T2*值可以作为无创性定量监测早期关节软骨损伤的有力手段。Ustun等发现距骨前外侧面附件(AALTF)的发生可能距跟关节撞击症有关。Catherine等回顾性分析踝关节的MRI资料,发现中后部足融合与跗骨管软组织异常之间具有一定相关性,提示影像医师当中后部足存在融合时,是否伴有跗骨管软组织的异常表现。

肌腱、韧带、软组织

肌腱是连接骨骼肌肌腹与骨肌之间的单轴致密胶原纤维结缔组织束,用于传到肌腹收缩所产生的力,牵引骨骼使之产生运动。Alice等对40例进行PRP和针刺法两种方法微创性治疗冈上肌腱病变的患者进行超声和MRI随访观察,发现PRP比针刺法治疗冈上肌肌腱病变效果较好。Lodewijk等回顾性分析12例夏科氏关节病患者的MR资料,在早期MRI表现中,骨质水肿和韧带/肌腱撕裂的部位可最后发展为夏科氏关节病。Fabio等回顾性分析该研究中心腕关节的MRI资料,发现尺侧腕伸肌腱副腱索的发生率与尺侧腕伸肌韧带异常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膝关节是人体复杂的关节,创伤后易导致韧带、半月板和交叉韧带损伤。Anthony等对比研究传统MR和UTE MR定量评价半月板疾病的效果。Alexandra等评估MRI不同序列检测关节软骨和半月板内假性痛风病变的敏感度,并分析钙盐沉积是否会加速关节软骨退变。客观评价交叉韧带重建后的解剖功能和个体特性,可改善关节功能,特别是远期临床效果。Katherine等学者应用MR成像和动态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联合评价膝关节韧带移植后效果。Connie等回顾性分析100例踝关节MRI资料,发现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与腓骨肌上支持带具有相关性。Ignacio等通过对踝关节进MRI成像和尸检,他们发现跗骨窦内的液体可以通过FL或跗骨窦囊发展至部分或全部环绕趾长伸肌(EDL),而这一现象常见于韧带损伤或胫骨后肌肌腱功能紊乱的况。Eyal等学者提出对于40岁以下患者出现炎性腰背痛(LBP)时,应注意骶髂关节炎及其他病变。Gal等学者探究颈椎茎突过长是否与强直性脊柱炎和弥漫性原发性骨增生的附着端炎有关。

Laura等提出利用双能CT碘图能提高黑色素瘤转移灶的检测率。You等学者发现利用扩散加权成像和动态对比增强MR成像可以提高软组织肿瘤的诊断率,鉴别良恶性软组织病变。Meera等对36例四肢软组织恶性肿瘤的患者进行磁共振成像,分析其类型,并确定所在的空间亚区,即“起源地”,对肿瘤异质性的生态基础做出定性和定量描述。Erika等学者应用磁共振DIXON序列成像评估了不同年龄和不同性别健康人群总脂肪组织含量、腹部皮下脂肪组织含量及其与骨骼肌组织含量的相关性。

新技术

对于不同的骨关节部位及其病变,应用不同的新技术,可以更加细致而全面的观察病变情况,深入了解病变过程,从而更早的发现病情,及时治疗。Hee-Dong等利用3D-DESS技术探究了豆状骨不稳定性与腕关节外伤或腕骨间紊乱的相关性。Katharina等对12例离体腕关节标本进行断层X线照相组合成像、X线平片及多排螺旋CT成像,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他们发现断层X线组合成像较X线平片可以显示更多的病灶。Thomas等学者比较了DIXON、CHESS及STIR技术在手的MR成像中的应用,发现在手的MR成像中,Dixon序列的压脂效果较CHESS和STIR序列好,与CHESS成像的SNR相比,IDEAL T2较高。

关节破坏是类风湿性关节炎(RA)致畸的主要原因,因此早期诊断非常重要。Shota等利用计算机减影技术对27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腕关节间隙成像及分析关节间隙差异系数,提出计算机减影技术对于判断腕关节关节间隙狭窄的进展程度具有重要作用。Taro等利用动脉自旋标记MR成像非侵入性评估类风湿性关节炎(RA)炎性充血滑膜组织。Jan等学者前瞻性比较吲哚青绿(ICG)-增强荧光光学成像和对比增强3.0T MR成像在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病变的效果。Frank等学者分析关节炎性渗液和Hoffa滑膜炎在正常体重和超重/肥胖者之间的相关性。James等学者评价了超短TE成像在早期骨性关节炎的应用。Ya等学者利用640排动态容积CT灌注成像研究兔子膝关节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并分析病理改变。

Shan等学者提出利用超声波探测X线吸收剂量从而进行CT成像的一种新的成像技术,这可以减少辐射剂量,缩短成像时间,对传统的CT成像提出了挑战。Christian等学者比较了分离过滤X线束成连续不同的波段进行单一X线球管的双能成像和其他单源双能成像所需的剂量。Shi等通过比较个体化对比增强能谱CT定位扫描成像和传统能谱CT成像的效果,发现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前提下,个体化对比增强能谱CT成像能减少对比剂剂量及减少辐射剂量。Jan-Erik等学者则对采用管电压自动调节设备和新型迭代重建法的第3代双源CT成像质量及辐射剂量进行了探究分析。

Vladimir等通过比较CMPG和3D-TESS两种MR成像技术,因3D TESS具有较高的时间分辨率,3D-TESS T2-mapping可以比CPMG成像技术以更短的扫描时间获得同样的临床结果。3D TESS T2值可以作为一种鉴别正常和损伤软骨的新技术应用于临床。David等学者根据磁场强度的变化,用FFC测量不同组织的自旋晶格弛豫时间,发现T1的差异与疾病的状态有一定关联。Aleksandar等对多特斯拉预极化脉冲磁共振成像进行研究,发现这一新技术可以提高MR成像的SNR。Seok等评价T2加权mDixon自旋回波MR成像探查脊椎转移瘤的影像学表现,以及其与T1加权磁共振成像的比较。

随着金属植入物的不断应用,带有金属植入物的患者进行磁共振检查的概率也不断增大,但是由于金属植入物会产生较强的磁敏感伪影,因而会对磁共振检查的影像质量产生影响,进而影响诊断的准确率。Johannes等学者利用CT特殊结构进行去金属伪影的评价。Rajeev等学者利用三维多光谱成像方法(3D-MSI)评估金属植入物附近的对比剂摄入。Miriam等学者对比了评估了MRI新序列对膝关节术后去金属伪影的效果。Shun等评价了T2加权WARP序列对脊柱填充物的影像表现。

本刊网站及远程稿件处理系统投入使用

本刊网站与远程稿件处理系统已开发测试完毕,已于2008年3月1号正式开通投入使用。

作者进行网上投稿及查稿具体步骤如下:请登录同济医院医学期刊网站(http://www.fsxsj.net)点击“放射学实践”进入本刊网站首页→点击“作者投稿”→按提示注册(请务必按系统提示正确填写个人信息,同时记住用户名和密码,以便查询稿件处理进度)→用新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点击“作者投稿”进入稿件管理页面→点击“我要投稿”→浏览文件→上传文件(浏览文件后请点击后面的“上传”按钮,只有系统提示“稿件上传成功”方可进行下一步录入操作,文章须以WORD格式上传,图表粘贴在文章中)→录入稿件标题、关键词等→最后点击“确定”即可完成投稿。投稿后请速寄审稿费(100元/篇)以使稿件迅速进入审稿处理。

作者自投稿之日起可不定期登录本刊网站查看稿件处理进度,不必打电话或发邮件查询,具体步骤如下:用注册过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点击“作者查稿”进入稿件管理页面→点击左侧导航栏“我的稿件库”→“稿件状态”显示稿件处理进度→点击“查看”→选择“当前信息”或“全部信息”查看稿件处理过程中的具体信息。稿件退修和催审稿费(版面费)的信息作者亦可在注册时填写的邮箱中看到,作者在邮箱看到相关信息后须进入本系统进行相应处理。

作者如从邮箱和邮局投稿(或网上投稿成功后又从邮箱或邮局再次投稿),本刊须花费大量精力将稿件录入系统中,部分稿件重复多次处理,这给我们的稿件统计及处理工作带来巨大困难。本刊作者需登录本刊网站投稿,如果通过邮箱或邮局投稿,本刊会通知您通过网上投稿。

由于准备时间仓促及经验不足,网站及远程稿件处理系统必然会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之处,希望各位影像同仁不吝赐教,多提宝贵意见,予以指正。

如果您在投稿中遇到什么问题,或者对本系统及网站有好的意见和建议,请及时联系我们。

联系人:石鹤 明桥 联系电话:027-83662875

·专家荐稿·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20108013,81571643和31170899)

通讯作者:李小明,E-mail:lilyboston2002@163.com

作者简介:冉君(1990-),湖北安陆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肌骨关节诊断工作。

DOI:10.13609/j.cnki.1000-0313.2016.03.003

【中图分类号】R445.2;R81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313(2016)03-0206-04

作者单位:430030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放射科

猜你喜欢
磁共振成像
X线、CT和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的价值对比分析
胰腺腺泡细胞癌患者应用CT与MRI诊断的临床效果分析
多序列联合应用MRI检查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技术评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研究
弥漫性轴索损伤CT、MR动态观察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磁共振成像分析
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脑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
氙同位素应用及生产综述
MRI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脑干胶质瘤磁共振成像及病理学特点及两者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