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管理对社区抑郁症患者病耻感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2016-12-16 06:30谢红芬王桂梅胡启梅
护理学报 2016年16期
关键词:病耻个案量表

谢红芬 ,王桂梅 ,胡启梅 ,罗 娟 ,沈 蕾 ,薛 珊

(镇江市精神卫生中心 a.临床心理科;b.护理部;c.康复科,江苏 镇江 212005)

【心理卫生】

个案管理对社区抑郁症患者病耻感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谢红芬a,王桂梅b,胡启梅a,罗 娟c,沈 蕾b,薛 珊a

(镇江市精神卫生中心 a.临床心理科;b.护理部;c.康复科,江苏 镇江 212005)

目的研究个案管理模式对社区抑郁症患者病耻感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出院抑郁症患者,分研究组45例,对照组41例。2组患者均给出院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为期12个月的个案管理。分别于入组时、管理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采用病耻感评估量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量表对其进行观察评定。结果研究组病耻感评估量表各因子总分在管理后12个月低于对照组(P<0.01);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社交和治疗因子总分在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76.861、17.953,P<0.01),各因子总分在管理后各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33.581、87.314、84.640,P<0.01),各因子在管理后各时间点干预效果和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交互=55.679、18.769、32.867,P<0.01)。 生存质量量表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重复测量方差分析:2 组间生理、心理、环境、社会各领域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45.979、15.171、10.905、25.766,P<0.01),生理和社会领域在管理后各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11.153、9.657,P<0.01),生理、心理和社会领域在管理后各时间点干预效果和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交互=8.821、4.404、7.113,P<0.01)。结论实施个案管理能有效地降低社区抑郁症患者的病耻感,有助于提高其生存质量。

个案管理;社区;抑郁症;病耻感;生存质量

个案管理是通过多学科团队成员间的沟通与协助,整合和提供安全、合理的医疗护理行为,为患者实现长期的、连续的、无缝隙的一种管理性照护模式[1]。有研究[2-3]系统评价个案管理在改善患者临床指标、住院次数、住院日、医疗费用等量性指标以及生存质量、满意度、治疗依从性及社会功能等质性结局方面的显著成效。目前,我国个案管理在促进糖尿病、癌症、老年慢性病、骨科及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具有重要作用[4]。抑郁症患者常表现情绪低落、悲观、自卑、缺乏自信,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病耻感,造成自我评价低、自尊心受损、隐瞒病情、回避社会,治疗依从性降低,使其在疾病康复或融入社会的过程中产生很大阻碍[5]。抑郁症患者出院后,往往会受到家庭或社会成员的态度、关系及正性或负性生活事件影响,导致抑郁症状反复,严重影响其生存质量。而目前的抑郁症护理模式着重于患者症状的改善,缺乏出院后家庭、社会的支持及系统全面的随访管理[6]。个案管理为患者提供连续、全面、全程的信息与情感支持,帮助其积极参与到治疗决策中,缓解其各阶段的情绪问题,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的整体康复[7]。我院2013年4月成立个案管理团队,选取出院抑郁症患者,进行12个月的个案管理,探讨实施个案管理模式对社区抑郁症患者病耻感及生存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便利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镇江市精神卫生中心出院的市区抑郁症86例患者。入组标准:(1)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抑郁症诊断标准;(2)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评分≥21分。(3)有一定沟通交流能力,至少有1名监护人与其共同生活。(4)居住在镇江市区,坐车或驾车30分钟能到达我院。(5)对本研究内容知情,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孕妇;(2)同时共病其他精神疾病;(3)既往有颅脑外伤史;(4)有严重的躯体疾病和脑器质性疾病史。

随机将45例作为研究组,41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因乔迁、工作变动脱落3例,实际42例,其中男15 例,年龄 25~68(27.18±8.12)岁,病程 1.80~9.60(2.81±1.20)年;女 27 例,年龄 28~71(28.01±9.17)岁,病程 1.6~10.0(2.70±1.25)年。 对照组,男 19 例,年龄 23~70(29.01±6.24)岁,病程 1.60~9.80(2.68±1.50)年;女 22 例,年龄 25~72(27.77±4.61)岁;病程 1.50~10.01(2.78±2.01)年,2 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管理方法

1.2.1.1 个案管理团队组建 由经过个案管理系统培训的精神科医生 获得国家认证的国家级精神专科护士、社区医生、社区护士、心理咨询师共8名人员,组成个案管理团队,其中研究生1名,本科学历4名,大专学历3名;副主任职称以上5名,主管护师2名和主治医生1名。主要工作内容:精神科医生负责疾病治疗;国家级精神专科护士负责患者档案建立,问题评估、目标制定、计划措施落实、监测跟踪等;心理咨询师负责患者心理健康指导,危机干预;药师负责药物管理;社区医生和护士负责院外活动联系协调,各成员熟悉个案管理实施过程,明确各自所承担的角色和职责,在护理部统一安排、组织、协调下进行团队活动。

1.2.1.2 建立患者个案管理档案 精神科医生、国家级精神专科护士在患者出院前1 d,建立患者个案管理档案,包括患者的姓名、年龄、婚姻状态、文化程度、职业、家庭职能、家庭结构类型、经济、既往健康状况。

1.2.1.3 家庭随访 患者出院后1周内,由3名具有副主任职称以上的精神科医生、社区护士、国家级精神专科护士一起,入户为患者制定个案管理计划。首次随访以交流询问方式,从精神、心理、日常生活、工作、风险、社会关系、经济、家庭各个领域全面评估患者,包括6方面。(1)精神健康:症状及症状的影响、疾病知识掌握、风险评估。(2)情绪管理:对情绪的掌控、宣泄的技巧、病耻感体验。(3)疾病监测:病情复发的识别和预防、用药情况和不良反应的应对、药物保管以及服药依从性。(4)社会关系:可利用的资源、倾诉感受、倾听建议。(5)工作教育:疾病对工作或学习的影响。(6)家庭领域:疾病对家人造成的压力和创伤、家属对疾病的了解、对患者的理解程度以及对患者的期望。针对患者问题,明确患者优势资源,与患者及家属共同设定合理的长期和短期目标,制订切实可行的康复计划。

例如:评估某患者社会关系,存在害怕他人知道自己患有抑郁症或正在服用抗抑郁药物,担心遭受歧视,而整天不愿出门,有自卑心理。与患者和家属共同分析原因,是患者对抑郁症产生错误认知。制订目标:患者对抑郁症有正确认识,2周内实现每天出门1 h,1月内实现每天出门3 h,增强自信心。措施上,对患者讲解抑郁症病因、预后、对自身影响等相关知识,根据患者喜好和能力,选择音乐、舞蹈、健身操、阅读、书法等文体活动,每天参加1 h,积极主动与他人接触,增加社会交往能力。每月2次对患者进行家庭随访,每次1.5~2 h。

1.2.1.4 抑郁症康复课堂 由1名主治医生职称以上精神科医生,2名具有副主任护师职称的临床心理科护士、国家级精神专科护士,1名具有主管护师职称的心理咨询师担任课堂老师。门诊张贴讲课通知或电话通知患者,上课地点设置在医院的“抑郁症病友之家”活动中心。以团体小组教育形式,每例患者参加8~10次康复课堂,每堂课有不同主题,分别围绕情绪和睡眠管理、症状监控、药物处置设计讲课内容。内容包括:(1)用药指导,讲解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及防范措施,如何正确识别管理药物,如何与医生讨论服药过程中的问题。(2)症状的自我监控,使患者能掌握病情复发的先兆症状及防范方法,并知晓病情波动时能积极主动地寻求帮助。(3)情绪管理,帮助患者认识、了解自己的情绪,找出负面情绪背后的不合理信念,从而建立有益、合理的信念,学会情绪宣泄方法,学会处理情绪应急。讲课每周1次,每次 1~1.5 h,每次有 6~10例患者参加,2个月完成全部讲课。结束后循环讲解课程。因特殊原因未能参加的患者,参加下一轮课程教育指导。

例如:有患者在出院后1个月情绪、睡眠等恢复很好,因药物反应影响工作、生活而自行停药,导致病情反复。针对此,课堂成员通过理论讲解、角色扮演以及患者的情景模拟表演,让患者正确认识抗抑郁药的作用、充分利用服药过程中有利资源、知晓服药期间解决问题所用方法的优缺点,使患者明确坚持服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2.1.5 社区康复 由2名主治医生职称以上精神科医生、社区医生和1名具有职称的心理咨询师,1名具有副主任职称的国家级精神专科护士担任,每月1~2次集中片区患者及家属在社区观看情绪管理、职业技能训练、疾病管理等视频,然后进行患者模拟团体活动,具体内容侧重于:(1)职业技能训练,与患者共同分析自身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持久性,使患者能够合理选择、安排工作,寻求新职业或保留现有职业,并能有效处理工作中带来的压力。(2)家属的健康指导,以访谈形式评估家属对疾病的理解和认识程度、对患者的态度和期望,让家属理解和接纳患者生理、心理行为改变根源,包容患者,构建和谐的家庭氛围。评估患者目标达标及计划完成情况、有无新出现的问题,如患者主动参加社会活动以及与他人交往的频率、向他人隐瞒病情的情况、对抑郁症及抗抑郁症药的知晓程度等有无改善,持续、针对性给予健康宣教、心理疏导并记录于个案管理档案中。

1.2.1.6 电话、微信随访 由2名具有主管护师职称以上的临床心理科护士担任,了解患者近2周情绪、睡眠、用药、主要问题解决情况、新的需求,给予支持、鼓励、肯定其正确行为和思维。每月逢双周电话随访1次,每次5~10 min。患者和家属关注个案管理团队的微信公众号,个案管理团队每天发1条抑郁症的健康宣教信息,提供心理支持、精神康复指导,早预警、早诊断、早干预,搭建精神康复平台。

1.2.1.7 多功能团队会 个案管理团队所有成员每月在医院召开1次多功能团队会,会议由护理部主任主持,直接参与患者个案管理的成员分别汇报患者近期不同领域存在问题及解决情况、讨论疑难问题;与患者、家属共同评价计划的完成程度,并提出可行的改进措施。详细记录患者的个案管理计划单和随访过程。

1.2.1.8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随访指导 由2名主管护师职称以上的临床心理科护士担任,患者每2周接受1次电话随访,每次5~10 min,2名护士轮流安排在周一进行,主要内容为解答患者情绪管理、服药、病情复发问题;每月最后一周的周五由以上2名护士进行家庭随访,每次60 min。主要内容:电话随访患者存在问题的解决落实情况,有无新需求、新问题,给予解释、指导和反馈。专人记录患者随访资料。

1.2.2 评价方法

1.2.2.1 病耻感自我评估量表 采用曾庆枝等[8]研究的专门针对中国人的病耻感量表。该量表有32个条目,分为3个因子:社交因子(14个)、能力因子(8个)、治疗因子(10个)。采用0~3四级评分,依次为没有(0 分)、很少(1 分)、有时(2 分)、经常(3 分),评分越高,耻视水平越高。量表内部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量表总的Cronbach’a信度系数为O.90,3因子的分半信度系数0.68~0.89,因子之间相关系数0.63~0.75。

1.2.2.2 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 Quality of Life-Abbreviated Version,WHOQOLBREF) 该量表[9]内容涉及 26个问题,其中前 2个问题是主观感受,即被调查者对自身生存质量和健康状况总的主观感受;后 24个问题分属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和环境 4个领域,每个问题按程度由轻到重记 1~5分,得分越高,相应领域的生存质量越好。量表信度Cronbach’α信度系数为0.932;内容效度为0.800;结构模型拟合优度指数>0.9,说明此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

1.2.3 资料收集方法 由不参与研究的护士于入组时、管理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各量表调查评定。在知情同意的原则上进行调查,统一指导语。填写完成后由调查员逐项检查.及时补漏和纠正错误,最后统一收回。专人编号、录入电脑并检查校对,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1.2.4 统计学方法 Excel建立数据表,采用SPSS 17.0对资料进行分析。用频率、百分数、均数和标准差描述患者的一般资料、各量表得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内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间采用配对t检验。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脱落病例的资料不纳入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个案管理前后病耻感评估量表评分比较 2组患者入组时社交、能力、治疗因子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社交因子总分在3、6、12个月,能力和治疗因子总分在6、12个月,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社交和治疗因子总分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76.861、17.953,P<0.01), 各因子总分在管理后各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时间=33.581、87.314、84.640,P<0.01),各因子在管理后各时间点干预效果和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交互=55.679、18.769、32.867,P<0.01)。 见表 1。

表1 2组患者个案管理前后病耻感评估评分比较(±S,分)

表1 2组患者个案管理前后病耻感评估评分比较(±S,分)

注:** 表示 P<0.01

?

2.2 2组患者个案管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2组患者入组时各领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生理领域在6、12个月,心理领域和社会领域在3、6、12个月,环境领域在12个月,总分高于对照组(P<0.01)。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2 组间生理、心理、环境、社会各领域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45.979、15.171、10.905、25.766,P<0.01),生理和社会领域在管理后各时间点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11.153、9.657,P<0.01),生理、心理和社会领域在管理后各时间点干预效果和分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交互=8.821、4.404、7.113,P<0.01)。 见表 2。

表2 2组患者个案管理前后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比较(±S,分)

表2 2组患者个案管理前后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比较(±S,分)

注:**表示P<0.01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 个案管理能降低社区抑郁症患者病耻感体验 抑郁症患者的病耻感体验,是目前精神医学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关注的重点之一[10-12],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心理问题和社会问题。抑郁症患者对自身状况产生不满,认知偏见,认为自己大脑不正常,感到耻辱,见不得人,不愿与社会环境接触;在学习、生活、工作中,时刻对领导、同事,朋友隐瞒病史,讳疾忌医,不寻求社会的支持和帮助,丧失自信,影响社会康复,消除病耻感,对其康复有重要意义[13]。

本研究结果表明,经过个案管理后,研究组在不同时间点社交、治疗因子总分低于对照组;2组间社交、能力、治疗因子总分评分差异显著;各因子干预效果与干预时间存在交互作用,即干预效果随时间变化而有差异。本研究中,通过个案管理团体成员对患者全面评估,观察和访谈,根据评估出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了解患者对病耻感的体验,大部分来自对疾病的错误歪曲认知,和家属、社会的公众歧视,把对待抑郁症患者的态度不能等同于其他躯体疾病患者,针对性对患者、家属开展系列抑郁症专题健康讲座,开展社区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刘玉莲等[14]也强调针对社会大众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开展消除歧视的宣传活动,以此来降低患者病耻感。在团体活动中,团队成员模拟现实生活中出现问题的情境让患者进行角色扮演,通过表扬、鼓励等阳性强化,挖掘患者优势,使患者在解决问题中获得成就感、情感支持,增强自信和自尊,增加主动与人交往的机会。在管理过程中,医院、家庭、社区的三方共同合作,能及时全面地了解患者出院后的状况,根据患者的需求制定并调整相应的个案护理措施,提供连续的、无缝隙的全程护理,患者获得被尊重、被关注感,尝试正性的积极的体验自我价值得到了体现,病耻感也随之减轻或消失。崔虹等报道采用个案管理模式有助于改善精神障碍患者对疾病的认知,降低或消除病耻感[15],但仅局限于住院患者。

3.2 个案管理能提高社区抑郁症患者生存质量 抑郁症患者常出现疲倦、无望、烦躁,并伴有心理困扰,其发病率升高,严重影响其生存质量[16]。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生理和社会领域在管理后各时间点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间生理、心理、环境、社会各领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生理、心理和社会领域在管理后各时间点干预效果和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良好的家庭维护和社会支持与抑郁症患者预后、生存质量改善有着密切关系[17]。在个案管理实施中,通过对家属的指导和社会媒体的宣传,家属掌握疾病预防和调整抑郁情绪的技能,更重要的是理解和接纳患者心理、行为改变根源,学会包容患者,构建了和谐的家庭氛围,加强了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患者在家庭正确情感表达的方式和良好的社会支持下,主动融入社会,参加有组织的公益活动,并积极的面对、解决生活中困惑,真正做到“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帮助患者发现其在各领域需要改善的问题及可利用的资源,达到全面恢复,提高生存质量。与何夏君等[18]研究一致。

由于药物反应、行为退缩、疾病的困扰,患者缺乏生活的斗志和竞争力,感到沮丧、失望,严重影响其生存质量[19]。本研究中精神科医生、专科护士的全程介入,为患者制定了全面的个案管理:家庭职能、社会交往、职业技能及疾病自我管理目标和计划,并定期上门随访评估计划的执行和目标完成情况,团队成员还通过电话、微信、QQ持续跟踪、监测问题改善情况,提出合理的、建设性意见,使患者逐渐改变不良情绪和行为方式,重拾信心,改变对现实生活和自身疾病的适应状况,提高其生存质量。

3.3 个案管理在社区抑郁症患者实施分析 (1)强化护士的专业知识,本研究实施过程中,个案管理护士要随时接受患者的提问和咨询,解决患者的困惑;团队定期组织成员进行工作交流和报告,给予个案管理、疾病知识培训,丰富了成员沟通交流经验,强化工作理念和专业知识;对照组实施护士缺乏系统培训和工作交流讨论,人力资源配置较薄弱;(2)提供患者的信息支持和心理支持,本研究个案管理评估过程中,个案管理护士能充分辨识和肯定患者的天赋潜能,使患者觉得自身是有优势的个体,从而改变自我负性思维和消极评价;护士在面对不同性格、工作性质、表达能力、需求、情绪及心理问题的患者时,给予以患者为中心的针对性、个性化的个案管理干预模式,通过全面、系统地监测和指导,改善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让患者获得准确的信息支持和有效的心理支持;对照组缺乏全面评估和系统的、个性化的干预措施,措施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得不到保障。本研究个案管理干预中,通过多组成员与患者沟通交流,连续协调可利用的资源,不断满足患者需求,提供充足的、正确的各种支持和保障,有利于患者全面康复。此结果与王惠丽等[20]研究一致。

4 小结

对社区抑郁症患者实施个案管理,为患者提供全程管理与干预指导,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变被动接受治疗为主动配合治疗,改善治疗效果。同时“一对一”的管理模式实现了护理服务的连续性,提供从院内到家庭、社区的全程护理服务,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患者的病耻感和提高了生存质量。由于研究的局限性,建议培养社区和设置精神卫生专科护士参与到个案管理中,为社区抑郁症患者提供更多支持护理服务,有待研究。

[1]薛美琴,张玲娟.个案管理模式在我国的应用及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3):367-371.DOI:10.3761/j.issn.0254-1769.2014.03.028.

[2]Sutherl D,Huyter M.Struetured Review:Evaluating the Effeetiveness of Nurse Case Managers in Improving Health Outcomes in Three Major Chronie Disease[J].J Clin Nurs,2009,18:2978-2992.

[3]陈玉枝,邹怡真.台北荣民总医院肿瘤个案管理经验享[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3):21-22.DOI:10.3969/j.issn.1672-1756.2010.03.010.

[4]李 岩.我国个案管理应用现状及特色探析[J].全科护理,2015,13 (17):1632-1633.DOI:10.3969/j.issn.16744748.2015.17.022.

[5]Phillips M,Zhang J,Shi Q,et al.Prevalence,Treatment,And Associated Disability of Mental Disorders in Four Provinces in China During 2001-05:An Epidemiological Survey[J].Lancet,2009,373(9680):2041-2053.

[6]黄亚林,李小麟,王定玺.118例抑郁症患者住院知识状况及健康教育需求调查[J].护理学报,2015,22(8):40-42.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15.08.040.

[7]张 男,方 琼,吴蓓雯.乳腺癌个案管理模式的临床实践及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2):113-114.DOI:1671-315X(2013)02-0113-02.

[8]曾庆枝,何燕玲,田 泓,等.精神病患者病耻感评估量表的初步编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23(9):634-642.DOI:10.3969 /j.issn.1000-6729.2009.09.007.

[9]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北京:中华医学会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77-83.

[10]Thirthalli J,Kumar C N.Stigma and Disability in Schizophrenia:Developing Countries’Perspective[J].Int Rev Psychiatry,2012,24:423-440.

[11]Lv Y,Wolf A,Wang X.Experienced Stigma and Self-Stigma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J].Gen Hosp Psychiatry,2013,35(1):83-88.

[12]Corrigan P W,Morris S B,Michaels P J,et al.Challenging the Public Stigma of Mental Illness:A Meta-Analysis of Outcime Studies[J].Psychiatr Serv,2012,63:963-973.

[13]徐 晖,李 峥.精神疾病患者病耻感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9,42(5):455-458.DOI:10.3761/j.issn.0254-1769.2007.05.032.

[14]刘玉莲,程 艮,姚秀钰,等.康复期情感障碍患者感知病耻感及其影响因素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12-15.DOI:10.3761/j.issn.0254-1769.2011.01.003.

[15]崔 虹,何夏君,江 萍,等.住院精神障碍患者个案管理的实践[J].护理学杂志,2011,26(19):73-75.DOI:10.3870/hlXzz.2011.19.073.

[16]刘 双,李 峥.阅读疗法在抑郁患者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1):101-105.DOI:10.3761/j.issn.0254-1769.2015.01.024.

[17]郭全芳,张云红.抑郁症患者情感体验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1):965-968.DOI:10.3761/j.issn.0254-1769.2018.11.002.

[18]何夏君,崔 虹,丁寒琴.社区精神障碍患者实施个案管理的方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12):887-888.DOI:1671-315X(2012)12-0887-02.

[19]戚惠娟,曹新妹.个案管理对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服药主观感受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3,27(10):3250-3251.DOI:10.3969 /j.issn.1009-6493.2013.29.023.

[20]王惠丽,梁棕桦,张 丽.2型糖尿病患者个案管理的实践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6,13(1):53-57.DOI:10.3761,j.issn.1672-9234.2016.01.012.

R473.2

B

10.16460/j.issn1008-9969.2016.16.070

2016-05-07

[基金课题]2014年度江苏大学医学临床科技发展基金项目(JLY20140037)

谢红芬(1974-),女,江苏镇江人,本科学历,副主任护师,国家级精神卫生专科护士,E-mail:1091845563@qq.com

王桂梅(1972-),女,江苏南京人,本科学历,副主任护师,E-mail:1716422558@qq.com

陈伶俐]

猜你喜欢
病耻个案量表
2型糖尿病患者病耻感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
个案管理模式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糖尿病病耻感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患者病耻感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兜底扶贫成效探析——基于高山羌寨扶贫户的个案考察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别样风景的多元化绽放——我国当代女性写作的个案式研究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慢性葡萄膜炎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验证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