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外科术后患者腹部引流管护理缺陷率的品管圈实践

2016-12-16 06:26高红梅李映兰耿春密欧阳燕兰阳建怡
护理学报 2016年16期
关键词:缺陷率病区品管圈

张 红,高红梅,李映兰,姚 慧,耿春密,欧阳燕兰,刘 窈,阳建怡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8)

降低外科术后患者腹部引流管护理缺陷率的品管圈实践

张 红,高红梅,李映兰,姚 慧,耿春密,欧阳燕兰,刘 窈,阳建怡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8)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外科术后患者腹部引流管护理缺陷率的应用效果。方法综合运用品管圈管理方法,分析影响我院4个外科病区腹部引流管护理缺陷的主要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比较活动前后腹部引流管护理缺陷率。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引流管护理缺陷率由实施前的27.40%降至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腹部引流管护理缺陷率,实现腹部引流管安全管理质量持续改进。

品管圈;腹部引流管;缺陷率;护理

腹部引流管是指依靠吸引力或重力,以治疗或预防疾病为目的从腹腔抽取液体的管道,包括治疗性和预防性两种[1-2]。引流管是外科患者的“生命管”,护理不当可导致意外拔管、感染、术后大出血等,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护理成本[3]。临床护理工作中,引流管护理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包括引流管受压或折叠、引流管固定不规范、引流管无标识或标识不规范、引流袋位置不合理、接口渗漏等[4-6]。2015年1—2月调查我院器官移植中心、胃肠外科、胰胆外科、泌尿外科4个病区腹部引流管护理缺陷率为27.40%,存在安全隐患。针对此情况采用品管圈的活动形式进行改进,达到了预期效果。现报道如下。

1 方法

1.1 组圈 本圈为12人组成跨部门、多病区协作的护理团队,其中护理部1名,器官移植中心5名,胃肠外科2名,胰胆外科2名,泌尿外科2名;职称:主任护师1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6名,护师4名;学历:博士1名,硕士4名,硕士在读1名,本科6名。设圈长、辅导员各1名,负责圈活动的组织策划和方案制定,辅导员不参与投票和打分。圈名、圈徽由圈员投票决定,圈名为舒适圈,寓意提供舒适护理,创造舒适环境,关注患者安全。

1.2 现状把握 2015年1月18日—2月14日,共查检患者1 920例次,引流管护理缺陷526例次,缺陷率为27.40%(见表1)。根据汇总表绘制柏拉图,引流管固定、引流管标识、引流袋位置、引流管通畅4项缺陷的累计百分比占82.14%,根据80/20原则,将此4项问题列为本期主题活动的改善重点。

表1 引流管护理缺陷率查检汇总表

1.3 目标设定 依据选题过程中圈能力得分,本圈圈能力为76.36%(评价后的分数是42分,占总分55分的76.36%);现状把握现况值为27.40%,柏拉图分析确定改善重点值为82.14%。根据公式[7]:目标值=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27.40%-27.40%×82.14%×76.36%=10.21%,因此设定活动的改进目标为外科术后患者腹部引流管护理缺陷率降至10.21%以下。

1.4 原因分析 结合临床实际工作情况,11名圈员(不含辅导员)通过头脑风暴法分析4个外科病区术后患者腹部引流管护理缺陷率高的原因,并绘制特性要因图(见图1);通过评价法将特性要因图解析的55个小原因逐一列出,按照重要程度进行打分,重要的5分,一般的3分,不重要的1分,总分55分;按照“二八”定律,44分以上为选定的要因。最终选定本期主题活动的要因为:腹部引流管固定方法不规范、标识不统一、交接班不规范、培训无针对性、引流袋放置不规范、引流袋接头不配套、健康宣教不到位。根据上述要因,制作“外科术后患者腹部引流管护理缺陷”真因验证查检表,2015年2月18日—3月3日查检患者共661例次,根据查检结果绘制柏拉图,按照80/20原则,将固定方法不规范、标识不统一、引流袋放置不规范、健康宣教不到位4大要因列为本期主题活动的真因。

图1 外科术后患者腹部引流管护理缺陷率高的要因图

1.5 对策及巩固措施 根据真因验证结果,11名圈员采用头脑风暴法提出相应对策;因本圈由4个外科病区组成,考虑到对策的具体性与可行性,邀请分管护理质量的护理部副主任、外科片科护士长及有经验的护士长共3名参与分析,集思广益;根据六何分析法 5W1H原则(who,what,when,where,why,how)[8]针对可行性、经济性、圈能力3个维度,根据5、3、1评价法对提出对策进行评价,总分210分,按照“二八”定律,168分以上为实行对策:规范引流装置固定方法、规范引流管标识、运用Teach-back方法提高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2015年3月10日—5月15日为对策实施阶段,具体方法如下。

1.5.1 规范引流装置固定方法 针对引流装置固定方法、引流袋放置不规范,根据引流管种类及患者状况采取合适的固定方法。(1)普通引流管采取螺旋环绕法固定;肾窝、腹腔等引流管使用护理垫+固定夹固定;有渗液的引流管采用专用敷料固定。(2)卧床患者使用自行设计的专利产品——侧卧位肾窝引流管保护垫,防止翻身时腹部引流管受压或折叠;下床患者使用自行设计的引流袋专用裤,将引流袋放置于专用裤口袋,防止患者下床活动时引流袋高于切口水平、引流袋接触地面。

1.5.2 规范引流管标识 原使用普通纸胶布或黑色记号笔标识引流管名称、置管时间、置管人等,但常出现项目不全,材质易破损、脱落等,影响引流管的识别和正确维护。针对标识不统一,规范标识材质、颜色、内容与要求:腹部引流管使用黄色标识,胃造瘘、十二指肠造瘘、空肠造瘘管等专科高风险引流管采用双标识,即在原有标识醒目处加贴一红色标识;标识纸上标记引流管名称、置管时间、置管人等;标识粘贴于引流管末端上方2~5 cm处。遵循谁置管谁标识的原则,护士督促医生进行引流管标识。如手术室置管由手术室护士督促术者标识;病区置管由责任护士督促相应执行者标识。

1.5.3 运用teach-back方法提高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 护士宣教能力有差别,宣教效果不统一。研究表明患者对医务人员的解释能记住的仅为20%~60%,且其中近一半的信息有误[9]。针对健康宣教不到位,培训护士引流管护理知识,制做图文并茂的引流管护理宣教单,包括引流管放置目的、引流管的标识、护理注意事项等。每组责任护士1份,并制成展板挂于4个病区墙上醒目位置,对患者实施规范、同质化的健康宣教。运用teach-back方法对患者进行反馈式健康教育,内容包括:(1)告知患者及家属留置引流管的目的与意义。(2)引流袋应保持切口平面以下,以免发生反流引起逆行感染。(3)防止引流管牵拉、脱出:避免提举重物或过度活动;变换体位或活动时,引流管应有足够长度并妥善固定;下床活动时,穿引流袋专用衣裤。(4)若带管出院,应定期复查;若发现引流液异常或身体不适等,应及时就诊。沟通中体现关怀与尊重、解释与重复、开放性问题、患者反馈、宣教资料支持等[10],以提高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

1.6 评价指标 通过文献查阅,结合医院及4个外科病区现状,以自制的“外科术后患者腹部引流管护理缺陷”查检表为评价依据。查检内容为:引流袋位置、引流管固定、引流管标识、引流管连接、引流管通畅及其他。引流袋位置包括引流袋高于切口水平、引流袋接触地面;引流管固定包括未采取外固定、固定位置不妥;引流管标识包括标识内容缺失或不全、位置错误;引流管连接包括接口渗漏;引流管通畅包括受压或折叠。圈长对4个病区护士进行集中培训,责任组长每日8:00—9:00查检,将缺陷用“正”字标示在查检表上。评价指标为外科术后患者腹部引流管护理缺陷率。

1.7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对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品管圈活动开展前 (2015年1月18日—2月14日)、开展后(2015年3月10日—5月 15日)引流管护理缺陷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由开展前的27.40%降至开展后9.31%,达到既定目标值<10.21%。见表3。开展品管圈活动后7、8、9月继续对4个病区术后留置腹部引流管患者进行查检,7月份查检患者2 023例次,引流管护理缺陷171例次,缺陷率为8.45%;8月份查检患者1 972例次,引流管护理缺陷198例次,缺陷率为10.04%;9月份查检患者1 718例次,引流管护理缺陷165次,缺陷率为9.60%;均低于目标值10.21%,成果显著。

表3 改善前后引流管护理缺陷情况比较(例次)

3 讨论

3.1 开展品管圈活动有效降低了外科术后患者腹部引流管护理缺陷率 腹部引流管是治疗腹部疾患和防治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措施,通过充分引流,早期发现术后并发症如活动性出血、尿瘘、胆漏、肠漏、术后感染等,以便早期处理[11-12]。

然而国内学者认为管道护理效果并不理想,引流管护理缺陷率高达18%~29.1%[6,13]。本次活动采取多部门合作,运用品管圈管理方法,通过客观调查和科学分析采取针对性对策。通过规范引流装置固定,根据不同类型的引流管和患者状况采取不同的固定方法,减少了引流管受压或折叠、引流袋高于切口水平等情况发生,患者舒适度也有所提高。同时规范了引流管标识管理,统一了引流管标识的颜色、内容与要求。患者方面,运用Teach-back方法进行引流管护理知识健康宣教,有效提高了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实施品管圈活动后4个病区腹部引流管护理缺陷率从27.40%降至9.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到既定目标值<10.21%。

3.2 品管圈活动水平展开有利于提升引流管护理质量 护理质量管理是护理管理的核心,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是医院管理的主题之一,也是患者安全的保障[14]。通过品管圈活动形成了腹部引流管护理标准化作业书,并进行了水平展开:护理部下发“进一步规范导管管理规定”,修订“导管质量评价标准、导管风险评估表”,将导管护理制度化、预警化;将导管护理纳入信息化管理,在全院范围内规范了导管的标识与固定方法,并在全院相关病区推广。本次品管圈活动遵循《关口前移》原则,做好引流管缺陷的预防工作,防患于未然,从而降低引流管护理并发症,提升引流管护理质量。

3.3 不足之处 活动结束后,全体圈员对各阶段进行检查与改进,提出需充分引入圈外参与机制,邀请同行专家共同参与,加强品管圈工具手法培训及运用等,认为引流管固定不规范仍是腹部引流管护理缺陷率高的主要原因,有待持续改进。

[1]唐招存,尹幸福.腹腔引流管不引流的防范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266-267.DOI:10.15912/j.cnki.gocm.2012.02.055.

[2]李 桥.引流管冲洗术与腹部手术后引流患者并发症关系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13.

[3]Daldoul S,Moussi A,Zaouche A.T-tube Drainage of the Common Bile Duct Choleperitoneum:Etiology and Management[J].J Visc Surg,2012,149:172-178.DOI:10.1016/j.jviscsurg.2012.03.008.

[4]李建群,张 敏,胡 帆,等.腹腔引流管的标识化管理及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7):1023.

[5]江方正,孙加奎,叶向红,等.腹腔双套管引流中护理风险的防范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8B):36-38.

[6]王卫珍,应莲琴,徐 莹,等.运用六西格玛降低外科引流管护理缺陷率[J].医院管理论坛,2012,29(12):47-48.

[7]王 姗,金如燕,沈 蔚.品管圈在提高时间静脉用药准确性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3,20(1A):15-16.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13.01.019.

[8]石泽亚,杨 丹,秦月兰,等.降低ICU患者约束缺陷发生率的品管圈实践[J].护理学报,2014,21(15):13-16.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14.15.010.

[9]White M,Garbez R,Carroll M,et al.Is“Teach-back” Associated with Knowledge Retention and Hospital Readmission in Hospitalized Heart Failure Patients?[J].J Cardiovasc Nurs,2013,28(2):137-146.DOI:10.1097/JCN.0b013e31824987bd.

[10]Farris C.The Teach Back Method[J].Home Healthc Now.2015,33(6):344-345.DOI:10.1097/NHH.0000000000000244.

[11]Brian Y,Danielle N,Chunxiao Z.Accuracy of Surgical Wound Drainage Measurements:An Analysis and Comparison[J].ANZ J Surg,2014,85(5):327-329.DOI:10.1111/ans.12657.

[12]Macedo A R,Almeida S H,Rodrigues M A,et al.Endoscopic Use of Cyanoacrylate Glue in the Treatment of Urethral Fistula[J].Int Braz J Urol,2013,39(4):602-603.DOI:10.1590/S1677-5538.

[13]张 洪,白乐乐.品管圈在提高病区盆腔引流袋护理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4,35(17):3849.

[14]侯绪娜.运用满意度调查进行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13.

R473.6;C931.3

B

10.16460/j.issn1008-9969.2016.16.018

2016-02-27

张 红(1974-),女,湖南宁乡人,硕士,副主任护师。

高红梅(1965-),女,湖南长沙人,硕士,副主任护师。

江 霞]

猜你喜欢
缺陷率病区品管圈
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中护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及新生儿缺陷率观察
基于循证的层级管理模式在手外科病区质量改进中的应用研究
闭环管理在儿科病区医院感染防控中作用研究
降低高速机内衬缺陷率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品管圈“转”起来
品管圈的魅力
品管圈在降低妇科腹腔镜术前脐部准备缺陷率中的应用
降低变压器缺陷率及故障率的方法措施
无陪护护理在普外科病区的应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