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典洁 樊恒 宿迁市中医院骨科 (江苏 宿迁 223800)
改良双钢板法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效果探讨
郭典洁 樊恒 宿迁市中医院骨科 (江苏 宿迁 223800)
目的:探究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使用改良双钢板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3月到2016年3月间收治的80例患者,4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改良双钢板法治疗(观察组),另外40例患者采用单侧钢板治疗(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低于对照组17.5%,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优良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两组比较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改良双钢板法能够帮助患者得到相对有效的恢复,提高患者治疗的优良率,同时对于患者并发症的抑制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值得临床借鉴。
改良双钢板法 治疗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效果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发生后,患者的骨折部位情况往往相对复杂,如果没有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很有可能使得患者的关节功能受到影响,限制患者的正常活动,因此在患者骨折发生后及时干预并且选用有效的方法是帮助患者恢复的重要问题。本次纳入8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分组治疗,目的在于及时改善患者情况,本次研究详情如下。
1.1 临床资料
将2013年3月到2016年3月间收治的8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分组治疗,观察组为改良双钢板法治疗,对照组为单侧钢板治疗,纳入的80例患者均排除不配合治疗者,在进行本次研究前,均对患者说明研究的概况,所纳入患者为同意参加研究者。对照组患者中女14例,男26例,患者年龄为24.5~63.5岁,平均年龄为(41.35±3.21)岁;观察组患者中女15例,男25例,患者的年龄为23.5~63.5岁,平均年龄为(42.16±3.43)岁;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P>0.05,故两组可比。
1.2 方法
4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改良双钢板法治疗,并将其归为观察组,对另外40例患者采用单侧钢板治疗,并将其归为对照组。改良双钢板法治疗,首先对患者的骨折部位进行充分明确,然后辅助患者将体位保持在平卧位,同时对患者进行麻醉干预,患者的睫毛反应消失后即可进行手术,在患者的膝前正中位置进行切口,充分暴露半月板,同时对患者的骨折处进行复位,可以采用薄骨刀进行辅助[1];使用患者的髂骨对关节缺损严重需要植骨处进行干预,骨折处修复完成后,对于患者的骨折处再次采用X线或其他方法进行确定,后在骨折的外侧将支撑钢板放置妥当,观察无误后及时对患者进行固定处理,同时在正中切口的位置采用T钢板固定,固定妥当后对患者进行感染的预防和处理。
单侧钢板治疗同样对患者进行体位和麻醉干预,对患者进行充分的复位后,在胫骨平台的内侧置入T型锁定钢板,放置妥当后将其固定锁妥善固定,后同时对患者进行感染的干预。两组患者治疗均结束后,需要定时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临床情况,同时采用Merchant标准对患者的骨折处进行评价,患者的临床不适症状完全消失,骨折
处经过恢复基本可进行正常活动,患者无明显并发症,即为优秀;患者的骨折处经过恢复基本可进行正常活动,偶有不适感觉出现,但对于患者影响不大即为良好;经治疗患者的骨折处得到一定程度恢复,但是部分活动仍然受到限制,患者有并发症出现即为一般[2];患者的优良率等于优秀率加良好率。同时观察患者的并发症现象。
表1. 两组优良率比较[n(%)]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实验数据分析,用x2检验计数资料,检验后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的关节功能评价比较
观察组患者优良率明显较高,两组比较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患者出现1例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2.5%),对照组患者中出现2例感染,3例切口皮肤坏死,2例内固定松动(合计并发症发生率为17.5%),两组比较x2为5.26,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
在临床针对于胫骨平台骨折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发现,患者的骨折发生后由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暴露,因此在治疗中十分容易出现感染等现象,感染的发生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恢复。
本文选取8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的过程中发现,患者的胫骨平台本身位置的特殊性决定整个部位需要承受较大的人体荷载,即在人体进行正常行走,站立的过程中,该部位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而骨折发生后如果恢复不当,很有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正常功能。目前临床中采用的治疗方法较多,但效果不佳的现象也常有发生。例如本次对照组患者使用的常规单侧钢板固定,对于患者进行复位的过程中,需要较大范围的暴露,才能够充分分析和干预到患者的骨折情况,同时在骨折断面过大暴露的情况下,患者的骨质结构稳定性会因此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此时患者很容易因为恢复中血运等因素的影响,出现并发症,影响患者的功能恢复和预后。而在人们进行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治疗的过程中,由于本身临床医学的相关及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因此人们对于治疗效果抱有相对较高的期望,此时常规的类似于单侧钢板固定方法就相对较难在满足临床的需求。改良双钢板法在对于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能够通过骨折窗对患者进行复位,避免了大范围的暴露,同时患者在后期恢复的过程中,因为暴露减少则能够从很大程度上减少其并发症发生的可能,另一方面改良双钢板法本身对于患者的固定和生物力学特征基本吻合,通过对患者及时完成固定后,可以使得患者得到一定的稳固支撑,同时通过后期对患者进行功能恢复的指导,便能够有效帮助患者得到恢复。本次结果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低于对照组17.5%,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优良率92.5%相比对照组的70.0%而言,明显较高,两组比较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充分说明改良双钢板法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改良双钢板法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效果探讨发现,其能够帮助患者得到相对有效的恢复,提高患者治疗的优良率,同时对于患者并发症的抑制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值得临床借鉴。
[1] 黄保良. 改良双钢板法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J]. 创伤外科杂志, 2015,17(2):177-178.
[2] 陈赛. 改良双钢板法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80例疗效评估报道[J]. 中国医药指南, 2015,13(22):146-147.
1006-6586(2016)06-0060-02
R687.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