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婉南,强 华,朱 苹,佘菲菲
(福建医科大学 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福建福州350108)
提高留学生医学微生物学教学质量初探
陈婉南,强 华,朱 苹,佘菲菲
(福建医科大学 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福建福州350108)
针对医学微生物学知识点繁杂琐碎、难于记忆和融会贯通的特点以及留学生教学过程中受到语言障碍、思维模式、文化差异等影响,提出克服语言障碍影响,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多渠道促进师生互动,加强沟通,激发学生对微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引入PBL教学方法,增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应用;充分利用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措施提高教学质量。
医学微生物学;留学生;教学质量
医学微生物学是医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该课程向学生讲述细菌、病毒、真菌三大类致病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防治原则等基本的科学问题,为学习内科学、传染病学等临床课程奠定基础,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1]。由于课程涉及的病原种类繁多、内容琐碎、学时数相对不足;留学生教学又涉及语言障碍、思维模式有别、教育背景差异等问题,给教与学带来一定的困难。如何引进新的教学理念、采取各种教学手段与措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留学生在教学过程的参与度,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成为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的瓶颈。现笔者就所在系部英语授课教学团队的教学体会谈几条思路。
在英语授课具体实施过程中,语言障碍是制约教学效果的使动因素。我校自2008年开始招收主要来自毛里求斯、坦桑尼亚、印度、泰国、巴基斯坦等亚非国家以及部分欧美国家的留学生,多数学生虽来自母语非英语的国家,但在本国接受过一定的以英语为教学语言的教育,英语基础尚可,但语音语调方面与传统的英式或美式发音存在差异。此外,学生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存在不同,思维方式、理解能力和对待课程学习的态度也有差别,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必须针对上述情况有所准备;另一方面,英语授课教学要求教师具有较好的英语表达能力及国际化教育背景,目前我校医学微生物学专业从事英语授课的教师队伍中有海外留学经历的仅半数左右。总体而言,师生双方在读写方面能力均较强,而在听说方面相对较弱,教学过程往往出现师生互动不良、沟通不畅的情况,教师一味地陈述知识点,学生也对“填鸭式”的教学倍感枯燥无味。
针对以上情况,学系对授课教师采取了多方面的措施:(1)尽量提前了解并熟悉留学生的英语发音特点,尤其要求初次参与教学的青年教师提早参与跟班学习。在开课之前,教师主动联系学生,了解熟悉他们的国籍、姓名、年龄、性别、学习经历等基本信息,以便上课时能正常沟通交流。在具体授课过程中,教师对重点、难点、疑点内容尽量做到适时放慢语速,配合多媒体教学手段,提供知识点相关的具体图形图像,弥补语言沟通的缺陷,便于学生建立更加直观的感性认识,并采用多种表述方式从不同角度讲解知识点。(2)认真备课,组织试讲。定期开展英语授课教学专题研讨,从教材的选用、参考资料的选择、教学方法的改进、学生的心理等多方面展开讨论;有针对性地安排模拟试讲,注重教学内容设置是否合理、教学方法运用是否妥当。(3)提高专业英语授课水平,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如我系已连续五年聘请台湾阳明大学教授承担医学微生物学英语授课教学的部分理论课授课,他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对年轻教师起到很好的教学示范作用;我系还连续选派数名优秀教师到香港大学或国内其他高水平院校观摩英语授课教学,提高其英语教学能力;鼓励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聆听国外学者开设的专业讲座,积极参加英语授课教学比赛,通过带有实战性质的比赛锻炼教师的教学能力[2]。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实践的两大主体,提高二者的主观能动性,并侧重于以学生为中心,方能改善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英语授课教学规模小,能够发挥小班教学的优势,有条件促使学生参与教学。此外,微生物学与临床结合点较多,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尝试建立以自主探研合作学习为特征的新型教学模式,即每次课堂教学结束后布置下次课的学习内容,并提供参考学习文献资料。例如,在肝炎病毒的教学过程中,课前给学生发放肝炎病毒相关的综述性文章,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教材与参考文献内容,从该病毒的生物学性状、致病特点、传播途径、防治原则等方面展开讨论;并请学习小组在预习过程中准备相应的课件,在课堂教学实施之前学生代表先行汇报展示他们的预习结果,鼓励学生当场进行提问讨论,教师予以总结引导并梳理知识点,激发起全体同学的学习兴趣,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通过以上措施,往往能一改以往留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沉默不语的现象,变“教”为“导”,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我们还在教学实验室专门开设了意见箱,接收留学生针对微生物学教学各个环节的书面意见与建议;并利用QQ、微信等通讯工具,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搭建师生即时交流互动平台。教师对于学生的合理化建议及时在教学过程中予以调整。比如,延长微生物教学实验室的开放时间以利于学生有更充足的时间观察标本;提早40分钟开放实验室,并安排教师跟班指导。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意见与建议的充分尊重,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对学习效果的改善作用不言而喻,最终形成良性循环。对于教师而言,通过收集学生反馈意见,加强师生对话,积累教学心得,不断研究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对于提高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医学微生物学的传统讲授式教学方法往往适合微生物学总论部分的学习,易于帮助学生对微生物学形成整体的认识,为各论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将不同病原体涉及到的繁杂的知识点系统地运用于实际工作。在前期的教学工作中,笔者发现部分优秀的学生能够有意识地在学习过程中以问题为导向,注重培养自己在实际工作中主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此,我们因势利导,适时在部分各论章节的理论教学过程中尝试引入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通过提出临床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对该问题中的具体情况和专业知识进行分析讨论,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促进了师生教学互动,也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例如,针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的临床防治问题,我们提前将《艾情悄悄来临》《口腔白斑》等相关资料和临床案例分发给学生,学生可在课前分组查阅资料,在规定的两个学时内,一个学时由学生组织课堂讨论,教师加以适当引导,另一个学时由教师加以归纳总结,系统梳理介绍HIV相关的知识点。
PBL教学法针对问题选择的案例来源于实际,又针对知识点进行了提炼加工,围绕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免疫性、检查和防治原则进行设计,具有典型性、知识性、启发性的特点,由于和临床紧密联系,变“以菌说病”为“以病说菌”[3],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听课,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启发学生寻找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学生对枯燥琐碎的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并培养学生对微生物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鼓励学生把自己对特定知识点的理解说出来,有效促进师生互动,深受留学生的欢迎。另一方面,PBL教学法对教师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该教学法除了要求教师具备本专业知识以外,还要求教师对临床医学知识有一定的认识和掌握,并具备英语表达的能力,因此,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以便更好地与学生交流,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进行模拟演练,这对教师本身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自我锻炼和自我提高的机会。
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基础实验学科,实验课对于锻炼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完成由基础理论向实践的重要转化,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非常重要[4]。对于医学生教育来说,充分利用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还能够培养学生在将来的临床工作必不可少的无菌观念与生物安全意识。我校留学生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占总学时将近1/3,且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完成本科学业后,选择留在我校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是提高留学生教学质量不可忽视的内容。
留学生在教育背景、思维方式等方面与国内的学生略有不同,他们在实验教学方面通常表现出更高的参与度,对课程安排上也有不同的诉求。因此,学系在传统的验证性实验基础上,安排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并积极利用科研实验室开展探索性、创新性实验,实验课后采取多种方式巩固和加强无菌观念,并开展生物安全知识专题讨论。实验内容安排上,以培养基本实验操作技能为主线,改革以往教师包办、学生以观察实验结果为主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准备工作,自己动手制备培养基;增加实验教学预算,让每个学生都能亲自完成革兰染色、抗酸染色、细菌分离培养、细菌生理、生化实验鉴定等基本的微生物学实验操作。在掌握基本实验操作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完成一定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例如,对败血症患者的模拟标本进行分离、培养与鉴定,引导学生将理论课学习的知识与实验操作相结合,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施;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提出实验方案并进行讨论,教师指导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优化及质量控制,提示学生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各种事项。这些举措不仅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进一步加深了他们的无菌操作意识、生物安全意识。
近年来,随着英语授课教学的不断加强,我校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具体的教学经验仍有待于进一步的实践探索,以上提出的几条思路也将在不断地实践中进一步完善。我们将以学生为教学工作的主体,力求做到传授专业基础知识与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两不误,帮助学生更好地搭建医学微生物学与临床感染性疾病相关学科知识体系的桥梁。
[1]李 凡,刘晶星.医学微生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
[2]刘 航,吴小候.留学生泌尿外科学的全英语教学体会[J].医学教育探索,2006,5(5):470-471.
[3]龙北国,万成松,龙 敏,等.面向21 世纪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内容改革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学,1999,4(1):39-40.
[4]蓝佳明,王永祥,高志云,等.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对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12(1):39-43.
(编辑:常志卫)
2015-12-31
福建医科大学全英语教学课程建设基金资助课题
陈婉南(1979-),女,副教授,医学博士。研究方向:病原生物学。
佘菲菲, Email: shefeifei@yeah.net
R37-4
A
1009-4784(2016)03-004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