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朝娟
[摘 要]细胞分裂演示模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细胞相关知识。基于此,重点分析细胞分裂演示模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细胞分裂演示模型 高中生物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33.9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260117
由于高中生物学科本身难度比较大,内容十分抽象,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特别是在学习细胞的相关知识时,更是有很大的困难。细胞分裂演示模型的应用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这种情况,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一、应用细胞分裂演示模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细胞分裂演示模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很重要的价值,也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教学辅助手段。因此,在高中物物教学中应用细胞分裂演示模型,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上巩固知识,理解生物教学中的重难点。
例如,在讲授《细胞的基本结构》一课时,通过前三章的学习,学生已经大致掌握和了解了细胞的多样性以及统一性的特点,还对细胞的基本结构以及组成细胞的分子等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然而这部分知识虽然学生已经掌握了,但是是建立在死记硬背的基础上的,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掌握的知识点十分凌乱,缺乏系统性,因此难免会快速遗忘。此时,通过多种易得的材料构建细胞分裂演示模型,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模型的展示,还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细胞的分裂以及组成,充分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二、应用细胞分裂模型,构建动态过程
以比较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图像为例,在课堂上首先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同源染色体的概念是在减数分裂中出现,从这一点来看是否能够得到有丝分裂没有同源染色体?以此引发学生思考,并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知识,得知有丝分裂中有同源染色体,并且始终有同源染色体。之后则可以将班上学生分成三个组,各组学生均需要依照要求用电线制作染色体模型,并将其构成有丝分裂前期、中期以及后期动态过程,各个组的成员则需要分别展示自己的模型,并由全班学生点评和提出意见。最后教师则需要带领学生围绕同源染色体的有无,对比分析各个细胞分裂同一时期的分裂图像(如下各图所示)。
首先,对比分裂前期图像可以发现,在图2-丙细胞中没有出现同源染色体,大绿及小红这两条没有同源染色体,排布散乱,则属于是减II期。在甲乙细胞中则均出现同源染色体。减I前期大绿和大红、小绿和小红同源染色体紧密相靠,有丝分裂前期这两个同源染色体分布则比较散乱。图2-甲则属于是有丝分裂前期,乙则为减I前期。
其次,对比分裂中期图像发现,图3-甲细胞中均出现同源染色体,并且各个染色体均在赤道板上整齐排列,由此可以确定细胞是在有丝分裂中期;图3-乙细胞也出现同源染色体,其中大红和大绿、小红和小绿相对染色体则分别是在赤道板上躺着,排列方式为面对面“两两相望”,则属于是减I中期;图3-丙细胞中大绿及小红为非同源染色体,两者均是在赤道板上,则属于是减II中期。
最后,对比分裂后期的图像发现,图4-甲、乙、丙所呈现出来的形状均像是生活中的花生,因此将其称为“花生结构”。“花生结构”对学生最具吸引力的则是细胞一极,教师和学生则将其归结为“伸手原则”:伸出一只手将细胞一极遮住,可以观察细胞另一极。在图4-甲中在细胞一极中的4条染色体中,能够发现其大绿和大红、小绿和小红这两对染色体,如果细胞一极是同源染色体,则属于是有丝分裂后期,具体像图4-甲所示;如果细胞一极没有出现同源染色体,那么则属于是减数分裂。具体图4中乙和丙所示是分哪一阶段,则需要进一步观察一个染色体上出现几条臂,如果是4条则属于是减I后期;如果是2条则属于是减II后期。在花生结构的伸手原则下,能够发现图中所示的图4-乙为减I后期,图4-丙则是减II后期。
高中生物是一门十分抽象的学科,高中生虽然在思维能力以及认知能力方面有了很大地提升,但是由于原有的知识结构以及生物知识的特性的限制,在学习生物知识时难免会遇到理解方面的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生物知识,建构相应的模型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模型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和直观,使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特约编辑 安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