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厚浩
[摘 要]互动教学模式出现之后深受关注,从它在高中物理课堂上实施的效果来看,的确给物理教学带来了诸多显著的变化,而就具体的实施过程来看,它往往会有一定的差异,教师仍旧引导着课堂的走向,学生的作用有所提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更为主动,互动成为这种课堂模式的显著特征。文章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互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物理 师生互动 分层推进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260060
高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这就说明在物理课堂上仅仅让教师灌输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它要求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活动,而互动教学模式的出现正顺应了这样的要求。那么在物理课堂上师生之间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互动模式呢?每一个行为主体都应该有哪些行动呢?这些都是每一个从教人员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兴趣引导,联系生活
不管是在日常交流中,还是在学习过程中,当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有共同话题时才会有互动的可能,尤其是教师作为高中物理课堂的引导者,当其呈现出来的话题或者是问题情景,是学生们感兴趣的内容时,就会引起大家的关注,学生们才会愿意就该教学内容展开思考,从而为教学互动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对物理教师的启发,就是要尽可能地在互动教学中呈现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其中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建立起物理教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培养师生互动的教学习惯!
以苏教版高中物理教材为例,在该版本的教材中有很多教学内容都是和生活实际有着密切联系的,同时这些内容也都是高中生感兴趣的,比如说在《制冷机》这一章中,制冷这种现象在人们的生活中很常见,电冰箱以及空调等都是应用制冷原理的实例。作为物理教师,我曾经进行相应的调查,发现学生对生活中的制冷现象比较感兴趣,于是就决定在本节课上导入这样的实验,通过模拟实验,学生明白了生活中的制冷究竟是如何实现的,同时对空调和电冰箱的工作原理也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二、小组互动,分类引导
面对同样的教学任务,如果教师放手给学生去做,那么可能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程度的困难,此时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全班范围内进行分组,让各学习小组根据任务的步骤来完成,如此一来既可以节约时间,还可以提升小组成员之间的配合程度,更能够让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多。在此过程中,如果是一些难度不高的环节,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主完成,但如果是一些有难度的内容,教师就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一定的指导,同时学生在完成了教师布置的任务之后,要向教师反馈,因此形成互动,提升互动的效率!
以苏教版高中物理教材《电磁感应》教学为例,本章主要学习电磁感应现象。作为物理教师,在讲解了电磁感应理论知识之后,接下来的课堂内容就需要学生发挥作用了,我的做法是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一个小组成员需要完成不同的事情,比如说,有的成员需要从现实生活中寻找一些电磁感应现象,或者是找到一些电磁感应的材料,而有的成员则是负责本小组的实验演示,通常这一部分是由平时物理成绩较好的同学完成,而一部分基础较为薄弱的同学则负责记录实验现象,最后整个小组向教师汇报本组的活动,教师再根据实验记录和器材等进行评价,肯定小组的成绩,指出应该改进的地方。如此一来,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实验完成得很快,大家也能够从真正的动手操作中学习知识。
三、注重交流,分层推进
高中物理课堂上的互动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要素就是交流,不仅包括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同时也包括了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面对同样的物理课堂,学生的掌握程度不同,学情不同,那么对于新知识的理解程度也会有一定的差异,此时的解惑任务不仅是教师的,也是程度较好的学生应该承担起来的,因为帮助他人解惑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锻炼,可以让自己回顾之前学习的知识。
以苏教版高中物理教材《交变电流》的教学为例,在教学中,我对班级的学情十分关注,由于该章节本身的难度较高,所以我会有选择地开展互动教学,在教学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时,我会让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主要作用,在做了基本引导之后,由学生来完成描述的工作,而对于变压器和电能的输送这样的内容,则主要是我来负责相关的讲解,当然,由于该知识内容和原来的知识有一定联系,所以我会设置几个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综上所述,高中物理教学的理论性和逻辑性很强,如果单纯依靠教师的知识灌输,那么就会让学生失去很多学习带来的乐趣,而师生互动教学中为学生分配了相应的任务,让学生就自己的任务发挥潜能,于是学习不再是单方向的枯燥传播,而是变成了教学相长的过程,因此整个物理课堂会变得充满生机与活力!
(责任编辑 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