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课程对医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

2016-12-15 02:45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性别差异本科生心理素质

陈 新

(赣南医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医学心理学课程对医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

陈 新

(赣南医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目的:研究医学心理学课程对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心理素质的影响。方法:使用大学生心理素质问卷,对404名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心理素质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心理素质和医学心理学课程收获呈显著正相关;医学心理学课程收获进入心理素质回归方程。结论:提升医学心理学课程教学效果,有助于增强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心理素质。

医学生;医学心理学;心理素质

近年来,医生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部分医生身心已处于亚健康状态。医生长期面对患者的病痛甚至生命的离去,必须拥有较高水平的心理素质。同时,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要求医生必须掌握一定的咨询技能,提高医生与患者的沟通能力。资料显示,在综合性医院初诊病人中,近三分之一的患者所患的是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躯体疾病。然而,由于医生的心理素质和沟通的技巧不高,导致很多患者与医生缺乏沟通与了解,从而使得医患之间缺乏信任,不仅影响治疗的疗效,甚至引发医患矛盾。

作为未来临床医生的潜在资源,医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学界普遍关注。医学生课程繁多,许多专业课程难度较大。这使得许多医学生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专业课的学习上,而对于人文素养、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课程则抱着可有可无的心态。研究指出,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偏低,心理疏导、咨询技能、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都较弱,在人际交往特别是医患沟通中缺乏技巧。因此,提高医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咨询技能势在必行。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某医学院校404名大三年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176人(43.56%),女生228人(56.44%)。独生子女82人(20.30%),非独生子女322人(79.70%)。平均年龄(20.80±0.91)岁。

1.2 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大学生心理素质问卷在刘亚菲[1]编制的《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基础上修订而成。其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39。问卷包括39个题目,分为突发应对、关系形成、换位思考、 情绪意志、生活适应、耐受挫折、丧亲调整、考核应对、课堂应对以及遗失应对共十个因子。采用五点法计分。有6题为反向计分。《医学心理学》课程收获自评问卷。问卷包括1题。采用五点法计分,最低分1分,最高分5分。

1.3 程序 医学心理学课程结束时,选取9个临床医学专业班级的学生,发放问卷,并让他们当场作答。发出问卷450份,回收有效问卷404份(89.78%)。问卷回收后,用SPSS 16.0进行数据分析。

2 结 果

2.1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心理素质情况及课程收获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心理素质得分为132.16±14.00。85.61%的被调查对象高于中间值117分。突发应对、关系形成、换位思考、 情绪意志、生活适应、耐受挫折、丧亲调整、考核应对、课堂应对以及遗失应对得分依次为23.91±3.45、14.31±2.05、14.36±1.97、18.04±2.29、13.88±1.88、20.83±3.04、6.05±1.43、9.95±1.76、5.08±1.65、5.76±1.56。除课堂应对和遗失应对之外,其他因子均分均高于相应的中间值。其中,课堂应对高于中间值6分的占18.81%,遗失应对高于中间值6分的占32.43%。医学心理学课程收获得分为4.06±0.69。高于中间值3分的占87.38%。

2.2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心理素质及课程收获的性别差异 通过两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心理素质和医学心理学课程收获均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在心理素质的突发应对和课堂应对两个因子上,男生得分均显著高于女生(见表1)。

2.3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心理素质及各因子和医学心理学课程收获的相关 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心理素质和课程收获呈显著正相关。除丧亲应对因子和遗失应对因子外,医学心理学课程收获和心理素质其他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见表2)。

表1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心理素质的性别差异/M±SD

**P<0.01,***P<0.001。

表2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心理素质及各因子和医学心理学课程收获的相关矩阵

*P<0.01,**P<0.001。

2.4 医学心理学课程收获对心理素质的回归 第一步,以性别、是否独生子女为自变量,以心理素质为因变量,采用强迫法进行回归分析。分析时,将人口学变量转化为虚拟变量:性别(男)以女生为参照组,独生子女(是)以非独生子女为参照组。结果表明,男生和独生子女均未进入回归方程。第二步,以课程收获为自变量,以人口学变量为控制变量,以心理素质为因变量,采用强迫法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控制人口学变量的影响后,医学心理学课程收获进入回归方程,能显著预测医学生的心理素质。其标准回归方程为Y=0.31X(见表3)。

表3 医学心理学课程收获对心理素质的回归

*P<0.001。

3 讨 论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心理素质是个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关于心理素质的定义有很多。比如,樊富珉、王建中[2]认为,心理素质是以先天的禀赋为基础, 在后天社会环境的教育和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稳定的心理品质。向群英、唐雪梅[3]认为,心理素质是指以人的自我意识发展为核心,由积极的、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价值观所导向的,包括认知能力、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有机结合的复杂整体。我们认为,所谓临床医学专业大学生心理素质,是指临床医学专业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以及校内外社会实践活动尤其是医学实践活动中,当自身或自身和周围环境的关系发生变化时,大学生个体所表现出的习惯化的、稳定的应对心理与行为的素质。

心理素质是多因素构成的综合体。关于心理素质的结构,有二因素说[4]、三因素说[5]、四因素说[6]等。本研究的心理素质由突发应对、关系形式、换位思考等十个因子构成。研究发现,八成以上的临床医学生专业学生心理素质得分高于中间分。这说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心理素质总体是比较高的。但是,仍有近两成的学生心理素质偏低,尤其是在课堂应对、遗失应对以及丧亲应对等因子上,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得分普遍较低。他们进入临床医学专业学习的第三年,回答问题的主动性较差,对待一些丧失问题仍有较大的情绪波动,难以在短时间内调控好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从性别差异来看,也许是受到两年多临床医学专业学习的影响,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心理素质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但是,在心理素质的突发应对和课堂应对两个因子上,性别差异显著。这可能是因为和男生相比,女生较为感性,遇到一些事情容易感情用事。因此,必须努力调整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应对方式,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

影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心理素质的因素有很多。本研究发现,重视医学心理学课程,提升课程质量,有助于增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心理素质。医学心理学是医学和心理学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交叉学科。医学心理学课程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该课程主要包括心理健康和心理发展、心理学基础、心理评估和心理应激、病人心理和医患关系等内容。医学院校必须充分重视医学心理学课程的重要性,充分考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心理需求和专业需要,整合教学资源,改革教学方法,完善课程结构。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

[1] 刘亚菲.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结构与测评[D].天津:天津大学,2009.

[2] 樊富珉,王建中.北京大学生心理素质及心理健康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4):26-32.

[3] 向群英,唐雪梅.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与训练[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4] 孟莉,徐建平,孙发利.当代师范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模型[J].延安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3,10(6):114-117.

[5] 张焰.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理论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4):43-45.

[6] 韩承敏.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构想[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2,9(3):49-52.

The influence of medical psychology courses on medical students' psychological quality

CHENXin

(GannanMedicalUniversity,GanzhouJiangxi341000)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medical psychology courses on medical students' psychological quality. Method: A survey was conducted in 404 medical undergraduates with psychological quality questionnaire. Results: No significant gender differences. The psychological quality of medical undergraduates was a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effect of Medical psychology course; the effect of Medical psychology course entered into the regression equation of psychological quality. Conclusion: Enhancing the teaching effect of medical psychology will improve the pschological quality of medical students.

medical students;medical psychology;psychological quality

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省级立项课题(编号:JXJG-14-13-5)

G642

A

1001-5779(2016)05-0749-03

10.3969/j.issn.1001-5779.2016.05.024

2016-05-18)(责任编辑:敖慧斌)

猜你喜欢
性别差异本科生心理素质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不同性别青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性别差异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性别差异对TWA的影响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行业特色院校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
本科生党支部活动方式的创新研究
论法学本科生法律思维的培养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