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大学生思想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

2016-12-15 02:21:48姚琨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医学类医学生辅导员

姚琨

(贵州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院,贵州贵阳550001)

医学类大学生思想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

姚琨

(贵州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院,贵州贵阳550001)

文章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当前医学类大学生思想特点,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探索既符合学生思想特征又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策,从而促进医学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蓬勃发展。

医学类大学生;思想现状;问题分析

当前我国经济愈来愈融入世界经济这个有机整体中,同时文化的发展却更多地表现为多样化,更加宽泛更加包容。面对这样的格局,我们只有更多地对医学类大学生的特点进行了解和掌握才能够保证他们不仅能学到医学知识、医疗技能更能学到高尚的医德医风,这是促进医科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蓬勃发展的重任。为更全面地掌握医学类大学生的思想特点,笔者在贵州某医科大学医学类专业发放“医学生思政状况调查问卷”950份,收回912份,有效调查问卷900份。本次参与调查问卷的学生,党员、团员、群众所占比例分别为11.7%、86.3%、2%。

一、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1.政治信仰方面:思想主流积极向上,政治参与度低

从表一的数据显示,在政治信仰方面,多数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相信最终能够实现共产主义。以上调查结果反映出现如今医学类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清醒,绝大多数都具有积极向上的健康思想,这是一种很好的发展趋势。然而新时期社会思潮的多元化也让部分思想不够坚定的学生在意识形态上、在信仰上出现了偏差。有相当部分学生不太关心国家大事,学生对加入党组织存在模糊认识和偏差,他们的入党动机并不单纯,有超过1/4的申请入党者是因为入了党将来找份好工作更容易,这种思想的出现严重偏离了我们在学生中培育党员的宗旨。怎样启发在校大学生拥有一个正确的政治观念,端正入党思想?怎样减少目前大学生中只重学术而轻政治,对政治漠不关心甚至产生悲观思想的状况?这些都是目前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

表一 医学类大学生关于政治思想调查项目及结果

2.思想道德方面:人生态度积极,价值取向多元化

通过表二我们可以看到,当前医学生已经形成了较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心公益事业,他们崇尚知识、能力和个人奋斗,但是不排斥依靠别人实现人生价值。他们大多能够认清楚自我的需要,价值取向清晰,但是在个人价值的追求方面较之以往有些许改变。在面对一些问题时一改之前非常正统的以社会大局为主的思想,转而追求在社会和个体利益之间寻找平衡点。特别重视实现自我价值和获得实际利益;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大部分同学是在不损害集体利益的前提下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呈现出从群众本位向个体本位转移的偏向,少部分学生出现了价值取向偏离、道德人格功利化的情况,表现多元化、复杂化的特点。

表二 医学类大学生关于道德修养调查项目及结果

3.学习生活方面:主流学习意识强,心理问题逐渐凸显

从表三可见大部分同学在选择专业时是因为“自己喜欢”,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表现出现代医学生在思想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他们学习目标很明确,大部分同学对所学的专业有爱好或者是有学习兴趣,在人际交往方面也能够把相互理解和沟通放在首位。但是,部分同学还表现出了一定的心理负担,少部分医学生因学习目标不明确、医患关系矛盾、医学职业的高风险以及一些自身原因存在专业兴趣不浓,学习状况不佳,前景认识不清等问题。

4.职业规划方面:强调个人价值,实用主义色彩明显

调查结果显示,处于从学生向医生角色转换时期的医学生,大部分同学都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在就业时都能保持良好的心态,不强求专业对口。从今后的就业方向来看,现在的医学生更强调的是个人价值,把个人发展空间放在首位,部分同学则认为薪水高的工作就是好工作,他们往往只看重当前的利益,却忽视了个人的特点、需求,没有从长远的

发展去定位个人的需要。(见表四)

表三 医学类大学生关于学习生活调查项目及结果

表四 医学类大学生关于职业规划调查项目及结果

二、医学类大学生思想现状问题产生原因

针对当下部分医学院大学生表现出来的以个人为中心、以功利主义为追求目标的思想蔓延情况和思想政治观念淡薄、实用主义思想严重的现象,笔者尝试从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四个方面来思考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

1.社会环境因素。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大学生受到更多价值取向、金钱观的影响,思想状况表现出一定的边缘化和不稳定性。少数大学生变得“唯利是图”,衡量一件事情是否有价值,以是否产生经济价值、金钱效益来衡量,不再用社会主义价值观来进行判断,这些人的价值观与社会主义的主流价值观相背离,给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难度。

2.家庭环境因素。一些学生家长从小只注意孩子的成绩,很少对孩子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更有少部分家长受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给孩子灌输金钱观、权利观等思想,在这种家庭中长大的学生在遇到事情时自然就会十分功利。另外家庭主要成员工作不顺、收入不佳等情况都会对学生的思想产生重大的影响,让学生进入一些价值取向误区,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

3.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大学生的成长离不开辅导员的教导,一个优秀的辅导员更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组建一支合格的辅导员队伍能够全面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辅导员接触学生的时间长且接触面宽,能够在学校日常管理中渗透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可是目前许多辅导员包揽了学生上课以外的所有相关事务,辅导员们的角色更像学生的“大保姆”,更多是为学生的生活保驾护航,弱化了辅导员对学生的思想引领作用,造成辅导员角色定位不准、职责不清,没有充分发挥学生人生导师的作用。另外,虽然学校每个院系都设有心理辅导员,但是却缺乏对他们专业化、系统化的培训,使得辅导员真正遇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时,显得

能力不足,不能结合社会发展形势认真研究他们的心理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困惑。

4.医学生的个体因素。医学专业课程繁重,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医学专业的学习上,因此对于国家大事或者时政新闻关心很少,造成了医学生的政治敏锐度偏低。另外,医学生呈现的是一个动态的思想变化系统,不同年级学生面临的问题不同。前三年影响医学生的主要问题是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而随着大四、大五专业课的开设以及临床实习,医患关系与医学职业的高风险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学生今后从医的态度和决心,使得他们开始面对社会和现实情况思考问题,就业困惑带来的心理问题开始凸显。

三、加强医学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策思考

1.保证医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接受的教育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当代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校园活动中开展主题团日、主题党日等活动,以朗诵、歌唱、情景演绎等多种方式丰富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紧密联系医学院校的专业特点,如结合每年的“护士节”、“爱眼日”、“爱牙日”积极开展特色鲜明的实践活动,强化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感悟;严格党员筛选,加强党员入党后的继续教育,增强大学生党员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使他们真正成为弘扬、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主体力量,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以医德教育为核心开展全程专业思想教育

全程专业思想教育就是从学生入学直至毕业,紧密联系医学院学生的思想状况实际和思想变化的规律,按照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有针对性、按部就班地对学生的心理和思想以及行动等情况开展专门的思想教育工作。在整个大学期间学校可多多举办诸如优秀医务工作者事迹报告会、“崇尚医德、献身医学”的主题教育活动等,激发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和作为医生的崇高责任感。同时,广泛开展与医学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如争取让学生多参加免费医疗服务、义务献血等活动的机会,让学生为社会服务的能力得到锻炼,使学生心中充满对社会的责任感,对职业的自豪感。强化医学生法制观念,在学生进入实习前,开展医患纠纷或者医疗事故案例分析讨论,从而培养学生用正当程序解决纠纷的意识,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法治精神,养成良好的医德医风。

3.重视和加强高校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在大学校园,学生的思想教育一般由辅导员承担,辅导员思想政治方面的觉悟高低以及是否拥有一个负责任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因此努力打造一支思想素质高、责任心重的辅导员队伍,是保证学生接受良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首先应促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完善辅导员激励机制,保持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学校要积极为辅导员创造研究、学习的机会,可拿出专门的资金为学生建立科学研究专门课题,让学生在辅导员的带领下开展工作,辅导员在工作中熏陶感染学生,使之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得到提高。其次完善辅导员培训机制,积极组织辅导员参加对外交流和社会实践,举办辅导员工作论坛,针对辅导员开展理论结合实践的一系列如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培训,从而加强辅导员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巧,让高校辅导员在教育学生方面的业务素质水平、思想道德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4.积极开展大学生医学心理健康教育

发挥医学院校自身长处,在学校教学计划中为心理健康教育开设专门课程,并在此基础上慢慢开创更多的教育方式方法,如:引导在心理健康方面感兴趣的学生创办与此相关的社团,定期开展研讨活动;邀请专业心理辅导师为在校师生开展专门的讲座。还可在如“5 25”心理健康日这样的特殊日子中,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原创心理剧本征集、朋辈团体心理辅导、户外心理游园活动、催眠SHOW、心理专家专业技能培训及讲座等活动,多管齐下引导学生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然后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医学生自主性、自律性以及心理承受能力、适应能力的教育和引导,有意识地磨练他们的个人心理承受能力,培养个人的心理适应能力,努力提高个人的心理调节能力,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

[1]申正付,杨秀木,马语莲等.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专业思想状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2,(6):814-816.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号.

(责任编辑:徐国红)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Statue quo of Medical Students’Ideology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YAO Kun
(School of Medical Imageology,Guizhou Medical University,Guiyang 550001,China)

By means of questionnaire survey,thispapermakesan understanding of medicalstudents’ideological features,highlights their subjectivity,and explores some countermeasures against educational problems of ideology for this kind of students,aiming to further undergraduate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in university/colleges.

medical undergraduates;status quo of ideology,analysis of problem

G641

C

1009-3583(2016)-0131-04

2016-04-12

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5+3’模式背景下医学生职业价值观研究”阶段性成果(2016fdy34)

姚 琨,女(布依族),贵州贵阳人,贵州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医学类医学生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医学类新闻的撰写原则与技巧
新闻传播(2018年3期)2018-05-30 07:01:33
医学类论文中数字的用法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辅导员(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53
对医学类高职高专开设高等数学必要性的认识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中国卫生(2015年3期)2015-11-19 02:53:24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医学类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的探索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对医学生心肺复苏课程设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