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图书馆空间研究知识图谱解析*

2016-12-15 01:28徐德军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6年6期
关键词:创客图书馆空间

徐德军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江苏苏州215009)

我国图书馆空间研究知识图谱解析*

徐德军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江苏苏州215009)

文章在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运用关键词共词分析法,通过SATI、UCINET、NETDRAW、SPSS软件将我国空间研究领域聚类分析分为7个类团主题,并用多维尺度分析直观地绘制了我国空间研究成果的向心度和密度。结果表明:空间内涵价值理论、多元化空间设计与建设、空间再造与服务转型融合等研究是空间研究未来发展的新方向。

图书馆空间;共词分析;知识图谱

空间研究已成为图书馆学近年来持续的热点研究方向之一,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概念引入国内至今已有10多年时间,空间研究也已从信息共享空间向学习共享空间、第三空间、创客空间、创新空间等新的多元化空间内涵转变。梳理空间研究论文现状,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将研究结果可视化,得到更加直观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发现和预测空间研究的未来方向和趋势。

有关图书馆空间的文献定量研究已有数篇,葛立辉、张春花[1]运用传统的文献分析法从论文的发表年度、期刊分布、研究主体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分析了我国信息共享空间的发展历程。张爱菊[2]以CSSCI数据库为样本库,借助CITESPACE软件从重要学术文献、学术代表人物、主要研究热点以及研究前沿等维度,对信息共享空间研究进行了知识图谱分析。吴卫华[3]则以CNKI数据库为样本库,借助SATI软件以可视化图谱的形式来展示国内图书馆空间服务研究的热点主题及其交叉联系,揭示了图书馆空间服务研究主要经历了从传统的藏阅空间到信息共享空间,进而到学习共享空间、第三空间、创客空间等发展变化过程。上述研究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图书馆空间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但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或是研究方法过于传统不够直观,或是研究对象局限于信息共享空间一个方向,或是研究方法选取维度较少导致研究结果缺乏逻辑性。

1 技术方法与数据处理

1.1 研究方法

本文使用关键词共词分析法,借助SATI文献题

录分析软件和UCINET、NETDRAW社会化网络分析软件,提取关键词、构建相异矩阵并进行可视化处理,再利用SPSS19.0软件进行聚类和多维尺度分析,解析我国图书馆空间研究相关领域的研究结构。共词分析法是一种内容分析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对能够表达某一学科领域研究主题或研究方向的专业术语共同出现在一篇文献中的现象的分析,判断学科领域中主题间的关系,从而展现该学科的研究结构[4],文献关键词和主题词是最常用的共词分析对象。

1.2 关键词采集与处理

数据采集于CNKI中文期刊数据库,学科领域限定“图书情报和数字图书馆”,以题名“空间”“space”“common”为检索词,共得到1 897篇期刊文献,将检索结果进行清洗处理,最终获得1 219篇相关文献,导入SATI文献题录分析软件,提取到关键词1 493个,图书馆空间研究自2006年开展以来,已成为相对成熟的研究领域,因此选取频次>10次的关键词为样本数据,共计有48个。关键词共现网络知识图谱如图1所示,每一个圆代表一个关键词节点,节点大小表示关键词出现频次的高低,节点之间连线粗细表示关键词之间关系强弱。总体上看,高频关键词有信息共享空间、高校图书馆、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创客空间、第三空间、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大学图书馆等,呈现了数十年来图书馆空间领域不同的研究主体和方向侧重点。节点连线较粗的有图书馆与信息共享空间、高校图书馆与信息共享空间、高校图书馆与学习共享空间、公共图书馆与创客空间和公共图书馆与第三空间等,反映了不同类型图书馆关注和研究的方向有所差别。

图1 关键词共现网络知识图谱

2 知识图谱分析

2.1 构建相异矩阵

关键词数值矩阵处理是绘制知识图谱的基础,为消除多值共现矩阵中频次悬殊对统计结果造成的影响,常用做法是将多值矩阵转化为元素值在[0,1]区间取值的相似矩阵[5]。在此基础上为避免0值过多造成误差过大,还需要将相似矩阵再转化为相异矩阵。表1是利用SATI软件Co-Occurrence Matrix(Dissimilarity)生成的48个高频关键词相异矩阵图。

表1 关键词相异矩阵(部分)

2.2 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是共词分析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在共词分析的基础上,以共词出现的频率为分析对象,利用聚类的统计学方法,把众多分析对象之间错综复杂的共词网状关系简化为数目相对较少的若干类群之间的关系并直观地表示出来的聚类的过程[6]。将表1关键词相异矩阵导入SPSS19.0软件,设定相关参数,选择度量“系统聚类”分析,聚类树状图如图2所

示。依据图2从下往上看,我国图书馆空间研究领域大致可分为七个区域,本文将结合各主题重要经典文献逐一进行解读。

图2 关键词聚类分析树状图

2.2.1 信息共享空间研究

区域一主题包括信息共享空间、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IC、学习共享空间、电子阅览室等核心关键词。21世纪初,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技术普及和应用,对传统的图书馆信息组织和获取方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革命性颠覆,引起了我国图书馆学界关于图书馆命运的广泛讨论。2005年前后国内图书馆人开始了有益探索,吴建中[7]指出在互联网技术应用浪潮中,开放获取和信息共享空间为图书馆转型提供了新的思路。王旭艳[8]以美国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为例,对其产生的背景、模式、特征、长处及信息共享空间中的资源、合作、空间设置和人员构成进行了论述。此后信息共享空间研究逐步成为互联网应用转型时期图书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热点。随着信息共享空间在国内众多图书馆的落地建设,对其服务模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理论提炼。成俊颖等[9]以复旦大学新校区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建设为契机,构建了面向用户的信息服务模式。随着研究的深入,还衍生出了与高等学校教学模式改革密切相关的学习共享空间等新的内涵。任树怀、盛兴军[10]论述了在高校协作式学习模式兴起的背景下,构建学习共享空间支持学生协作式学习和研究的必要性。电子阅览室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和用户获取信息行为方式的改变,其功能在逐渐弱化,把闲置的电子阅览室改造为信息共享空间是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建设的一个突出特点。

2.2.2 图书馆建筑研究

区域二主题关键词包括大学图书馆、图书馆建筑、建筑空间等。21世纪初同样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契机,招生规模逐年扩大,高校合并和新校区建设是这一时期的重要特征。图书馆也普遍得到了新建和改扩建,建筑本身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学校内部都已当做重要地标性建筑进行规划。图书馆新馆规划、设计、招标和施工,旧馆空间改造和布局调整以及信息环境、管理模式等的改变对建筑空间的影响,是图书馆空间研究的新方向。杨明华[11]认为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改变了图书馆服务管理模式,并就图书馆新的服务管理模式对建筑形式的影响和要求进行了分析。

2.2.3 信息共享空间背景下的学科服务研究

区域三主题包括学科信息共享空间、学科服务、学科馆员、知识服务等。学科服务是我国高校图书馆提供的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深层次服务,是图书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信息共享空间建设背景下信息组织和获取方式的改变,学科馆员的重新定位和培养,对学科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宋海艳[12]从信息素养教育、学习共享空间、学科服务平台和知识社区4个方面探讨了学习空间与学科服务融合的模式。

2.2.4 图书馆空间再造与服务转型研究

区域四主题包括空间再造、服务转型、服务创新等。空间再造是关注图书馆物理空间研究的方向,经过本世纪以来10多年的发展,当初如火如荼建设的新馆现今面临新的转型,基于物理空间本身的再造和布局又开始引发了新的讨论和实践。空间再造是手段不是最终目的,通过再造促进服务转型和服务创新,是新环境下对图书馆服务转型提出的新要求。佴林扬[13]

认为图书馆的服务空间已拓展为虚拟和现实两个层面:多元、实用、创新的数字空间和轻松、和谐、高雅的文化休闲空间是图书馆服务转型的重要趋势。

2.2.5 图书馆空间创新研究

区域五主题包括创客文化、创客空间、创新服务、众创空间、图书馆服务等。创客文化是当前我国新经济增长方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兴起的一种创新创业文化方式。与此同时,“互联网+”背景下的图书馆空间再造正处于多元化的探索转型时期,创客空间和创客服务成为了图书馆服务创新的一个新兴方向。张晓桦[14]对图书馆空间再造与服务融合的认知层面、规划层面、实践层面3个维度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评价,指出创客空间是图书馆战略转型的前沿趋势。

2.2.6 图书馆空间价值理论研究

区域六主题包括第三空间、文化空间、公共图书馆等。信息共享空间较多关注于虚实空间中的信息组织方式和服务模式,“第三空间”理论的引入则是图书馆空间研究“场所精神”的体现,已成为图书馆空间研究的重要领域。2009年,在意大利都灵市举办的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年会上,关于“图书馆设计建筑”有关的卫星会议中正式达成了图书馆成为“第三空间”的共识。会议指出图书馆是知识的共享空间,也应是博物馆、美术馆的文化共享中心,更应是提供创新的舞台[15]。在国家大力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政策引领下,公共图书馆由于其服务对象的多样性和体制机制的相对独立性,“第三空间”价值理论得到了较好的实践。鲍甬婵[16]认为图书馆作为城市“第三空间”的价值表现在:既是城市的文化场所,又是城市休闲所在,应从多方面倾力打造作为城市“第三空间”的图书馆。此外,与公共图书馆联系较为密切的“文化空间”“公共空间”等价值理论也是图书馆空间价值理论的研究方向。

2.2.7 图书馆空间功能布局与设计研究

区域七主题包括空间布局、空间设计等。包括美国、港台地区以及内地高校之间的图书馆空间设计案例介绍和地区间比较研究,基于“大流通”“阅读推广”“面向用户”等多视角的空间设计理念研究等。宋晓丹[17]用“大流通”服务模式,论述了图书馆藏阅空间、私密阅览空间、交流阅览空间、休闲阅览空间等不同空间的特点和功能需求。

2.3 多维尺度分析

多维尺度分析的主要思想是通过测定观测量之间的距离来发现各个观测量之间的结构,其过程是通过将观测量定位到概念空间中的一个特定的位置,使得空间中观测量的距离相似性越近越好[18]。将表1关键词相异矩阵导入SPSS19.0软件,设定相关参数,选择度量“多维尺度(ALSCAL)”分析,结果如图3所示。两两关键词之间的节点远近表示联系紧密程度,多个节点集中度代表某一类主题的相似度,关键词分布与聚类分布图相近。

图3 关键词多维尺度分析图

(1)分布在第1区域的主要有信息共享空间、学习共享空间、大学图书馆、服务模式、信息服务、高校图书馆等高频关键词,关键词数量众多且集中度高,与聚类分析图区域一主题相近,是图书馆空间研究领域的核心主题。这类主题研究成果数量众多,内容丰富、方法多样且持续时间较长,表明围绕信息共享空间研究的相关主题已发展到较为成熟阶段。

(2)分布在第2区域的主要有服务创新、创新服务、创客空间、创客文化、众创空间、公共空间、第三空间、公共图书馆等,同样是高频关键词且集中度较高,与聚类分析图区域五和区域六主题相近。围绕创客空间、创客文化等理念的创新服务研究是当前图书馆服务转型的前沿趋势,“第三空间”理论的引入以及在公共图书馆的实践是空间理论研究创新的热点。这类研究主题已形成了相当规模,是当前以及今后具有潜在爆发力的研究热点。

(3)分布在第3区域的主要有空间再造、空间设计、空间布局、空间规划、高职院校图书馆、虚拟空间等,属于低频关键词,与聚类分析图区域七和区域二

主题相近。围绕图书馆空间再造的空间重新规划、设计以及功能再布局是空间领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尝试,国内各类型图书馆进行了空间改造的实践探索。但受限于跨学科的专业知识背景,该研究主题虽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还处于量的积累阶段,研究内容和方向都不成熟。

(4)分布在第4区域的主要有学科服务、学科信息共享空间、学科馆员、学科化服务、共享空间、电子阅览室、建筑空间、图书馆建筑等,属于低频关键词且分布松散,与聚类分析图区域三和区域二主题相近。学科服务研究是图书馆学的传统方向,将其与信息共享空间研究结合起来是其一个新的分支。图书馆建筑研究由于知识内容结构其与图书馆学跨度较大,这类研究大多泛泛而谈。这类主题或是其他主题的延伸,或是研究内容浅显,都属于空间研究领域的边缘方向,文献数量较少。

3 结语

图书馆空间研究发展到今天仍是一个经久不衰的热点方向,不仅趋势仍处于上升阶段且不断延伸出了新的理论。通过上述研究分析,我国图书馆空间研究总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趋势特点。

(1)信息共享空间研究已发展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包括“学习空间”“协作空间”“第三空间”等在内的空间内涵价值的理论创新是未来研究的新课题。

(2)学习空间、研讨空间、智慧空间、文化空间、创客空间等功能多样、形式多元的空间设计与建设是空间研究新的增长点。

(3)空间再造与服务转型的融合研究是推动图书馆空间研究的未来动力,空间再造的目的是促进服务转型。

[1]葛立辉,张春花.我国信息共享空间研究论文计量分析与述评[J].河北科技图苑,2013(3):16-19,23.

[2]张爱菊.信息共享空间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J].情报探索,2015(1):33-37.

[3]吴卫华.基于知识图谱的我国图书馆空间服务研究可视化分析[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57-60,86.

[4]张勤,马费成.国外知识管理研究范式[J].管理科学学报,2007(12):66-75.

[5]刘启元,叶鹰.文献题录信息挖掘技术方法及其软件SATI实现[J].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12(1):50-58.

[6]钟伟金,李佳,杨兴菊.共词分析法研究(三):共词聚类分析法的原理与特点[J].情报杂志,2008(7):118-120.

[7]储节旺,闫士涛.知识管理学科体系研究(下):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2(3):5-9.

[8]吴建中.开放存取环境下的信息共享空间[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5(3):7-10.

[9]王旭艳.信息共享空间拓展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新机遇[J].情报杂志,2005(11):138-139,142.

[10]成俊颖,等.复旦大学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调查问卷分析[J].图书馆杂志,2007(7):39-41.

[11]任树怀,盛兴军.学习共享空间的构建[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4):20-26.

[12]杨明华.图书馆的服务管理模式与图书馆建筑[J].图书馆论坛,2001(1):137-139.

[13]宋海艳.泛在知识环境下的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与动力机制研究:基于学习空间融合服务的探索[J].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0(7):58-62.

[14]佴林扬.高职图书馆服务转型与空间再造[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1):92-94.

[15]张晓桦.创客时代图书馆空间再造与服务融合路径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5(11):47-51.

[16]吴明明,刘华.转型期学术图书馆的空间再造[J].图书馆杂志,2015(7):32-36,58.

[17]鲍甬婵.图书馆:城市的“第三空间”[J].图书馆论坛, 2011(5):16-18,26.

[18]宋晓丹.“大流通”服务模式下的图书馆阅览空间设计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5(9):81-84.

Analysis on Knowledge Graph of Library Space Research in China

This paper,based on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uses the key word co-word analysis method and classifies library space research topics into seven areas with the aid of the SATI,UCINET,NETDRAW and SPSS software,and further draws the centripetal degree and density of library space research results in China with the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analysis.Results show that the space connotation value theory,diversified spac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space reconstruction and service transformation and fusion are new direction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library space researches.

library space;co-word analysis;knowledge graph

G252.8

A

徐德军,男,硕士,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为图书馆空间改造与服务转型。

2016-09-18

*本文系苏州市图书馆学会2016年度课题项目“图书馆空间改造与服务转型研究”(项目编号:16-B-04)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创客图书馆空间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图书馆
让路人都可以坐下来当创客
创客
创客
去图书馆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