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茜 夏 艳
常熟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孙 茜 夏 艳
常熟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
《英语课程标准》(2011)指出:小学英语教学要创建以活动课为主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为了契合新课标,教师通常会使用游戏教学法。本论文通过发放问卷、访谈等方式,探讨常熟公立学校在课堂中使用游戏教学法的现状及常熟国际学校对游戏教学法的应用情况。本文旨在使小学英语教师获得启示,更大程度地掌握游戏教学法的内涵,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好更快乐地学习英语。
游戏教学法;小学英语;英语课堂
小学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然而,长期以来,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导致一些消极后果,如课堂氛围沉闷,记忆方式机械化以及教学效率低下等。游戏教学法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对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和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小学英语教师将游戏教学法运用到英语课堂中去,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下,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一)任务型语言教学
大卫·纽南提出“课堂任务是指学习者理解、处理、输出目的语或用目的语进行交流的各种学习活动。在这些学习活动中,学习者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表达意义上,而不是在操练语言形式上。”[1]因此,学生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可以通过教师在课堂中具体实施教学目标来提高。教师应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游戏,如购物、旅游、打扮等等。在此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信息缺口通过交流得以填补。
(二)建构主义理论
约翰·杜威认为教学应基于学习者的已知以及教学应让学习者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教师需创设环境,在与学习者互动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2]换言之,如果生动形象的视觉图像能够引起学生的联想和唤醒长期记忆中的相关知识、经验和映象,学生便可以使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和经验去同化新知识。然而,缺乏活力、脱离实际的传统教学模式很难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也很难让学生提取长期记忆中的有关知识。所以学习者很难实现知识的意义构建。相反,游戏教学方法能有效呈现贴近生活的场景,为唤起长期记忆提供有利条件。
(三)多元智能理论
加德纳给出了一个全面的智能图示并认为智能可分为7个不同的方面:语言、数理逻辑、空间、音乐、人际、内省和肢体运作。[3]他指出每个学生的智能发展是有差异的。因此,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根据智能差异改变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不同的是,游戏教学法通过音乐、美术和体育运动等各种活动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多元智能理论,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在合作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发展人际智能、内省智能。
为了从多角度探究游戏教学法在公立小学的使用现状,笔者向三所学校,即常熟实验小学、常熟颜港小学、常熟东南小学的151位学生和33位教师发放问卷进行调查研究。实际回收148份学生问卷和29份教师
问卷,有效率分别为98%和87.9%。笔者以图表的形式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整合,研究发现大部分教师在游戏教学法的使用中常出现以下三种问题:课堂纪律较差、全员参与度不高、游戏形式单一。
(一)班级秩序混乱
研究表明超过半数的教师和学生认为使用游戏教学的课堂秩序混乱。谢贵华提出游戏总是伴有娱乐性质,这也是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的重要原因。[4]但是在课堂上什么程度的娱乐才算合理呢?才能在不偏离主题、不损害教师权威的前提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有序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基本保证。因此,如何掌控游戏教学的娱乐程度值得教师思考。小学阶段的学生富于好奇心,在参与活动的时候常常过于活跃,甚至大喊大叫,将课堂纪律抛之脑后。无序的课堂教学最终导致整个教学内容偏离最初的教学计划,对教学有效性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二)学生参与度低
本次问卷的第11题涉及该问题:“在课堂上是否每个学生都参与游戏活动?”其中,有42.5%的学生认为“小部分学生参与”,有13.5%的学生认为“仅几个学生参与”。也就是说,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在课堂上做游戏学生的参与度不高,仅限于部分学生。在有50个左右学生的班级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有高有低,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也不在同一水平上、一起学习、合作、交流的难度较大。教师为了确保在40分内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常常向成绩优异的学生提问,因此后进生无法在课堂上真正展示自我。后进生因被忽视而受不到教师的鼓励与赞扬,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对游戏和英语学习失去动力。
(三)游戏形式单一
针对关于游戏多样性的这题,只有13.8%的教师经常换新游戏,有44.8%的教师经常做固定的、学生很熟悉的游戏。在探究学生对游戏热情不高的原因时,只有27.6%的老师未选择“游戏没有新意、缺乏吸引力”该选项。赵颖提出,一些游戏活动从低年级使用到高年级,期间没有任何改变或创新。[5]虽然在使用的过程中这些游戏会产生一定积极效果,可若是长久性地反复使用一种游戏,那么就会导致学生的厌烦,做游戏的积极性也会大不如前。所以对于教师而言,如何变化着使用多种游戏也是很重要的。
据调查发现,常熟国际学校的英语教师经常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法。笔者以思维导图和细节分析的形式收集并整合了国际学校的两个课堂案例,以期启示公立小学英语教师。最后,笔者针对游戏教学法在公立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提出四个建议。
(一)案例展示
案例一
Mind map of the game HangDroid
案例二
Mind map of the game:hide-and-seek
在本堂英语课中,教师利用游戏教学法教授一些新单词,如兔子、熊、猴子等等。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讲解,学生听课为主,这种教学模式往往让老师在一堂课下来后感到筋疲力尽,学生也会听得索然无味。而在这个游戏中,学生成为了整个课堂的控制者,他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要求其他学生猜测单词中所含的字母。作为一年级学生,他们很难做到整堂课都专心致志听讲,但是这样的竞争游戏可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在此过程中,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得到有效解释,学生也更易吸收消化新知识。但教师应在适当的时候帮助学生控制好整个课堂秩序,避免发生因学生过于活跃,课堂秩序散漫的情况。
这节课涉及到四个位置名词,其中两个名词(behind,beside)是本课教学重点。为了让学生学会使用“Where is …? He/She is …”句型结构,教师创设情景,在教室内布置了树、栅栏、房子道具,以便学生在与真实生活贴近的课堂中玩捉迷藏游戏。由于环境的影响,学生会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对新知识也会产生一定的感性认识。教师在捉迷藏游戏中引导学生唱歌跳舞,学生们的兴趣和热情得到极大激发。但此类游戏并不适合所有教师,教师在设计和选择游戏时应从自己的性格特征出发。
(二)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应用的有效建议
1.游戏教学具有目的性
促进教学活动的游戏设计必须与教学密切相关。教师设计游戏时应充分考虑教学内容、教学要点和其他教育需求。例如,这门课的重点是新单词,教师可以设计回声、歌唱或猜谜游戏练习和巩固词汇。此外,如果它涉及语言教学中的对话,教师可设计一些相关的语言任务,如角色扮演和发明游戏等。
2.游戏教学具有可控性
游戏教学法可以创建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但不宜整堂都玩游戏,原因在于游戏有时会浪费时间,导致教师无法完成教学目标。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不能仅依靠游戏,教师在课堂上的适当控制会逐渐将学生的学习倾向转变为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用游戏时应该注意时间的安排、游戏类型的选择以及对整课堂的掌控。教师在上课前必须把握三个重点:玩什么,怎么玩和什么时候玩。
3.游戏教学具有启发性
在课堂上玩游戏是为了学习和巩固新知识,但也应注重学生智力、技能和能力的发展。与此同时,老师应在理解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设计一些具有创意、挑战性和启发性的游戏。例如,与低年级学生玩猜谜游戏时,教师可以展示圆状模型以激发学生思考更多的相关对象。他们的回答会是球、苹果、脸和太阳等等。这种方式不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还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4.游戏教学必须现代化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途径也日益增多。因此,英语教学应与时俱进。与此同时,游戏的类型和内容必须不断改进与更新。教师应注重创新,借助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用具使游戏具有吸引力。
游戏辅助英语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一次革新,它使原本枯燥无味并且抽象的课程内容变成了生动有趣而且直观的学习体验,充分地挖掘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游戏教学法在常熟市公立小学的使用现状,由此引发小学英语教师的思考,提出对教师专业素养及教育技能的要求。本文旨在启发教师的课堂研究,完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最终实现师生共同双赢的课堂。
[1]纽南.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2]Wang Q.A Course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M].Beijing:Higher Education Press,2013.6.
[3]Wang L.F.Introduc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Beijing:Higher Education Press,2006.88.
[4]谢贵华.外语课堂游戏[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
[5]赵颖.小学英语游戏教学的问题与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G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