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出土文献的彭咸新考

2016-12-15 00:19张志香浅野裕一
东疆学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变迁

张志香 浅野裕一

[摘要]最近上博简《彭祖》篇与清华简《楚居》篇等新出土文献的发现与解读为以往争议不休的彭成问题的阐明提供了可能性。据新材料重新考证,彭成是先泰时期由彭祖传说和巫成传说混淆并转讹而成的人物,历史上实无其人。他是一个与楚国宗族关系极为亲密,主张修身治国、为政以德的,在使国家长治久安方面取得成功的古代贤人。彭成传说中的彭成与最早见于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的彭咸水死说中的彭成之所以有所差异,是因为其原始的彭成传说受自投汨罗而死的屈原传说的影响发生变迁的缘故。

[关键词]彭成;新考;出土文献;形成;变迁

彭咸仅见于楚辞作品,共出现8次,是在其中被提及频率较高的人物,可见,他是楚辞作品中重要的人物之一。那么,彭咸究系何人?主人公何以如此推崇彭咸?这些问题都直接关系到我们对楚辞作品,尤其是对《离骚》篇的解读。在《离骚》篇的结尾部分主人公是这样表明自己的最终意愿的:“吾将从彭咸之所居。”这就决定了彭咸问题的阐明将直接影响我们对主人公最终意愿中所富含的意蕴、主人公的去向问题乃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等一系列问题的理解。从古至今,学术界对彭咸的研究用力甚多,但至今仍众说纷纭,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

在现存的文献资料中,关于彭咸最早的记载是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彭咸,殷贤大夫,谏其君不听,自投水而死。”王逸认为彭咸是殷商时期的贤大夫,因进谏其君主,谏言不予采纳,故而投水自尽。从此以后直到清代,对于彭咸的认识几乎都遵从王逸的解释,如唐代五臣注《文选》、明代陆时雍所撰《楚辞疏》和清代蒋骥所撰《山带阁注楚辞》等均持此说法。另外,以宋人洪兴祖为首的王夫之等人对于彭咸还有如下理解:“补日,颜师古云:彭咸,殷之介士,不得其志,投江而死。”洪兴祖认为彭咸是殷商时代的一个耿介之士,其解释与王逸所谓“殷贤大夫”略有不同,但都属于彭咸水死说。不过彭咸水死说是原始的彭咸传说在《离骚》等楚辞作品流传之后,受屈原传说的影响衍生出来的。其中的彭咸与楚辞作品中的彭咸并非同一人物。关于这一问题将在第二部分详细加以说明。

汪瑗对彭成的解释则完全不同于王逸、洪兴祖等人,汪瑗通过考察分析认为彭咸就是彭祖。“盖尝读太史公《世家》有日彭祖者,乃帝高阳颛顼氏之玄孙,陆终之第三子也。虞翻注日:‘彭祖,名剪,封于彭城,为彭姓。《神仙传》云:‘彭祖者,殷贤大夫也。姓锾名铿。《系本》亦云锾铿,是为彭祖。又按《大戴礼·虞德篇》有商老彭之语,包氏注日:‘商贤大夫。《论语·述而篇》有窃比老彭之语,朱子注亦日:‘商贤大夫。考其德而论其世,稽其姓而辨其名,则日彭咸、日彭铿、日彭剪、日彭祖、日老彭、日锾铿,其实为一人也明矣。或者问日,史传以为铿,而《离骚》以为咸,何也?瑗日:铿与咸声相近而误也。或者日,然则又以为名剪,何也?岂亦声相近而误也?日:然。”汪瑗认为,《史记·楚世家》的虞翻注中名为剪的彭祖、《神仙传》和《系本》中姓钱、名铿的彭祖、《大戴礼·虞德篇》和《论语·述而》篇中出现的老彭以及《离骚》篇中的彭咸实际上是同一人物。就其名在《楚世家》的虞翻注中以为是剪,在《神仙传》、《系本》中以为是铿,而在《离骚》中则又以为是咸的问题,汪瑗认为,这是因为剪、铿、咸的发音相近而出现的讹误。汪瑗进一步提出引证说:“故《神仙传》一以为至殷末年七百六十七岁而不衰老,遂逝流沙之西;一以为历夏至殷八百余岁。……大抵彭祖乃古之有德有寿之隐君子也。……又彭咸者,乃屈原之远祖。而彭咸且当殷之末世,悼其丧乱,遂遁流沙。遭壅君,处乱世,与屈原实相类焉。此所以拳拳遐想而慨慕者也。”

汪瑗根据彭祖作为德高望重的贤人、作为屈原之远祖以及与彭咸同为彭姓的情况推断彭祖与屈原所推崇备至的彭咸有着密切的联系是有一定道理的。不过进而由彭祖之名铿或剪与彭咸之名成音相近便推断彭咸就是彭祖却有所不妥。《楚世家》的虞翻注中名为剪的彭祖与《神仙传》和《系本》中名为铿的彭祖,两者虽然名不相同,但都世称彭祖,加之,名字发音相近,便可以判定两者确为同一人物。但彭咸则不同。彭咸在楚辞作品中共出现8次,如果彭成就是彭祖,那么为何在《离骚》篇、《九章》的《抽思》篇、《思美人》篇、《悲回风》篇和《九叹·离世》篇等楚辞作品中均称为彭成,而唯独在《天问》篇中却称为彭铿呢?再者,约在战国后期曾有有关彭祖的文章,如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以下简称为上博简)《彭祖》篇,并且彭祖还频频出现在《国语》、《世本》等史书中。由此可见,彭祖在战国时期的楚国应该是个名人,对于生活在战国后期的《离骚》等楚辞作品的作者来说,彭祖应该是非常熟悉的人物,完全不可能将彭铿或彭剪误写作彭咸。由此可以推断,汪瑗之彭咸即彭祖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

除此之外,关于彭咸,学术界还有如下观点,即认为应当是两个巫人或巫神的合称。一是认为彭成是指老彭和巫咸,持此说法的有姜亮夫、许富宏等人;二是认为彭咸是巫彭和巫咸的合称,持此说法的有顾颉刚、何天行等人。与上述观点稍有不同的是江林昌的“分化说”。江林昌认为,彭咸原本是彭祖即彭铿,但到了《山海经》系统,分化为巫彭、巫咸两人。不过将彭咸当作两人之合称理解亦有所不妥。因为在楚辞作品出现彭咸的8处当中,彭咸无处不使读者认为其为一人,以至于自东汉到清代无一人不坚信此点。就是现在,两人合称说亦不过是极少数学者的推测之词而已。

综上所述,关于彭咸学术界尚未得出较有说服力的结论。笔者认为,彭咸是先秦时期由彭祖传说和巫咸传说混淆并转讹而成的人物,历史上实无其人。他是一个与楚国宗族关系极为亲密、主张修身治国、为政以德的、在使国家长治久安方面取得成功的古代贤人。试论述如下:

一、对彭咸的再认识

彭咸是先秦时期由彭祖传说和巫咸传说混淆并转讹而成的人物。笔者之所以认为可能性巨大是因为:第一,彭祖传说和巫咸传说均形成并流传于先秦时期;第二,彭祖和巫成均与楚国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其传说应该在楚国得到广泛的流传;第三,在先秦时期的传说中,彭祖和巫咸两者之间的人格特征具有许多共同之处。形成与流传的时问上的相似以及空问上的相同,使彭祖传说和巫咸传说的混淆与转讹具有了很大的可能性,而先秦传说中的彭祖和巫咸两者人格特征的相似则为彭祖传说和巫咸传说的混淆与转讹提供了有利条件。下面,将从以上三个方面详细加以论述。为此,现将列出先秦时期有关彭祖和巫成的文献资料,并分别以(a1)~(a5)、(b1)~(b7)为序号来表示。

(a1)宰我曰:“请问帝尧。”孔子曰:“高辛之子也。日放勋。其仁如天,其知如神……伯夷主礼,龙夔教舞,举舜、彭祖而任之,四时先民治之。”《大戴礼记·五帝德》

(a2)“其后八姓,于周未有侯伯。佐制物于前代者,昆吾为夏伯矣,大彭、豕韦为商伯矣……彭姓彭祖、豕韦、诸稽,则商灭之矣。”《国语·郑语》

(a3)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项高阳……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坼剖而产焉。其长一曰昆吾,二曰参胡,三曰彭祖,四曰会人,五曰曹姓,六曰季连,芈姓,楚其后也。昆吾氏,夏之时尝为侯伯,桀之时汤灭之。彭祖氏,殷之时尝为侯伯,殷之末世灭彭祖氏。《史记·楚世家》

(a4)其在启之武观,忘伯禹之命,假国无正,用胥兴作乱,遂凶厥国。皇天哀禹,赐以彭寿,思正夏略。《汲冢周书·尝麦解》

(a5)01考老问于彭祖曰:“考氏祉心不忘,受命永长。臣何艺何行,而举于朕身,而脊于帝常。”彭祖日:“休哉,乃将多问因由,乃不失度。彼天之道,唯亘……02言,天地与人,若经与纬,若表与里。”问:“三去其二,岂若己。”彭祖日:“吁,汝孳=布问,余告汝人伦,日:戒之毋骄,慎终保劳。大匡之霎,难易身欲。余[告汝]03……口,不知所终_”。考老日:“晚=余朕孳,未则于天,敢问为人。”彭祖日……04既跻于天,又坠于渊。夫子之德登矣,何其崇。故君之愿,良……05……父子兄弟。五纪毕周,虽贫必修。五纪不工,虽富必失。余告汝祸[福]……06……恩=之谋不可行,怵惕之心不可长,远虑用素心白身泽,余告汝咎07口者不以,多务者多忧,贼者自贼_。”彭祖日:“一命一修,是谓益愈。一命三修,是谓自厚。三命四修,是谓百姓之主。一命一朦,是谓遭殃。一命三[胰],08是谓不长。三命四胰,是谓绝辍。毋抽富,毋阿贤,毋向桓”。考老二抨稽首日:“朕孳不敏,既得闻道,恐弗能守v”。上博简《彭祖》

(b1)同人曰:昔者黄啻(帝)与炎啻(帝)战[涿鹿之野,而枚占]巫成,182[巫]成占之曰:果哉而有吝口困189。王家台秦简《归藏》

(b2)伊陟相大戊,亳有祥桑毂共生于朝。伊陟赞于巫成,作《成义》四篇。《尚书·成父序》

(b3)在太戊,时则有若伊陟、臣扈,格于上帝;巫成父王家。《尚书·君爽》

(b4)伊陟赞言于巫成。巫成治王家有成,作《成艾》,作《太戊》。《史记·殷本纪》

(b5)巫彭作医,巫成作筮。此十二官者,圣人之所以治天下也。《吕氏春秋·审分览·勿躬》

(b6)巫成裙曰:“来!吾语女。天有六极五常,帝王顺之则治,逆之则凶。九洛之事,治成德备,监照下土,天下戴之,此谓上皇。”《庄子·天运》

(b7)季连初降于睨山,抵于穴穷。超出于乔山,宅处爰陂。逆上洲水,见盘庚之子,处于方山。女日妣隹,秉慈率相,历游四方。季连闻其有聘,从及之泮,爰生埕伯、远仲。游徜徉,先处于京宗。穴合迟徙于京宗,爰得妣列,逆流载水,厥状聂耳。乃妻之,生但叔、丽季。丽不从行,溃自胁出,妣列宾于天,巫成该其胁以楚,抵今日楚人。清华简《楚居》

由上述例句可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彭祖传说和巫咸传说均形成并流传于先秦时期。

(a1)~(a5)的彭祖传说分别见于《大戴礼记》、《国语》、《史记》、《汲冢周书》和上博简《彭祖》篇。现就其资料的成文年代简述如下。《大戴礼记》,又称《大戴记》,是收集周末、秦、汉时期礼乐制度或礼学家之说的资料汇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隋书·经籍志》日‘汉初,河间献王得仲尼弟子及后学者所记一百三十一篇献之,时无传之者。至刘向考校经籍,检得一百三十篇,第而叙之。……戴德删其烦重,合而记之为八十五篇,谓之《大戴记》。”《大戴礼记》的资料来源非常复杂,各篇的成文年代也大不相同。关于《大戴礼记》的成书时间,前人据如上记载多谓其书成于西汉末期,但现代又有部分学者提出成书时间应在东汉中期的观点。不过不管怎样,包括资料(a1)的《五帝德》篇的成文年代为战国时期。资料(a2)所在的《国语》是关于西周、春秋时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人物、事迹、言论的国别史杂记,出自春秋末期鲁国著名盲史官左丘明之手。《史记》,西汉司马迁所撰,成书年代约在公元前109年至公元前91年之间。《史记》取材相当广泛,出自先秦时期史官之手的《世本》亦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重要材料来源之一。从出自先秦史官之手的《世本·帝王世本》中有类似资料(a3)的“陆终娶鬼方氏之妹,谓之女陵,是生六子。……其一日樊,是为昆吾。……三日锾铿,是为彭祖。彭祖者彭城是也”的记载可以推断,资料(a3)的成文年代应在秦统一之前的先秦时期。《汲冢周书》的内容是以周代文王、武王、成王时期的诏誓、号令等为中心的,其记载最晚到春秋灵王、景王时期。据日本历史学者竹内理三、泷泽武雄所编的《史籍解题辞典》记载,此书“或为战国以后的伪作(《直斋书录解题》),或为‘真赝参半(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其中一部分很可能是根据周代文献于战国或秦汉以后写成的”。不过从资料(a4)的记述与出自战国时期魏国史官之手的《竹书纪年》中“(夏帝启)十五年,武观以西河叛,彭伯寿帅师征西河,武观来归”的记述相同的情况可以推断,资料(a4)最晚在战国时期就已经成文。资料(a5)《彭祖》篇收于1994年春在香港文物市场发现的上博简中。据日本大阪大学教授汤浅邦弘说,其成文年代为公元前372年至公元前278年之间。

(b1)~(b7)的巫咸传说分别见于王家台秦简《归藏》篇、《尚书》、《史记》、《吕氏春秋》、《庄子》和清华简《楚居》篇。现就其资料的成文年代简述如下。资料(b1)所在的王家台秦简《归藏》篇是1993年3月在湖北荆州市王家台15号秦墓出土的秦代竹简之一。其成文年代,据王辉认为应该大约在战国中期。资料(b2)、(b3)所在的《尚书》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关于《尚书》的成书年代近代学者多以为编订于战国时期,而今存《书序》约出于战国儒生之手。笔者认为,此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秦始皇焚书之后,《尚书》多残缺。自汉初以来,有今文、古文两种不同的传本。今本古文《尚书》已确定为是后人伪作,今文《尚书》为秦博士伏生所传。据李学勤考察分析:“清华简中,《尹诰》、《尹至》篇有很多的用词和语法同今文《尚书》中的《夏书》和《商书》是一样的。”近来根据碳14的年代测定证实为是战国前期(公元前403年-公元前343年)的文物的清华简中发现与伏生所传今文《尚书》内容大致相同的多篇《尚书》的事实表明,伏生所传今文《尚书》所记载的内容与编订于战国时期的《尚书》应该是大致相同的。由此可见,秦博士伏生所传今文《尚书》亦出自战国时期。资料(b4)中记述的是与资料(b2)中所记述的相同的事情。由此可见,资料(b4)与资料(b2)同样亦出自战国时期。资料(b5)所在的《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的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成书于秦朝统一前夕。资料(b6)所在的《庄子》是道家经文,是战国前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资料(b7)所在的《楚居》篇是清华简中的一篇,主要记载了从商末到战国初期楚国先公居地的变迁情况,如上所述,其成文年代亦在战国前期。总之,彭祖传说和巫咸传说均形成并流传于先秦时期。

第二,彭祖和巫咸均与楚国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其传说应该在楚国得到广泛的流传。

“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坼剖而产焉。其长一日昆吾,二日参胡,三日彭祖,四日会人,五日曹姓,六日季连,芈姓,楚其后也”,这是关于楚先祖世系的记载。从资料(a3)的这段记述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彭祖为楚始祖季连的兄长。

“丽不从行,溃自胁出,妣列宾于天,巫咸该其胁以楚,抵今日楚人”,丽即鬻熊之子熊丽。这里所记述的是楚人名称的由来。从资料(b7)的这段记述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鬻熊之妻妣列在生熊丽的时候未能顺产,熊丽是弄破母亲的身体从其胸部出来的。那时,因为巫咸是用楚即荆条缠包复合妣列之胁的,由此就有了楚人的名称。即巫咸为楚人称呼的创始人。彭祖和巫咸,一个是楚始祖的兄长,一个是楚人称呼的创始人。由此可见,彭祖和巫咸均与楚国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并且由此可以进一步推断,其传说应该在楚国就得到了广泛的流传。

第三,在先秦时期的传说中,彭祖和巫咸两者之间的人格特征具有许多共同之处。

据资料(a1)显示,彭祖是一位与有虞氏舜共同侍奉圣君陶唐氏尧而使得四时和顺的贤臣。据资料(a2)显示,大彭在殷商时期曾为商伯。韦昭作注说:“大彭,陲终第三子,日锾,为彭姓,封于大彭,谓之彭祖,彭城是也。”此韦昭注与如上所引《世本·帝王世本》的记载几乎相同。由此可见,韦昭注中所记载的以上内容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成文。从资料(a2)以及韦昭注中可以了解到,所谓彭祖就是陆终的第三个儿子大彭,曾为商伯,由于封于大彭,是彭姓的始祖,所以称为彭祖。从资料(a3)中可以了解到,彭祖出自帝高阳颛顼氏,与楚王属于同一个宗族,殷商时期曾受封为商伯,其氏族灭于殷之末世。资料(a4)中记述的是夏朝启时期的事情。据此记载,其时启的儿子武观作乱,黄天哀怜启就赐给他彭祖的后裔中—个叫彭寿的英雄,让他安定夏朝的疆土。

资料(a5)是以彭祖回答奇老之询问的问答形式构成的。者老向彭祖问道:肖老一族是穷尽真心亦不忘怀,因而受“命”得以永续。我萄老应该以什么为才能,又以什么为行动加诸身上,才能安于帝王之常道呢?这样的询问约略表示其有如下前提:青氏一族曾自帝王受“命”作为封建领主,并从那以后长期地保有其领地。在这种前提下,奇老想询问的正是为了使受“命”不至于在自己这代断绝,究竟应该怎么做?在这里值得关注的是,对于如上荀老的询问所给出的彭祖的回答。彭祖回答说:接受作为封建领主之“命”以后,若能一边注意回避丧失此“命”,一边慎修自己,势力就会逐步上升;再一次受“命”以后,若再继续慎修自己,就能够整治安如磐石的体制;重复多少回受“命”,若每回都能继续慎修自己,就能够永续作为“百姓之主”。总之,在这里彭祖告诉青老说,使氏族经久不衰地长久存续的方法就在于不断地谨慎修身。另外,在这里还有一点值得关注,宥老是以毕恭毕敬的态度非常虚心地向彭祖请教问题,而彭祖则是以在这方面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前辈的口吻回答问题的。由此可知,彭祖应该是一位通过孜孜不倦地谨慎修身在使氏族经久不衰地长久存续的问题上获得成功的老前辈。通过以上考察我们了解到,在先秦时期的传说中,彭祖出自帝高阳颛顼氏,与楚王属于同一宗族,曾侍奉于尧帝和夏、商两个朝代的君主,是一个通过孜孜不倦地谨慎修身实现了其氏族及其国家历经唐尧时代直至商代而经久不衰地长久存续的贤者。

《太平御览》卷七十九引《归藏》佚文:“昔黄神与炎神争斗涿鹿之野,将战,筮于巫咸。巫咸曰:‘果哉,而有咎。”此记载与资料(b1)大致相同。参见如上《太平御览》中的《归藏》篇的佚文而释读资料(b1)可以了解到,资料(b1)中所记述的是炎黄两大部落战于涿鹿之野的前后经过。大战在即,部落领袖先要请巫师预测吉凶。这是上古战争的必经程序,而黄帝部落的巫师是由巫咸担任的。上古时期先民们就有了神灵崇拜,因此担当神职的巫咸的地位是相当尊贵的。资料(b2)是《尚书·咸义》篇的《书序》,其中交代了创作《咸义》四篇的时间和简单缘由。赞,明告;义,治理。伊陟是商王太戊的相,他将毫都“桑觳共生于朝”的怪事报告给了巫咸,巫咸提出了应对方案,并作《咸义》记录下来。从这段记载可以了解到,在商朝太戊时期,巫咸官居要职治理朝政。所谓“咸义”就是巫咸治理的意思。巫咸之所以在事后专门作《咸义》把自己应对那件怪事的情况记录下来,一定是因为他所提出的应对方案成效非常显著。资料(b3)中的“巫成义王家”则直接记述了巫咸在太戊时期官居要职治理王事的事情。据资料(b4)记载:“伊陟赞言于巫咸。巫咸治王家有成”。这里记述的是与资料(b2)中所记述的相同的事情,从这段记述也可以了解到,巫咸治理王事的成效是非常显著的。从资料(b5)中亦可以了解到巫咸辅佐帝王治理天下的情况。

巫咸还出现在《庄子·天运》篇。在《天运》篇中,面对人们对天地万物以及人事运行规律的追问和质疑,巫咸给予了回答,资料(b6)中记载的就是巫咸的回答。诏,通“招”,打手势叫人来的意思;女,通“汝”。面对人们的质疑,巫咸说:天有六极五常,帝王顺之则治,逆之则凶。九洛之事,治成德备,监照下土,天下戴之,此谓上皇。由此可知,巫咸认为治理天地万物以及人事要顺应天道,即要以德治国。值得关注的是,在这里巫咸是以一种通晓天地万物以及人事之理的老前辈的口吻回答问题的。结合“巫咸治王家有成”等记述可以推想,巫成应该是一位通过贯彻以德治国的方针,在辅佐帝王治理国家使国家经久不衰地长久存续的问题上获得成功的老前辈。资料(b7)所记载的是对楚人名称的一种溯源性传说解释。穴台即穴熊,亦即鬻熊;丽即鬻熊之子熊丽。从资料(b7)可以了解到,巫咸由于以荆条缠包复合楚国祖先鬻熊之妻妣列之胁的机智,成为了楚人称呼的创始人。由清华简《楚居》篇中“季连初降于魏山……逆上洲水,见盘庚之子,处于方山……游徜徉,先处于京宗。穴台迟徙于京宗”的记载可以推定,资料(b7)所记述的是与殷王盘庚同时或稍后的事情。值得注意的是,统观这些资料巫咸不仅出现在殷代的大戊即太戊时期,而且出现在时隔100多年之后的盘庚时期或稍后的时期,甚至还出现在一千多年以前的黄帝时期。显然,在先秦时期的传说中,巫咸已经演变成为神化了的人物。很可能在先秦时期的传说中,巫成是一位自黄帝时期直至殷商后期一直侍奉于部落首领或王朝君主的贤臣。综观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在先秦时期的传说中,巫咸不仅是一位曾侍奉于黄帝直至殷商晚期历代部落首领和王朝君主的贤臣、楚人称呼的创始人,而且还是通过贯彻以德治国的方针,实现了国家经久不衰、长久存续的先贤。

以上分别考察了先秦时期传说中的彭祖和巫咸的人格特征,通过比较可以了解到两者之间的人格特征存在如下几个共同之处:(1)两者均与楚国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2)两者都是古代贤人;(3)两者在治国方针上都主张修身治国、为政以德;(4)两者都是在使国家长治久安方面取得成功的先贤。

从以上三个方面的论述可以推断,“楚人称呼的创始人巫咸的传说和楚之始祖季连之兄彭祖的传说,后来混淆并转讹成为持续谋求楚国安泰与长久的古代贤人彭咸的传说。”况且在古代神话传说中,一个传说分化为两个传说,或两个传说融合为一个传说,都是常有的事。而由彭祖和巫咸两者所具有的共同的人格特征可以推断,由彭祖传说与巫咸传说混淆并转讹而成的彭咸传说中的彭咸应该是一个与楚国宗族关系极为亲密、主张修身治国、为政以德的、在使国家长治久安方面取得成功的古代贤人。

二、彭咸传说中的彭咸与楚辞作品中的彭咸之间的关系

通过第一部分的考察,我们了解到了彭成传说中的彭咸的人格特征。将他与楚辞作品中的彭咸进行比较,我们便可以了解到两者确实是同一人物。彭咸传说中的彭咸与最早见于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的彭咸水死说中的彭咸之所以有差异,是因为由彭祖传说和巫咸传说混淆并转讹而成的原始的彭咸传说受自投汨罗而死的屈原传说的影响发生变迁的缘故。

首先,对楚辞作品中的彭咸的人格特征进行考察。先将楚辞作品中彭咸出现的8个部分列出,并附上(1)-(8)的序号来表示。

(1)謇吾法夫前倚兮,非世俗之所服。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成之遗则。《离骚》

(2)乱日: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成之所居。《离骚》

(3)望三五以为像兮,指彭成以为仪。《九章·抽思》

(4)独茕茕而南行兮,思彭成之故也。《九章·思美人》

(5)夫何彭咸之造思兮,暨志介而不忘。《九章·悲回风》

(6)孰能思而不隐兮,照彭咸之所闻。《九章·悲回风》

(7)凌大波而流风兮,托彭成之所居。《九章·悲回风》

(8)九年之中不吾反兮,思彭成之水游。《九叹·离世》

学界普遍认为《离骚》篇和《九章》诸篇出自屈原之手。在这一问题上,笔者的观点有所不同。笔者认为,《离骚》篇等楚辞作品并非出自屈原之手,而是出自战国后期与屈原几乎同时或稍后的人之手。而以上所列《离骚》篇、《九章》诸篇以及《九叹·离世》篇等楚辞作品都是以屈原传说为题材创作的作品,即其作品主人公是以屈原为原型的。(1)中的“前惰”即前世修德之人。姜亮夫解释说:“此词离骚凡二见,义与前王、先后诸词皆相近,皆指古贤而言。”也就是说,彭咸不是主人公所生活的战国晚期的人,而是早于那个时代的人。另外,从其上下文来看,主人公所效法的“前惰”就是他迄今为止都在效法而且从今往后也依旧想要效法的彭咸。总之,从(1)不仅可以了解到彭咸是早于主人公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人,并且还可以了解到彭咸是一个不断以德修身的人。(2)是《离骚》篇的结尾部分。这部分称为乱辞,是全篇的总结和尾声。短短五句,高度概括了全篇的内容旨归。在这里,主人公在讲他之所以下定决心离开楚国去追随彭咸的理由时表示,那是因为楚国没有了解他的人,并且也没有能与他共同推行美政理想的人。从以上情况可以推知,主人公想要去追随的彭咸应该是一个能够非常了解他的知己,并且是能与他共同推行美政理想的人。另外,从(3)-(8)中可以了解到彭咸与主人公一样是一个志向坚定的人,而且是主人公想要效法的榜样,同时还是孤独的主人公一直想要相依为伴的知己。综上所述,楚辞作品中的彭咸应该是一个志向坚定的、通过不断地修身不沾染世俗的、主人公想要效法的榜样,又是孤独的主人公一直想要相依为伴的、能够非常了解他的知己,并且还是能与他共同推行美政理想的有德有才的老前辈。

其次,将如上所述楚辞作品中的彭咸的人格特征与彭咸传说中的彭咸的人格特征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我们了解到楚辞作品中的彭咸与彭咸传说中的彭咸之间具有极多的共同之处:第一,两者都非常重视以德修身;第二,对于主人公来说,两者都是关系极为亲密的人;第三,对于主人公来说,两者都是“足与为美政”的古代贤者。由此可以推断,楚辞作品中的彭咸与彭咸传说中的彭咸确实是同一人物。

《离骚》篇是这样描述主人公的:“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日伯庸。……名余日正则兮,字余日灵均。”主人公是以帝高阳颛顼氏为远祖的楚国王族的一员。主人公希冀楚国能安泰长久,为此不仅希望能通过自身不断地修身逐渐充实自己,成为集法则与才能于一身的贤能,而且还为了改革政治、振兴楚国培植了一大批人才。不过由于被包围在楚王左右的党人所阻挠最终见疏于楚王,美政理想不能得以实现。“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绝望的主人公表明将遵从曾经谋求楚国安泰长久的无比敬慕的彭咸所留下来的遗训,“虽体解吾犹未变”,决心即使死去也将坚持自己高贵洁白的生存方式。其后,对楚国现实绝望的主人公为了寻求能够接受自己的理想君主,飞遍天界的天涯海角,但是终于还是没能找到。“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最后突然来到楚国上空的主人公置怀念故乡而要归还楚国的随从于不顾,而表明绝不回到楚国郢都,以宣告“吾将从彭咸之所居”而收尾。

如果彭咸传说中的彭成就是楚辞作品中的彭咸的话,那么,彭成在楚辞作品尤其是《离骚》篇中所富含的意蕴也就不难理解了:第一,彭咸与主人公一样同楚国宗族关系极为亲密。这样一来,主人公在楚辞诸篇中反复表达自己愿与彭咸相依为伴的亲近感、反复表达自己对彭咸不能忘怀而拳拳思慕的感情也就很好理解了。第二,主人公是一个希望能够通过不断地修身充实自己,使自己成为集法则与才能于一身的贤能,从而辅佐楚王使楚国得以经久不衰、长久存续的人;而彭咸是一个主张修身治国、为政以德的、在使国家长治久安方面取得成功的古代贤人。这样一来,主人公在楚辞作品中表达希望自己能与彭咸一样志向坚定,并反复表达自己将遵照彭咸留下来的法则这一点也就不难理解了。这里所说的志向是指通过不断地谨慎修身实现国家经久不衰、长久存续的理想,而法则是指不断地谨慎修身之事。第三,对于有着如此悲惨遭遇的主人公来说,彭咸作为在使国家长治久安方面取得成功的先贤,是“足与为美政”的最佳人选。这样一来,在《离骚》篇末尾主人公表明自己的最终去向说:“吾将从彭咸之所居”也就很好理解了。由此,彭咸传说中的彭咸与楚辞作品中的彭咸相吻合的事实再一次得到了证实。

在彭咸问题的阐明上,因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是最早且颇具盛名的楚辞注释书,因此其中的彭咸水死说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不过由于其说依据不明等原因,所以又频频遭到后世学者的质疑。笔者认为,王逸的彭咸水死说虽然不妥,不过并非是他臆测出来的。在王逸作《楚辞章句》的东汉时期,彭咸水死说很可能已经形成并流传于世,而王逸只不过是采其说而用之而已。彭咸传说中的彭咸与彭咸水死说中的彭咸之所以有差异,是因为由彭祖传说和巫咸传说混淆并转讹而成的原始的彭咸传说受到自投泪罗而死的屈原传说的影响发生变迁的缘故。

在彭咸传说中,彭咸是主张修身治国、为政以德的古代贤人;在王逸的彭咸水死说中,彭咸亦是古代贤人,两者只是略有差异,而其差异就在于在王逸的彭咸水死说中增多了“谏其君不听,自投水而死”的部分。而在屈原传说中,对彭咸推崇备至的屈原恰恰是“谏其君不听,自投水而死”的。由此不难想象,其增多的部分很可能是从屈原传说混入到彭咸传说中的。笔者认为,正如彭咸传说是由彭祖传说与巫咸传说混淆并转讹而成的那样,它形成之后亦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有可能发生变化的。原始的彭咸传说形成之后,由于在歌咏屈原的楚辞作品中彭咸频频出现,而且在楚辞作品中以屈原为原型的主人公对彭咸又是如此地推崇备至,因此,在楚辞作品流传之后,原始的彭咸传说又受到屈原传说的影响,由此又衍生了彭咸水死说那样的彭咸传说。在此,我们将由彭祖传说和巫咸传说混淆并转讹而成的原始的彭咸传说称为前彭咸传说,将由此而衍生出来的彭咸传说称为后彭咸传说。那么,彭咸传说形成变迁示意图便可以表示如下:

三、结论

上博简《彭祖》篇与清华简《楚居》篇等新出土文献的发现与解读使得彭咸问题的阐明成为了可能。经过上面的探讨研究我们了解到,彭咸是先秦时期由彭祖传说和巫咸传说混淆并转讹而成的彭咸传说中的人物,历史上实无其人。他是一个与楚国宗族关系极为亲密、主张修身治国、为政以德的、在使国家长治久安方面取得成功的古代贤人。由于同时形成并流传于先秦时期、尤其在楚国得到广泛流传的彭祖传说与巫咸传说中的彭祖与巫咸两者人格特征之间存在诸多共同之处,使得彭祖传说与巫咸传说在后来流传的过程中,混淆并转讹成为彭咸传说。而通过比较探讨得出彭咸传说中的彭咸确实与楚辞作品中的彭咸是同一人物的结论。并且通过对原始的彭成传说与彭咸水死说进行比较,并进一步探究其两者存在异同的原因,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由彭祖传说和巫咸传说混淆并转讹而成的原始的彭咸传说,在后来流传的过程中,由于歌咏屈原的楚辞作品中彭咸频频出现,而且在楚辞作品中以屈原为原型的主人公对彭咸又是如此的推崇备至,因此,在楚辞作品流传之后,又受到屈原传说的影响,衍生了彭咸水死说那样的彭咸传说。

猜你喜欢
变迁
从俄语呼语看女性称呼的演变
数字解读 DIY世界的精彩变迁
回乡之旅:讲述世界各地唐人街的变迁
变迁
网络流行语言的变迁及其特点
社会生活方式变迁对散打运动发展影响研究
社会学视阈下古琴艺术的变迁研究
鲁中南地区“温锅”习俗研究
Destination Chinatown
制度变迁理论的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