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建构审美人格,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

2016-12-14 00:53郭飞
艺术科技 2016年10期
关键词:美术教育美育人格

摘 要:通过美术教育,审美人格的建构,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进行探讨,从分析当今青少年存在的心理问题,接着论述如何通过美术教育,建构青少年的审美人格,从而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是本篇论文主要研究的方向,并探讨了教师在其中发挥的各种作用。

关键词:美术教育;美育;人格;青少年;心理健康

1 建构青少年审美人格的意义

青少年处于成长的青春期,叛逆期,在学习生活、家庭环境以及社会上,学生在其中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例如焦虑心理、依赖心理、自卑心理等。我们不能用成人的角度来对待他们,身为一名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地思考,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源头是什么,我们要思考并运用解决这些心理上的问题的具体方法和方式。当今家庭教育情况、学习、升学压力和视觉文化对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如何化解和缓解心理矛盾和心理压力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健康,建构审美人格是关键。

根据现阶段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要求培养的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少年只有身心健康地发展了,才有能力担当此重任。美术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各种美术材料的积极作用,尽量消除消极因素对学生身心发展的不良影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审美素养,审美心理,这就需要建构青少年的审美人格了。因为审美的人格可以预防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调控心理状态和消除心理障碍。

2 建构青少年审美人格的主要途径

建构青少年审美人格的策略主要是以通过美术教育来实现的。美术教育是建构青少年审美人格的重要力量,美术教育不仅对建构青少年的审美心理,对健康心理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审美的心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种健康的心理。美术教育更重关注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甚于对学习美术学科与美术技能、技巧的表层上。因为,美术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审美观念、审美能力,从而促使他们个性的全面发展,并且提高人文涵养。

在美术教育中,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通过参与各种艺术活动,得到间接经验、自信心,成就感和适应环境的变化能力对审美人格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在学生的身心发展过程中,完整而健康的人格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学校美术教育主要包括美术创作教学活动和美术鉴赏教学活动。

2.1 美术鉴赏活动促进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情感的提高

经典美术作品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垫脚石。美术经典作品中反映美术能使人们对于自然、社会、人生、他人与自我采取一种伦理态度,这种态度意味着对人类社会中美好事物与正义的事业的热爱,对进步的信仰,对真理的追求就像我们能从德拉克洛瓦的《自由领导人民》,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米开朗琪罗的《最后的审判》,董希文的《开国大典》等类似的作品感受到的那样。而齐白石的花鸟画、黄宾虹的山水画等都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对生命的热爱和赞美。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鉴赏这些优秀的经典美术作品,培养学生审美的观念和心理,对学生建立起审美的人格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欣赏、学习这些美术作品,学生提高了审美能力和情感并从中得到体验、感受、思考等,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2.2 美术创作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学生在教室内进行绘画创作活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组织学生到室外写生,这样有利于学生观察力的培养。美术创作活动的核心是调动学生创作的动机和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并能够保持一定的好奇心,然后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教授,学生自己动手进行绘画或者设计,这样有利于学生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思维。

在美术创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在课上,应当不只是直接告诉学生怎么画或怎么设计,应当向学生提问,了解学生的兴趣点,然后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学习,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教师要肯定学生正面的想法,鼓励学生创新。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发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性作用。笔者在中学实习的时候,在一次美术课上,我发现有个同学与别人画的都不一样,他的作品十分有个性,颜色的使用非比寻常,但是产生的效果竟然也很和谐,我以他的例子跟学生们分享:“要有自己的想法,我们手头功夫可能不够,但是这可以通过训练来提高,画画最关键的是要有自己独特的想法。”这样可以激发学生个性化的创造性。

教师要学会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不仅对学生的美术作业进行评价,还要对学生的美术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不仅要教师评价,还要让学生自评、互评,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交流、讨论,从中汲取他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发展学生的审美意识。

另外,教师高水平的审美认识和观念对学生也有积极的影响。在美术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利用多种教学方法的时候要循循善诱,这样才能在教学中,不仅让学生掌握良好的美术创作技巧,还能提高文化涵养,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自己喜欢的艺术家或者美术作品、形式等,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教师的审美观念和意识在潜移默化中都会对学生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所以教师要不断加强美术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审美素养和眼界,从而间接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这是因为:首先,审美心理是一种和谐的心理,它能够引导学生得到正确的、积极向上的美术创作和欣赏的体验。因此,教师自身必须富有较高水平的审美素养,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积累、沉淀,终身学习。其次,审美心理和审美人格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审美心理是个体在审美活动中的灵魂,包括审美态度、审美趣味及审美心理能力,正确、健康的审美心理是人格得以塑造的基础,当个体的审美人格逐渐建立起来,并且达到一定的高度的时候,审美人格又会反过来促进审美心理的逐步完善与充实。

3 结语

综合上述几个观点,审美人格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其中起着最大作用的就是美术教育。审美人格不是生来就有的,它是某种需要外部刺激而被激发的潜能,需要依靠后天的努力来开发,需要依靠美术教育的培养和塑造。美术教育通过鉴赏和创作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观念,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建构一个审美的人格。

美术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人们正确的审美意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逐步建构审美的人格,由此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并实现不断发展。因此,学校教育应当继续加强对美术教育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钟以俊.美学视野中的学校教育[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42.

[2] 魏娜,张荣国.大学生审美人格的形成及培养[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9:99.

[3] 何齐宗.审美人格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26.

[4] 郭声健.艺术教育的审美品格[M].湖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10.

[5] 王宏建,袁宝林.美术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288.

[6] 白微.在美术课堂上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科技创新导报,2003(13):177.

作者简介:郭飞(1991—),福建人,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美术油画。

猜你喜欢
美术教育美育人格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浅谈小学生的美术教育
美育教师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