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与重塑

2016-12-14 21:37李洋
艺术科技 2016年10期
关键词:手工互联网产品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兴起,各行各业都在探索一种基于“互联网+”基础上的再发展;对于传统的制瓷业来说,自工业革命以来已受到多次冲击,手工青瓷在新材料的发现以及大工业生产的背景下已经被压缩的几乎失去了市场份额;而“互联网+”的出现又颠覆了传统陶瓷的销售模式。本文试图探索一种传统制瓷工艺在“互联网+”背景下生存及发展的新方式。

关键词:“互联网+”手工;青瓷工艺;产品

1 颠覆

1.1 社会背景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背景下,在互联网+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的语境下,各行各业都在探索一种基于互联网基础上的再发展。原先的“大众媒体”逐渐向“自媒体”转变。微信公众号、微博、微店、淘宝等都为“自媒体”传播提供了便利的平台;另一方面,中国的中产阶级数量在未来十年会增长十倍,成为占比重最高的阶层,导致服务业、教育、旅游等将成为新的热点,相应在文化产业方面,制作精良,本土化的产品将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大众消费可能会从大众化逐步转向个性化、小众化,“纯手工”“自制”“自创品牌”“传统工艺”等字眼将成为个性化产品的新贵。

1.2 制瓷业

瓷器的前身是原始青瓷,至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自东汉以来出现并流传至今的制瓷业,经历了盛唐时期的辉煌,两宋时期的鼎盛,形成了成熟而完善的手工艺体系。而今,手工制瓷在新材料的发现以及大工业生产的背景下已经被压缩的几乎失去了市场份额,自“85新潮”以来艺术家以陶瓷为媒介创作艺术作品的行为又使社会各界乃至手工艺人对传统的制瓷手法产生了怀疑。万木春曾经在回答“传统技艺如何在当下生存和发展”的提问时说过:“对于传统技艺,不需要刻意保存,真正不死的就是不死,真正死了的就是死了。”这话听起来确实有点让人沮丧,却也反应出部分文人对艺匠的不屑。

2009年9月,“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被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全球唯一入选“非遗”的陶瓷类项目,这一事件振奋了整个社会,也使制瓷业各界开始重新审视传统制瓷工艺如何介入,影响当下人们生活。

2 重塑

2.1 传统审美下的青瓷产品

传统的审美体系造就了各行各业的生产方式,我们的先人创造了辉煌而灿烂的文化,综合了他们在感知和理性方面的大量文化信息,已形成一套完备的审美体系。其主体思想统领着我国文化艺术各领域,甚至影响了整个世界。它兼有文化遗产和技艺流传的价值,并且还蕴含着大量活性因素,使得它在今天仍然具有极高的价值。我们不难从安格尔的绘画中看到“骨法用笔”的影子,亦不难从克里姆特的绘画中看到多种中国元素;毕加索更有:“我不去中国,因为中国有齐白石”的感言。

手工青瓷也不例外。当今的青瓷产品设计和生产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势。总的说来,分为三个方向:一是“青瓷产品设计”。它们是根据具体的产品设计图纸,通过工厂大批量生产的。往往被认为是“低廉”“粗制滥造”“缺乏生命力”的。二是艺术家以青瓷材料为媒介创作的作品。这些作品往往摒弃传统制瓷观念,以用陶瓷材料表达自己内心情感为最终目的。三是艺匠们所制作生产的青瓷产品。他们大多继承了传统青瓷制作技艺,其作品以工艺精湛、釉色纯美见长,但往往过于拘泥于古陶瓷样式,不符合当下的审美。在我看来,当下的手工青瓷产品一定是在传统审美体系下,具有传统审美意味的青瓷产品,应该是传统审美体系,传统制瓷技艺的活化。诚然,我们的手工青瓷产品在传统审美的指引下已经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可这一技艺在机器大生产的浪潮中一度遭到挑战,并几乎被摧毁了。因此,在当下重提传统审美下的手工青瓷产品,一方面有利于重塑我们的民族自信,另一方面也可以活化传统技艺,使之不仅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我们的“资产”。第三,传统审美下的手工青瓷产品是与大工业背景下机器制造的青瓷产品相抗衡的产品,具有“小”/“精”“少”的特点,更利于个体生产者掌握及操作。

2.2 传统制瓷技艺与科技

传统的制瓷技艺与机器并不是一个完全对立的关系,而是螺旋上升和谐统一的。

首先,制作传统审美下的手工青瓷产品,必然要关注“传统制瓷技艺”。建构在“手工”基础上的传统制瓷技艺,是一种与自然合作的方式,包含大量人类感性因素。在制作瓷器的过程中,人参与了泥料的洗练/辘轳成型/刻花印花/贴塑堆塑/釉料的碾磨/烧制成型的过程。其中每一个环节都饱含了制瓷艺人经过日复一日如同日课般的劳作,形成完全熟练的技术,达到手脑协调的高度统一,以至超越纯粹技术的范畴,达到“道”的境界。这是一种“上手”的状态,这种状态意味着人跟事物/器具间有一种非对象性的信赖关系。

其次,在机器化大生产的浪潮中,“人”作为传统青瓷生产的主体这一状况开始瓦解,原先需要手工制作的环节被日益改良的机器所取代,“手艺”在与机器的对抗中显得不堪一击:人类是有情感的,需要休息;人类的劳动力有限,不可能像机器一样,只要有电能,就可以永无止境的劳作。在这种状况下,传统制瓷技艺被弱化甚至与“老”“旧”划上了等号。人脱离个人的感情色彩,成为机器生产中的一个环节,机器代“手”而起,成为现代人类意志的表达器官“它成功地从对象世界和主体世界那里抽取了征服自然的巨大能量,同时也冷酷地将人的灵性和自由意志从现代文明中抽离出去”(手与手工文化建设)由此,“技艺”不再重要,产品呈现出一种“脱手工”的状态。这种现象在卓别林电影《摩登时代》有非常形象的展现。

最后,在物质产品极大富足,周围充满了科技产品的今天,人们总感觉到心灵的缺失——机械制品无法达到手工产品所传达的温情。以传世哥窑为例,不同的制胎手法会产生不同的开片:模具制胎其开片是细碎没有章法的,手工辘轳制胎的开片会根据拉坯时瓷泥的旋转方向呈现不同的开片:其纹片多种多样,以纹道而称之有鳝鱼纹、黑蓝纹、浅黄纹、鱼子纹;以纹形而称之有纲形纹、梅花纹、细碎纹、大小格纹、冰裂纹等。这些开片是人工制坯经过高温烧制所自然形成的,是人与自然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传统思想“天人合一”的物化。诚然,今天的我们无法像古人一样拿着铁锨去山里挖土,利用水磨炼泥,运用极大的人力转动辘轳。在这里,当今的机械设备(挖土机/炼泥机/拉坯机/搅釉机/煤气窑)又给人工提供了便利。与以往不同的是,这种生产方式既没有完全照搬传统青瓷的烧制技艺,也不像机器大生产时人变成了机器的一部分,受机器生产流程的支配。它是以“人”作为主导,体现人的情感的生产方式。在这一基础上,手工制瓷在机器的辅助下变得更加精美和完善。人与物(机器/器物)达到了“再上手”的状态。

2.3 建立符合当下生活的“新古典主义”器物

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和与之相伴的销售模式产生的变更,把今天国产品牌推向了国际市场,以至短短几年,品类繁多的“中国制造”遍布世界各地。这也反映出其背后从设计到制造的格局是多么混乱无序。那么,在国产品牌面临国外混杂的市场竞争时,在新旧设计理念面对未来发展方向时,在国产品牌寻求国际市场中的自身特色和优势时,我们锁定了传统技艺所传承的工艺技术与审美品位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道法自然”的精神指向,其主旨便是传承民族技艺/发展民族文化。这仿佛是一场民族的自我的相遇与自救,但在这过程中,需要抽茧剥丝,既取其精华又融会贯通,以期使当代的青瓷产品焕发新的生机。即“新古典主义”器物。

所谓“新古典主义器物”,是指由传统制瓷技艺蜕变出来,即有手工制作的痕迹又受惠于当今蓬勃发展的工业技术;既有传统器型的影子又饱含制作者个人特点的器物。许多敏悟时代心音的青瓷生产匠人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尝试。他们关注自身的文化传统,注重对生活的观察和体悟,在制作的过程中加入自己对器皿独到的理解,以脚踏实地发展的态度对对待当下的手工青瓷产品。由此,其产品便被赋予独特的性格,产品转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文风景,具有其独特的艺术特点。

图1、图2(刘浪青山的呼吸)此作品利用青瓷材料,援引“仁者乐山”的思想,赋予“山”人的感情,以借物言志。在制作方法上,运用传统的注浆成型方式,但完全改变了传统青瓷的形态和功用,力求从复杂的形态中寻求单纯与唯美,就如在繁华的街心寻得一片内心的宁静。把山之博大雄伟养万物知性灵归于一呼一吸的吐纳之间。

图1、 图2 《山的呼吸》刘浪青

图3、图4(李洋香炉)香炉的灵感来源于魏晋原始青瓷时期的博山炉。在造型上,追寻古代艺术创作的理念,根据现代的审美品位作了改良。目的是使所制作的瓷器既具有传统官窑瓷器的风骨又具有崭新的时代气息;在制作上,沿袭传统青瓷的烧制技法与制作理念。本作品便以“庙堂气”为创作理念,追求端庄/大度及温文雅致的气韵;在釉色上,沿用古官窑的配釉方式,对配方/烧成温度做了改良:在釉料中加入紫金土,在烧制过程中延长还原气氛的时间以及提高了烧成温度。

图3、图4 《香炉》李洋

图5(吴卫平《熏——青·云》)此作品以龙泉青瓷材料与制作手法为母体,融入作者许多个性因素:在装饰上尝试突破传统意义上的“物象”与“形象”的概念,以切割的手法制作器身纹理,目的是尽可能保留创作过程,强调材料本体语言的发掘,使作品以自然灵动的装饰意味与传统形制上的严谨工整形成鲜明的对比又和谐统一的关系。

图5 《熏——青·云》 吴卫平

2.4 新的销售模式

当今不是一个“深巷有酒家”的年代,新的产品需要新媒体的宣传。这种产业形态立足于手工生产方式这个基本点,以“小”“精”“少”为产品特点,在真实依托于互联网的市场环境中,追求产业化目标,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

3 结语

当今的世界在急剧变化着,未来并不可知,过去也非真切。原先习惯的世界现在是不可思议的世界。今天,我们传承过去展望未来,发现如何将当今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应用于传统的制瓷技艺中是这个时代面临的主题:以当今的审美优化并改良传统的制瓷技艺,并运用互联网的手段宣传、推广这一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我们的眼前,印象深刻的是再次回归平凡的事物。许多敏悟时代心音的青瓷生产者已经做了大胆尝试,而到底“传统”是怎样的,“未来”又将如何,需要我们继续实践前行。

猜你喜欢
手工互联网产品
做手工
超萌的羊毛毡手工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新产品
下一个酷产品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