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安俊
【摘要】语文实践能力具体而言就是指正确规范地应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初中语文教师在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对此有正确的认识,并根据学生基础进行分层培养,积极利用生活实践场景和课外活动,全方位地对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获得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 实践能力 培养
当前很多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而与此同时,大量企业又在感叹找不到合适的人才,何以出现这样的问题呢?究其原因,其实是大学生实践能力不足,无法达到企业用人要求所致。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弱一部分归因于大学教育,但中小学也不无责任。就我国几十年来的现状来看,由于种种原因,中小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人作为社会成员,终究要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而这个过程离不开实践能力,所以不能只让学生为读书而读书,要让学生在读书中明理和掌握生存的技能。为此,中小学各科教学均有责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本文拟结合笔者所任教的初中语文来谈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
一、初中语文教师要正确认识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就语文学科而言,重点要谈的就是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何为语文实践能力?笔者认为,语文实践能力应当指学生在生活中正确规范地应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能力,最基本的就是撰写相关应用文书,要求稍高一点的就是写作法律文书,再稍高一点就是文学创作,再高一点就是学术论文撰写。这些应用具有层次性,不可能都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完成,但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打好基础。那么,哪些是基础呢?笔者看来,正确规范用字用词,按汉语语法规范构句,做到正确和准确传情达意,就算是具备了良好的基础,或叫基本功。很多人一听到语文实践能力,往往下意识地以为是课外活动能力,这种理解显然是有偏差的。笔者认为,语文学科不能包办其他学科的事情,虽然和其他学科有交叉,但总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和重点。以上所谈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就应该是语文学科要重点培养的实践能力。初中语文老师应当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积极在教学中实施,使学生获得相应的发展。
二、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两千多年前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思想,这是基于人与人有个性差异的客观事实。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仍然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因材施教”的思想仍然适用。具体而言,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上的“因材施教”就是要做到有针对性。如何才能做到有针对性呢?笔者认为,首先,教师要充分调研,了解每一个学生的语文基础和兴趣取向。每一个学生由于出生背景和成长环境不一样,先天智商和情商也有差别,因此,学习能力和现实的语文基础肯定不一样。教师应当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后面有针对性地制定培养措施奠定基础。其次,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措施。理论上说,针对每一个学生制定有个性的培养措施,效果是最好的,但这种方式在实际中不具有可操作性,因为教师的时间和个人精力有限,当前教学班额都偏大,不可能几十个学生都一一处理好,折中的办法是根据学生基础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一般分为好中差三个层次即可,然后针对不同的层次实施分层教学。这样的教学也实现了有针对性,效果会比“一锅煮”的方式好很多。
三、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培养
实践能力终究是要用于生活的,所以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培养会比较有效果。在学生所处的生活中,语言文字应用需求其实处处皆有,教师只要善于观察和利用生活中的素材或事件,总可能引导学生获得较好的训练。比如,上学放学的路上,会看到各种各样的标语广告等,可以引导学生注意用字用词是否恰当。家中父母要写份什么申请书,可以引导学生一起帮父母完成撰写任务。最基本的,就是学生要请假,撰写请假条,这也是一种训练。现如今很多高校教师反映大学生连请假条都不会写,这其实就是因为中小学阶段这方面的语文应用能力未得到有效的训练导致的。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素材,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训练,让不会写请假条的大学生将来不再存在。
四、将语文实践能力融入课外活动之中
课外活动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光靠课堂短短几十分钟是难以完成的,客观上需要课外活动来延伸。课外活动中,教师要注意设计一些活动,使学生相互间有较多的语言交流机会,使口语表达能力得到训练,也需要设计一些活动针对书面语的应用进行训练。比如课外活动中搞成语接龙游戏、对对联、诗歌接龙、听写大赛等,都是较好的训练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活动。必要情况下,这类活动还可以在学校层面进行开展,使全校学生都获得训练和成长,毕竟语文文字应用能力是每一个学生将来都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
语文实践能力具体而言就是指正确规范地应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初中语文教师在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对此有正确的认识,并根据学生基础进行分层培养,积极利用生活实践场景和课外活动,全方位地对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获得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