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美国国防部编制完成的、尚处于国会审议阶段的总统2017财年国防预算申请,决定将舰载无人空中监视与打击项目调整为舰载无人空中加油项目。这意味着世界上第一架全尺寸无人作战验证机,集远程侦察及攻击能力于一体的隐身作战平台X-47B项目出现变更,前途莫测。X-47B曾于2012年初在没有任何人员现场或远程指挥、操作的情况下,仅依赖自身控制系统,成功地在航空母舰上完成起降测试,可谓高度智能化的无人装备。
姑且不论变更X-47B项目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但近年来对攻击无人机违忤战争伦理的指责无疑对美国国防部的决策或多或少产生了一定影响。
为何攻击无人机会引发战争伦理担忧呢?
所谓战争伦理,主要论及战争如何受到道德强制,或者说,道德的进步如何影响到战争。可分为军事伦理、军备伦理和军人伦理三个层面。其中,军事伦理涉及战争行为的道义性质;军备伦理涉及战争手段的道义限制;军人伦理涉及战争主体的道义责任。据报道,英国之所以将拟从美国引进的新式“捕食者”B无人机更名为“保护者”,意在改变公众“(攻击)无人机是不负责任的杀人机器”的看法,从而回避、弱化其在军备伦理方面存在的敏感性。至于对攻击无人机违背军事伦理、军人伦理的指责,则更多、更直接地见诸媒体。
对攻击无人机违背军事伦理的指责,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肆意侵犯他国领空。自“9·11”事件以来,虽屡遭巴基斯坦抗议,但美国无人机仍频频在巴境内采取空中打击行动。2013年5月,奥巴马在美国国防大学发表讲话时甚至公开指出,采用常规军事手段进入他国领土打击恐怖分子的行动会被认为是“领土入侵”,被指有意模糊攻击无人机实施越境打击的国际法争议,试图为美国的非法行为披上合法外衣。二是滥杀无辜。我国国务院《2013年美国的人权纪录》宣称:“英国非营利组织新闻调查局统计显示,2004年以来美国已在巴基斯坦进行了376次无人机袭击,造成多达926名平民死亡。”这种不加区别的杀戮是对基本人权和《日内瓦公约》的野蛮践踏。
心理学研究表明,由于自身体验不到死亡的恐惧和痛苦,个体在虚拟世界里往往更加大胆,更具暴力倾向。也就是说,在不直接接触现实战场的情况下,无人机操控员心理会发生微妙的改变,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实施杀戮行为的心理和道德障碍,故而更易滋生违背军人伦理的行为。
幸运的是,目前还未出现具备完全自主攻击能力的无人机。前述无人机所有的最终攻击决策都是由人作出的。因此,有专家指出,谈论与之相关的战争伦理问题为时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