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员工社会网络、知识社会化与知识分享关系分析

2016-12-13 08:29钟韵珊王东方
武夷学院学报 2016年10期
关键词:社会化维度量表

钟韵珊,王东方

(武夷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福建武夷山354300)

企业员工社会网络、知识社会化与知识分享关系分析

钟韵珊,王东方

(武夷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福建武夷山354300)

知识分享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以中国东南沿海的大中型企业员工为调查对象,对企业员工社会网络、知识社会化与知识分享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企业员工社会网络对知识社会化有部分显著影响;企业员工知识社会化对知识分享有部分显著影响;企业员工社会网络对知识分享有部分显著影响;知识社会化在社会网络与知识分享之间扮演者中介作用。

企业员工;社会网络;知识社会化;知识分享

管理大师Drucker在《后资本主义社会》指出在知识经济时代,“员工知识”将成为未来社会中最大的资产[1]。知识只有通过创造、积累、转移、分享和运用,才能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资产,确保企业在当前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现阶段,企业员工知识分享平台的低效、员工知识分享意愿的缺乏成为我国企业发展的瓶颈。员工之间信任的普遍缺失、专业人才的缺乏、专业管理人员与基层工人之间信息共享及经验交流的缺乏,导致企业员工对企业服务理念及企业形象关注度了缺乏了解、专业素养不高等因素最终影响客户服务的有效体验。以上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知识分享效果的同时导致客户流失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如何将员工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提升知识分享水平是当前企业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文献回顾

Drucker(1999)指出,知识转变为力量须借助有目的、有系统及有组织的学习。[2]现阶段,国内外学者对知识分享行为及知识分享目的的研究主要基于管理学或社会学的视角,从以下方面开展研究:

(一)社会网络

社会网络概念源起于西方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旨在探析人际互动关系的社会结构与特定个体之间的关联性。Mitchell认为社会网络就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特定联系,其整体结构是用来解释个人社会行为在群体中的表现。[3]张火灿等将社会影响力、网络中心性与社会连带作为社会网络研究的三个维度。并指出社会影响力将社会网络中的个人行为与态度的社会关系结构相连接,因此是社会网络的最重要环节;网络中心性则是指网络分析中常被用来检测行动者取得资源、控制资源可能性的结构属性;社会连带是指个体在社会网络结构中所处的位置不同会影响个体的可控资源。

(二)知识社会化

学者Delphi Group认为企业中隐性知识的有效管理和发挥,是企业成败的关键。学者Beazley认为隐性知识是个人与生俱来的,具有经验累积、透彻理解、个人判断、互动产生等特征[4]。学者陈文中将隐性知识分为正式知识和人价值观念两大类。学者Nonaka等认为个体通过观察、模仿、学习型对话等方式直接向他人学习隐性知识的过程就是隐性知识转化的过程。[5]学者Sharma等人认为轻松的环境更有利于员工进行知识交流或学习;“师徒制”的教导能提高员工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效率;知识转移的目的最终可通过员工面对面的沟通、接触来实现。[6]本研究试图以非正式学习、师徒制和面对面沟通作为知识社会化的三个维度来研究知识社会化对知识分享的影响。

(三)知识分享

国内外许多学者认为知识分享对企业的管理至关重要,他们分别从不同的层次或角度对知识分享进行研究。学者Sveiby认为所谓知识分享,就是企业员工对批次的专业知识、技能、经验、价值观、人际网络与工作流程的了解程度。[7]学者Nonaka、Hendriks等人认为知识的分享程度与知识接受者息息相关,知识接受者的方式与技巧、学习态度与行为、接收者与接收者(企业员工)之间的相互决定了知识分享程度。[8]学者Davenport则突出市场机能对知识交易的促进作用,强调“信任”的重要性。[9]本研究结合国外学者的观点,从互动、沟通、学习、市场四个维度出发,探讨知识分享研究的范围。

(四)其他方面的研究

学者巫惠贞认为社会网络与社会的变迁、个人与个人、组织间关系的疏离呈显著正相关;学者张火灿认为人际关系是知识分享的前提,个人社会网络则是分享知识的关键媒介;学者马鸿佳等认为个人社会资本越完善,个人知识社会化越容易、知识分享程度也就越高。综上,当前学者对社会网络、知识社会化及知识分享的研究较为成熟,但对三者之间互动关系及关联系研究较少。

基于现阶段研究现状,本文以东南沿海大中型企业员工为研究对象,将社会网络、知识社会化和知识分享整合在一个研究框架下,探讨社会网络与知识分享在知识社会化中介变量影响下,研究知识分享的内在作用机制,以期为提升企业知识分享水平提供一定的借鉴。

二、研究方法与研究假设

(一)研究假设

1.社会网络与知识社会化

学者Sharma认为组织的社会网络通过专家的科技化、正式化的辅助及会议、研讨会或交流会等非正式学习形式,成功地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有效地促进隐性知识社会化。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企业员工社会网络对知识社会化有显著影响(H1)

2.知识社会化与知识分享

学者Sharma认为通过非正式学习、师徒制和面对面沟通等知识社会化途径将有效推进企业组织个人、团队的知识分享行为,提升知识分享效果。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2:企业员工知识社会化对知识分享有显著影响(H2)

3.社会网络与知识分享

Lai等研究发现,强连接更有利于组织成员之间信息分享;同时,相比于非亲属,组织成员通过亲属连接所传递信息给响应者更为快速。[10]Brown等发现社会内聚力会直接影响个人愿意投入多少的时间与精力进行知识分享,网络规模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个体或不同群体之间的知识分享。[11]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3:企业员工社会网络对知识分享有显著影响(H3)

4.社会网络、知识社会化与知识分享

Tsai认为组织可以借助网络的位置优势,了解所需的知识并了解市场动态,达到范畴经济的效果,最终提升组织绩效。[12]综合相关文献,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4:企业员工社会网络关系透过知识社会化中介效果对知识分享有显著影响(H4)。

(二)研究方法与架构

1.研究样本

本研究包含社会网络、知识社会化及知识分享三个变量,为保证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在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设计了初步的量表,问卷中部分量表参考台湾相关文献,表述方式与大陆有所不同,为避免表达上的差异影响问卷质量,与台湾成功大学两位博士研究生通过多轮的讨论确定问卷量表的表述。其中,社会网络量表共有12个问项,知识社会化量表共有14个问项,知识分享量表共有20个问项。在问卷设计的基础上选择福州两家较大型的企业开展问卷的前测,共发放问卷50份,回收39份,问卷回收率78%,对问卷前测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和信度检验(运用spss 21.0版本),结果表明各维度量表信度系数α值均大于0.7,代表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以CITC(Corrected Item-Total Correlation)是否大于0.5作为问项删除标准,社会网络量表删除“组织内同事间互动频繁,互信程度较好”等两个问项;知识社会化量表删除“对于不易说明的业务,我乐意为同仁示范”等三个问项,知识分享量表删除“组织内员工主动交换彼此的知识与经验”等六个问项。本研究共计发放正式问卷220份,回收169份,其中填答无效问卷7份,有效问卷162份,问卷有效率73.64%。问卷对象包括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和基层人员,基层人员包括办公室行政人员等。

2.研究架构

根据研究目的及文献探讨建立本研究架构,探讨企业员工社会网络与知识分享的关联性,并探讨社会网络透过知识社会化中介效果对知识分享是否有显著的影响。研究架构如图1所示。

创造力是人普遍具有的核心能力。孩童的想象力与创造性在发育之中。如何激活、发展和升华人的创造力,这是教育的本质所在。西方一些学者认为,创造力的定义涉及:(1)创造者,(2)创造的历程,(3)创造的产品,(4)创造的环境。所有这些,囊括了主体与客体各方面的要素,呈现人的创造力发挥的过程及在创造过程中产生创造的产品。很多人从产品出发去定义创造力,这是有道理的。如果创造力仅仅存在于头脑中,没有结果即产品呈现出来,就不能证明主体创造力究竟如何。产品的质量是衡量创造力的标准。

三、实证分析与结果

由于本研究各维度量表问项较多,首先采用因子分析萃取各维度主要因子,在进行因子分析前,必须先检验数据是否适合进行因素分析,本研究以KMO值与Bartlett球形度检验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见表1,各维度KMO值均大于0.7,Bartlett球形度检验p值均为0.000,显著性较好,说明样本数据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该问卷各量表适合做因子分析。本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因子分析,因子萃取以各维度研究维度为依据,采用最大变异数转轴法进行旋转,以累计方差解释率大于60%为准则,最后结合各维度研究维度命名萃取出的因子。

表1 各维度KMO值与Bartlett球形度检验表

(一)信度和效度检验

1.信度检验

本研究采用Cronbach’sα系数检验个量表信度,α值大于0.7者表示内部一致性高,小于0.35者则表示内部一致性低,问卷各量表信度检验结果显示,各量表Cronbach’sα值均在可接受范围之内,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较好。

2.效度检验

本研究效度检验包括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两部分,由于本研究问卷参考了国内外比较成熟的量表,且在使用时均取得了良好结果,为保证问卷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大规模问卷调查开始前开展了问卷的前测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结果,因此本问卷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

本研究采用spss21.0对所有的问卷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各量表因素载荷值均大于0.562,共同度均大于0.516,各量表累计方差解释率均大于71.619,说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二)相关分析

为了进一步探讨社会网络、知识社会化与知识分享行为的关系,在完成问卷的信度、效度检验及因子分析的基础上对研究维度进行相关分析,以确定各维度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各维度相关关系系数见表2。

表2 各变量相关分析结果

(三)变量间回归分析

1.社会网络对知识社会化的回归分析

表3社会网络对知识社会化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别以社会网络各维度为自变量,知识社会化各维度为因变量做回归分析,社会网络各维度VIF值均为1,说明社会网络个维度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社会网络对知识社会化师徒制、面对面沟通两个维度均有正向的显著影响,代表社会网络各维度水平越高,知识社会化师徒制、面对面沟通维度效果越好,社会网络各维度对知识社会化非正式学习维度有部分的正向显著影响,其中,社会网络社会影响力维度对知识社会化非正式学习维度没有显著影响。

以上分析可知,本研究假设H1验证结果如下:

H1:社会网络对知识社会化有部分显著影响。

表3 社会网络对知识社会化的回归分析

2.知识社会化对知识分享的回归分析

表4知识社会化对知识分享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别以知识社会化各维度为自变量,知识分享各维度为因变量做回归分析,社会网络各维度VIF值均为1,说明社会网络个维度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知识社会化对知识分享互动观点维度有显著正向影响;知识社会化对知识分享沟通观点维度有部分显著正向影响;知识社会化对对知识分享市场观点维度有部分显著正向影响;知识社会化各维度对知识分享学习观点维度无显著影响。

以上分析可知,本研究假设H2验证结果如下:

表4 知识社会化对知识分享的回归分析

H2:知识社会化对知识分享有部分显著影响。

3.社会网络对知识分享的回归分析

表5社会网络对知识分享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别以社会网络各维度为自变量,知识分享互动观点维度为因变量,社会网络各维度VIF值均为1,说明社会网络各维度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社会网络对知识分享互动观点维度有显著的影响,代表社会网络各维度越好,知识分享互动观点效果越好,其中,社会网络中心性维度与知识分享互动观点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596,说明网络中心性越好对知识分享互动观点影响越高。社会网络对知识分享沟通观点维度有部分显著影响;社会网络对知识分享市场观点、学习观点维度均无显著影响。

表5 社会网络对知识分享的回归分析

以上分析可知,本研究假设H2验证结果如下:

H3:社会网络对知识分享有部分显著影响。

(四)知识社会化的中介效应分析

Baron等研究结果显示,中介变量的作用是用来说明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的机制[13]。变量是否具有中介效果取决于以下几个条件: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存在显著关系;中介变量与因变量间存在显著关系;自变量与中介变量存在显著关系;加入中介变量后,自变量与因变量间的关系较未放入中介变量前减弱,放入中介变量后,若自变量对因变量无显著影响,则具有完全中介效应;若自变量对自变量影响小于第二次回归方程,但仍具有显著性,则具有部分中介效应。

表6结果显示,加入知识社会化中介变量后,自变量社会网络对因变量知识分享无显著影响(p值均大于0.054),且绝大部分社会网络研究维度对知识分享研究维度标准化回归系数均有所下降,表示在加入知识社会化中介变量后,社会网络对知识分享的预测能力已降低,但社会网络、知识社会化对知识分享的整体解释能力有所提高,R2分别由0.619提升到0.668,由0.099提升到0.137,由0.028提升到0.047,由0.012提升到0.046,说明知识社会化对于社会网络和知识分享两个变量来说具有完全的中介效应,即社会网络对知识分享的影响须透过知识的社会化才能起作用。以上研究验证了本研究的假设4:企业员工社会网络关系透过知识社会化中介效果对知识分享有显著影响。

四、研究结论及建议

本研究将知识社会化设为中介变量,借助社会网络观点对企业隐性知识分享的路径加以探析,研究表明企业员工社会网络、知识社会化与知识分享间存在因果关系,得到以下研究结论:

(一)社会网络有利于知识社会化的实现

研究发现社会网络对知识社会化有部分显著影响,说明组织成员社会网络关系越好,知识社会化程度越高,越有利于知识社会化的实现,其中,社会网络对知识社会化面对面沟通维度回归系数较高,因此,企业应为员工营造良好的沟通环境,增进员工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强化员工的社会网络关系,促进隐性知识的转化。

表6 知识社会化在社会网络与知识分享关系中的中介效应分析

(二)知识社会化有利于提升知识分享水平

研究发现知识社会化对知识分享有部分显著影响,说明知识社会化程度越高,知识分享效果越好,其中,知识社会化对知识分享互动观点维度回归系数较高,因此,企业应充分给与员工阐述和交流观点的舞台,增进互动以确保知识分享;同时,注重非正式学习渠道的拓展,使员工在轻松的环境下进行知识的交流,如茶水间交流、文体活动等,并通过加薪等措施培养员工主动学习精神,加强知识、经验的分享。

(三)社会网络有利于提升知识分享水平

研究发现社会网络对知识分享有部分显著影响,说明社会网络是组织内成员有效沟通、交流的基础,企业应最大效率的发挥员工社会网络的作用,促进组织内的知识交换与分享,积累和创造更多新的知识。

(四)企业员工社会网络关系透过知识社会化中介效果对知识分享有显著影响

研究发现知识社会化对社会网络和知识分享有完全的中介效应,说明企业员工通过社会网络开展知识分享行为时必须通过知识社会化才能达到显著的效果,因此,企业应通过师徒制、面对面的沟通及鼓励非正式的学习等方式增加组织内员工的互动,增加员工间的信息和资源的交换,促进员工隐形知识的外部化,在知识转化的过程中促进组织知识的分享。

[1]DRUCKER P F.Post-capitalist society[M].Oxford:Butter worth Heine mann Press,1993:15-42.

[2]DRUCKER P F.Knowledge Worker Productivity:The Biggest Challenge[J].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1999(41):79-94.

[3]MITCHELL JC.The concept and use of social networks[M]. England: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1969:20-65.

[4]BEAZLEY H,Boenisch J,Harden D.Continuity Management:Preserving corporate knowledge and productivity when employees leave[M].New York:John Wiley&Sons Inc,2002:121-145.

[5]Nonaka I,Konno N.The concept of“Ba”:building a foundation for knowledge creation[J].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1998(3):40-54.

[6]Sharma H,Gupta V K.Knowledge management in the tacit dimension[J].Annals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tudies,2002 (2):59-71.

[7]Sveiby K.The new Organizational Wealth[M].San Francisco:Berrett Koehler Press,1997:8-75.

[8]Hendrik P.Why Share Knowledge?The Influence of ICT on Motivation for Knowledge Sharing[J].Knowledge and Process Management,1999(2):91-100.

[9]Davenport T F,Prusak L.Working Knowledge:How organizations manage what they Know[M].Boston: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2000:47-72.

[10]Lai E L.Knowledge and Society Capital:Foundations and Applications[M].Oxford:Butter worth Heinemann Press,2000:12-26.

[11]Brown J S,Duguid P.Organizing knowledge[J].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1998(40):90-111.

[12]TsaiW.Social Capital,Strategic Relatedness and the Formation of Intra-organizational Linkages[J].Strategic Management,2001(2):925-939.

(责任编辑:杨飞飞)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Network,Know ledge Socialization and Know ledge Sharing of Enterprise Em p loyees

ZHONG Yunshan,WANG Dong fang
(School of Math matic and Computer,Wuyi University,Wuyishan,Fujian 354300)

Knowledge sharing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enterprises,with a sample of Large and medium sized enterprises employees in southeast coast of china,it conducts a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of social network,knowledge socialization and the knowledge sharing.The results shows that social networks has proportion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knowledge socialization;knowledge socialization has proportion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knowledge sharing;social networks has proportion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knowledge sharing;Knowledge socialization plays an intermediary role between social network and knowledge sharing.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enterprise employees;social network;knowledge socialization;knowledge sharing。

F272.92

A

1674-2109(2016)10-0056-07

2016-04-25

2015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社科)(JAS150595);2014年福建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2014R0084)。

钟韵珊(1986-),女,汉族,助教,主要从事发展社会学研究。

猜你喜欢
社会化维度量表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光的维度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慢性葡萄膜炎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验证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