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太和县太和中学 岳峻
主元法破解极值点偏移问题
☉安徽省太和县太和中学 岳峻
2016年全国卷Ⅰ的第21题是一道导数应用问题,呈现的形式非常简洁,考查了函数的双零点的问题,也是典型的极值点偏移的问题,是考生实力与潜力的综合演练场.虽然大多学生理解其题意,但对于极值点偏移的本质理解的深度欠佳,面对此类问题大多感到“似懂非懂”或“云里雾里”.
所谓主元法就是在一个多元数学问题中以其中一个为“主元”,将问题化归为该主元的函数、方程或不等式等问题,其本质是函数与方程思想的应用.作为一线的教育教学工作者,笔者尝试用主元法破解函数的极值点偏移问题,理性的对此类进行剖析、探究,旨在为今后的高考命题和高考复习教学提供一点参考.
(一)题目
(2016年全国卷Ⅰ)已知函数f(x)=(x-2)ex+a(x-1)2有两个零点.
(1)求a的取值范围;
(2)设x1,x2是f(x)的两个零点,证明:x1+x2<2.
本题第(1)小题含有参数的函数f(x)有两个零点,自然想到研究其单调性,结合零点存在性定理求得a的取值范围是(0,+∞).第(2)小题是典型的极值点偏移的问题,如何证明呢?
(二)官方解析
(2)不妨设x1<x2,由(1)知,x1∈(-∞,1),x2∈(1,+∞),2-x2∈(-∞,1),f(x)在(-∞,1)上单调递减,
所以x1+x2<2等价于f(x1)>f(2-x2),即f(2-x2)<0.
由于f(2-x2)=-x2e2-x2 +a(x2-1)2,而f(x2)=(x2-2)ex2+ a(x2-1)2=0,
所以f(2-x2)=-x2e2-x2 -(x2-2)ex2
.
令g(x)=-xe2-x-(x-2)ex,则g′(x)=(x-1)(e2-x-ex),
所以当x>1时,g′(x)<0,而g(1)=0,
故当x>1时,g(x)<g(1)=0.从而g(x2)=f(2-x2)<0,故x1+x2<2.
本问待证是两个变量的不等式,官方解析的变形是x1<2-x2,借助于函数的特性及其单调性,构造以x2为主元的函数.由于两个变量的地位相同,当然也可调整主元变形为x2<2-x1,同理构造以x1为主元的函数来处理.此法与官方解析正是极值点偏移问题的处理的通法.
不妨设x1<x2,由(1)知,x1∈(-∞,1),x2∈(1,+∞),2-x1∈(1,+∞),f(x)在(1,+∞)上单调递增,所以x1+x2<2等价于0=f(x2)<f(2-x1),即f(x1)-f(2-x1)<0.
令u(x)=f(x)-f(2-x)=xe2-x-(2-x)ex(x<1),则
u′(x)=(x-1)(ex-e2-x)>0,
所以u(x)<u(1)=0,即f(x)<f(2-x)(x<1),
所以f(x1)=f(x2)<f(2-x1).
所以x2<2-x1,即x1+x2<2.
对文献[1]的四道例题,笔者都能运用主元法顺利破解,验证主元法破解极值点偏移问题的可行性.
例1(2014年江苏省南通市二模第20题)设函数f(x)=ex-ax+a,其图像与x轴交于A(x1,0),B(x2,0)两点,且x1<x2.
(1)求a的取值范围;
单调递减,在(lna,+∞)上单调递增.
因为f′(x)=ex-a单调递增,
所以g(x)在(0,lna)上单调递减,g(x)>g(lna)=0,得证.
例2(2010年天津理科21题)已知函数f(x)=xe-x(x∈R).
(1)求函数(fx)的单调区间和极值;(2)(略);
(3)如果x1≠x2,且(fx1)=(fx2),证明x1+x2>2.
解:(1)(fx)在(-∞,1)上是增函数,在(1,+∞)上是减函数,(fx)=(f1)=极小值
只需证明f(x2)=f(x1)>f(2lna-x1)即可.
(3)证明:f′(x)=e-(x1-x),f(x1)=(fx2),亦即= x,且x1<1<x2,
欲证明x1+x2>2,即x2>2-x1,只需证f(x2)-f(2-x1)<0,即f(x1)-f(2-x1)<0.
令g(x)=f(x)-f(2-x)(x<1),则g(x)=xe-x-(2-x)ex-2,
因为g′(x)=(1-x)(e-x-ex-2)>0,
所以g(x)在(-∞,1)上单调递增,
故g(x)<g(1)=0,得证.
例3(2011年辽宁理科21题)已知函数f(x)=lnxax2+(2-a)x.
(1)讨论f(x)的单调性;
(3)若函数y=(fx)的图像与x轴交于A,B两点,线段AB中点的横坐标为x0,证明:f(′x)0<0.
解:(1)若a≤0,(fx)在(0,+∞)上单调递增;若a>0,)上单调递增,在)上单调递减;(3)由(1)可得a>0,f′(x)=-2ax+2-a在(0,+∞)上单调递减,
(2)(略)不妨设A(x,0),B(x,0),0<x<x,则0<x<<x,
121212欲证明f′(x)<0,即f′(x)<f′),只需证明x=
000
(1)求f(x)的单调区间;
(2)证明:当f(x1)=f(x2)(x1≠x2)时,x1+x2<0.
解:(1)f(x)在(-∞,0)上单调递增,在(0,+∞)上单调递减.
(2)由(1)知,当x<1时,f(x)>0.
不妨设x1<x2,因为f(x1)=f(x2),即
则x1<0<x2<1,
要证明x1+x2<0,即x1<-x2<0,
只需证明f(x1)<f(-x2),即f(x2)<f(-x2).
而f(x2)<f(-x2)等价于(1-x2)e2x2-1-x2<0,
令g(x)=(1-x)e2x-1-x(x>0),则g'(x)=(1-2x)e2x-1,
令h(x)=(1-2x)e2x-1,则h′(x)=-4xe2x<0,
所以h(x)单调递减,h(x)<h(0)=0,即g′(x)<0,所以g(x)单调递减,
所以g(x)<g(0)=0,得证.
对文献[3]的例1,朱老师提供了3种方法,笔者也可运用主元法顺利破解,请看以下解析,岂不更为简捷?
例5函数(fx)=x4-x3与直线)交于A(x1,a),B(x2,a),证明:x1+x2<2.
若0<x1<1,1<x2<,要证明x1+x2<2,即0<x1<2-x2<1,
只需证明(fx1)>(f2-x2),即(fx)2>(f2-x2).
令g(x)=(fx)-(f2-x)(x>1),
所以g(x)>g(1)=0,得证.
1212
一般地,主元法破解极值点偏移问题思路是:
第一步:根据f(x1)=f(x2)(x1≠x2)建立等量关系,并结合f(x)的单调性,确定x1,x2的取值范围;
第二步:不妨设x1<x2,将待证不等式进行变形,进而结合原函数或导函数的单调性等价转化.如例1、例3中的待证是导函数的值的不等式,因此应用导函数的单调性等价转化,例2、例4中的待证是应用原函数的单调性等价转化;
第三步:构造关于x1(或x2)的一元函数T(x)=f(xi)-f(2a-xi)(i=1,2),应用导数研究其单调性,并借助于单调性,达到待证不等式的证明.
极值点偏移问题在高考中几乎年年可见,深受高考命题专家的青睐,年年岁岁意相似,岁岁年年题不同,属于高考高频题型.对于此类问题的研究,多位方家已经作了探讨.
文[1]从高等数学的视角阐述了问题的背景,指明并提炼出极值点偏移问题的解题策略:若(fx)的极值点为x0,则根据对称性构造一元差函数F(x)=(fx0+x)-(fx0-x),巧借F(x)的单调性以及F(0)=0,借助于(fx)1=(fx2)=[fx0-(x0-x2)]与f[x0+(x0-x)2]=(f2x0-x)2,比较x2与2x0-x1的大小,即比较x与的大小.有了这种解题策略,我们师0生就克服了解题的盲目性,细细咀嚼不得不为其绝妙的想法喝彩,但是,此解法并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提升,比较突兀,有“模式化”的曲高和寡之嫌疑,显然不是自然的想法,“想说爱你不容易.”教师的自然想法却让学生屡屡想不到、想不通、学不会,加重其自卑感;顺应学生的思维,才能对接学生的认知,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化用于无痕,活用于无间,妙用于无限,神用于无形,走有限之路,饮不竭之泉.
文[2]结合文[1]的四个例题验证了转化为对数平均的求解的可行性,提炼出极值点偏移问题的又一解题策略:根据f(x1)=f(x2)建立等式,通过消参、恒等变形转化为对数平均,捆绑构造函数,利用对数平均不等式链求解.这种解题策略,师生都感到运算量繁杂,有一定的技巧要求,而且对数平均数的不等式链也有超纲的嫌疑,在解答过程中存在能否直接运用的疑问[4],“想你,但,我不会爱你!”
其实,解决极值点偏移问题的上两种方法,实质上都是把双变量的等式或不等式转化为一元变量问题求解,途径都是构造一元函数,因此,主元法才是破解极值点偏移问题的通法,亲切自然,美感灵气.这一点也可以从官方答案得到印证.对于官方提供的参考答案,是命题专家经过反复考量的,承载着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导向,渗透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着高考改革的发展趋向,同时也蕴含着命题者解题的思维历程,蕴含着其问题的本质.我们多一份敬畏,将参考答案激活,用“冰冷的美丽”促进学生“火热的思考”,多一份收获.
文[1]中提到“利用极值点对折,构造一元差函数F(x)=f(x0+x)-f(x0-x)的解题策略”是极值点偏移问题的本质之所在.文[2]中又称“极值点偏移问题的另一本质回归—对数平均.”到底哪一种方法是极值点偏移问题的本质?极值点偏移问题的本质可否有多种?某一种解题策略是否为此类问题的本质又如何判断?有待于方家探讨.
1.邢友宝.极值点偏移问题的处理策略[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上),2014(7).
2.赖淑明.极值点偏移问题的另一本质回归[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上),2015(4).
3.朱红岩.极值点偏移的判定方法和运用策略[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上),2016(3).
4.岳峻,童永奇.对数平均数不等式链的几何证明与变式探究[J].数学通讯(教师版),2016(11).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