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控制与处置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研究

2016-12-13 05:19周逸杭
市场周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不良贷款商业银行贷款

周逸杭

关于控制与处置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研究

周逸杭

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关系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商业银行作为金融的重心,其不良资产问题一直是威胁着银行本身以及金融发展的最大风险隐患。目前,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和控制虽已经产生很大成效,但不良资产问题依然严峻。文章从商业银行、社会信用环境、保障体系、资产管理公司等方面对不良贷款的现状进行分析,结合我国金融发展实情,全面探讨不良资产控制和处置的相关对策,提出建议。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资产管理公司

一、引言

银行业是金融发展的核心内容,金融业的发展状况与经济的发展水平有着极大的联系,彼此之间密不可分。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安全关系到国家的经济、金融体系安全稳定。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主要体现在其不良资产所占比重。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是指商业银行的资产中处于不良状态的那部分资产。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缺乏流动性、安全性,不良资产的堆积会造成市场资本浪费,供不应求,带来通胀压力。若整个商业银行发展中不良资产不断庞大,可能会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影响整个国家的国民经济,甚至威胁到全世界。

尽管进行了多年的银行业改革,我国商业银行仍然受到大量坏账的困扰,银行不良资产影响了银行的经济效益,是银行发展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一个极大的隐患毒瘤。因此,就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的现状,不断完善其风险管控体系、深入探索不良资产的控制与处置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分析

我国经济目前处于一个换挡时期,增速明显放缓,步入经济新常态。商业银行的发展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有所改变,其不良贷款的形成与现况也展现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特点。

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与不良贷款率双升。据图可知,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数据呈现一个大降和大升。2004年开始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使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及不良贷款率持续双下降现象。2011年,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降至4279亿元,不良贷款率0.96%,首次低于1%,具有不良资产处置的划时代意义。此后,这种双降之势急转,不良贷款余额开始出现反弹趋势。2015年末,不良贷款余额高达12744亿元,同比增长51.24%,不良贷款率升至1.67%,双升势头猛烈。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损失减值准备金逐年提高,拨备覆盖率近期有所下降。从2016年上半年各上市银行半年报中可知,多家银行不良贷款比率攀升且拨备覆盖率降至标准线150%附近。

数据来源:银监会各年度数据。

影响不良贷款形成的环境有了新变化。首先,信贷规模高额增长。2015年我国人民币贷款额增加了11.72万亿元,2016年一二季度的人民币贷款增长也远超预期。信贷规模壮大,既缓冲不良资产的增长,又对未来的不良资产风险造成威胁。其次,政府融资规模大,主要为商业银行贷款。大部分的地方政府债务余额远远超出了其地方政府本身所具有的综合财力水平,多数地方政府的融资规模大大超出了其可支配的财政收入,亟待引起重视。此外,政府调控对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特点产品企业和房地产等行业,使各银行很难准确判断市场经济形势。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展现地区差别和行业差别。从地区分布来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存在区域集中性,浙江、江苏、上海等长江三角洲地区为近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反弹的主要地区。从行业分布来看,主要集中于产能过剩行业。实体经济的不良贷款比重大,严重影响着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大多数商业银行的2015年年报中体现,不良资产的增多主要来自公司类贷款,其中超九成的增量出自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以及采矿业。此外,钢贸市场的融资风险随着行业特性扩展到其他大宗商品贸易领域。

资产管理公司(AMC)的发展。AMC对于不良资产的商业化处置方式主要是诉讼、债权的单户或打包转让、资产重组、债转股等。除了四大AMC以外,处置不良资产的机构不断涌现,包括地方性的资产管理公司、一些民间投资机构。目前,我国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已达30多家。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许多不良资产被推在网络上拍卖处置。

三、银行不良资产在产生和处置中存在的问题

(一)商业银行自身存在机制不足

首先,商业银行内部经营管理模式和信贷约束机制滞后。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在贷款的发放部门和评审部门之间的相互制约机制并未真正落实。主要负责人拥有贷款发放权限,并没有起到制约作用。商业银行在信贷业务方面的经营管制存在不合理性,忽视实际风险。其次,商业银行对不良资产的早期识别滞后。银行对于贷款客户的风险追踪不够,通常在贷款等级达到“次级贷款”后才开始处理,对于不良贷款的预警不足。再次,银行方面无论债务人的不良贷款风险大小及公司发展前景好坏,均采取保守措施。反倒阻碍了有潜力的企业发展,加剧不良贷款形成。

(二)经济社会信用环境仍需改善

目前信用缺失是威胁着我国商业银行尤其信贷业务发展的重大因素。社会信用秩序的混乱现象会造成我国的经济发展的基本步调受阻。在日常贷款问题上,不看重信用建设,常常存在失信现象,银行信用卡拖欠甚至套用资金等现象非常普遍,企业的大额贷款的拖欠更是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另外,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评价体系亟待改善,信用保障制度不健全,许多企业方面的对于信息的披露仍规范不足。

(三)技术要求高,缺乏专业化人才

企业发生并购、兼并、重组、权益性投资,尤其中小微型的企业;还有一些集团之间债权债务关系复杂、公司与公司之间存在大量的资金往来;商业银行业推出一些创新产品,如联保互保类产品均需要更高的技术性支持。信贷风险暴露早期难识别、不良资产处置模式简单、不良资产市场不均衡、不良资产难定价等问题,归根结底还是缺乏专业化人才和技术。

(四)资产管理公司方面

首先,不良资产定价难。目前我国不良资产定价主要通过结合资产评估的市场拍卖定价、协商定价,这些定价在实际运用中均存在不合理性。一个科学的定价标准可吸引投资者的目光,造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其次,资产管理公司在不良资产处置上存在专业性、高风险障碍,无法及时处置。不断涌现新的地方性AMC及民间投资机构存在资金不充沛、民营投资追求收益性、经营管理制度不完善、由于区域型特点容易诱发区域内道德风险等问题。再者,将互联网应用至不良资产处置中存在网络风险。此外,资本市场不发达阻碍了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推进,不良资产进入资本市场存在困难。

四、关于控制和处置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建议

(一)强化银行经营管理

第一,完善银行内部经营管理制度。信贷业务发放部门与评审部门做到各司其职,贷款项目通过双重检测可降低信贷业务风险。第二,商业银行应建立并完善信贷风险的尽职免责管理办法,补足不良资产处置中存在的漏洞。就贷款风险尽职要求、贷款风险责任界定、贷款风险免责条件等方面进行完善,确保责任追究的可行性。明确了责任追究对象,才能更好地采取措施。第三,规范不良资产处置的审批工作,建立不良资产处置的合理模式,设定工作权限,规避道德风险。第五,完善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核销、抵债资产处置的接收等业务的管理方法,避免暗箱操作。要将造成不良资产的风险可能降到最低。

(二)加强对风险的预判,积极应对

银行应建立对不良资产的识别、预测及处置的系统的长效机制,提升信贷人员的前瞻能力,注重不良贷款的早期识别,积极关注风险源,实施提前介入战略。银行与企业之间建立以诚信为基础的良好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对贷款使用的监测作用。在企业债务人产生可能导致债务危机的风险时,银行根据其对企业经营状况的了解,应该尽快做出正确的风险预判,避免风险恶化。银行应该根据债务人的危机情况、未来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寻找不良资产业务发展新机遇,区别对待不同风险程度的不良贷款。对不良资产进行重新评估和盈亏平衡分析,对于有能力和条件偿还贷款的或者有重生希望的债务企业可以给予适当的帮助,将难以盘活的不良资产转变为新的效益增长点,实现双赢。

(三)银行加大核销力度,同业机构合作共赢

难以盘活的不良资产及时剥离核销,交给AMC进行专业的集约化处理,避免损失扩大。银行同业机构之间信息共享,共同完善行业信息披露制度,同业之间预防因信息不对称问题而引发的信用风险。在不良资产清算、清收多家银行同时诉讼的时候,银行间相互合作,对于债务人信息进行共享,有利于不良资产的清收,保护银行的利益。

(四)改革创新必不可少

第一,商业银行运用信用衍生工具以分散风险。鼓励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比如信贷违约期权等。借鉴美国信贷资本衍生品市场的发展,降低了贷款违约风险所带来的冲击并结合我国金融环境创新,开发多样化的不良资产衍生工具,以盘活不良资产。第二,不断完善不良资产证券化进程。将不良资产市场作为潜力投资市场,将批量不良资产合理结合成投资组合,提高资本处置的效益。部分不良资产进行组合,形成资产池发行资产支持证券,化解现金流问题。将债转股与当下供给侧改革结合起来,去产能、去杠杆。第三,完善不良资产市场,推动不良资产市场化。商业银行直接进行不良资产的出售,打包出售等,形成一个不良资产交易市场。这种方式,将不良信贷资产发展潜能还给市场,更有助于其盘活。

(五)注重经营管理的团队建设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需要专业的管理人才。由于企业经营策略变化、产品不断创新等,对于金融业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不良资产处置都要求较强的专业性,没有专业化人才的管理,不良资产处置问题就没有办法不断创新发展。所以,除了现有不良资产处置工作人员需要不断接受培训提升技能外,还需要组建一支具有综合性人才的专业化团队,为不良资产的处置的发展提供人力支持。

(六)资产管理公司方面

首先,对资产管理公司进行行业细分,专业化处理。根据行业差别性特点,目前我国不良资产市场的供给量大,不良资产的处置相对缓慢,将资产管理公司分行业有助于提高不良资产的处置效率。专业化分工后,有助于人才的引进,性质特点相似的不良资产集约化处理,不仅降低处置成本,而且更能刺激资本回收率的增长。其次,加强地方性AMC、民间投资机构、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及监管,完善互联网处置不良资产平台。不良资产风险的爆发存在地域性限制,极具针对性和掌握性,有助于不良资产处置的快速、有效。地方性质、民间私营可能伴随着隐蔽性道德风险,通过网络化管理加强民众监督,避免诱发道德风险。另外,AMC的运营可向投资银行学习。对于具备被继续投资潜力的、存在收益价值的不良资产进行重组;对于实在难以盘活或者相对收益为负的不良资产尽早出售。这样一来,一旦形成了稳健有序的发展模式——兼并收购、资产重组、抛售不良中的最下等,AMC的经营管理可以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并且大大提升了坏账处理速度,有利于不良资产的有效快速盘活,达到回收价值最大化。

五、结语

综上,不良资产的处置和控制问题要与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的供给侧改革策略相统一,协同发展,不断完善。银行对于不良资产的控制过紧会导致贷款门槛过高,许多微小企业因此更加难以获得贷款。降低不良资产的真正目标是提升资产质量,盈利最大化,综合考虑银行资产状态、市场前景等各方面因素,促进银行进行科学的可持续经营。

[1]卢永强.“处”“控”平衡才能遏制不良资产增生[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3,(S1).

[2]倪勤.信用衍生工具下的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管理[J].港澳经济,2014,(14):43-44.

[3]靳纯平.美日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方式比较[J].时代金融旬刊,2012,(11):126-127.

[4]沈建光.债转股与供给侧改革[J].金融发展评论,2016,(05).

周逸杭,女,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金融与投资。

F832.33

A

1008-4428(2016)11-106-03

猜你喜欢
不良贷款商业银行贷款
不断滚动贷款,同时减记债务:政府如何才能从破产中更快恢复? 精读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商业银行应主动融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Wang Yuan: the Brilliant Boy
My Huckleberry Friends:Even if the Whole World Stand against me,I Will always Stand by You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旧信封
用活“三字经”密织不良贷款防控网
不良率农行最高
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