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自主学习能力对于每一个英语学习者来说都至关重要,如何科学评价成人英语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一问题至今仍有待解决。本研究以嘉兴广播电视大学的260名非英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以Benson的自主学习理论为基础,设计了一份包含对学习内容的掌控、对认知过程的掌控和对学习过程的掌控三个维度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评价问卷,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探索性因子分析,构建了一个三维九因子的评价体系,这九个因子分别为学习目标和内容认知因子、被动学习内容选择因子、学习渠道选择因子、认知策略使用因子、自我监督因子、自我反思因子、学习过程宏观管控因子、非认知性因素管理因子和学业求助因子。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所构建的评价体系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能反映成人英语学习者的英语自主能力结构,可为全国各电大的成人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量化评价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自主学习能力;评价体系;成人学习者
【中图分类号】 G4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6)10—0038—06
一、引言
自主学习这一理念自Holec引入外语教学界以来,引发了无数语言学家、教育学家的关注和探讨。随着时间的推进,对自主学习的研究已经从较为抽象的理论探讨过渡到了更为具体的实证考察,并产生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如何科学地评价语言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胡辉杰,2011)同样,如何准确地评价成人英语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一问题也一直有待解决。开放教育的教学模式要求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必须以学习者为中心,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由于开放教育中成人英语教学的独特要求、模式、对象和环境,成人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必然与普通高校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有所区别。本研究从成人英语自主学习现状入手,以成人英语学习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构建与实证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构建成人英语自主学习能力评价框架,以期为全国各电大的成人英语自主学习能力量化评价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文献综述
(一)自主学习能力的界定
在过去的三十年间,正如P. Benson(2007, pp.21-40)在一篇评论中所写的,在语言教学和学习领域,自主学习的理论和实践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是,对于自主学习能力这一概念的界定,却众说纷纭。Holec(1981)是首位提出自主学习能力这一概念的学者,他认为自主学习能力是“对自己学习的各个方面做出自主决定的能力”。Dam(1990, p.16)将Holec的定义进一步具体化为“愿意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的能力和意愿”,在这种能力和意愿的驱使下,学习者愿意“独立行动并与他人合作”。Littlewood(1996, pp.427-425)则认为自主学习能力是意愿和能力的结合体,在他看来,自主学习是“学习者独立做出选择,并将其实施的意愿和能力”。而 Benson和庞维国则尝试以多维角度来定义自主学习。Benson(2001)将自主学习定义为“掌控自己学习的能力”,这种能力包含对学习内容的掌控、对认知过程的掌控和对学习过程管理的掌控三个维度;这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不是泾渭分明的,而是互相交叠的;在学习的不同阶段,对学习的掌控是不同的。庞维国(2003)从四个方面来定义自主学习能力,这四个方面分别为“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以上学者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定义存在很大的共性,即都认为自主学习能力是学习者掌控自己学习的能力,这种能力体现在对学习各方面的掌控。
在本研究中,自主学习能力被定义为一种后天习得的掌控自己学习的多维能力,其核心在于对学习各方面的“掌控力”。作为一种能力,它必然可以在学习者身上被培养,也可以被评价。
(二)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价
对于普通高校学生而言,自主学习可能仅仅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补充,而对于开放教育中的成人学生来说,自主学习与面授辅导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其重要性远远高于普通高校。因此,在开放教育英语教学中坚持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放在首位已经成为有关专家和教育实施者的共识。而较为准确、恰当地对成人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价与分析是其必要前提和基本保证。遗憾的是,虽然目前学术界有大量自主学习相关因素的研究,如对自主学习中学习策略、学习动机、学习者特点以及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从理论构建到实证研究都有。但如何准确地评价成人英语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目前似乎尚未检索到这方面的相关文献。况且,自主学习能力评价这一主题在国内外都是一个具有争议性的问题。自主学习能力难以被评价,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自主学习能力是一种多维能力(Little,1991)。很多学者对于自主学习这一概念持不同观点,几乎没有一个能被普遍接受的自主学习理论框架。二是自主学习能力是一种内在能力,并不一定对等于外在行为,而研究者只能从外在行为推论其自主学习能力,因此科学评价自主学习能力困难重重(Breen & Mann,1997)。
当然,研究者还是在这方面做了不少有意义的工作,并取得了一些建设性的成果:国外的研究主要侧重于自主学习某一方面能力评价量表的设计,如Weinstein(1987)等设计的测量和诊断学生学习方法、策略运用的量表,Pintrich(2003, pp.103-122)等设计的测量学生动机倾向和学习策略使用的量表,Lindner(1996)等设计的评价自主学习状况的量表等。但此类研究多侧重于自主学习能力某一要素的评价,鲜有构建完整的评价体系。国内自主学习能力评价方面的研究较少,其中有四个研究构建了较为完整的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评价体系,分别为徐锦芬等人构建的五维评价体系(徐锦芬, 彭仁忠, 吴卫平,2004,pp. 64-68),郭继荣、戴炜栋(2011,pp.79-87)构建的三维评价体系,胡杰辉(2011,pp.12-17)构建的二维四项八因子评价体系,韦晓保(2012,pp. 61-65)构建的三阶段评价体系。然而,这些评价体系都针对普通高校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评价,至今没有一个专门针对成人英语学习者的综合评价体系。因而,本研究以Benson的自主学习理论框架为基础设计问卷,以期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构建适用于成人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价框架,以帮助解决成人英语自主学习量化评价的问题。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嘉兴广播电视大学非英语专业本科第二学期的成人学生为研究对象,共280人。这些学生已经在校就读一学期,对于英语自主学习模式较为熟悉,较符合开放教育成人英语学习者的常态。
(二)研究工具
1.理论基础
问卷设计基于Benson的自主学习理论体系。根据Benson(2001)的观点,在学习的不同阶段,对学习的掌控是不同的,因此自主学习能力是一种多维的能力,包括以下三个维度:对学习内容的掌控、对认知过程的掌控和对学习过程的掌控。由于自主学习能力是由学习者对语言学习掌控的“潜力”发展而来的,不同的掌控维度与不同的能力维度是相对应的。Benson的理论体系最大限度地符合了自主学习能力的多维度性和多层次性,并与成人学习的特点相一致。根据Benson的理论框架,如果学习者能很好地掌控学习内容、认知过程和学习过程,其自主学习必然是成功的。因此,本研究从这三个维度出发,设计了以能力为指向的里克特五级量表式问卷。
2. 问卷编制
首先,本研究基于Benson的理论框架和已有研究使用的量表,初步设计了包含65个题目的问卷,根据师生访谈意见筛选修正后,保留40个题目,其中对学习内容的掌控维度分量表12题,对认知过程的掌控维度分量表14题,对学习过程的掌控维度分量表14题。问卷采用里克特五级量表形式,从“从不”“很少”“有时”“经常”“总是”五个等级进行测量(从1分到5分计分)。本研究针对本校学生进行了两次问卷调查,包括一次试测和一次正测。试测和正测均采用网络问卷的形式,试测共有30名学生参加,回收有效问卷28份。试测完成后,数据导入SPSS16.0软件进行分析,量表整体及三个维度分量表的Cronbach's alpha系数均大于0.7,证明测试量表信度较高,符合要求,可以用于进行大规模正测。
(三)数据收集和分析
正测共有280名学生参加,其中男生74人,女生186人,回收有效问卷260份。正测完成后,数据导入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首先,进行信度检验,以确认问卷信度。其次,进行因子分析适合性检验,确认数据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再次,进行主成分因子分析和正交旋转,提取影响自主学习能力的因子特征组,并结合相关自主学习理论,构建成人英语自主学习能力评价框架。
四、结果和讨论
(一)主成分因子分析
在进行因子旋转前,研究者对三个维度的所有项目数据分别进行信度检验,结果表明:量表的整体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974,三个维度分量表的Cronbachs Alpha系数分别为0.905、0.955、0.938,均大于0.8,说明量表的信度达到了测试要求,内部一致性良好。确认问卷量表的信度后,又对三个维度的分量表分别就因子分析的适合性进行了检验,根据KMO和巴特利特球体检验结果,三个分量表的KMO值分别为0.904、0.960、0.947,均大于0.8;三个分量表的巴特利特球体检验结果显示其相应概率P均接近于0,小于通常采用的显著性水平0.05,表明变量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即共同因子存在,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因子正交旋转后得出10个对成人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影响最大的因子数据,结合假设构想和相关变量,在进行因子解释时将对学习过程掌控这一维度中所提取的第4因子与第2因子合并,最终确定9个因子,三个维度分量表的累积方差贡献率分别达到69.338%、73.861%、77.726%,较好地解释了各量表的方差。见表1。
(二)信度检测
对每个因子项目数据进行信度检验,结果表明:每个因子的Cronbachs Alpha系数都介于0.759和0.939之间,均大于0.8,进一步说明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达到了测试要求,其信度是可靠的(表1)。 同时,对量表和因子数据的描述性统计也表明,问卷调查和因子提取的结果是可信的(表2)。数据显示研究对象的自主学习具有功利性的特点,学习的目的性非常明显,愿意花时间在能带来直观利益的事情上,如通过考试、帮助职业发展等,不愿花时间在看起来无明显收益的事情上,如阅读英语小说等。变量4(我会根据期末考试大纲的要求来选择学习内容)的得分均值为3.68分,是所有变量中得分最高的,说明研究对象通过考试的强烈愿望对于他们学习行为的影响是巨大的。而变量11(我会收听收看英语广播,电影、连续剧等英语节目)的得分均值为2.23分,是所有变量中得分最低的,说明那些看起来对考试“无用”的学习内容对于研究对象来说缺乏吸引力。其次,数据还显示研究对象的自主学习存在被动性,在学习上他们无法承受完全的自主。被动学习内容选择因子的得分均值为3.53,是所有因子得分均值中最高的,而学习渠道选择的得分均值为2.45,是所有因子得分均值中最低的。这说明研究对象在选择学习内容时的自主性需要在工具型动机的引导和敦促下才会显现,而在面对课外学习内容和渠道等可以完全自主选择的情况下,研究对象表现出了被动性,说明其融合型动机非常弱。这些都与嘉兴电大英语学习者的总体情况相符合,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数据结果的可信度。
(三)讨论
基于前述分析结果,研究者确认了开放教育成人学习者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构成,构建了一套适用于成人学习者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量化评价体系,见图1。下面将结合自主学习的相关理论和成人英语学习者自主学习实践展开讨论。
1. 对学习内容的掌控维度
对学习内容的掌控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它解决了语言学习中的“学什么”和“为什么学”的问题(Benson, 2001)。如图所示,对学习内容的掌控维度包括学习目标内容认知、被动学习内容选择、学习渠道选择三个因子。
学习目标内容认知因子反映了学习者对于学习目标的认识和掌控,以及对根据自身英语水平设定学习目标和选择学习内容之间关系的理解。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对目标的认知是成功自主学习的基础。Holec(1981)指出,确定学习目标和明确学习内容是自主学习计划阶段非常重要的步骤。Pintrich(2003, pp.103-122)的研究也表明,对掌握学习目标关注较多的学生,在深度认知加工和使用自主学习策略方面更胜一筹。在自主学习任务的逻辑链中,明确目标和确定学习内容是第一环,其他诸如计划、任务设计、过程监控和自我评价等环节都是根据特定的学习目标和内容来完成的(Benson, 2001)。
被动学习内容选择因子反映了学习者在教师或学校的引导帮助下选择学习内容的能力,这种学习内容的选择通常是由工具型动机所驱使,受教师、学校、考试、职业发展等因素的限制和引导。根据Littlewood(1996, pp.71-94)关于前摄自主和后摄自主的观点,前摄自主一般出现在学习者完全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时,而后摄自主则表现为对别人预先设定好的学习内容的掌控。在学习内容选择方面,开放教育中的成人英语学习者普遍表现得较为被动,他们倾向于从教师为他们建设好的学习资源中选择学习内容。
学习渠道选择因子反映了学习者选择学习渠道和从不同渠道获取学习内容的意愿和能力。对他人设定好的学习内容的掌控是自主学习的第一步,而对学习渠道的掌控则更进一步。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可以从不同渠道获取海量学习资源。而愿意从海量资源中搜索和选择学习内容的意愿和判断何为优质内容、何为获取优质内容渠道的能力对于自主学习者来说至关重要,代表了融合性动机的形成和更高层次的自主性。同时,不同于其他知识的学习,外语的学习意味着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英语自主学习必然是多渠道和多维度的。
2. 对认知过程的掌控维度
根据Benson(2001)的观点,对认知过程的掌控并不是对行为的直接控制,而是对学习过程管理和学习内容选择这两者的认知过程的掌控,在这一领域中最具研究价值的方面为注意力管理、反思和元认知知识构建。对认知过程的掌控维度包括认知策略使用、自我监控、自我反思三个因子。
认知策略使用因子指在学习过程中对于知识信息加工方法和技巧的学习和有效使用。Oxford(1990)指出,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在分析、归纳和转化语言材料时所使用的策略,对语言学习有直接的影响。认知策略使用包括对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的掌握和使用。国内外研究表明,对学习策略的有效使用不但能增强学习者的责任心,提高学习者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还有益于促进终身学习。Holec(1981)指出,在认知过程中,自主学习方法和技巧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此外,认知策略的有效使用还可以帮助学习者控制自己的注意力,这对于第二语言的习得至关重要。
作为检测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有效指标,自我监控因子指在实现认知目标的过程中,根据对认知对象和自己目前所达到能力的正确评价,对认知活动结果和不足的及时评估和反馈,同时还指对各种认知行为和策略使用的有效性的评估。根据Holec(1981)的观点,恰当地监控习得过程并评估习得内容是自主学习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自我监控能为自主学习者提供反馈信息,这意味着学习者正对自己的学习负起责任。它能帮助学习者意识到在注意力掌控和学习内容理解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诊断和纠正。没有自我监控,学习者就无法判断自己的认知过程是否有效,更不用说做出调整和修正。
自我反思因子在本研究中指的是根据对认知活动监控的结果,对认知过程的回溯和反省。自我反思能帮助学习者调整他们的学习行为,修正他们在理解方面的不足。研究者认为,反思是自主学习能力的一项关键性心理要素。Little(1997, pp. 93-104)指出,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的反思是自主学习的一大特点,同时也是加强学习自我管理能力的一个关键认知过程。Benson(2001)也认为反思作为支撑语言学习控制能力的一个心理因素,与认知过程联系紧密,在学习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3. 对学习过程的掌控维度
对学习过程的掌控指的是学习者为计划、组织和评估学习所采用的掌控行为(Benson, 2001)。对学习过程的掌控维度包括学习过程的宏观管控、非认知性因素管理、学业求助三个因子。
学习过程的宏观管控因子指的是为确保学习任务的成功完成所采取的对整个学习过程的管理和控制,即对计划-组织-评估过程的整体掌控。跟在认知过程中的监控和调整不同,对学习过程的管理和控制更为宏观,它主要集中于制定计划、时间管理或是对整个学期学习结果的评估等宏观要素上,而非聚焦于某个具体的学习行为。优秀的宏观控制能力意味着能够在自主学习中进行出色的长期自我管理。根据Zimmerman(1989, p329)的观点,自主学习能力依赖于学习者能否在学习的每一个阶段都完成计划、组织、自我指导、自我监控,并选择、组织和创设最佳的学习环境。
非认知性因素管理因子反映了学习者对于与认知过程无关因素的控制能力,如学习环境管理、自我激励、自律等。学习环境管理指选择尽量安静而少干扰因素的学习地点;自我激励源于学生的内在成就感和对于学习任务价值的判断(韦晓保,2012);自律指学习者在学习中的自控和自我约束能力。虽然这些因素与认知过程没有直接关系,但对于自主学习至关重要,代表了对学习环境和学习态度的控制。根据徐锦芬的观点,学习环境和学习态度都是影响自主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徐锦芬,2007)。
学业求助因子指的是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后向别人求助的行为。这是学习过程中一项重要的社交策略。Gall(1985, pp.50-59)在他的论著中把求助分为两种类型,即执行性求助和工具性求助。在执行性求助中,学习者请别人代替或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目的是得到答案完成学习任务;在工具性求助中,学习者请别人提供一些帮助、手段或指导,目的是在别人的协助下自力更生完成学习任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工具性协助类似于协作学习。根据庞维国(2003)的观点,学业求助是自主学习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既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也是一项重要的学习策略。
五、结语
本研究针对广播电视大学的教学实际,从成人英语自主学习现状入手,通过实证的方式进行研究,采用理论构建与实证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构建了一个三维度九因子的成人英语自主学习能力评价框架。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所构建评价体系具有较高信度,能反映成人英语学习者的英语自主能力结构,可为全国各电大成人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量化评价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因研究对象和研究时间的不足,本研究存在一些缺陷,研究对象仅局限于一所电大,所构建的评价体系也尚未经过实践检验。在未来的研究中,本研究将对所构建的成人英语自主学习能力评价体系进行实证检验,并对该体系做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以期在科学评价成人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道路上有更多收获。
[参考文献]
郭继荣,戴炜栋. 2011. 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评价实证研究[J]. 外语界(6):79-87.
胡杰辉. 2011. 外语自主学习能力评价[J]. 外语界(4):12-17.
庞维国. 2003. 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韦晓保. 2012.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外语自主学习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J]. 当代外语研究(9):61-65.
徐锦芬,彭仁忠,吴卫平. 2004.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自主性英语学习能力调查与分析[J]. 外语教学与研究(1):64-68.
徐锦芬. 2007. 大学外语自主学习理论与实践[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Benson, P. (2001).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Autonomy. Harlow: 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
Benson, P. (2007). Autonomy in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Language Teaching, (40), 21-40.
Breen, M. P. & Mann, S.(1997) Shooting arrows at the sun: Perspectives on a pedagogy for autonomy. In Benson. P. & Voller. P. (Eds.). Autonomy and Independ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 (pp.132-149). London: Longman.
Dam, L. (1990). Learner autonomy in practice. In I. Gathercole (Ed.), Autonomy in Language Learning (pp.16-37). London: CILT.
Gall, L. (1985). Help-seeking behavior in learning. Review of research in education, (12), 55-90.
Holec, H. (1981). 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Oxford: Pergamon Press.
Lindner, R., Harris, B. & Gordon, W (1996).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elf-Regulated Learning Inventory": A Status Report. New York: The Annual Convention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Little, D. (1991). Learner Autonomy 1: Definitions, Issues and Problems. Dublin: Authentik.
Little, D. (1997). Language awareness and the autonomous language learner. Language Awareness, 6(2-3), 93-104.
Littlewood, W. (1996). “Autonomy”: An anatomy and a framework. System, 24(4), 427-435.
Littlewood, W. (1999). Defining and developing autonomy in East Asian contexts. Applied linguistics, 20(1), 71-94.
Oxford, R. (1990).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 Boston: Heinle & Heinle.
Pintrich, P. (2003). Motivation and classroom learning. In W.J. Reynold & G.E. Miller (Eds.). Handbook of psychology (pp.103-122). Hoboken, NJ: Willey.
Weinstein, C. E., Schulte, A. & Palmer D. R. (1987). The learning and Study Strategies Inventory. Clearwater, FL: H & H Publishing.
Zimmerman, B. (1989). A social cognitive view of self-regulated academic learning.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1(3), 329.
收稿日期:2016-04-27
定稿日期:2016-07-01
作者简介:方轶群,硕士,讲师,嘉兴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院教学管理中心主任(314001)。
责任编辑 刘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