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蕊++周长颐
摘 要:每个时代都有着不一样的潮流与追求,而这种时尚也牵引出设计中形态的不同变换。设计是需要美感的,而这种美感正是设计形态美的外在体现,是人类感官体验的集中表述。设计是个人或者人与人之间情感与主观感受的一种碰撞和升华,设计形态则更加准确地表达了人类无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以及对世间无数未知领域的不断探索和追求。下面我们以苏州园林为例,详细了解一下苏州园林带给我们的无限美感和那永远定格的经典。
关键词:设计形态;创造力;苏州园林
中图分类号:TU984.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33-0195-01
一、设计形态的基本含义
形态是传递产品信息的第一要素,它能使产品内在的质、组织、结构、内涵等本质因素上升为外在表象因素,并通过视觉而使人产生一种生理和心理过程。与感觉、构成、结构、材质、色彩、空间、功能等密切相联系的“形”是产品的物质形体,对于产品造型指产品的外形;“态”则指产品可感觉的外观情状和神态,也可理解为产品外观的表情因素。产品的特有形态向外界传达出设计师的思想和理念。在我们的生活中充满着各式各样的生物机体,它们都以一定的形态存在在世界上,有着不同的构成和结构,正是因为这些物质的存在,才组成了我们这个纷繁复杂、多姿多彩的世界。“形”不仅仅是指形体、外形,也可以是一种与“态”相呼应的情感爆发,是物体内在情感的外在表现;相应地,“态”也是“形”的内在呼应,是一种范围内的情感积蓄。
二、设计形态中苏州园林的应用
1.苏州园林的概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素有“人间天堂,园林之城”美誉的苏州,以精致典雅的古典园林名闻天下。苏州古典园林历史悠久,皇家园林可追溯至公元前6 世纪春秋时期。苏州为江南富庶之地,文风极盛,城内河道纵横,附近盛产石料,植物品种繁多。苏州园林是自然景色、园林艺术与文学艺术结合的写意山水园,“师法自然”,追求“虽有人作,宛若天开”忠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境界,体现出了强烈的自然融合性。苏州园林的美,便在于这“自然山水”与人类艺术创作的完美融合。
2.人文环境对苏州园林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的自然活动所到之处,都有着不同的环境与我们相伴,这就是所谓的人文环境,它是一个囊括人类生活方方面面的复杂体系。苏州园林的物质组成分为自然因素和人工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土、石、水、植物、动物、光、声、气、色、气候等。人工因素包括人在其中生活与游览所必须的建筑及室内外条件,如室内的桌、椅、凳、几、灯、床、罩等和室外的路、桥、栏杆、围墙、大门、平台等。在这些因素中,以山、水、植物、建筑为基本因素,即园林的四大要素。
3.文化习俗对苏州园林的影响。苏州古城座落在水网之中,街道依河而建,水陆并行;建筑临水而造,前巷后河,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貌。其中,集建筑、山水、花木、雕刻、书画等于一体的苏州园林,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奇葩。在中国四大名园中,苏州就占有拙政园、留园两席。苏州园林集中了宋元明清以来江南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融建筑、园艺、雕刻、绘画、诗文、工艺美术于一体。一些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这种建筑形态是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其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主要表现在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联、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这些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而且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信息,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都极其深广。
4.经济发展对苏州园林的影响。设计艺术的产生、存在与经济有密切关系。从设计艺术的经济原则,人的需求和消费心理角度分析,经济的发展对苏州园林的影响也日益明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园林经济是覆盖全社会的产业,为其他产业和人民生活服务,渗透到各行各业;同时又具有复杂的综合的行业内部结构,特殊的服务功能,并产生特殊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从理论和实践中我们已清楚地看到,园林经济无疑是市场经济中的一部分,而且是其他行业不可替代的产业;同时,园林经济又必须适应新的经济环境,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做出自己的贡献,我们提倡的是“人——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和效应,园林经济的主体是园林绿化事业,这一事业的建设内容是一种艺术创造,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又具有不同历史阶段的文艺内涵,一旦脱离了园林文化,园林经济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园林经济系统不能完全听任市场的自发支配,必须进行合理的宏观调控,才能使园林经济更加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结语
从设计形态的观察分析中我们可以明白形态的提炼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同时又是一个滚动发展的过程。它应该与时俱进而又同我们的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从而形成一种互动关系。在反映设计文化的同时再推动着设计文化的创新。在互动过程中形成默契而科学的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在不断的进步中拓展和提升。设计形态是永远没有尽头的,这就需要我们青年一代不畏艰苦,努力拼搏,在设计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张恨无.苏州古典园林的象征美[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09).
[2]张小溪.设计艺术在人文环境中的和谐运用[J].国外建材科技,2008(03).
[3]宋桂林.苏州园林人文美[J].花丛文苑,2010(08).
[4]林鹰.浅谈园林绿化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J].东方智慧,20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