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伟英
摘 要:宜兴紫砂有着悠久的历史,历经了近千年的历史积累,在人类生活的逐渐演变与进步中,有不少器型被淘汰,但更多的却被保留了下来,有许多还成为了今人追求的经典之作。
关键词:紫砂;艺术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33-0042-01
紫砂壶到底有没有文化底蕴?这个问题如同人有没有灵魂一样至关重要。看了许多关于紫砂方化的书籍,听许多人说起紫砂壶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但是当我们思索紫砂壶的文化底蕴到底是什么的时候,却没有人给出正确的答案。
有“北京老壶”之称的宋双才先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认为如今人们收藏紫砂壶只看泥料、工艺、款识、年代、人名,而不知紫砂真正打动人心之处在文化。紫砂壶可以说是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壶上有造型艺术、绘画艺术、有金石篆刻、诗词铭文,当水注入壶内,还可以发出美妙的声音,有如泉水流淌的音乐;有些壶型仿佛舞蹈动作的定格。但,一杯泥士之所以能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是因为它深厚的文化寓意,它的精神本质。如同月饼之美在于它象征着团团圆圆玉石之所以能几千年来被文人所宠爱,因为它是美好人格的象征;因君子比德于玉,演绎出一套博大精深的玉文化;紫砂壶的魅力同样如此。宋先生在总结紫砂壶文化底蕴的时候,借鉴玉之“五德”提出紫砂文化的“五美”其中,有和之美、融之美、奇之美等。
一、和之美
“和为贵”的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最核心的价值取向。紫砂壶的“和为美”就体现在对万物多样的尊重,在于一视同仁的胸怀。爱品茶的人都知道,喝绿茶要用玻璃杯,喝乌龙茶需用盖碗,但无论是高贵的普洱、龙井,还是乡村野老的茉莉花茶,置于紫砂壶中,都可流尚出最本质的色泽;天地万物皆可幻化为壶,皆可把玩于掌心之中,瓜果梨桃、人物众生,在做壶人手中一跃而出,自然会把不同的情感和愿望带到壶上。壶可传情、可达意,紫砂可以寄予万事、万物、万种情愫于壶上,令赏壶人思绪万千。
二、融之美
“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又一要素,人生的至高境办既在合而不同,又讲博采众长、互相吸引。《周易》所说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刚柔相济也就是这个道理。壶小乾坤大,万事万物相互依存、彼此交融的哲理皆融于一壶之中。
紫砂壶的美存在于使用当中,将沸水注入壶中,观壶莹润如玉,听泉眼细流汩汩。拿来摩挲把玩,心中顿生愉悦亲近之感,紫砂壶能在使用当中愈发光彩照人,越用越美,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养壶”。壶靠使用以 养生,以养浩然之气。紫砂材质特殊,它具有双重气孔结构,可以适全一切茶,泡茶隔夜不馊。而且紫砂材质有类似海绵的吸附性,常沏茶的壶就是不放茶叶,水中也有茶香。紫砂还可以独立成陶,是世界上惟一不需要添加其它矿物而独立成陶的陶土。
三、奇之美
追求奇特是传统文化的一个情结。有道是语不惊人死不休、文似看山不喜平,传说道紫壶的创始人供春曾做过一把壶,不泡茶时壶为褐色,往壶里注水,壶身随水位上升渐渐变色注满水后全部变为绿色。不论这样的传说是否属,可见在紫砂壶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追求奇特是一个目标。紫砂材质特殊,这是一奇。它具有双重气孔结构,可以适合一切茶,泡茶隔夜不馊。而且紫砂材质有类似海绵的吸附性,常沏茶的壶,就是不放茶叶,水中也有茶香。紫砂还可以独立成陶,是世界上唯一不需要添加其它矿物而独立成陶的陶土,它本身具有很好的粘结度和可塑性,具备单独成型的能力,是世上的泥土中最奇特的一种。用这种被称作泥中泥岩中岩的五色土做成壶,出窑时形比冶铜,入手光可鉴人,且越用越有玉感,不能不谓之奇。
紫砂壶表现力强,又是一奇。我们看一幅油画往往会产生真实的幻觉,当眼睛近距离观察一幅油画时,除了笔触就再也无法看到所现的其他物体质感。紫砂就不一样了,用紫砂做成的牡丹壶像一朵盛开的牡丹,芒果壶看上去就是刚从枝上摘下来的芒果,无论从造型、颜色还是质感来看,都惟妙惟肖。远看如是,近看也如是。紫砂做出来的动物、鸟虫更是活灵活现,呼之欲出。此外紫砂壶形态上“方非一式,圆不一相”,大师级的壶每次都是创作,每一把都有每一把的不同,变化多端、幻化无穷。艺术贵在变化,紫砂壶把变化的奇美表现 到了极致。
当代紫砂工艺的发展,在祖国陶瓷艺术的大家庭里独树一帜地为我们新的人文精神的孕育与创造作出了努力,溶入现代化的特性,吸取传统经典的人文智慧,继承当代中国的人文精神,可以让紫砂的生命之树长绿,这既是对过去的铭记,更是对这种文化本有的人文性的确认。只有将具人文特征事物充实到社会中,我们所为之奋斗的现代化才能由现代人实现出来的。输出真诚与关怀,造成社会的祥和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紫砂工艺在当今时代对现代文明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卞宗舜.中国工艺美术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2]曲延波.中国明清紫砂壶艺鉴赏[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