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清霞
摘 要: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电教媒体已走进语文课堂。它把大量直观材料展现在学生面前,呈现出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全过程,使教学中空间、抽象、费解的概念变得具体、直观、易理解。但如果运用不当,电教媒体不但起不到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反而会扰乱正常教学秩序,降低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电教媒体;高效课堂;桂林山水
语文是一门内涵极丰富、主体感极强的学科。语文课堂教学也是一门立体式艺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多媒体作为现代教学工具,在教学中确实可以提高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如果运用不当,使得多媒体教学占据了课堂主导,那么语文高效课堂就无从谈起了。那么,语文课上如何巧用多媒体进行有效教学,才能恰当地展示多媒体的魅力,实现语文高效课堂呢?
一、情景再现,以景激情
《虎门销烟》记叙了1839年6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全过程,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然而,由于学生历史知识有限,年代久远,以及学生价值观的不同,对于这一历史系列题材的课文,老师再怎么激情引导,学生理解上总是不尽如人意。这时,电教媒体的情景再现就起到了比较好的辅助作用。
在教这一课时,我将课文中的三个片段作为教学重点。开课时,我先以语言创设情境。“同学们,1839年6月的一天,在广州城里发生了一件大事,听说整个广州城都沸腾了。让我们现在一起穿越时空,去看看。”然后,我播放了看到销烟消息时的广州城沸腾场面的视频。让学生在感受“沸腾”这个词语的时候,也将自己置身于广州城内,去亲身经历虎门销烟。学生置身于虎门销烟的氛围中,心中怎能不涌动起由衷的情,这里运用电教媒体,达到了“入境始与亲”的目的,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怎能不产生情感共鸣,怎能不情绪激昂地学习呢?
二、激发情感,以情促思
《桂林山水》一文,抓住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和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介绍了桂林“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画卷般的美景。这篇课文,语言流畅,文质优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桂林山水无限的情与爱。然而,由于小学生生活经验少,对桂林山水没有感性认识,任凭教师“千呼万唤”,学生对桂林山水的“情”也难以激发起来。而借助电教媒体,进行情境教学,便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上这一课时,我先告诉学生,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乘着小舟去美丽的桂林游玩一番,学生兴致盎然。然后我又用语言描述:请大家坐上小船,我们现在就一起出发。之后,我打开课件中桂林山水的视频,教室里响起悠扬的琴声,看到屏幕上那碧绿清澈的江水,清脆茂盛的森林,奇形怪状的山峰,学生情不自禁地爆发出阵阵唏嘘声,看到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起来了,我又问:“你们喜欢桂林的山水吗?说说理由。”我用这一问题来促使学生把留在头脑中的桂林山水的形象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处理,学生的思维既轻松又活跃,便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为对录像中桂林山水形象的回味,这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而且这样的教学使学生易懂难忘,达到“乐中学知”的目的。
三、启发想象,静中思动
《鸟的天堂》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全文洋溢着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根据本班学生的情况,选了作者第一次看到大榕树的情景来进行教学设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句子,我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大榕树的远景和近景,树叶的样子、颜色等。让学生通过图片展示,更好地感受“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接着借着学生的疑问质疑:“新的生命在颤动”指的是什么?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积极地各抒己见。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平时的感受,看看自己有什么见解。学生通过朗读,大胆想象是风吹、鸟动、新发的嫩芽、阳光的照耀、绿叶本身孕育的无限生机……我又通过播放百鸟齐鸣的录音和很多鸟在大榕树周围四散纷飞的视频帮助学生印证自己遐想的同时,也自然完成了向作者第二次看到鸟的天堂的景象的过度。借助电教媒体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材料,架起一座表象与思维的桥梁,加速进入文章的情境之中,使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层层深入,对情感的体验步步加深,学生在趣中探索,在乐中求知。
总之,运用电教媒体进行语文教学,有助于化解学生认识活动中的难点,深化学生情感活动,能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老师教得生动活泼,达到激情引趣、以情促思、寓教于乐的目的。更好地实现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学到最多的知识,使语文课堂真正实现高效。
但物极必反,电教媒体的功能再多,它也只是用于辅助教学,所以,怎样能够合理有效地利用好电教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使语文课堂更高效是需要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和探索的。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