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投放乡土资源,丰富幼儿区域活动

2016-12-12 20:39郭翊华
新课程·小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区域活动开发幼儿园

郭翊华

摘 要:区域活动是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由交流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它使幼儿教育过程建立在多方面的主体性实践活动的基础上,能让幼儿充分体验和探索,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和主体性,从而促进幼儿全面素质的形成、发展和提高。抓住乡土“竹”资源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开发及利用进行探究,促进幼儿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实现幼儿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活动;‘竹资源;开发

上杭县地处中国福建省龙岩市,气候温和,竹资源丰富,各类竹制品随处可见。活动材料是区域活动开展的重要基础,各类乡土资源是幼儿的天然玩具,我园从实际出发,挖掘利用乡土资源,开展丰富多彩而又具有本土特色的区域活动。

一、乡土“竹”资源的搜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指出:“将周围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作为儿童发展的重要资源。”自从我们开展《区域活动中乡土资源的投放和幼儿行为的研究》课题后,教师积极动脑加强竹资源的搜集,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操作:

1.鼓励教师积极参与

幼儿教师是幼儿教学活动开展的主体性因素,在竹资源搜集中,各教师之间可相互进行交流及思维扩展,以多种途径及方式搜集当地竹资源,如,在资源保护基础上在竹林中挑选适合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的竹子,同时还可以以周边竹加工厂为主要竹资源搜集区域,搜集所剩余的竹筒、竹条及竹丝等并对其各类竹资源进行分类,将其加工为成品或半成品供后期区域活动开展阶段应用。

2.鼓励幼儿及家长参与搜集活动

教师在活动中或家长会中向学生及其家长传达竹材料搜集意识,使家长真正了解到竹资源对幼儿教育的意义并在搜集中与孩子配合,增加孩子的兴趣度,为后期竹资源应用奠定良好基础。在竹资源搜集过程中应把握安全性及可应用性,保证材料无害、无棱角,确保应用安全。

二、乡土“竹”资源的开发

竹资源在具体开发中应结合材料的具体形态、大小等进行适宜开发,同时在开发过程中还应注重资源开发的合理性、多样性及个性化。

1.竹资源开发的合理性

在竹资源开发中,可根据竹材料的大小进行合理区域活动资源制作,如,较大的竹材料可制作竹架、竹梯等,在制作过程中应注意其高度及幼儿攀爬的安全高度,避免活动意外的产生;对于较小的竹材料可将其制作成竹筒、竹条及竹丝等,再结合各自特征将其制成相关成品。

2.多样性开发

竹材料在应用中需注重其资源的多样化特征,可将竹材料制成不同的活动资源,如,制作竹编钟、竹匾、竹屑、竹壳材料等,使幼儿针对不同的竹资源在不同区域开展活动,保证资源多样性特征,提升幼儿活动兴趣。除此之外,还可对竹条、竹筒等进行上色、造型及装饰等,在上色时可应用水彩笔及超轻彩色黏土等操作,增强美观性,造型可在竹根、竹筒上对其进行自由造型或结合特点造型;装饰则可利用现有工具将成品物进行水彩笔绘画及挂饰装饰,增强其美观性,提升竹材料的艺术性,实现多样化开发。

3.个性化开发

幼儿时期,各年龄阶段幼儿的心理及生理等均有所不同,因此,为满足各年龄阶段幼儿的活动需求,在资源开发中还应注重其个性化开发,如,小班幼儿思维意识较简单,喜欢同一类游戏,因此,可制作“竹陀螺”“竹圈”“竹推车”等材料供幼儿开展活动;中班幼儿多集体活动,故可开发“爬竹梯”“过竹桥”“玩竹筛”“打竹枪”“竹跨栏”等游戏;大班幼儿运动需求量大,则可开发“舞龙”“竹高跷”“跳竹竿”等游戏,利用这些竹资源进行体育游戏,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增强体质,进一步激发幼儿参与体育游戏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三、乡土“竹”资源的利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强调充分利用自然环境中的各种因素进行锻炼,开展各种富有野趣的活动。”

1.合理创设体育活动区域

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中,活动区域是活动开展的基础,竹资源在具体应用中可相互配合,打造特色体育活动环境,使幼儿在独特的体育环境中增强活动开展兴趣,促进思维发展。

如,在活动区域创设中可在规划活动区域内创设各类竹资源活动区域,如,攀爬区、平衡活动区及跑跳区等,攀爬区主要可运用竹子编制建设竹梯,使幼儿在攀爬过程中实现上肢力量及身体灵活性的锻炼,平衡活动区则可利用竹子制作竹桥及竹桩等,使幼儿在通过该区域时可实现自身平衡力的锻炼及培养,跑跳区可利用竹子制作竹跨栏、跑步线等,满足幼儿跳跃及跑步需求,合理体育活动区域的建设有利于幼儿综合体育能力的培养及有效提升,合理利用竹资源实现区域活动资源的丰富性,增长活动趣味性。

2.打造多样化体育活动

《纲要》指出:“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参与。”体育活动在幼儿教学期间具有重要意义,自制竹活动器材可为幼儿单一、枯燥的活动提供乐趣,增强幼儿活动量,提升幼儿身体活动能力。如,竹圈活动,可将竹子截成若干竹棍或竹片,将其做成竹圈,使幼儿参与套圈、滚圈或钻圈等活动,在活动开展中,教师可使幼儿自行选择竹圈活动项目并将幼儿分组进行练习比赛,使幼儿能针对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活动,满足幼儿自主运动及自由选择的需求。

如,在跳转圈活动中,教师先让幼儿进行自由练习,然后再进行分组比赛,讲解游戏规则,在跳竹圈时幼儿不可踩到竹圈,每个幼儿依次跳过,若踩到则失败,幼儿在知晓游戏规则后便可排序进行游戏,游戏活动结束后教师可对其进行点评,总结活动。

为了充分开发自制“竹”体育器械在体育活动中的功能和价值,提高教师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我们开展了教学活动设计和观摩研讨活动,组织教师利用“竹”资源开发了赶小鸡、齐心协力、炒黄豆、好玩的竹筒、套竹圈、斜坡攀爬竹梯、飞机过竹圈等园本化体育活动,不仅提高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更发展了幼儿的运动技能。

四、乡土“竹”资源的投放

区域材料的投放是区域活动实施与开展的核心,它对孩子行为的产生与发展有着非比寻常的作用。我们注重拓展思路、挖掘材料的多用性,提高利用率,使我们的本土材料在各个活动中多次使用,取得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我们注重在“一物多投”中充分发挥原材料的使用价值,使我们的乡土材料在各个活动中多次使用,取得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如,竹筒在美工区可用来绘画、装饰,在表演区可作打击乐器、在科学区做“斜坡滚竹筒”、在运动区作“竹梅花桩”等;又如,竹簸箕在美工区作装饰京剧脸谱和“大头娃娃”,在操作区可进行作为刺绣的架子、在益智区用来玩“簸箕棋”和“簸箕迷宫”游戏等;再如麻将席竹片在操作区玩“多米诺骨牌”游戏,在益智区玩“竹片拼图”的游戏、在美工区用于做“花瓶”等工艺品……

历经两年多的研究与实践,我们从幼儿的发展变化、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的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的促进中,充分肯定《区域活动中乡土资源的投放和幼儿行为的研究》的课题是有效的。总之,乡土材料唾手可得、资源丰富,只要在教育实践中做个有心人,将我们身边的乡土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利用,我们的教育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潘晓云.乡土资源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开发和利用[J].家教世界,2014(20):52-54.

[2]李燕.乡土资源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5(5):25.

[3]庄小玲.浅谈乡土资源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运用[J].新课程(小学),2015(9):134.

编辑 李琴芳

猜你喜欢
区域活动开发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简谈幼儿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
浅谈幼儿区域活动的指导与评价
河南方言文化资源的保护及其开发利用的研究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与幼儿的主动发展研究
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