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云
摘 要:东亚文化作为泉州地区全新的文化理念,以自己独有的发展核心在闽南大地扎下根基,并不断融入中华民族的大家庭,向着世界迈进。随着“东亚文化之都丛书”《闽南童谣》的上市,更是让人们把闽南文化和东亚文化变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而怎样将这些优秀的童谣在儿童的幼儿阶段进行普及和传播,也成为幼教工作者需要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东亚文化;幼儿教育;闽南童谣
“天乌乌,卜落雨。海龙王,卜娶某”“月光光,渡池塘。骑竹马,过洪塘”……当一首首脍炙人口的闽南童谣再次唱响时,有多少闽南人会激荡起他们内心深处的美好回忆?在东亚文化不断普及和推广,闽南童谣实现传承和复兴的今天,让独具闽南特色文化内涵的童谣在幼教阶段通过教学实现传播,可以有效实现闽南童谣的继承和发扬。
一、东亚文化下的闽南童谣特点
传统的闽南童谣是以闽南地区的方言创作和传唱的儿童歌谣,有着欢快活泼、内容丰富、幽默诙谐的特点,合辙押韵且平仄优美的闽南童谣不仅具有符合儿童理解水平与心理认知的特征,同时朗朗上口的歌词也有利于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
由于东亚文化的诞生地是有着浓厚闽南文化的泉州地区,所以闽南童谣在发展和传承上又会表现出文化融合与多元思想的特点。针对这一点,泉州地区的童谣在语言用字上就体现出很强的泉州方言特征,诸如“嘴”和“喙”字的使用。另外,作为拥有着悠久历史的侨乡,很多具有华人奋斗团结、开拓航海事业的百折不挠精神也在泉州地区的童谣中有所体现。这都造就了具有泉州气息的闽南童谣别具一格的特征。
二、实现闽南童谣传承的紧迫性
由于方言的流失危机和外来文化的侵袭,闽南童谣面临远离儿童的危险。据此,抢救和复兴闽南童谣显得尤其迫切。而作为依托泉州方言所存在的泉州闽南童谣,对于保护和传承泉州方言同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广大的泉州教育工作者必须从幼儿园开始,为幼儿创造语言环境,通过教授童谣的方式使幼儿了解闽南童谣的概念,并让他们在相应的语言环境中熟悉、热爱并能够积极地传唱闽南童谣,让这个拥有浓厚泉州气息和语言特点的文化得到真正的继承和发扬。
三、推广中班闽南童谣的重要性
1.由于每个幼儿的成长环境和性格特点存在差异,因此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会呈现出不同。教师可以利用闽南童谣的特点为孩子营造一个轻松欢快的语言氛围,通过引导幼儿在唱跳中进行闽南童谣的学习,比如通过游戏的方式学唱《老鼠仔》,可以有效激发幼儿的语言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发现闽南童谣的美感,热爱闽南童谣。
2.由于幼儿的想象力十分丰富,因此闽南童谣可以通过幼儿的演唱,想象和创造出更多的新鲜事物。如果能够在多媒体运用的基础上进行童谣的文字和视频说明,还有助于学生对闽南童谣的理解,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例如,通过多媒体播放白鹭的宣传片引导幼儿学唱《白头鸶》就是如此。
四、在中班进行闽南童谣教学的方法
除了演唱和舞蹈的方式进行闽南童谣的教学,笔者通过实践,认为还可以利用以下三种方式实现在中班进行闽南童谣的教学:
1.在活动中体验闽南童谣。教师可以对区域活动时间进行有效利用,安排一个专门的娱乐时间进行闽南童谣的播放,让幼儿在聆听和感受中体验闽南童谣的语言、意境和韵律之美。比如说《剪刀歌》的趣味、《燕子飞过墩》的通俗,都可以充分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从而提高他们对闽南童谣的喜爱和艺术素养。
2.在游戏中享受闽南童谣。在幼儿的学习和生活中,他们最喜欢做的活动莫过于游戏。通过闽南童谣和丰富有趣的游戏进行有机结合,不仅可以使幼儿的活动积极性得到提高,也可以充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比如在《玩骰歌》中,幼儿就可以在“一放鸡,二放鸭;三拨开,四合拢”的念词中一边游戏一边歌唱,既能对自己的身体形成认识,也学习了数字的相关知识。
3.在绘画中描绘闽南童谣。绘画主要的意义在于激发幼儿对闽南童谣的文学联想。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童谣让幼儿进行练习,比如《飞飞飞》,孩子可以通过想象画出蜻蜓的飞舞、或壁虎的灵巧、或鸡翁的憨厚。在绘画时,孩子们天马行空,画出的东西也从单一的事物变成了热闹的场景,不仅能提升他们的绘画和联想能力,也有助于加强他们对闽南童谣的感情认同和热爱。
在东亚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过程中,闽南童谣需要通过教育工作者对中班学生的教学得到发扬光大。也只有这样,才能让东亚文化变得更加富有生机,使闽南童谣在历史的长河中绽放光芒。
参考文献:
[1]黄莉琛.闽南童谣在幼儿教学活动中的实践与探索[J].考试周刊,2013(Z3).
[2]阮俊宇.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闽南童谣文化价值及传承[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7).
[3]周建标.“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发展文化产业的路径探索[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5).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