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黎生 孙 龙 陈 强 臧 亮
陕西省中医医院肛肠科(西安 710003)
大黄附子汤对阳虚型慢传输便秘排便功能的影响*
霍黎生 孙 龙 陈 强 臧 亮
陕西省中医医院肛肠科(西安 710003)
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大黄附子汤附子剂量变化对阳虚型慢传输便秘排便功能的影响。方法:用复方地芬诺酯及白醋复制阳虚型慢传输便秘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STC1、STC2、STC3、STC4、模型组,并设正常组进行对照。观察期为6天,记录各组大鼠体重、大便粒数、大便干重及小肠墨汁推进率。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对照的大便粒数(19.00±6.16/51.43±16.67)及重量(1.69±0.72/5.13±1.51)均明显下降。治疗后各治疗组排便量均增加,尤其是STC3组与模型组对照排便粒数(43.57±14.07/19.00±6.16)及重量(4.61±1.34/1.69±0.72),均明显高于模型组。正常组小肠墨汁推进率是86.28%,模型组下降至56.30%,治疗后各组的墨汁推进率明显增加,STC3组为著(79.22%)。结论:大黄附子汤中附子剂量变化对大便粒数、重量、小肠推进率有明显影响;大黄附子汤附子剂量大于大黄剂量时治疗阳虚型慢传输便秘作用显著。
慢性便秘作为临床常见疾病,病因呈现多因素。多种疾病的临床症状也呈现出慢性便秘的特征。流行病学显示,我国慢性便秘发病率为6.07%,在60岁以上人群中可达22%[1]。便秘的危害不仅在于引起肌肤粗糙、痤疮、黄褐斑、失眠等,同时便秘在结肠癌、肝性脑病、乳腺疾病、老年性痴呆等疾病的发病中有重要作用;在发生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致命疾病时,便秘可能是其罪魁祸首[2]。慢性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占慢性便秘发病的45~50%[3]。 近年来国内学者研究表明,中医药在STC中显示出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的突出优势[4-5]。但以大黄为代表的通泻类药物在长期大量应用后,导致“泻剂型肠炎”、“黑肠病”[6]的情况屡见不鲜,且有潜在的致癌危险,增加了便秘的症状及治疗难度;含有大黄的复方制剂能否应用,作用如何,引起了临床医师的关注。本研究通过建立STC(阳虚型)大鼠动物模型,探讨中药复方制剂大黄附子汤中附子变化对排便功能的影响。
1.1 材 料 实验动物:健康的成年SPF级SD大鼠60只,体重200~250g。由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合格证号: SCXK(陕)2012-003。药物:大黄、附子、细辛饮片购于陕西省中医研究院中药药房,且由中药研究所检测,有效成分均达标。
复方制剂配置方法:详见表1。大黄单煎液(STC2):45g生大黄加450g水,浸30min后,煮沸15min,把过滤药液蒸发至48ml,即煎液生药含量0.94g/ml。大黄附子汤合煎液(STC1/3/4):45/60/45g附子各加450/600/450g的水,细辛15g加150g水,45/45/60g大黄各加450/450/600g水。均浸30min后,附子先煎;于附子煮沸50min后加入细辛,共同煎煮30min后;再加入大黄,继续共同煎煮15min。过滤药液蒸发浓缩成48ml,即每毫升煎液生药含量2.18/2.5/2.5g。
表1 复方制剂配置方法
1.2 方 法 造模方法:将本实验动物随机分为6组。给予基础饲料喂养6d后,造模各组于造模前1d禁食不禁水24h。造模期间,上、下午分别给予复方地芬诺酯混悬液(2mg/100g,1次/d)、山西白醋(1ml/100g,1次/d)灌胃,中间间隔6h。连续15d,确定模型成功。给药方法:造模成功后,实验大鼠同等条件下饲养。空白组与模型组以0.9%NaCl(1次/d)灌胃。治疗各组分别给予实验要求的大黄附子汤,1次/d(剂量根据体重确定),连续6d。排便功能实验:治疗各组末次造模后及治疗给药第16d前,均12h禁食不禁水,第16d按实验要求给药,且恢复进食进水,把每只大鼠分置于饲养笼中,以24h为单位,记录大鼠体重、排便情况。连续6d。小肠推进功能实验:治疗给药后,禁食18h,实验动物给予碳素墨汁1ml/只,灌胃,15min后剖开腹腔,取幽门至回盲部的肠管,铺于平整桌面上,测定小肠总长及小肠内碳素墨汁推进的长度,根据小肠墨汁推进率(%)=小肠内墨汁推进长度(cm)/小肠全长(cm)×100%。计算小肠墨汁推进率。
观察指标:实验各组大鼠治疗前、治疗后体重;实验各组大鼠造模后大便粒数及重量(湿、干)、治疗后大便粒数及重量(湿、干);实验各组大鼠治疗后小肠墨汁推进率。
2.1 各组大鼠体重的变化 空白组、STC1、STC3组治疗后体重较前显著差异(P=0.00);而模型组、STC4、STC2组治疗前后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除STC4组治疗后体重均值大于治疗前体重均值外,STC2组、模型组治疗后体重均值小于治疗前均值。上述结果表明:阳虚型便秘对食物吸收及利用能力均比较差;附子剂量的变化可以有效改善阳虚型便秘对食物的吸收及利用能力;大黄对机体体重有负面影响。
表2 各组大鼠体重变化(g)
2.2 各组大鼠24小时排便量的变化 大便粒数与湿重比较结果,模型组与空白组、STC1、STC3有显著差异(P<0.05),与STC2、STC4无显著性差异(P>0.05);大便干重,模型组与空白组及治疗各组均有显著差异。上述结果表明:大黄附子汤对阳虚型便秘的排便量有显著影响;附子剂量变化对阳虚型便秘的排便量有显著影响;大黄影响机体水电解质的代谢。
表3 大鼠排便量的变化
2.3 各组大鼠小肠墨汁推进率 模型组与空白组、各治疗组之间差异存在显著性(P=0.000);治疗各组STC1、STC2、STC3、STC4之间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上述结果表明:大黄附子汤对慢运输型(阳虚型)便秘改善小肠推进率有效;大黄附子汤中附子剂量变化对慢运输型便秘(阳虚型)改善小肠推进率有显著的影响;大黄复方制剂与单味大黄剂相比,对小肠推进率影响更显著。
表4 大黄附子汤附子剂量变化对小肠推进率影响
阳虚型便秘是STC的一种证型,除具备STC便次减少、腹胀、肠鸣音减少、便意缺乏、大便干燥、排出困难、久蹲难下等主要表现外,还具备畏寒怕冷、完谷不化、精神不振等特征。西医常采用饮食调节、肠道菌群调节配合通泻类药物的治疗方法,以大黄为代表的泻剂大剂量长期使用,产生了大量的泻剂性肠炎、黑肠病病例。增加了便秘的症状及治疗难度。大黄附子汤中大黄附子为典型的寒热配伍,辛热之附子,可温里散寒;苦寒泻下之大黄,可荡涤积滞。中医常用于寒邪阻于肠道,传导失职,致大便不通的阳虚型便秘治疗。在药材层次和组分层次的研究表明附子、大黄配伍的附子总碱在配伍后略有增加[7];大黄总蒽醌在配伍后有所减少;结合蒽醌略有上升。附子、大黄配伍的分煎液与合煎液比较研究中,合煎液中总蒽醌、游离蒽醌在含量较分煎液略低,结合蒽醌则略有上升说明在共同煎煮作用下更能保持大黄泻下的物质基础[8]。而本研究中附子量的变化对大便量及小肠推进率均有显著影响。表明配伍中附子的量对排便功能影响更大。
本研究结果表明:阳虚型慢性传输型便秘有水电解质的丢失,体重与排便的量呈明显减少;大黄附子汤能够治疗阳虚型慢性传输型便秘;大黄附子汤中附子量的变化对阳虚型慢性传输型便秘排便功能有显著影响;大黄对阳虚型慢性传输型便秘有通下效果,在安全剂量可以使用时,但不是最佳选择;附子与大黄配伍,对阳虚型慢性传输型便秘有通下效果,且附子量大于大黄量时,效果最佳。阳虚型慢性传输型便秘的机体有水电解质的丢失,体重与排便的量呈明显减少,对于慢性传输型便秘,单用泻剂型大黄,是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显然不是一个好的方法。中医含有大黄成分的复方制剂,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用大黄,说明对于阳虚型慢性传输型便秘,附子量对大便通下影响更显著。
中医治疗的核心是整体观念与辨证施治,现代科学不断验证了中医复方配伍的科学性与严谨性。本研究验证了大黄附子汤配伍的科学性,虽含有大黄,但与附子配伍,避免了单用大黄所产生的泻剂性肠炎、黑肠病等副作用,对临床合理应用大黄提供了理论依据,国内的大量实践及实验也证明了中药复方制剂对慢性传输型便秘的治疗效果。在慢性传输型便秘治疗中,根据辨证,应用中药复方制剂是一个好的选择。
[1]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组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J].胃肠病学,2013,18(10) : 605-612.
[2]NellesenD,YeeK,ChawlaA,etal.Asystematicreviewoftheeconomicandhumanisticburdenofillnessinirritablebowelsyndromeandchronicconstipation[J].JManagCarePharm,2013,19 (9) : 755-764.
[3]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组.我国慢性便秘的诊治指南[J].中华消化杂志,2002,22(11) : 684-687.
[4] 钱弘泉.加味四逆散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94 例[J].浙江中西结合杂志,2007,17(8):494.
[5] 霍黎生,陈 强.乌梅丸在便秘证治中的研究[J].陕西中医,2013,34(11):1552.
[6]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国慢性便秘的诊治指南[J].中华消化杂志,2007,27(9) : 619.
[7] 叶 强,邹一可,余葱葱,等.传统寒热药对附子大黄配伍研究[J].中药与临床,2010,1(1):48-51.
[8] 叶 强,刘刚彦,郭 力,等.大黄附子配伍对蒽醌类成分影响的研究[J].现 代 中 医 药,2011,7(4):72-74.
(收稿2016-09-20;修回2016-10-13)
*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13-JC040)
便秘 @大黄附子汤 动物,实验 大鼠
R256.35
A
10.3969/j.issn.1000-7369.2016.12.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