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综合疗法防治Ⅰ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

2016-12-12 06:00刘晶晶孙明鸿
陕西中医 2016年12期
关键词:肝火疗法基础

阎 斌 张 艳 刘晶晶 孙明鸿 肖 阳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沈阳 110032)



·临床报道·

中医综合疗法防治Ⅰ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

阎 斌 张 艳△刘晶晶▲孙明鸿▲肖 阳▲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沈阳 110032)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干预对Ⅰ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诊断为肝火亢盛型的Ⅰ级高血压患者14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组70例。基础组:心理、饮食、运动、宣传教育;治疗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加菊明颗粒、耳压法、磁珠按压法。观察受试者的降压率、临床疗效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结果:治疗组的降压总有效率为65.21%,明显高于基础组的45.72%。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73.91%,明显高于基础组的35.71%。生活质量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综合干预对Ⅰ级高血压患者具有确切疗效,能够降低血压,提高生活质量。

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西医认为高血压的主要发病机理为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从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高血压日久可影响心、脑、肾的功能,最终导致各器官功能衰竭,严重者可危及生命[1]。治疗上以降低动脉血压及对症治疗为主,药物包括诸多种类,但长期应用降压药物同时也带来诸多副作用。因此,近年来广大学者加大了对中医药治疗轻度高血压的临床研究,并取得了一定进展。本研究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应用中药制剂联合穴位刺激法治疗轻度高血压作为试验组,并以基本疗法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丹溪心法》云:“盖十二经脉上络于耳。”因此,耳与十二经脉关系密切,故通过对耳部穴位的适度按压,直接、持续性刺激耳部穴位,从而可以达到控制血压的目的[2]。有研究表明降压点(角窝上)、降压沟(耳背沟)均有降压作用,能明显改善头晕、头痛症状[3-4]。因此,本研究通过临床观察Ⅰ级高血压病患者,以基础疗法联合中医综合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

临床资料 本研究共纳入高血压病患者140例,均来源于2011年6月~2012年5月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门诊就诊的患者,按照纳入先后进行编号,利用随机数字表将所有患者分为基础组(70例)、治疗组(70例)。基础组:男42例,女28例;年龄在30~80岁,平均65.2±2.5岁;体重60~80kg,平均75.5±3kg;病程2~15.2年,平均10.6±2.0年。治疗组:男40例,女30例;年龄在32~79岁,平均65.4±2.3岁;体重62~81kg,平均76.5±2.8kg;病程2.2~15.4年,平均10.8±2.3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后(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 以2005年修订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5]为诊断标准,在未服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当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并根据血压升高的水平,将高血压分为三个等级,当收缩压≥140mmHg ,<159 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99mmHg 为Ⅰ级收缩期高血压。以2002年发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为中医证候诊断标准,肝火亢盛型的高血压患者临床症状以眩晕头痛为主,伴有情绪急躁易怒、面红目赤、便秘溲赤、口干口苦等肝阳上亢、肝火上炎等症状,舌红苔黄、脉弦细数。因肝主疏泄,可调畅气机,若肝的升发太过,则气的升发就显得过亢,气的下降就会不及,从而形成肝气上逆的病理表现,出现头目胀痛,面红目赤等上述表现。肝在志为怒,故肝阳上亢可见急躁易怒;肝开窍于目,肝火上炎可见目赤,故当出现上述症状时可以辨证为肝火亢盛证。

排除标准 年龄及血压、病程不在纳入范围内;正在服用降压药或者停药未达到两周以上;有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有继发性高血压的患者;患者有心脑肝肾等疾病史者;有精神病病史患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以及近期有参加过其他临床试验研究者均在排除范围内。

治疗方法 基础组:予宣传教育(进行健康教育讲座及发健康宣传单等方式)、心理(调畅情志,避免过度激动及焦虑抑郁、紧张等)、饮食(低盐、低脂、低热能等)、运动(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每次至少40min,1周至少3次)。

治疗组:在基础组基础上加菊明颗粒、耳压法、磁珠按压法。其中菊明颗粒委托江阴市天江药业加工为颗粒制剂,规格为10g/袋。药物组成包括菊花、枸杞子、决明子、夏枯草等。服用方法:每日两剂,早晚各1剂,温水冲服。耳压法选择角窝上、神门、皮质下、 内分泌、耳背沟、肝、心等穴位进行压籽治疗。磁珠按压选择双侧内关、太冲穴进行治疗。两组宣传教育、心理、饮食、运动的治疗原则相同。

疗效标准 完成所有受试者入组工作共计6个月。入组后对治疗组进行中医综合疗法干预,时间为14d,对所有患者进行每隔3个月的定期随访,累计随访时间为1年。中医症状计分方法:根据随访结果填写病历调查表中的症状积分表,表中的每一症状都分为无、轻、中、重4个等级,依次计分为0、2、4、6分,总得分为各个症状积分的总和,得分越低,症状越轻,疗效越好。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收缩压虽未降至正常,但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舒张压下降大于等于10mmHg,并达到正常范围,证候总积分减少大于或者等于70%,但小于95%则为显效。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10~19 mmHg且达到正常范围,临床症状、体征均有改善;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20mmHg以上;舒张压下降不及10mmHg,但已达正常范围。须具备3项中的1项。证候总积分减少≥30%,但<70%,则为有效,血压未达到以上标准者。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证候总积分减少<30%,则为无效。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统计与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样本资料比较,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两变量相关用直线回归分析。

治疗结果 降压有效率比较 两组都有一定的降压作用 (P<0.05),两组患者治疗降低血压的疗效经Ridit分析,R-基础组=0.56,R-治疗组=0.45,R-基础组>R-治疗组,有统计学意义,提示降低血压的疗效:治疗组优于基础组。

表1 两组降压有效率比较[n(%)]

两组干预前后症状改善有效率比较 两组症状改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Ridit分析,R-基础组=0.533,R-治疗组=0.438,R-基础组>R-治疗组,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在改善临床症状的疗效:治疗组优于基础组。

表2 两组干预前后症状改善有效率[n(%)]

两组干预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两组中医证候在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症状的效果方面优于基础组。

表3 干预前后症状积分比较(分)

SF-36生活质量各维度 总积分治疗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础组干预前后组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两组治疗前后SF-36生活质量各维度总积分比较

安全性分析 试验过程中治疗组1例因自觉口苦不适,故退出试验,其他均无不良反应。经统计学处理,菊明颗粒治疗前后的肝功、肾功(P>0.05),说明菊明颗粒对患者肝功、肾功均无不良影响。

讨 论 高血压在祖国传统医学中可归为“眩晕”、“头痛”等范畴。大多数古代医家认为其本质属于上实下虚的本虚标实证[7],上实多为肝火上炎,下虚则是肝肾阴虚[8]。而在临床上高血压病以肝火亢盛型最多,治疗以清肝泄火,平肝潜阳为主;注重禁忌动风助火之品,中药宜稍凉 。本研究表明,基本疗法及中医综合疗法对于治疗Ⅰ级高血压均有一定的疗效。因此,重视高血压患者的基本治疗具有一定的意义,可达到“未病先防”之效。中医综合治疗Ⅰ级高血压疗效更加显著,具有指导临床治疗的重要意义。菊明颗粒中的菊花、决明子、枸杞子、夏枯草均入肝经。其中菊花、决明子、夏枯草清泻肝火,平抑肝阳,是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的必选药物,枸杞子滋补肝肾,诸药合用起到标本同治之效。有研究表明, 耳穴治疗高血压的基本机制实为通过调整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太冲为肝经原穴,具有调理气血,平肝熄风的作用;内关穴为手厥阴心经穴,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因此磁珠按压内关,太冲亦可以达到降压的效果。

中医医学在治疗初期高血压上具有独特的优势,运用“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以及“治未病”等学说,注重患者身心整体的调理,身心同治,又针对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中医治疗Ⅰ级高血压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平稳降压。中医能够纠正紊乱的昼夜血压差,减少心血管危险因素,因此能够平稳的控制血压。其次,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中医综合疗法讲究整体调节而降压,不但可以消除表象,而且可以从根本上调整患者机体的阴阳失衡,不仅着眼于降压,更为了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9]。此外,保护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伤。中医综合疗法运用“五行相生学说”、“既病防变”理论,对患者进行综合调治,从而减轻靶器官的损害[10]。中医综合干预对肝火亢盛型的Ⅰ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起到了标本同治的效果[11]。

[1] 丛 鹏,黄慧琳.关于高血压的中医病机分析[J].中医研究,2009,22(1):15.

[2] 杨跃进,华 伟.阜外心血管内科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474-502.

[3] 李 萍.耳穴压豆对高血压I期患者的降压效果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1,16(3):54-55.

[4] 罗继红,翟立华.耳穴贴压治疗原发性高血压100例[J].中医研究,2010,23(6):46.

[5] 刘力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20(8):701-743.

[6]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73-77.

[7] 袁 艺,白 雪.原发性高血压血管紧张素原基因研究[J].河南中医,2014,34(3):422-424.

[8] 靳玉萍.丹参饮合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高血压50例[J].陕西中医,2008,29(6):665-666.

[9] 陈晓玉.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中的特色与优势[J].天津中医药,2012,29(2):155-157.

[10] 邓义卫,韦国麟.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及其机理研究[J].黑龙江医药,2012,25(2):278-280.

[11] 程广书,李 玲.降压宝治疗高血压病212例[J].陕西中医,2003,23(8):684-685.

(收稿2016-07-17;修回2016-09-08)

*辽宁省科学技术社会发展攻关计划(2010225034)

▲辽宁中医药大学(沈阳 110032)

△通讯作者

高血压/中西医结合疗法 @菊明颗粒 @耳穴

R544.1

A

10.3969/j.issn.1000-7369.2016.12.001

猜你喜欢
肝火疗法基础
“不等式”基础巩固
微信在线
“整式”基础巩固
早泄的房中术行为疗法
降肝火,这些水果有效果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去肝火,一只脚就够了!
放血疗法的临床实践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多联疗法治疗面神经炎3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