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制作幼儿成长档案的策略

2016-12-12 03:26
文教资料 2016年23期
关键词:班级幼儿园家长

吴 赟

(苏州高新区通安实验幼儿园,江苏 苏州 215153)

浅谈制作幼儿成长档案的策略

吴 赟

(苏州高新区通安实验幼儿园,江苏 苏州 215153)

制作成长档案已经成了幼儿园教师的日常工作,也是多元化评价幼儿的手段之一,但在制作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如制作过程中忽视制作目的,重外表形式轻内容;教师评价不足,以及现实问题幼儿人数太多等,作者结合自身经验,提出一些策略,如提高教师对成长档案的认识,全方位收集资料,鼓励幼儿、家长积极参与制作,提高教师的评价能力等。

幼儿教育成长档案制作策略

幼儿成长档案是 “儿童作品及相关资料的有意收集,以反映儿童的兴趣、态度及在特定领域中的努力进步与成就”①,“展示幼儿在一段时间内发展进步的历程,以有效促进幼儿在知识、技能与态度、情感、价值观等诸方面协调发展的评价方式”②。幼儿成长档案真实地记录了幼儿的成长轨迹,是一种比较客观的记录方式和评价方式。

这种评价方式已经广泛地被幼儿园接受,制作《幼儿成长档案》已经成了教师的日常工作,笔者在现实制作中发现了一些问题,与大家探讨,希望对其他教师有所帮助。

1.存在问题

1.1 制作过程中忽视制作目的,重表面形式轻内容。

图1

图2

从图片不难看出,教师在制作成长档案时比较注重排版和装饰页面,追求成长档案的外在美。笔者观察和采访了部分教师,教师们说一份成长档案大概需要花费20分钟,先要想好排版,然后寻找装饰素材和收集幼儿材料,而在内容的选择上基本以幼儿学习某项技能为观察点,然后拍摄、打印、剪贴在档案袋中。幼儿在这方面的活动过程很少被描述或评价,常常用一个词或一句描述性的话代替(如图2中的“新衣服”),甚至是没有任何描述(如图1),没有真正评价幼儿的行为或作品,这样做不仅耗时耗体力,而且制作出来的成长档案虽然漂亮,却对幼儿、教师、家长来说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这样只求美观却忽视制作成长档案的真正意义。除了以上问题,还有就是教师制作时所用的记录方式比较单一,家长参与收集或评价比较少。

某些教师按以下方式进行制作,即幼儿的照片加上一句标题或描述性文字(图3),告诉家长幼儿在做什么;或者是幼儿的美术作品(以平面为主)加上作品名称(图4);还有就是以提问的文字形式邀请家长和幼儿一起制作(图5)。

图3

图4

不难看出,以上三种形式中,前两种形式比较受幼儿和家长欢迎,比较直观,幼儿容易读懂,家长看着图片和作品也能简单了解幼儿的在园情况,如果仔细观察照片和作品,便会发现某些照片都是反映幼儿制作完作品的展示,侧重于展示结果,而未关注行为过程,导致出现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

1.2 教师评价内容含金量低,重描述,轻评价。

从上图可以看出教师在对幼儿的作品或行为做出评价时以鼓励、赞扬为主,基本上是报喜不报忧,很少提及幼儿的不足,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的变化,只是停留在当前状态。记录册中缺乏幼儿某一项学习的延续性。有的教师知道要对幼儿作品或行为进行评价,但是不知道如何评价,从哪个方面着手评价,缺乏评价依据;还有的教师评价幼儿时,带有非常强的主观意识,把看到的表象理解成幼儿的想法,如Q幼儿在绘画,本来是一幅漂亮的房子,但是幼儿用黑色将图画涂黑,导致房子被黑色覆盖,失去刚才画面的干净和清晰,有的老师马上上前制止孩子的这种行为,有的老师则会等孩子完成后与其讨论画的内容,孩子给你的答案一定会让你惊讶,“天黑了,房子就看不见了”,难道不正是孩子已有经验的写照吗?如果老师不耐心等待孩子完成,想当然地理解解释幼儿的行为,可能就会误会幼儿,评价将失去原有的真实性。

1.3 现实问题:大班额人数。

笔者所在的地区,幼儿园的班级基本上超过12个,有的甚至达到18个班级,其中小班每个班级有三十八九人,中班和大班每个班级有40人,而班级配备的保教人员为每班3人,其中2名教师和1名保育员,而在制作成长档案中基本以班级中的两位教师制作为主,平均每3周制作一次,一个学期大概要制作五六次。由于制作时需要收集材料,有的老师缺乏目的性,常常是为了制作而制作,导致制作出来的成长档案质量不高,缺乏幼儿个性。

2.原因分析

笔者经过查找资料和现实操作及反思,发现造成以上问题的根源在于教师专业素质不高,特别是在评价幼儿这一方面,很多幼儿教师能够进行课程实施和实践,但往往缺乏评价意识,不知道如何科学地评价幼儿的行为及作品,在选择素材时也缺乏目的性,比较随意,导致成长档案缺乏连续性,比较凌乱,无法看出幼儿在某一方面的成长轨迹或学习品质。另一方面是教师在制作成长档案时忽视幼儿和家长的积极参与,没有调动幼儿和家长参与,要想达到最佳教育效果则需要家长和教师共同参与,忽视家长参与无法全面评价幼儿。

2.1 教师及家长对成长档案的认识不够深入。

造成档案设计重形式轻内容的原因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是教师对成长档案不够了解,没有认识到成长档案的真正内涵,缺乏相关理论学习,成长档案是“通过收集、分析幼儿的作品、照片、行为,记录幼儿在多个领域的发展水平、特长、进步和成就的一种评估方法”③。档案的目的是用来评价幼儿的,而不是取悦家长,教师在制作时忽略了成长档案的目的,考虑了美观方面,忽视了制作的本质目的,成长档案是一种评价幼儿的方法,它的目的在于通过幼儿的日常表现真实地评价幼儿,让家长和教师真正了解幼儿,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另一方面是不少家长的观念存在问题,大部分家长认为制作成长档案是幼儿园老师的工作,自己只是阅读者,在请家长配合完成相关作业时,有的家长只是随便一做,不够认真,有的家长甚至让幼儿的姐姐或哥哥制作,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没有从幼儿的角度出发。

2.2 教师专业能力需要提高,特别是在评价方面。

大部分教师都能进行教育教学,如果要其评价幼儿,则不知道如何科学地评价幼儿,追其根源在于教师的专业能力普遍不高,不善于观察幼儿,缺乏对幼儿的尊重和理解。如某些教师评价幼儿作品时,作品的名称经常出现在档案中,而有关评价的文字或幼儿制作作品的过程很少被提及。另外在展示幼儿照片时,往往是重视展示幼儿成果,而忽略制作的过程,在评价时很少涉及事件的原因,发生了哪些有意义的事情等;某些教师在评价时,统一用同一句话评价一组孩子,所用的照片是一张照片多用,这样虽然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却是对幼儿的不负责,这样的档案没有个性可言。某些教师知道要评价幼儿的作品,但是不知道如何评价,以什么为参考依据。某些教师则是出于方便考虑,减轻个人负担;有些教师非常认真地帮幼儿制作档案,每一幅作品都配上详细的过程和评价,但是这样花费了很多时间。某些教师在评价幼儿时,喜欢加入自己的主观意识,把看到的表象写到档案中,缺乏与幼儿的沟通交流,描述的文字不够真实。特别是观察幼儿和分析幼儿行为的能力,教师不光要会收集资料,还要会对资料进行筛选,然后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进行真实的评价,防止带入教师的主观情绪,特别是在描述幼儿行为时,要用“白描”的手法,不能夹杂教师的任何情感。另外在收集材料时,没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3 幼儿园现实存在的问题。

由于国家放开了二胎政策,孩子不断出生,而新造幼儿园的速度远远赶不上孩子出生的比例人数,笔者所在地区造的幼儿园基本上是按照10个班级建造,可以容纳大概350人,而附近拆迁的人数出现只增不减的情况,另外房地产开法商源源不断地进入该区域,人口的不断增加造成学校无法满足家长的需求,导致笔者所在的园今年6月新生报名人数达到360人之多,而《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规定一个园的总人数控制在360人左右,造成园所以超额的比例接受幼儿,幼儿园师生比例不协调,笔者所在的园教师和幼儿基本上以1:20的比例分布,目前班级幼儿都是超额为主,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分别为小班25人、中班40人、大班40人,而在现实中,各年级班级人数往往不少于38人,如下表所示:

不同年龄班级 规则规定人数 班级实际人数 超出率小班级25 38 52%中班级30 40 30%大班级35 40 14%

面对大班额人数,教师既要保证孩子的安全,又要给全班幼儿收集记录册的材料,还要进行筛选,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某些教师为了尽快制作完成成长档案,成为日常生活的拍客,不断地用手机拍照,但是真正有意义的照片非常少。

3.解决措施

3.1 全方位收集档案资料,鼓励幼儿、家长积极参与制作。

笔者所在幼儿园的成长档案制作是按照主题活动进行的,教师先将主题活动的核心目标制定出来,等主题结束教师和家长分别参与评价幼儿的发展情况,以此初步判断幼儿的发展水平。某些教师在收集资料时缺乏计划性,有时候为了完成该主题的档案而盲目拍一些照片贴在成长档案中,造成无效内容,无效评价。那么该如何收集资料呢?笔者认为,应该多方面、多渠道收集资料。比如:在收集资料时,教师可以从日常教育活动中收集资料,如收集幼儿有趣的童言童语和童年趣事,日常活动中收集的资料比较真实,幼儿处于自然状态,最能反映幼儿的实际能力。需要教师多观察,收集幼儿具有典型意义的行为表现和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再依据主题目标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幼儿进行客观评价。教师还可以鼓励年龄大的幼儿参与档案袋内容的选择,《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教师要“关注幼儿的特殊需要,包括各种发展潜能和不同发展障碍,与家长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健康发展”。教师选择素材时,往往喜欢选择自己认为是幼儿优秀的作品而不是幼儿认为优秀的作品或有意义的作品,没有跟幼儿进行交流讨论,询问幼儿的意见。教师可以试着让大班孩子参与选择作品,提供一些选择的标准。例如,选出容易做的作品和很难做的作品;选出下次会想再做的作品或第一次尝试的作品。当幼儿的作品比较多时,教师可以给予幼儿一些开放式的选择。如选择作品并说明原因、制作中遇到哪些问题、之后又是如何解决的等有关幼儿学习品质方面的,这样制作出来的档案对幼儿来说会更有意义。

在制作时,教师可以制作一些版面让家长参与进来,如在某个主题中,询问家长幼儿在学习生活当中遇到哪些问题,最后又是如何解决的;教师可以把幼儿在某个学习领域或生活自理方面比较薄弱的环节制作在档案中,指导家长有针对性地对幼儿实施教育,逐步提高幼儿各方面能力。

3.2 提高教师评价幼儿的能力。

3.2.1 教师自身学习

教师根据自己的不足,通过多种渠道学习,如看专业书籍和杂志、学习先进学前教育理论、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积极和同事交流成长档案制作中遇到的问题,吸取别人的长处,改正自己的不足,提高评价能力。面对某些教师不知道怎样评价幼儿时,可以找一些国家颁布的有关学前教育的文件作为评价的方向,如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依托,对照各年龄段大致可以达到的发展水平,针对幼儿的现实水平,给予恰当的评价;某些教师在评价幼儿时,喜欢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并进行横向比较,而这些都是不科学的评价方式,教师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其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成长档案则可以记录幼儿的发展过程,展示幼儿在某一阶段、某一领域的进步。另外,教师在评价时,比较注重知识和技能的获得,忽视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应该全方位地对幼儿进行评价,既要关注幼儿知识的获得,又要关注幼儿的情感、社会性、实际能力和学习品质等方面,综合评价幼儿,避免片面性。

3.2.2 园所培训

幼儿园可以开展成长档案的一系列教研活动,先给教师进行培训,了解成长档案的基本理论知识,然后在实践中探讨遇到的问题,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3.2.3 专家指导

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邀请师范院校和教研室的专家进行现场指导,提高教师的整体专业素质,有目的和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建议,相信教师会更有信心做好这件事。

3.3 相关部门提供更多相应设施如新增幼儿园数量,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

目前幼儿园数量严重不足,造成幼儿园超负荷运行,每个班级的人数都超过《规程》规定的人数,教师少幼儿多的现象普遍存在,造成教师管理困难,无法全方位照顾每一个幼儿,希望相关部门能增加幼儿园的数量,加大对幼儿园教师培训的资金力度,提升幼儿园教师的整体素质,让每一个教师都成为专业的幼儿教师。

注释:

①赵德成,徐芬.成长记录袋在幼儿评价中的应用[J].学前教育研究,2002(5).

②盛凌莺.浅谈幼儿成长档案袋的制作[J].教师,2013(3).

③张艳.小班幼儿成长记录册的探索与研究[J].幼儿导读,2012.2.

[1]左瑞红,杨飞龙.从《指南》透视幼儿成长档案的设计原则与评价策略[N].大庆师范学报,2015.3.

[2]姚伟,崔迪.当前幼儿园档案袋评价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07.2.

[3]叶岚.在评价中快乐成长[J].早期教育,2002.5.

[4][美]马戈·迪希特尔米勒,朱迪·雅布隆,阿维娃·多尔夫曼,多特·马斯登,山姆·麦索尔斯,著.廖凤瑞,陈姿兰,译.作品取样系统:教师里的真实性表现评价[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

猜你喜欢
班级幼儿园家长
班级“四小怪”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爱“上”幼儿园
不称心的新班级
家长请吃药Ⅱ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