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毒治疗对失代偿肝硬化患者生存时间及肝癌发生的影响

2016-12-12 05:52张冲
肝脏 2016年11期
关键词:核苷代偿抗病毒

张冲



·临床与基础研究·

抗病毒治疗对失代偿肝硬化患者生存时间及肝癌发生的影响

张冲

目的 探究抗病毒治疗对失代偿肝硬化患者生存时间及肝癌发生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在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300例失代偿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n=160例)和对照组(n=1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核苷类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肝功能变化、生存时间及肝癌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Alb、ALT、TBil及PTA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49.22±30.15)月明显优于对照组(27.86±15.74)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肝癌发生率(21.88%)显著低于对照组(44.29%),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能够显著改善失代偿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有效延长生存时间,降低肝癌发生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抗病毒治疗;失代偿肝硬化;生存时间;肝癌

失代偿肝硬化是临床诊疗中较为常见的肝功能障碍疾病,具有较高的病死率,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慢性乙型肝炎是导致肝功能失代偿的关键因素[1]。现阶段,临床在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过程中通常采用药物为核苷(酸)类似物及干扰素类药物。由于核苷酸类似物具有较强的抗病毒作用,口服较为方便,且患者具有较好的依从性,因此已经成为临床上较为关注的药物之一。抗病毒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进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本研究通过分析失代偿肝硬化患者在抗病毒治疗后的生存时间及肝癌发生率,进一步探究了抗病毒治疗对失代偿肝硬化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资料和方法

一、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均为我院在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失代偿肝硬化患者,300例所选研究对象均符合我国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及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关于该病的诊治指南标准[2];排除标准:①凝血酶原活动度(PTA)<20%;②具有血清肌酐增高者;③具有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性肝病及酒精性肝病等所致的肝硬化病变;④具有严重心、肝、肾等器官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并自愿参与研究。将300例失代偿肝硬化患者分为两组,160例观察组中男性96例,女性64例,年龄34~76岁,平均年龄(43.7±10.5)岁;140例对照组中男性90例,女性50例,年龄33~72岁,平均年龄(44.9±10.3)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二、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的护肝、营养支持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抗病毒治疗,160例患者中,30例患者服用恩替卡韦分散片(ETV),规格0.5 mg(由江苏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018),口服1.0 mg/d;50例患者服用阿德福韦酯(ADV)(山东齐鲁亿莱芬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15028120387),口服10 mg/d;80例患者服用拉米夫定(3TC),规格0.1 g(葛兰素史克制药(苏州)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581),口服100 mg/d;坚持服药治疗6个月以上,并进行随访12个月。

三、观察指标

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对患者进行肝功能指标ALT、Alb及TBil水平检测,并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存时间及肝癌发生率。在Child-Pugh分级标准方面,如果Child-Pugh评分在5~6分之间,则评定为A级;如果Child-Pugh评分在7~9分之间,则评定为B级;如果Child-Pugh评分在10分及以上,则评定为C级[3]。随访时间截止到治疗后12个月。

四、统计学分析

结 果

一、两组患者的PTA及肝功能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LT及TBil肝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肝功能指标Alb逐渐上升;观察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改善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PTA改善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对比差异显著。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Alb、ALT、TBil及PTA指标变化

二、两组患者的生存时间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生存时间存在一定差异,观察组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为(49.22±30.15) 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存时间差异分析

三、两组患者不同时间内的肝癌发生率比较

随访观察的12个月内,160例观察组患者中发生肝癌的患者共35例,其中治疗3个月发生肝癌5例(3.13%),治疗6个月发生肝癌12例(7.50%),12个月后发生肝癌18例(11.25%);140例对照组患者中发生肝癌的患者共62例。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四、两组患者的Child-Pugh分级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hild-Pugh分级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Child-Pugh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表3 不同时间阶段内两组患者的肝癌发生率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hild-Pugh分级比较

讨 论

近年来,抗病毒治疗应用于失代偿肝硬化的效果已得到多项研究的肯定,失代偿肝硬化抗病毒治疗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抑制病毒复制从而起到延缓肝癌发生的作用。因此,抗病毒治疗是增加肝炎肝硬化患者救治几率的重要手段[4]。临床研究表明,3TC对于无能力肝移植的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在患者的肝功能及生活质量方面能够起到较高的改善作用,但是3TC治疗并不能有效降低肝硬化患者的病死率[5]。部分失代偿肝硬化患者的耐药突变也是导致肝癌发生或者病情加重的重要原因。针对部分耐药突变患者,联合使用抗病毒治疗可以延缓耐药突变,但是同时也将导致出现更多耐药株,3TC和ADV抗病毒的联合治疗,能够在药物协同效应下,增加病毒复制的抑制效应,比较适合于特殊的失代偿肝硬化患者。研究报道[6],失代偿肝硬化患者进行3TC治疗后,耐药突变患者的死亡率较高,但是其Child-Pugh评分出现明显改善,不少学者认为,失代偿肝硬化采用3TC治疗仍然需要谨慎处理。Jonas等[7]研究结果表明,耐药性失代偿肝硬化患者采用3TC联合ADV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本组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肝功能显著优于治疗前,观察组患者采用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后,其肝功能指标Alb、ALT、TBil及PTA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失代偿肝硬化患者的肝癌发生率也表现出显著差异,采用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观察组患者肝癌发生率为21.88%(35/160),采用常规护肝治疗的对照组患者肝癌发生率为44.29%(62/140),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生存时间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该结果提示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失代偿肝硬化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肝癌发生率,延长肝硬化患者的生存时间。张雪华[8]等研究结果表明,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延长了肝硬化及肝癌患者的生存时间,且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的抗病毒治疗时间越长,临床疗效越显著,能够有效提高肝硬化患者3~5年的生存率,该结论与本组研究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失代偿肝硬化患者应用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同时极大地降低了肝癌发生的几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临床治疗及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Roche B, Samuel D.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HBV-related decompensated cirrhosis and liver transplanted patients. Clin Liver Dis, 2013, 17: 451-473.

[2] 张翠芳, 罗鹏程, 吴勇波, 等. 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对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的影响.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3, 16: 554-555.

[3] 文正燕, 孙传俊. 抗病毒治疗对失代偿肝硬化患者生存时间及肝癌发生的影响. 中国实用医药, 2013, 28: 63-64.

[4] Ji F, Zhang S, Deng H, et al. Efficacy of interferon-based antiviral therapy on the risk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C: Further evidence in decompensation cirrhosis. J Hepatol, 2013, 58: 1262-1264.

[5] Srivastava M, Rungta S, Dixit VK, et al. Predictors of survival in hepatitis B virus related decompensated cirrhosis on tenofovir therapy: an Indian perspective. Antiviral Res, 2013, 100: 300-305.

[6] 苗雅娇, 赵守松. 40例慢性乙型肝炎轻度患者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研究.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2, 15: 7-9.

[7] Jonas MM, Block JM, Haber BA, et al.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patient selection and therapeutic options. Hepatol Int, 2010, 52: 2192-2205.

[8] 张雪华, 李仲平. 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效果.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5, 31: 365-369.

(本文编辑:易玲)

116032 辽宁 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肝病8科

2016-02-26)

猜你喜欢
核苷代偿抗病毒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关于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腹水的几个问题
抗病毒药今天忘吃了,明天要多吃一片吗?
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真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金蝉花中5种核苷超声提取工艺的优化
RP-HPLC法同时测定猴头菌片中5种核苷
HPLC法同时测定新疆贝母中3种核苷类成分
慢性心衰患者失代偿期抗凝治疗的临床观察
蛹虫草中4种核苷的含量分析